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2020-11-18 21:31阅读(59)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这个问题确实也很值得讨论,为什么德国在法国战役已经全胜的情况下还没有全面占领

1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这个问题确实也很值得讨论,为什么德国在法国战役已经全胜的情况下还没有全面占领法国,而是让法国政府在维希继续维持,还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呢?其实什么事情的发生可以说都是有原因的,维希法国的建立也不例外,它能够建立并存在也是有它的价值,而且甚至可以说有它的实力所在的。


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法国北部?

其实纳粹之所以允许法国人在南部建立维希政权,根本目的还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纳粹为什么要亲自占领法国北部。当然纳粹本身对领土的贪婪是一个根本因素,但除此之外,纳粹要占领法国北部还是有具体的战略目的的,也就是要防止英国通过英吉利海峡反攻欧洲大陆。因为在1940年6月法国被击败之后,虽然在欧洲大陆的英军遭受到惨重损失,被迫全部撤回英国本土,但因为英国的海军实力当时仍然称霸欧洲,所以英军在敦刻尔克进行的撤退行动非常成功,总共有33.8万英法军队成功撤回英国本土,这一比例占当时被围困英法军队的85%。

二战时法国的德占区(上)和维希法国(下)

所以在法国被击败之后,虽然英国在陆地上没法和德军抗衡,但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其实英国在二战整个过程中都还始终能够威胁法国北部沿海地区,所以德国必需要在法国北部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以防止英军反攻,因此德国才必需亲自派驻重兵占领法国北部。而法国南部则不存在这种威胁,因为德占区已经把整个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涵盖在内,所以这时的德国其实并不担心同盟国会通过维希政权的控制区域在军事上对其形成威胁。但仅仅是没威胁并不足以成为德国同意法国人保持一个独立政权的理由,而维希政权得以存在,其实还是跟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与实力有一定关系。

维希政权的价值与实力

首先维希法国存在对德国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因为二战时期的法国和现代的法国其实是两个概念,二战时期的法国,除了法国本土之外,还在全球四大洲控制着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而如果法国本土政权完全消失,法国被德国完全占领,那么可以肯定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几乎不可能听命于德国占领当局,它们要么会自立,要么会被英国人或者美国人所控制,成为德国的敌人。特别是法属西非和北非殖民地,如果没有能够得到其认可的法国本土政权持续其统治法统,就会很容易被当时就已经与德国争夺北非的英国所占领,而这对德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维希法国的真正领土,早期几乎所有法国海外殖民地都还受维希法国的控制

而另外一个很重要,而且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原因是,维希政权其实本身也还是很有实力的,它虽然无力与德国抗衡,但却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只是这个军事实力在二战中没有得到应用,但却是维希法国得以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而这里桃花石杂谈所说的维希法国的军事实力,是指在德国击败法国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但也没有遭受太大损失的法国海军。

因为即使在法国被德国击败之后,法国海军仍然是当时世界第三大海军,其实力甚至仍然要强于德国海军。但如果德国完全占领法国,法国海军也不会投降德国,而是会从海路去投靠英国或者是自由法国抵抗运动。但要失去这么大一块就在嘴边的肥肉德国人哪里甘心呢?可是德国又确实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真正控制法国海军,而唯一可行的手段就是保持一个法国政权,让法国海军仍然被掌握在法国人手里,这样至少可以在短期内保证法国海军不会被同盟国利用,而德国通过与自己相对友好的法国维希政权,期待能够在未来将法国海军为自己所用。

贝当很早就强烈反共,是希特勒喜欢的法国政要

所以其实法国在二战中虽然好像是投降了,维希政权好像也是德国人建立的傀儡政权,但在实际上却并非完全如此。在法国战役末期出来为法国收拾残局的贝当与德国达成的协议并非是法国无条件投降,而是法国与德国停战,法国政府根据停战协议的条款有序地从巴黎迁到了法国南部,而德国之所以允许法国在陆上战事全面失败之后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政权,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在惦记法国的舰队,所以这也是维希政权得以存在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也是它的“实力”所在。

除此之外,维希法国政府其实也是由法国国内原来就存在的亲德国势力所把持的,这些人当中很多人也抱持着纳粹意识形态,并跟纳粹一样坚决反共,所以他们确实在很多方面是纳粹的帮手,因此也是纳粹能够接受的政权。而且因为维希法国至少在名义上完全还是自主的法国民选政府,所以在其控制区内抵抗德国占领的“自由法国”运动相对要平静的多,而这在无形中等于也减少了德国敌人的活动范围,为纳粹德国也减轻了一些压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维希法国的存在对德国是有很大价值的,所以纳粹德国让法国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

维希法国的“灭亡”

所以其实维希法国在建立之后还是拥有很大独立性的,而且在整个二战期间维希法国都没有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所以维希法国其实始终都没有加入轴心国阵营。而且虽然法国人按照德法停战条约规定,将所有法国舰队都解除了武装,只让其停留在母港,但维希法国自始至终没有同意让德国人接收法国舰队,使法国舰队为其所用。所以其实早期的维希政权算不算德国的傀儡政权是有很大疑问的。不过还有一定独立性的维希法国也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虽然名义上直到二战结束,美英联军将德国人逐出法国它才消失,但其实它在1942年11月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在这时,维希法国得以存在的两个主要原因都消失了。

达尔朗(前排最右)与贝当和戈林在一起

1942年11月8日,美英对法属北非殖民地发动了火炬行动,出动10.7万大军在短短三天之内就占领了法国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地,而且在这次突袭行动中,当时正在阿尔及利亚探亲的维希法国法军总司令,其实也就是法国海军的司令弗朗索瓦·达尔朗被美英军队俘虏,结果达尔朗在被俘之后向美英军队投诚,并与其达成协议,许诺只要美英承认维希法国,同意让其加入同盟国阵营,他就负责作通维希政府的工作,让维希法国整体倒戈。而维希政府得知此事之后,立即免除了达尔朗的所有职务。

被炸后即将沉没的法军战船马赛曲号

但纳粹此时担心美英会以法属北非殖民地为跳板,对法国本土发动进攻,特别是担心美英会夺取全部停泊在法国南部土伦港的法国舰队,因此立即与维希法国展开谈判。但此时的维希政权仍然不愿意把法国舰队交给德国,因此在谈判中虽然同意德军掌握维希法国多数地区的控制权,但却仍然要求自己控制土伦港,也就是仍然要自己控制法国舰队,只是保证不会让其落入美英的手中。但德国人此时已经不愿意再相信法国人,所以开始派兵包围土伦,摆出了强行夺取法国舰队的架势。而在这种情况下,接替达尔朗担任维希法国海军司令的加百列·奥本下令抵抗一切试图登上法国海军舰船的外国军队,并在此事发生时尝试将舰艇开往外国避难,而如果无法将舰艇开走,就将其凿沉或炸沉。

已经把港口都占领了的德国装甲部队面对正在下沉的法国军舰也无计可施了

1942年11月27日,德国进入土伦市区,并向港口推进,法军得报后立即开始了沉没所有舰艇的作业。最终法国海军将包括所有大型水面舰艇在内的77艘舰艇凿沉或炸沉,德国人只得到了其余39艘有不同程度破损的小型舰艇,另有一艘水面舰艇和几条潜艇成功逃到北非,投靠了美英军队。


而在此之后,维希法国失去了最后的权力象征与实力所在,虽然其名义上仍然维持了存在,但其全境都被轴心国军队占领,维希政权也成为了比较彻底的傀儡。但维持这样一个名义政权仍然有助于德国人降低统治成本,因此维希政权才得以一直维持到了二战结束。

2

二战时,在攻占波兰之后,德国又用闪电战占领了法国北部和沿海地区,而法国的南部地区则由亲德政权维希政府进行统治。虽然德国没有全面占领法国,但实质上这个维希政府还是要听从德国的安排,维希政府对德国采取合作态度,也没有耽误德国的战略。

维系政权除了不对外侵略外,其他方面完全按照德国的套路和要求来,比如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排斥异己,打击犹太人等。同时杀害敢于反抗德国的法国救国人士。另外在经济方面,该政权还向德国占领军支付各种费用,有点向当今的日韩两国给美国交付保护费一样。在整个二战期间,法国一半的经济都用在了德国身上。之所以如此卖力,是因为该政府希望尽早从德国主导的欧洲中获得自主权,成为一个合法的政权。

当然德国完全可以自己做到,之所以让维希政权代替自己出手,有着自己的考虑。当时希特勒认为法国拥有很多海外殖民地,尤其在非洲特别多,显然让维希政权出手的话,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法国殖民地为德国提供金钱和资源。如果德国全面占领法国的话,很难想象法国殖民地会不会听从于自己,要是各个殖民地闹独立的话,德国能不能忙的过来更就难说了。因此从这点上看,希特勒的考虑对德国战略有很大帮助,毕竟单单依靠德国的经济根本无法维持长期而规模巨大的战争。(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3

西欧战役之后第一陆军强国轰然倒台,法国北部主要领土都被德军占领,这里有全部的工业区、产粮区和矿产资源,在德军占领下它们很快成为德军进一步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但是法国的面积远不止欧洲这块五边形区域,它的主要枝叶都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上。显然海上力量不足的德国无力抢夺这些法国底盘,因此希特勒想出了扶植傀儡的办法。

法国殖民地遍布全球,这些地区一旦倒向英国将是德国人的心腹大患,为了不让大英帝国找到更多盟友和同伴希特勒有必要维持一个法国傀儡政权,让其海外领地找到独立感至少置身战争之外,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起初找不到支持者就是因为维希法国的存在,上图显示自由法国仅仅得到中非法国殖民地的支持,这就是希特勒想要的结果,

对法国本土的占领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也是滴水不漏,上图显示法国的五边形领土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大片土地直接并入德国和意大利、还有间接被德意民族定居的土地以及沿海的军事管制区,留给维系法国贝当元帅管辖的仅仅是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也就是说虽然没有彻底占领法国但是也做到了90%的绝对管制。

希特勒不完全占领法国的另一个目的是缩短防线,因为德军数量有限避免两线作战甚至多线作战是一直以来的战略传统,上图显示盟军反攻德国的路线只有法国北部占领区东线苏德战场南线意大利轴心国巴尔干半岛的德军占领区,而维持一个维系傀儡政府的好处就是不必在此驻军了节省了宝贵的兵力。

希特勒未完全占领的国家不仅仅是法国一个,就连自己的宿敌和世仇波兰也是保留了一片总督区(殖民地)捷克斯洛伐克的波西米亚、摩拉维亚也是未占领的卫星国(参照下图),这就是希特勒梦想建立的新秩序,就是一个有众多卫星国拱卫的大德意志帝国,因此保留法国傀儡是他长期计划的一部分。

希特勒保留法国的目的还包括为巴巴罗萨做准备,巴巴罗萨计划中轴心国投入的550万军队只有大约280万人是德军部队,其他还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荷兰、意大利、、芬兰、挪威、克罗地亚、维希法国等多国部队,也就是说希特勒利用了法国的资源和工业设施之后还不满意,他还想让法国人民为自己的野心卖命,这种情况下让法国人亡国就不可能再凝聚法国人来效忠自己,这是维希法国存在的最大意义——充当纳粹的马前卒。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德国需要利用维希法国。

首先破除一个错误的观点。

维希法国并不是只统治法国南面没有被德军占领地区,北部被德国直接统治。

实际上,德国只统治了阿尔萨斯-洛林的边境领土。

在整个法国本土,除了被意大利占领的阿尔卑斯山的一小片领土和科西嘉岛,其余都在维希法国政府控制下。


维希法国的大体掌握完全的行政权,只是受到德国人的一些制约,尤其是警察方面,需要法国警察在纳粹指导下对付抵抗组织。

但大体上,维希法国同汪伪政权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他有自己的军队、政府和完全的行政支配权。

为什么德国会这么做?

很多人忽视了一点,就是二战法国绝非只有本土的领土。

在全世界,非洲、亚洲甚至美洲,法国都有广大的殖民地。


仅仅一战中的战利品,法国就得到了: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黎巴嫩及叙利亚,以及德国拥有的喀麦隆及多哥。

而法国控制北非、中非及西非的多个国家,以及亚洲的中南半岛,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一带的群岛以及新赫布里底群岛。

甚至,在中国也有多个法租界。

法国在这些殖民地都建立了殖民政府,有自己的军队。


如果德军占领法国本土,直接进行统治,这些殖民地法国总督必然会和德国人为敌,加入同盟国行列。

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建立维希政府,让他们控制殖民地加入轴心国为好。

反正维希政府也是德国案板上的肉,随时可以将它消灭。

5

1940年5月10日,德军以“闪击战”战术进攻法国,39天之后法国沦陷,贝当元帅宣布法国战败,并建立起“维西”傀儡政权,来帮助维持德国在法的统治,而此时的德国也同意了法国的这种做法。

那么当时的德国为什么会接受法国投降,而没有完全占领法国呢?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完全占领法国并不是希特勒的最终目标,而他的最终目标是独霸全欧洲。

当时的德国虽然闪击了法国,但是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彻底的摧毁法国,因为法国虽然被德军打败,但是仍然拥有较大的战争潜力。

以德国当时的总体实力,除非希特勒仅仅只想着完全占领法国,不然的话,完全占领法国会消耗掉德国大量的精力,得不偿失。不如任由法国人成立傀儡政府,这样不仅有利于德国对法国的控制,更是对德国的下一步军事部署起到有利的帮助。

2、法国只是希特勒前进道路上的一小步,希特勒还有苏联和英国需要去征服。

德国是一个石油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的国家,法国也是。所以为了让战争能够继续下去,德国需要向西击败英国,以谋求英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与此同时德国也需要向东扩张,消灭盘踞在波兰的上百万苏联军队,以及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资源。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任务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德国就需要尽量减少在法国身上花费的时间。因为彻底占领法国对于德国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反而还会彻底激怒法国人民。所以对于希特勒来说,完全占领法国属于一个次要目标,还是等到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说吧。

也许希特勒当初发动对法“闪电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全占领法国。但是在德国只花了39天就击败了法国之后,希特勒的野心也许就膨胀了,因为他发现胜利来的如此容易,这就让希特勒有了更大的目标,而将彻底占领法国当成了一个次要任务。

再加上法国组建的维希政府还算比较听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与其毁掉这个傀儡政权,还不如让它维持下去,这样对德国反而更有利。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希特勒也早已经死去了几十年,当初没有下令彻底占领法国的原因,我们也难以得知,只能够以当时的情况来进行揣测罢了。

6

不值当的,当时法国已经投降,没有必要动用大量的兵力去控制法国全境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就此拉开。在战争初期,英法虽然立即就向德国宣战,但在作出什么实质性的动作去牵制德军,而是希望“祸水东引”,让德国继续去进攻苏联,以便坐收渔翁之利。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在德国攻灭波兰后并没有如英法所愿继续东侵,而是突然挥师西进,横扫西欧。

德军绕过法国经营多年的马奇诺防线,取道荷兰、比利时,攻入法国本土。而英法联军在德军猛烈的攻势下,连续出现指挥失误,惨败逃回英国本土,要不是依仗着英吉利海峡的庇护,估计英国也早就沦陷了。

1940年6月德军攻入巴黎,时任法国总理贝当向德军投降,法国失陷。

(图片最左侧的人就是贝当元帅,他是法国一战时期的英雄,曾带领法军击败德国。但法国在一战时的巨大伤亡给贝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恐惧。在二战初期法军失利后,贝当选择向德国投降,以保存法国)

法国投降后,将东北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再度割让给德国,并且由德国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面积大约占法国领土的60%。

而法国政府则迁移至位于法国中部的维希,故名维希法国。由维希法国政府控制的地区称之为“自由区”

(图中红色的地区是德军占领区,蓝色的地区是维系法国控制区域,黄色的是意大利占领区)

鉴于法国的投降,西欧大陆已经完全掌握在德国手中。但由于在海战中的失败,德国一时无法征服英国,为此德国需要防范来自英国的威胁。

所以德国直接占领法国西部和大西洋沿岸,以便对顽抗的英国实施大陆封锁,迫使英国低头。

(大西洋壁垒示意图)

之所以德国不完全占领法国,一是法国已经投降,新成立的维希政府也采取与德国合作的态度,德国没有必要对法国全部占领。

二是在西线战事结束后,德国的下一个目标是东面的苏联。全面占领一个人口有4000万的法国会牵制德军大量的兵力,得不偿失,也没有必要。

因此德国在战争初期并没有全面占领法国。

不过随着战事的演变,特别是在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北非登陆后。德国为了防止美英从地中海登陆法国,在1942年11月占领了法国南部,控制了整个法国。

7

二战时期德国确实没有完全占领法国,而是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名字叫做维希法国。这也并不是说当时的德国没有这样一种实力,但是德国的考虑还是比较严谨的,一方面,当时的法国已经完全向德国投降,而且当时法国的自由法国政府还没有成立,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法国还存在的话,那么维希法国是当时法国的唯一政权。

希特勒有一个很重大的战略考虑,那就是法国目前还不能够被德国完全吞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法国在海外有大量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对于德国来讲十分重要,德国自一战战败以后,海外的殖民地已经全部被瓜分,可以说德国在欧洲称雄,在海外地区德国却没有十足的空间扩展自己的边界。如果将法国完全吞并,世界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国家,那么法国殖民地会听希特勒德国的吗?大概率是不会的。他们要么依附于其他资本主义强国,要么宣布独立,殖民地的人口,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军需供给的原材料和物资德国一个都享受不到,那么消灭法国究竟有何意义?

如果扶持一个傀儡法国,这个法国可以继续领导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同时也可以将所有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德国,那么德国是否如虎添翼呢?历史也是这样发展的,希特勒也是这样认为的,在维希法国建立以后,整个法国统治下的本土和海外殖民地80%以上的战略物资,各种资源全部被德国所获。而且在法国的海外殖民地相关地区,德国也可以随意派兵海空领域都可以由德国随意使用,占领,穿越。在战略上足以支撑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

此外,当时法国也是一大强国。当时的战争已经正式爆发,英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不论如何也不可能相信希特勒被迫反击等一面之词。但是该做的套路还是要做下去了,一旦这场战争希特勒胜利以后,他可以以维希法国为例子,宣传自己的世界统治方略,减小自己征服了世界的阻力,很多殖民地和国家往往也自己能像维希法国一样获得自己的所谓独立,而并不是被德国彻底消灭这也是希特勒和另外一些国家所要考虑的。

此外,在希特勒大举进攻欧洲的时候,维希法国的建立在欧洲范围内的影响也十分重大。那些小国向德国屈服,英国和美国这样一个坚决抗争的国家也像维希法国派遣了代表团。双方进行的完全是国与国之间的协商和交流,目的就是希望维希法国可以保持中立。维希法国内部也有各个派系,有一些是中立的,有一些是亲德的。

英美两国希望维希法国当中的中立派可以压制亲德国派,一系列的外交行动也确实出现了一些转机。但说到底,维希法国还是德国说了算,即便最终的外交并没能胜利也给正面的作战战场带来了些许改善。德国占领维希法国并主导维希法国的政治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维希法国也在内部与德国讨价还价。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德国的战略成本。可能是希特勒没能想到或者是无可奈何的原因。

8

不是说德国人并不想完全占领整个法国,他占领法国所需要达到目的已经达到了。

首先我们看到希特勒关于战令整个法国,他的整个一个区域,可以说把整个法国在面对北大西洋的海岸线上的那一片区域全部给占领了,就是关于北大西洋,包括英吉利海峡的防务问题全部是由我德国人自己负责!你法国人就给我镇守地中海,当看看门犬去,并且在这之后,围绕着整个大西洋沿岸建造大西洋壁垒,德国人都是自己来干这件事的,对于他们来说,法国的作用就是用来建立一道壁垒,用来抵挡英国人还有接下来即将参战的美国人为希特勒所谓的战略空间影响时间。

并且希特勒在历次演讲里面都提到一个词就什么呢?复仇,你包括当希特勒去跟法国政府一起签署法国的投降书的时候,她选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签投降书的那个车厢里面签这个投降书。为什么我要复仇?你们法国人之前是怎么对付德国的我要连本带利原封不动的全部还给你们,首先你们法国没有完全占领德国,其次,你剥夺我们军队的指挥权,最后你拿了我们两块儿地区,尤其是莱茵河以西的土地,所以我拿走你大部分的土地,并且留下你一个傀儡政府,在这儿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公平吧。

与此同时,德国人还全全吸收了法国人的工业生产能力,我们知道法国人,他的所有的矿产资源几乎都是分布在法国北部区域,也就是希特勒的纳粹军队所占领的地方,在那个时代,有矿产,你就等于有了发展工业的便利,所以这些地方所占据的法国工业产值在法国工业体系里面,可以说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维希政府所处的法国南部大部分都是山区,并不利于发展工业,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特别的小,都已经有一块肥肉在自己嘴里叼着了那块儿瘦骨嶙峋的骨头就留给法国人自己慢慢啃。

并且我们要说,虽然说维希政府,在名义上面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就跟关东军控制为满洲国一样得国人对于法国政府的控制也一点儿都没松懈过,事实上,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法国和德国之间可是世仇啊,二者在百年的时间里面,经历过几十次的战争,用血海深仇来形容不为过。这个时候德国人怎么可能放松对于法国人的控制呢?名义上讲我给你一个政府让你自己独立,但实际上这个政府它是没有任何实际的军队指挥权的,真正的武装权利在谁手里?在德国人手里。

并且不得不说,(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这个时候英国佬干的有点儿不地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说到《敦刻尔克》的撤退。原则上来讲是英法联军遭到德国人的夹击,被逼无奈之下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吉利,但是事实上这次撤退是英国人擅自主张,而且给德国人留下来一个巨大的豁口,德国人从这个防线上的豁口源源不断地进入法国境内,可以说英国人是卖的一手好队友。

这还不算完,英国人还把自己舰队开到法国舰队的门口,告诉法国舰队,要么你们向我们投降,要么你们就直接做成在港口总之一句话,不能让你们落在敌人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国皇家舰队的旗舰胡德号完成了自己的一血,但是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我们打的是自己人!从这件事发生以后,希特勒对于法国人算是放心了。虽然说你们不可能真心真意,百分之百替我卖命,但是你们跟英国人要合作,首先得把车讲事情先给解决了这件事没个几年时间,英国人是跟你扯不完皮的。

与此同时,我设了一个傀儡政府,在这个地方,尤其在法国统治,我更加得心应手,为什么我是尊重你们发过来的我并没有把你们国家给灭亡,你们并不是亡国奴,你们还是有政府存在的,只不过我暂时性的要借用你们的力量,你们把我们生产东西替我们接下来打仗做准备,我们保证你们政府的存在,这等于是等价交换!就问你在这种情况之下,看着德国士兵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之下喝着咖啡,吃着早餐,然后自己的政府还算宣布投降,德国人的时候,法国人你有勇气有力气。去反抗德国人吗?杀人诛心!如果说这个时候你跳出来宰了一个德国人,那么你就可能被灌一个什么罪名的。祸害两国之间关系,你吃罪得起吗?实际上,这一手希特勒玩的也算是漂亮,至少在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前,法国人没发生过太大规模的闹腾,这一点,希特勒看了一下南斯拉夫人再看一下法国人心理高下立判。

随着接下来东线战争的吃紧,德国人紧急的从后方抽调大量兵力去增援东线战场,因此德国也选择不断地放松对于维希政府的控制,毕竟你多住在一块儿地盘儿就得多放一点,军队,这样的话东西的军队就会少一点儿,其他地方用兵也吃紧,你这个时候不能闹,只能够选择放权。

综上所述,这就是希特勒为什么不全面占领法国,虽然很诱人,但是不值得,而且我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不用去干这种傻事儿。

9

二战期间的德军在1942年的年中才被迫全面占领法国,之前一直将法国南部的大部分地方交给了亲德的维希政府管理。这完全是迫于现实压力的需求,同时也反应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在争夺世界霸权方面的无力。

在1940年的法兰西战役后,德国在实质上击垮的是法国大部分精英阶层的抵抗意志。后者对于在比利时与北部边境的拉锯战都不太接受,对于要在巴黎这样的重要城市死战就更没有信心。所以就有了贝当元帅出马,与纳粹德国政府的停战谈判。最后,德国军队控制了法国首都巴黎和全部的西北海岸,将中部与南部地方交给了新组建的维希政府管理。同时,意大利军队在阿尔卑斯山的边境上也占据了一些小地方。


德国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权宜之计,完全是因为他们根本上缺乏接管法国与其全球殖民地体系的能力。当时的德军还需要继续同英国作战,并已经开始谋划对苏联的战争。这些事情都需要德国耗费大量的兵力和物资。但德国本身还没有立刻进入到全民战时体制,所以感到有些捉襟见肘。同样的情况在之前的丹麦也曾经出现过。德军占领了日德兰半岛上的丹麦领土,但没有直接控制根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也算是在节约兵力的同时,做出一点友善的统战表示。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德国不希望将法国人彻底逼急。从而使得海外的各法兰西殖民地都倒向英国一边。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那么就会成为大英帝国用更广袤的国际资源,包围和挤压德国人打烂后控制的欧洲本土。纳粹固然在宣传上张狂至极,但涉及到根本性的问题算计,还是比较理性和精明的。所以留下一个对自己友善的维希政府,也就是间接控制了法国的所有海外领地。也是牵制了英联邦的海外兵力分配,为之后的长期战争与战后秩序重建做准备。


正是这个局面,让英国在1940年需要在西地中海与西非两地使用大规模海军力量。先是在米尔斯克比尔重创了法国舰队,又在攻击达喀尔的战斗中不得要领。如果没有维希政府的存在,那么法属北非和法属西非可能就成为了大量流亡者的抵抗中心。整个西地中海都成为英法联合舰队的控制区。英军将把更多兵力解放出来,用在大西洋反潜作战和东地中海对意大利的战争。

后来,即便是在1942年夏天的东方战事中,英军也无力支援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美军。因为他们首先考虑到马达加斯特是承认维希法国权威的海外领地,随时可能成为德国和日本潜艇的基地。所以英军在美军陷入中途岛与瓜达尔卡纳尔的苦战时,自己也组织远征军去攻打马达加斯加。


日本军队在对东南亚的英军、美军和荷兰军队发起突袭时,也利用了法国人控制下的越南。著名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就是被从西贡机场起飞的日本陆军轰炸机炸沉的。和很多二战中的傀儡政府不同,维希法国在世界范围内是获得高度认同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部分中立国,都视之为法国的合法政府。法国国内与海外的各阶层,也普遍接受了这个带有屈辱性质的新政权。以至于戴高乐这样的少数流亡派,在当时的法国人看来还属于叛徒性质。

在1941-1942年之间,维希政府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殖民地争夺战。这是维希政府实力衰微的表现,也是德国人当初住他们的效果呈现。因为戴高乐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武装自己的复国者大军,所以必须消费英美给予的物资援助。他在叙利亚的夺权战争,也必须依靠埃及和伊拉克的英军支援。

这段时间内,维希政府在自己国内也做出了一些还算有利于法国的事情。比如尽快通过谈判让德军释放了在法兰西战役中被俘的士兵。这让很多人避免在大战后期的恶劣战俘营生活,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维希政府的秘密警察机构,也在加装配合轴心国抓捕犹太人和共党间谍的同时,搜捕了不少向德国提供情报的奸细。

只是,德国人还是顺利的在法国占领区内招募到了亲纳粹分子,组建了法兰西师去帮自己打苏德战争。大量的法国工厂,包括维希政府控制区内的企业,也必须为德国的对外战争服务。法国生产的汽车、轮胎和装甲车辆,成为了德军补充东线装备损失的最佳选择。这些都成为了后来同盟国不会侵扰维希政府的原因。


不过也是在1941-42年之间,维希政府的利用价值越来越低。先是法属西非转头自由法国阵营,接着是马达加斯加和叙利亚被同盟国军队占据。远东的印度支那殖民地,则被南下的日军控制。加勒比海上的几处小岛,无法脱离美国的影响。印度次大陆上的几个城市也不可能违抗英属印度斯坦的意志。在太平洋战争彻底爆发后,法属喀里多尼亚也转头盟国,成为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基地。

最后是42年的火炬行动,让整个法属北非殖民地都在顷刻间被登陆的英美联军占领。维希法国的利用价值已经被形势给消磨的干干净净。德国人反过来害怕法国南部成为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理想缺口。所以在当年派遣部队南下,直接占领了全部的维系控制区。意大利军队也向西控制了更多地方,帮助德国人分摊压力。至此,维希政府可谓是名存实亡。


1943年,意大利倒向同盟国后,德军就不得不出兵占领全部法国领土。当然,这距离他们的原始设想已经差得太远。纳粹的灭亡之日也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10

因为没有必要,或者说全面占领的成本大于收益,是赔本的“买卖”。二战期间德国迅速在军事上打败了法国,此时德国在法国的军事目标基本完成,法国已经不是其继续扩张的阻碍,相反成为仆从的新法国政府可以更为有效地统治剩余的法国,更可以保障法国的海外殖民体系不崩溃,不被英美等国瓜分。一旦二战最终是德国胜利,那么德国有的是时间消化这些果实,现阶段德国无法实现这一点,无论是英国还是苏联都还是德国下一步征服的目标。

除了二战中德国与法国的案例外,很多国家间的战争并不是以占领对方国家全境为目标。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它们的战争目标都是迅速摧毁对方的防线和军事力量,逼迫其走向谈判桌,答应之前不可能答应的条件。如果是要对方全部国土,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对方死拼到底,即使最终胜利也是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