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醉崂山|白云洞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历代不竭

2020-01-13 13:17商家促销

简介" 喜欢野游的驴客们,对崂山的风物遗迹都如数家珍。出于山林防火、游客安全和文物保护的诸多原因,至今崂山仍有大部分区域不在开放之列,许多封闭区域被绿色金属网隔离,成为禁入区。 这部分区域,在新客看来可能神秘,但是许多老青岛眼中并不陌生,他们中的...

"


醉崂山|白云洞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历代不竭


喜欢野游的驴客们,对崂山的风物遗迹都如数家珍。出于山林防火、游客安全和文物保护的诸多原因,至今崂山仍有大部分区域不在开放之列,许多封闭区域被绿色金属网隔离,成为禁入区。

这部分区域,在新客看来可能神秘,但是许多老青岛眼中并不陌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几十年前就探险过以上地区,留下了足迹。这些遗迹多半毁于日寇侵华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之间,遭受了兵戎人祸的人文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和历史故事,供后人凭吊唏嘘。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醉崂山|白云洞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历代不竭
白云洞系明末道士田白云开创

白云洞,虽然以天然石洞为名,却是实实在在的道家宫观所在地,位于崂山东部滨海的半山处,耳听潮起潮落,坐看云卷云舒。此处道家修行场所,据载是明代末年田白云道长栖云之所,"白云"二字源自道长之名。

田白云道长的生平资料很少。根据地方文献《崂山续志》载,"田白云,田道人所自号也。道人不详所自始,始辟洞居之",文献明确了白云是田道人的号,至于法名,史籍不载。田道人始创白云洞,开辟洞穴居住修行,白云洞在上苑南边五里处,环境极好,"幽奥清邃,足资养炼,宜乎清修之士"。并有碑记写道,"道人(田白云)参玄悟道,养气成真,白日飞升"。田白云道长之后,历代传人不绝,"演其教者,亦复代不乏人"。

根据周至元先生的《崂山志》载,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有崂山白云洞道士王生本,曾经篆刻《白云洞历代碑》,碑文专门记述白云洞历代祖师的清修功果,是研究白云洞历史的最好资料,只可惜这通石碑已经不知去向,碑文内容也佚散。根据周至元先生考证,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白云洞道士宋天成建造了明道观,奉全真道金山派法脉。宋天成就是田白云的嫡传弟子,因此可知田白云道长是金山派一脉无疑。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醉崂山|白云洞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历代不竭
白云洞高道弟子层出不穷

白云洞自始祖田白云道长起,一直作为金山派道场存在。初期建筑简朴粗陋,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有道士赵体顺筹集资金,主持重修,白云洞初现规模。此后直到民国时期,白云洞作为崂山金山派的主要宫观之一,经历多次修缮扩大,形成了古朴壮丽的特色。青山碧波之间,白元洞高道辈出,传承不缀。这些道长,或者学识广博,或者岐黄圣手,或延年有术,或济世一方,或技艺精湛。

宋天成,道号一水,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中年后堪破世俗,入道修行。云游天下,至六旬时,回归齐鲁在崂山修行,归于金山派法脉,曾经在崂山创建明道观,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道场端然坐化。此说载于黄肇颚《崂山续志》

王生本,道号一子,清初康熙年间居于白云洞。一子道人技艺精湛,除了精通道家医术,还熟悉堪舆之术,平日只吃五谷,不去糠麸,寿高118岁,须眉皆黑。清嘉庆廿四年某日,道长预知虹化日期,对弟子说,"今日立春,吾将去矣",言毕端坐而逝。 据同治版《即墨县志·仙释十二》

赵体顺,清乾隆年间道士,擅长营造建筑。在他主持下,白云洞宫观进行了第一次重修,主殿青龙阁及二十四间配殿(毁于日寇兵火),就是这个时期建造的。他将简陋的白云洞扩充为四百余平米的宫观建筑群,青龙阁主殿,有六个门楼,通高十二米,上下两层结构,半山之上蔚为壮观。

徐坐全,道号端阳,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出家修行之后,特别留心导引养生的功法,曾经长年在石洞中面壁修炼不出。忽然某日外出不知所踪。门人弟子四处寻找,在大孤山白云寺找到他。请回崂山后,道长辟谷不言,终日不出。光绪元年四月某日,道长突然整衣辞别诸道,后返回室内端坐而化,时年94岁。

张坐源,祖籍胶西,道号窥妙子。道长自幼体弱多病,偶遇方士用药得以痊愈,并传授其符箓水书。道长叩问姓名,不答,回说"学吾传,行吾术,济物而不立功,何以名为"。入道修行之后,道长每每以方术活人。暮年在青龙洞中修行不问世事。某日对弟子说"明晨当来视我",弟子依其言,道长已然端坐逝矣。后半载,有客来此酬谢,言说遇见道长医治得活,听说虹化,惊愕不已。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醉崂山|白云洞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历代不竭
日寇侵华白云洞遭遇灭顶之灾

这里说一件白云洞宫观始建以来最大惨案。邹全阳道长,祖籍山东荣成,民国初年入崂山白云洞修行,道成云游四方。又十年,邹全阳返回即墨居住,多方募化重建地方吕祖阁,交于弟子王真朴驻守,自己回到白云洞修行。

1934年,邹全阳在原先白云洞宫观基础上,重修青龙阁。日军侵华占领青岛之后,邹全阳积极支持抗日救亡活动,将白云洞一度作为地方抗战力量临时补给处。1939年5月4日,地方抗日力量与日寇遭遇,且战且退,来到白云洞附近,退守深山。日寇循迹来到白云洞,宫观内四下搜索不着,发现了抗日部队不及撤走的物品。

日寇遂将一名十余岁的小道长抓到场院逼问,小道不知情,惨遭日寇杀害。道长邹全阳嘱咐弟子藏好,自己挺身而出,制止日寇残暴行径,也被日寇杀死。日寇四下搜索一无所获,遂将宫观内的留守道人三人,以及巡山乡民二人杀死,放火烧毁宫观,掠去珍贵文物扬长而去。

幸有邹全阳弟子王真吾,适逢亲人过世,请师命下山奔丧,幸免于难。丧事完毕后,王真吾回山,却看到白云洞观毁人亡。王真吾其人,凛然有气节,他将师父和师兄弟、乡民的遗骨收齐掩埋。赴丧的道士乡民请他担任白云洞主持,辞而不就。

数日之后,有乡民看到王真吾在雕龙嘴崖边,脱下道袍放在一旁,对着北面三拜,仰天长叹道"人生所重者,义也!今国亡、亲殁、师死,吾辈安能偷生于世!",然后跳海而死。又三日,王真吾道长的遗蜕,被海浪潮上岸边,在崂东文武港,被村民发现,道长容貌如生。村民将道长安葬在白云洞附近,立碣永志。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醉崂山|白云洞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历代不竭
隐居崂山的武林高人匡常修

匡常修,俗名匡桂林,原籍胶州,出生于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是白云洞出家的著名金山派道长。匡道爷家境贫寒,祖父给地主扛活时竟至饥馁力竭而死。父亲匡松从小给地主家放牛,祖父去世之后,全家靠推小车卖脚力过活。民国初年,匡家条件稍好,匡桂林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1918年,十四岁的匡桂林成家,肩上的生活责任更加沉重,此时也已经开始接触武术,二十六岁时,匡桂林妻子因病去世。匡桂林决定离家修道。

匡桂林到崂山白云洞,找到道长匡真觉,匡真觉俗名匡梦辰,是匡常修的族叔,师承金山派道长李是卿。在匡真觉指引下,匡桂林真正进入道家生活,道名匡常修。匡常修的师祖李是卿和师父匡真觉,都是崂山道家武术高人,传承正宗道家内功心法,辅以中国传统武术套路技法。匡常修将自身所学与内功心法融合为一,进一步发扬了崂山全真龙门派和金山派的精髓,极大丰富了崂山道系武术的内容。

"十道九医"。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匡道爷曾经在沧口大庙(明真观)行医修行,每天固定在分站接待病患,向民众传授玄真内家拳心法和"三十六路"飞腿要诀。拜入门下的弟子和找道爷学功夫数以千计,他常对弟子说,凡与人切磋,切记不可好勇斗狠,予取予夺,随心所欲,手下留情,不要误伤。几十年下来,匡道爷只要比武切磋,从无与人结怨,也是因为武德使然。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醉崂山|白云洞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历代不竭
清代以来白云洞金山法脉传承有序

白云洞虽然遭遇毁灭,但是遗留部分石刻,见证了当年的辉煌。据考证,白云洞遗址共有石刻一处,墓塔四处,墓碑十五块(其中残碑四块)。在白云洞洞口右侧巨石上,清晰可见有《大门碑记》,碑文落款记"玄清老祖十代弟子王生本、赵体顺、李性元"字样,碑刻时间为"大清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反映了清代中期白云洞曾经重修的事实,当时的住持道人就是王生本、赵体顺、李性元三位。

通过残存碑文考据,白云洞自田白云创建以来,一直传承金山派法脉。清代初年从"天"字辈的宋天成开始,一直到清末第二十代"真"字辈,几乎每代都有传承。根据碑刻及文献资料记载,历代白云洞金山派道人共有二十九人,其中年代明确的有二十三人,年代存疑的六人,证明崂山白云洞始终作为金山派的主要道场,传承不辍,香火旺盛。

民国时期,白云洞鼎盛时,有道士四十余人,房屋七十间,山林田产两千七百亩。经历日寇暴行后,1940年在地方支援下,白云洞修复毁损房屋十四间,但规模大不如前,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白云洞尚有留守道士十人,土地资产七百多亩,房舍二十余间。

解放后,白云洞仍然由金山派道士住持,前后有于全德、郑真生、朱真传、匡常修等多位道长,包括"是、全、真、常"四代。当代金山派道士中,也有很多是白云洞出家修行的,如泰山的张常明,崂山的匡常修等,都是民国期间白云洞道人,崂山金山派延续至今,法脉不辍。

醉崂山|白云洞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历代不竭

(侵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

Tags:崂山,白云,继承,全真,金山,法脉,田白云,始创,高道,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