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山东省十强产业(产业规模、发展目标、投资商机、产业布局)

2019-02-13 20:40商家促销

简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规模 2017年,山东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保持全国第三位。在过去的五年中,山东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相关企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 企业发展 2017年,海尔、海信、浪潮、歌尔声学、润峰集团、山东鲁鑫贵...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规模

2017年,山东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保持全国第三位。在过去的五年中,山东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相关企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

企业发展

2017年,海尔、海信、浪潮、歌尔声学、润峰集团、山东鲁鑫贵金属6家企业入围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像海信、浪潮等山东信息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数字创新者。

发展目标

积极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应用,构建泛在互联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

投资商机

重点突破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传感器、虚拟现实、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

推进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完善“互联网+”生态体系,开展数字经济发展试点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鼓励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完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链,加强工业、政务、商贸、文化、旅游、健康、海洋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做强信息安全、地理信息产业

产业布局

量子通信:济南量子谷

集成电力: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集成电路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

新型显示:海尔国际信息谷、海信激光、烟台富士康工业园等

虚拟现实:济南创新谷虚拟现实产业基地、青岛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

高端软件:济南齐鲁软件园、青岛软件城、烟台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等

大数据与云计算: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浪潮青岛大数据产业园、烟台中金大数据产业园、枣庄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等

高端装备产业

产业规模

2017年,山东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取代资源、能源类行业,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主引擎。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60.7%、80.2%和3倍。

企业发展

已形成一批主营业务年收入过100亿的优秀龙头企业,如潍柴控股、上海通用东岳、浪潮集团、中国重型汽车、中车青岛四方机车等。目前中国速度最快的“复兴号”高铁列车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制造,运行速度350公里/小时,技术全球领先。

发展目标

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提升综合集成水平,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到2022年,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3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

投资商机

着力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突破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农机装备、动力机械等领域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支持发展高端发动机、高效电机、自动变速器、高端液压件、高精度减速器等动力装备

加快建设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壮大数控机床产业,建设国内领先的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开展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和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示范

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努力建设国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产业布局

机器人: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济宁等机器人产业聚集区

轨道交通: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千亿级世界动车小镇等

通用航空:中国航天科技园(济南)和飞机维修检测产业基地、莱西航空文化小镇、烟台中科卫星遥感产业园等

新能源汽车及装备:济南重汽氢燃料电池、中国重汽MC发动机基地等

石油工程装备:东营、烟台国家级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兰石海洋工程和钻采装备(青岛)产业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

产业规模

山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17年新能源总装机达到2329.44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份额18.55%,2022年有望达到30%。 山东已形成以聚氨酯、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为主导,稀土功能材料、石墨烯、高端晶体等为新增长点的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近1/4。

企业发展

青岛昌盛日电、山东圣阳电源、山东金晶科技、山东淄博迪生电源等新能源公司入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山东拥有万华、东岳、鲁西等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新材料巨头企业,以及金威化学、吉青化工等一批成长性强、占有率高的 “小巨人”企业。

发展目标

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建设具有国内尖端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研发、检验检测中心和产业发展高地。到2022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4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

投资商机

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和汽车电控技术,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探索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储能电池充换电、分布式能源等新模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烟台核电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海洋能示范工程建设

做大做强碳纤维、石墨烯、生物基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产业布局

清洁能源:东营黄河三角洲光伏领跑者项目、济宁、泰安新泰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等

智能电网及储能:青岛特锐德多能生态网、泰安千亿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产业基地等

核电装备:济南核电材料及核压力容器基地、国家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等

先进高分子材料:济南中德新材料产业园、青岛董家口石化新材料基地、烟台万华工业园、淄博桓台东岳经济开发区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济南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和光电子产业基地、淄博千亿级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枣庄锂膜材料生产基地等

高端金属材料:烟台贵金属新材料、淄博铝钛金属材料、泰安高端金属结构和熔覆材料强磁材料等产业基地

高性能复合材料: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烟台芳纶纤维、聚氨酯、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基地、淄博高性能碳纤维、潍坊孚日新型纤维智能织造材料基地等

现代海洋产业

产业规模

2017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48万亿元,增长8%,居全国第二位。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海洋石油、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化工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企业发展

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洋化工、海洋动力装备等6大产业联盟已集聚海洋优势企业200多家,拥有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千家。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海藻酸钠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拥有一批特种船舶、海上钻井平台等旗舰企业,烟台中集来福士作为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海工装备主要基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总量的3/4

发展目标

增强经略海洋意识,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探索人海和谐、陆海统筹、彰显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到2022年,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

投资商机

以智慧海洋为引领,坚持陆海统筹,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发展深远海、远洋和极地渔业,实施“透明海洋”工程,加快大洋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及试开采进程

壮大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支持青岛、烟台等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海洋信息、涉海商务等海洋服务业;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发展新一代深海远海极地技术装备及系统

产业布局

海洋示范工程:水产养殖绿色示范工程、胶东“海上调水”工程、长岛国家公园(创建)、日照离岸深水海域开发试验和黄海冷水团深远海智能化生态牧场等

重大科研平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海洋水下设备试验检测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国际交流平台: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

海洋交易平台: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等

深化改革

将体制机制创新贯穿于海洋强省建设全过程,从创新统筹、市场主体发展机制,要素配置机制、财税扶持机制、投融资服务机制、科技支撑机制等方面,推动海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形成促进海洋强省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医养健康产业

产业规模

2017年,山东全省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9万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0590个,各类养老床位64.9万张。山东医药工业一直处于全国前列,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600亿元,居全国首位。山东60岁以上人口达2000万,拥有医养产业的巨大市场。

企业发展

批准设置了一批规模较大、层次较高、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如招远玲珑英诚医院、青岛和睦家医院、南山养生谷肿瘤医院等。 医药工业已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包括齐鲁制药、新华制药、瑞阳制药、鲁抗制药等传统医药企业,威海威高、育达医疗、百多安等医疗器械企业,鲁南制药、山东步长、烟台绿叶、东阿阿胶等现代中药企业。

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健康山东”战略,促进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到2022年,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

投资商机

聚焦生物医药、海洋药物、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推进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开发满足重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

研究规划建设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区域中心,加快建设济南市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构建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诊疗新模式,发展智慧医疗,建设智慧医院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增加医疗养老设施和服务供给

产业布局

医药工业:济南生命科学城、青岛生物医药产业园、烟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东方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

医养结合:济南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章丘区东部医疗中心健康养老基地、青岛国家体育产业园、国科健康科技小镇、东部鳌山湾未来城、烟台乐康金岳健康产业园等

试点示范:济南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城市、青岛国际健康养老试验区和健康产业先行先试区、济宁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泰安国家康复辅助器具发展试点城市等

扶持政策

全面梳理医养健康产业领域相关政策,取消不合理规定,用好用活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一揽子政策,从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医养健康产业。对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医养健康项目,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支持,挖潜指标优先用于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医养健康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允许耕地占补平衡在省内有偿调剂使用。符合规划的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可以混合用地,允许同一地块或同一建筑兼容多种功能。各地要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优惠措施,研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工作激励机制,破除医养健康领域政策障碍。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方法,探索众包众筹众创等方式,加强医养健康产品开发。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研究制订政府购买医养健康产业公共产品指导目录。

高端化工产业

产业规模

山东是世界三大炼化产业集聚区之一,炼油产能2.1亿吨。在安全和环保以及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山东近年开始对化工厂实行关停并转,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形势和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转,全省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5万亿元、利润164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1.1%。

企业发展

2017年山东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100强中,东明石化、万达控股、利华益、京博控股和海科化工排在收入前五位。万华集团位列第八,是全国唯一拥有系列异氰酸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主导产品MDI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发展目标

以基地化、链条化、智能化为方向,坚持创新、安全、环保、质效联动发展,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强省。到2022年,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

投资商机

加大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优化整合力度,加强园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循环化改造,实现近零排放,推动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

加快推动化工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支持在符合条件的重点石化园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优化发展新型煤化工和精细盐化工,推动传统化工转型

产业布局

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万华化学一期100万吨/年轻烃裂解制乙烯、万华化学聚氨 脂产业高附加值延伸、南山集团乙烷裂解制乙等重点项目

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淄博齐鲁化工区、临沂阳煤恒通化工 园区、济宁新材料产业园等、菏泽煤化工园区等

新型盐化工产业基地:潍坊、烟台、东营、滨州、菏泽、聊城、德州、秦安等化工园区

现代高效农业产业

产业规模

2017年山东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02.3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粮食总产量4723.2万吨,稳居全国第三位;农产品出口超过170亿美元,同比增长7.2%,占全国农业出口总额的1/4,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

企业发展

山东拥有菱花集团、山东禹王集团、荣成泰祥食品、诸城外贸、潍坊乐港食品、六和集团、烟台张裕等89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发展目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山东农业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径模式,引领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到2022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

投资商机

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和种养业良种工程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建设农村电商、云农场、冷链物流等支撑体系,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落实食品安全战略,加大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示范效应,带动提升内销农产品质量

产业布局

特色产业基地:济南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青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新六产”综合示范区、中荷智慧农业科技园、烟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潍坊中国食品谷、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

现代种业:济南现代种业基地、青岛国际种都、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烟台“种业硅谷”、潍坊蔬菜种子基地等

交易平台:济南全省粮食现代物流交易中心、烟台栖霞山东果品拍卖中心、淄博齐鲁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国(滕州)马铃薯交易中心、潍坊国家农商互联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农产品冷链进出口交易中心等

完善土地政策

逐步提高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比例。鼓励各地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办法,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通过村庄整治、农村空闲、零散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和通过调整优化用地规划布局新增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规模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近3030亿元,占GDP比重约为4.17%。

企业发展

山东文化产业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带动全省文化企业整体提升。在“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中,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出版发行类公司,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广播影视类公司入选。

发展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丰富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202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

投资商机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弘扬墨子文化创新精神和鲁班文化工匠精神,传承创新齐鲁文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支持创建建筑设计创新平台、时尚服装设计创新创业平台等;鼓励创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

产业布局

重点工程: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工程、文化消费促进工程、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工程、文化领军企业培育工程等

重点项目:齐古城、稷下学宫、中华历史文化产业业园、济南、青岛、淄博、烟台、谁坊、菏泽国家级广告创意产业园、济南万达文化体育旅游城、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青岛“东方影都”等

精品旅游产业

产业规模

2017年山东完成旅游投资2231.8亿元,同比增长11.2%。旅游消费总额达到9200亿元,旅游接待总数达到7.8亿人次。

企业发展

目前拥有银座、青岛城投、潍坊滨海、临沂蒙山、临沂亲情沂蒙、济南西投、蓬莱阁文旅等实力强大的国资集团;南山、三仙山、张裕、威海华夏、临沂龙冈、青岛欧亚、潍坊金宝、黄河入海等重点民营企业。

发展目标

顺应大众旅游时代消费升级新趋势,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提升综合服务质量,推进旅游业多元化、全域化、国际化发展,打响“好客山东”品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到2022年,精品旅游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8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4%,入境游客数量提高到630万人次。

投资商机

扩大高质量、个性化旅游精品供给,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支持低空飞行、旅游演艺、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等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支持青岛等城市开展邮轮旅游

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全面提升“好客山东”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产业布局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青岛石老人、风凰岛、烟台海阳、蓬莱

重点项目:济南章丘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北纬37C温泉悠养小镇、青岛国际邮轮港城、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华红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飞阅崂山通用航空旅游、即墨港中旅帆船小镇、菜西姜山文旅小镇等

现代金融服务产业

产业规模

山东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2017年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1018.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 70873.9亿元;全省实现直接融资6567亿元,共有上市公司294家,比上年增加26家;实现保费收入2738.1亿元。

企业发展

目前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全部入驻山东,另有24家外资银行进驻;地方银行业机构中,有14家城市商业银行,110家农村商业银行,另有126家村镇银行。 2家证券公司(中泰证券、中信证券(山东)),68家证券公司分公司;3家期货公司(鲁证期货、招金期货、烟台中州期货)。 驻鲁保险公司92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67家,外资保险公司25家。

发展目标

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更多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构建现代化、普惠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到2022年,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

投资商机

加快发展普惠金融,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支持按程序开展普惠金融改革,探索完善区域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符合条件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

拓宽股票、债券、私募股权等直接融资渠道,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支持开展现代保险服务创新试点、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和债券市场产品创新

产业布局

支持济南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创新

支持烟台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青岛建设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支持枣庄、临沂等市开展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完善区域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支持潍坊建设文化艺术金融综合试验区、德州举办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

Tags:山东省,十强,产业,规模,发展目标,投资,商机,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