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曹操为何看不起前来送地图的张松?

曹操为何看不起前来送地图的张松?

2020-11-18 18:32阅读(59)

曹操为何看不起前来送地图的张松?:在《三国演义》,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或者是曹操,他们不约而同的都犯过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以貌取人。在鲁肃三番五次的推

1

在《三国演义》,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或者是曹操,他们不约而同的都犯过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以貌取人。

在鲁肃三番五次的推荐下,刚刚失去周瑜的孙权第一次见到庞统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不屑,想想周瑜的风流倜傥,看到面目猥琐的庞统,孙权一下子就腻歪了,几句话就给打发走了。

看来庞统长得确实不怎么,所以刘备第一次见到庞统的时候,对其给出了和孙权一样的态度,非常的冷落,不过他比孙权做的稍微好一些,随便安排了一个耒阳县令给他,也算了留下了一点回旋的余地。

曹操见张松的时候也是如此,话说曹操平定了西凉,赶走了马超,风光无限。就放出话来,下一步要除刘璋灭张鲁,取江东杀刘备,一统华夏。汉中的张鲁就吓坏了,大家一商量,说是要趁曹操没来的时候,赶紧除掉西川的刘璋,先把西川取过来。到时候地盘大了,势力大了,也好抵抗曹操啊。在西川的刘璋非常暗弱,听说张鲁要来取西川,可把他吓坏了。顿时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无计可施。

这时候刘璋手下的别驾张松挺身而出,所谓的别驾就是刺史巡视的时候和刺史一同乘车,所以说白了张松就是刘璋的一个副手。张松就献出了一个计策,说保证张鲁不敢直视西川。刘璋就赶紧问什么计策啊?张松就说,我去说曹操来攻打张鲁,这样张鲁就不敢来打我们西川了。刘璋一听大喜,就备下了金银珠宝去许昌见曹操。

张松在出发的时候就把一副《西川地形图》偷偷放好,准备去献给曹操,也算是作为进身之计。结果呢,张松在曹操门房那里就开始吃瘪了,人家门房张开手要红包他都不明白。要不是手下人告诉他,他曹操都见不到。

红包给了之后,门房马上就通报进去了,不过一会,里面回话说,丞相有请。张松赶紧拍拍身上的灰尘,整理整理自己的胡子,赶紧就进去了。结果呢,曹操一看到张松就感觉到腻歪了,你猜怎么回事?原来是曹操觉得张松长的太丑了。

那么张松长得什么样啊?小说里是这么说的,头似撅,大脑袋长得像撅头,或许类似于鞋拔子脸吧。一字眉下面是一对扁眼珠子,塌鼻梁,塌的快和脸一样平,这样看来,张松的脸是平面的。嘴比别人都大一号,还总喜欢撇着嘴,一对扇风耳,这幅尊容确实不怎么样,难怪曹操一见到就腻歪了,这就是第一印象看不起张松。

第二呢,曹操就问张松,说刘璋为什么连年不来进贡啊?张松说路上盗贼太多了,不太方便。曹操就说,我把盗贼都灭了,哪里来的盗贼,纯粹胡说八道。结果张松就说,丞相说错了,现在刘备孙权都是盗贼啊,怎么会没有盗贼呢。没想到这句话把曹操惹得不高兴了,又打量了一下张松。看张松相貌猥琐,形象不扬,还敢大言不惭,敢顶撞我曹丞相,所以曹操直接站起来,袖子一甩,走了,直接把张松晾在那里了。

第三,这时候,曹操手下就讥讽张松,说他不该和曹操顶撞,张松就不高兴了,说西川没有谗佞之臣,激恼了杨修。张松知道杨修有才,就想压压他的威风,而杨修呢,觉得要替曹操出头,贬低一下张松。二人就准备硬钢一下,还别说,张松确实比较有才。一番较量,把杨修折服了。

这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应该是彻底把曹操惹到了,张松就问杨修,说你家世代簪缨,怎么就来到丞相府做一个主簿呢?杨修说丞相对他很好,自己不仅得到重用,而且得到了曹操不少的帮助和启发。张松就说了,曹操“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他完全凭着自己的权术才做的丞相,他能给你什么启发和帮助呢?他有什么真才实学呢?

这时候杨修不服了,叫手下人拿来一本书,说是曹操亲笔所著的《孟德新书》,而且是仿照《孙武子十三篇》写出来的,里面都是用兵之道,你看看,我们丞相到底有没有才。结果,张松一篇篇看完之后,说这是战国时期无名氏写的,这是曹操抄袭的,不信你考考我,这本书蜀中三岁小孩都会背诵。

杨修一听气坏了,说这是丞相写的,从来都没有公开过,你怎么胡说呢?张松说,你不信,我背给你听听。结果张松正襟危坐,一字字一篇篇,一字不差的就背下来了。杨修一听这还得了,这记忆也太好了,这是人才啊,这必须要推荐给曹操啊。

于是马上跑到后堂把这事告诉了曹操,一定要把杨松推荐给曹操。一见曹操,就把张松背书的事说了,说张松是个人才啊,丞相你不应该错过啊。

曹操一听张松说这书是抄袭的,蜀中三岁小儿都会背,立马就怒了,而且非常愤怒,把书丢到火炉里烧了。曹操也是奇怪,赌气不至于这样啊,难不成真的是他抄的。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是曹操不待见张松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曹操醒悟过来估计都悔死了,更加的气死张松了。

第四,曹操邀请张松参加阅兵,本来想炫耀一下武力的,结果一看张松在一边撇着嘴完全一副蔑视的样子,而且还说怪话,说我们蜀中仁义治国,不像你这么穷兵黩武。曹操这个气啊,瞪着眼睛恨不得杀了张松,结果张松也不服,一眼不眨的还瞪着曹操。而且还揭了曹操的老底,

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这可都是曹操的痛处啊,张松这么夹枪带棒的说出来,一点面子都不给,可把曹操气坏了,吩咐左右就要砍了张松的项上人头。如果不是杨修求情,张松的脑袋就没了。但是愤怒的曹操虽然没杀他,但是还是乱棒打出去了。

不过话说张松为什么那么狂呢?因为他带着宝来的啊,就是那副《西川地形图》,里面注明了哪里屯兵哪里屯粮,可以说是一份很重要的军事地图。在当时曹操刘备厉兵秣马进军想要进兵西川的前提下,这是一份无价之宝啊,是能否占据西川的重要保障。这点曹操就不如诸葛亮高明,因为诸葛亮一听张松去见曹操,就立马紧张起来,马上派探子进许昌去打听消息。

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当年的阿满了,当年祢衡击鼓骂曹的时候,曹操都没杀,就是为了收买人心。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听说许攸来投,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那时候多么礼贤下士啊,可此刻的曹操已经膨胀了,也不太听进去别人的意见了,现在谁惹他一点,他都不能忍。从见到张松那一刻,他就完全没有一点好印象,张松也是个桀骜不驯的人,处处顶撞处处对着来,终于把曹操彻底惹火了,所以最后把张松乱棒打出去了。

所以做领导的千万不要以貌取人,给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的机会。

2

 张松,字子乔,在建安十三年,以别驾从事的身份归属益州刘璋帐下。本来在赤壁大战前夕,其奉命前往曹营同曹操结交,可是却不受曹操礼遇。那么,曹操为何不礼遇这个有才之人呢?本期历史悬案,小编将带大家去看看这个谜题的个中缘由。

  张松是一个叛徒的典型。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叛徒。不是那种痛感神经过于敏感,由于挨打不过,实在忍受不了皮肉之苦,骨头一软:“行了!行了!别打了!我全说了!”就投降了敌人。他是主动出卖国家利益,暗中给敌人当奸细的那种叛徒。更可恶。

  按照《三国演义》上讲的,张松是个才子。什么是才子?就是聪明的知识分子。《三国演义》里描写他有过目不忘之才。也就是说他记忆力好。就好像他天天吃“生命一号”,跟吃炒黄豆似的。仗着这点本事,他把曹操身边的那个才子杨修唬得一愣一愣的,情节是,杨修替领导显摆,把曹操新写的一本《孟德新书》(或者是‘孟德兵书’?谈歌手边没书,记不清楚了)给张松看了。张松记性好啊,看了一遍就记住了,然后就给杨修背诵。背完了,就说,“老杨啊,我告诉你吧,这本书早我就看过,不是曹操写的。是你们曹老板是抄袭别人的。在我们西川,小学课本里都选用了一些章节。”杨修听了,大吃一惊,赶紧向曹操汇报。“曹老板啊,西川来了一位才子,他说您刚刚写的那本著作,跟古人撞车了。”读到此处,谈歌心中直骂,你杨修缺心眼儿啊,你倒是弄弄清楚啊?你忙着汇报个什么劲儿啊?此时的曹操倒是一点儿也不显得奸诈了,他稀里糊涂还真的上当了。竟真的怀疑自己的著作与古人撞车了,雷同了。我们现在仍然可以想象,曹操的心情是如何沮丧。“唉!我忙活了好几年,好容易写出来了,怎么跟古人撞车了呢?”得,他一生气,把书给烧了。

  读《三国演义》,读到张松这个人物时,主要是这个细节引人注目。张松这件事做得有点太阴损了。首先是心理阴暗。哦,就嫌人家慢待了你,就出此下三烂的招数。方式不妥当,行为不善良,为人不厚道。曹先生写本书多不容易啊,点灯熬油的,曹操还不是专业作家,平日里公务繁忙,肯定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用了几年的功夫,辛辛苦苦写成的一本书。你就骗人家给烧了?连底稿都不留。你缺德不缺德啊?这至少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遗憾。谈歌读到此处,倒是十分敬佩曹操,有气派,够狠!怀疑自己与古人撞车了,雷同了。干脆烧了。何必重复出版呢。不像当今有些小家子气的人,“天!我写本书得多少心血啊。管他与古人雷同不雷同呢,出版社不出,咱自己花钱弄个书号先出了它。卖不卖的吧,送送人也扬名啊。总归是自己的心血啊。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啊。”可是曹操没有这样做。显得大气。

  扯远了,再说张松。这人真不是个好鸟儿啊。应该说,他是卖主求荣的典型,是吃里扒外的范例,是知识分子的败类。刘璋让他出使曹操,是让他代表西蜀跟曹操商量联合的事情,这是光荣使命,重任在肩。他却私下另藏着一个鬼心眼儿,画了一张西川的地图偷偷地带上了。怎么回事?他是看着刘璋的大势不行了,想着另攀高枝,准备拿此图当作见面礼,投靠曹操。果然是这样吗?是。这是他临行前跟密友讲的。他说,“我看啊,这刘璋也快不行了,失败是迟早的事儿,我得想想后路啊。曹操那个企业倒是效益一直不错,待遇也高。我想还是投奔他去吧。可咱也不能空着手儿去吧。这份地图,等于见面礼吧。”树倒猢狲散。可是大树还没倒呢,张松这个聪明的猴子已经准备先跑了。这真是一只聪明绝顶的猴子啊。心眼儿活泛啊。读到此处,心中一叹,刘璋啊,你真是瞎了眼啊!

  其实,刘璋虽然无能,可是他手底下有许多血性充足的文臣武将啊。文如王累,悬城死谏。武如张任,宁死不屈。怎么就出了张松这样一个卖主求荣的败类呢?谈歌感慨,张松在刘璋手下工作了多年,也是一个高级干部啊,别驾。什么职务?大概是副秘书长一级的重要干部吧?他在刘璋的企业里,至少也得到过不少的利益吧。怎么说叛变就叛变呢?莫非是他的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最大满足(比如职称啊,住房啊,工资啊,或者没让他出国考察啊,种种)?他才想着另投靠他人。如果这样想,就是给张松这类人找借口。这种人其实是人品上出了问题,他才不管曹操是不是汉贼呢(古今中外这种知识分子不乏其人,有奶便是娘,有用就是爹。什么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都是扯淡),他只是想让曹操重视他。只要皇军不亏待我就行了。他到曹操这里出公差,暗揣着一个心思,就是来出卖主子的。他想把军事地图献给曹操。在曹操这里弄上个一官半职的。他蒙骗曹操烧书,就是张氏的表演艺术,先给曹操一个“才子”的印象。这叫先声夺人。终于,曹操接见他了,张松自知机会到了,很是卖力气地在曹操面前卖弄了一通,评论时政,臧否人物,滔滔不绝,炫耀张扬,全方位表演了一番。可事与愿违,曹操就是瞧不起他。我们这里可以分析一下,曹操是一个政治家,他在政坛在风云际会了几十年,说一句替曹先生吹牛皮的话,人家什么鸟儿没见过?张松这种能说会道儿的狂妄之徒,曹操见多了,曹操深知这种人也就是多读了几本书,空担着一个“才子”的名声,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经验。你张松别是到我这儿传销来了吧?你别是想发展我当你的下线儿吧?总之,对张松这种人物,曹操警觉得很。实事求是地说,曹操这里家大业大,也不多嫌一个张松进来,可是曹操不喜欢张松啊。张松这种牛皮哄哄自以为是的表演,曹操看不上么。如果说曹操这里是一个企业,那么,他一定知道任何一个员工,只要在企业里工作,他就不是一个“0”,不是负数,就是正数。像张松这样目空一切的家伙,留在企业里,只能是给企业添乱,他绝对不会有团结互助的精神。好,就算他嘴皮子好使,把他放在秘书部门,或者广告策划部门,他能够跟这些部门的领导搞好关系么?肯定不行,他还想当部门领导呢。曹操识人,用人,有自己的眼光,这眼光来自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就算是张松掏出地图来,当场献上来,曹操也不一定会留用他。曹操当然喜欢那张地图了,曹操会说,“张先生啊,这张图,我看着不错,我就收下了。我也不能白要您的。您出个价钱,我再多给您添点儿。不能亏了您。可是您想在我这里工作,就不好说了。我现在的企业,也是人满为患了么。就算我硬留下了您,也没法儿安排您啊。位置都满了,干部职数都超员着呢,我最近正忙着精简机构呢。您还是到别处高就吧。”如此说,无论如何,曹操也不会留下张松的。

  张松碰了一鼻子灰,大大地伤了自尊心,是啊,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人家把茶壶当夜壶了。他赌着气回来了。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东方不亮西方亮,姥姥不疼姨家爱。他半道上路过刘备的地面。注意,他只是路过,刘备却没有错过,刘备隆重接待了他。

  实话实说,刘备隆重接待张松,事先绝对想不到张松兜里揣着西川的军事地图呢。他大概只是想拉拢一下张松,借机会跟张松套套瓷,通过张松走近与刘璋的关系。让张松在刘璋面前替自己多多美言几句,为今后自己图谋西川先进行感情投资。说穿了,刘备也就是这么点心思。只是一次普通的公关活动。他能看得上张松这样的小人么?他怎么会跟这么一个出卖主子的家伙交往呢。

  刘备多会来事儿啊。好,又是高接远送,又是酒肉招待。临别,再给张先生弄点土特产,滴离嘟噜地装在了张先生的后备箱里。保不齐还偷偷塞了红包呢。自然是大大地满足了张松的自尊心。张别驾这才把地图掏了出来。卖给谁不是卖啊。曹操那里不行,就退而求其次吧。你刘备也将就了。“刘先生啊,我这儿有张地图,您或许将来用得着。您就收下吧。”刘备真是喜出望外啊。好家伙,真是困了人家给了个枕头,饿了天上掉了张馅饼。这张松怎么能把这高级机密的军事地图带出来了呢。还送给我刘备了。“行了,张先生,真是太谢谢您了。您给了我这么大的好处,我一定记住您的恩情。您放心,如果我将来到了成都,当家作主了,我一定好好提拔您的。至少也得给您多长几级工资。”书读到这里,谈歌觉得非常可乐。刘备隆重接待张松这一个情节,很像两个文物贩子在谈一桩生意。虚虚实实,谁也不肯把真实的价格讲出来。最后,还是刘备这个大骗子把张松这个小骗子给糊弄了。

  张松献给刘备的这张军事地图,给后来刘备进取西川打下了胜利的基础。可惜了刘璋手下那些宁死不屈的文人武将们,如张任者,王累者。可是历史就是这样,小人的卑劣,比英雄的高尚更起作用。卑劣就卑劣者而言,本无关紧要。但是,遇到时机,卑劣者便会搅乱整个局面。刘璋就是坏在张松手里了。

  读到刘境与张松时,谈歌感慨颇多,刘璋也算是一个正人君子,就算是傻了点儿,窝囊了点儿,也不至手底下出这样的人物啊。以刘璋的目光,就算短浅,也应该对手下的干部们有一个阶段性考察吧?如何就让张松这样虽然有才,可是缺德带冒烟儿的知识分子混入了干部队伍呢?而且还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机密,还把顶顶要紧的军事地图弄出去了。张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至少也是读过圣贤书的知识分子,至少也应该懂得吃人家的饭,操人家的心啊。这算什么啊?那些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退一步讲,如果是刘备主动找到你家里去了,行贿。扛着一箱子美元或者英镑,晃得你张松眼花头晕,你一时把持不住,犯了财迷。或者你张松碍于组织纪律,不好出面,正赶上你老婆原则性不强,党性不强,一时挨不往,收了刘备的银子,就把地图给卖了。这也算是一说。可是你主动出卖算怎么回事啊?是你主动偷出去卖给皇军的啊。这就是叛国,就是汉奸。这样的人不论多么有才,才高八斗也罢,以至九斗十斗也罢,也都应该坚决杀掉。后人不能以张松这类是人才,就把这叛国的事儿抹去不提了。这是政治上糊涂。

  谈歌给大学里讲过中文课,有一次讲到了张松这个人物,并连带讲到了历史上一些变节的文人时,比如周作人。一些学生的态度都大大出乎谈歌的意料,他们大都对一些文人汉奸格外景仰,格外崇拜。套用一句流行语,许多大学生都成了一些汉奸文人的“粉丝”了。这就很让人气愤了。真不知道那千千万万为了中华民族牺牲了生命的民族英雄们地下作何感想。还有学生质问我:“人家就是才子么,干吗因为一点政治问题就不依不饶呢?”问得理直气壮。还有的理性十足地讲:“人都有两面性,不能不看到一些才子的另外美好的一面。”写到这里,谈歌的确十分悲哀,谈歌十分不理解,现在的大学里如何连基本的政治都不讲了。基本政治包括什么?至少就包括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格人品等等常识性的问题。世界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也还是有好坏人之分的。如果我们连一些出卖国家出卖民族的奸细们都去景仰。谈歌问这些大学生还有没有一点基本的是非观念了?谈歌给这些学生打过一个比方:比如你家的姐姐或者妈妈,长得十分漂亮,如果让某一个流氓看上了,强暴了,你还能分析这个流氓还是有爱美之心的吗?比如这个流氓还是一个很不错的诗人,你还能平心静气地谈这个问题吗?你还能非常理性地夸奖他的诗歌写得很好么?再打一个比方,一群外国强盗,来到了中国,让一些识文断字的中国人带路,来到了你们家,抢了你们家的牛和羊,强暴了你们家的姐妹,烧了你们家的房子。你们对这个带路的中国人不愤恨吗?再比如这个带路的汉奸曾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你还能平心静气地称赞这个带路的汉奸的小说写的很好么?你们还能心平气和地给这个汉奸一分为二吗?事情不打到谁头上,谁不知道难受。抗日战争,我们中国人死了三千多万老百姓,三百多万中国士兵战死。想想这些,我们还能替那些汉奸文人去讲话吗?比如周作人。

  当今时下,我们的社会情操教育真是成了一个问题,或者强调一下,格外是一个问题。大学只教青年人的学问,而道德情操不仅需要青年人自身培养,也需要环境规范。青年人不能只讲学问不讲情操,张松的问题,是要引起知识分子的自省发问。写到这里,想到一些知识分子的败类,为了自己出国,竟然把国家的一些科学成果都偷偷带到了国外,向国外的企业献媚。这就是背叛民族利益。就是汉奸行为!再往小里说,一些企业,某些知识分子拿着企业的高工资,却把商业机密出卖给了另外的企业。这算什么?难道我们可以说都是在中国,他们不能算汉奸,只能叫叛徒?好,就算是叛徒,通道这种叛徒行为就不算什么了?这至少也是人格上的缺损。

  他们跟张松应该算是一类人。我们不能原谅张松,同样,也不能原谅周作人。说到底,我们不能原谅卑劣无耻。这是中国人的原则,也是人类的原则!

  写到这里,心头的悲哀仍然挥之不去。我们的民族的嫉恶如仇的品质莫非真是退化了?古人尚且知道把秦桧这些卖国人物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我们现在掌握了电脑的现代人,一些正在高等学府里深造着的莘莘学子们,竟然学会了对汉奸们的原谅?(不仅原谅,而且崇拜。)我们什么时候偷偷摸摸地有了如此宽容的胸怀?我们什么时候有了对吃里扒外的汉奸们的爱惜之情呢?我们的脑子什么时候开始进水了?写到这里,想起谈歌家乡的一件事情,谈歌的老家是山区,谈歌爷爷那一辈上,村里的古姓开始发达,某家有六个儿子,其中五个都送到外边去念书了。抗战开始,古家这六个儿子有了不同的命运。留在村里的这一个参加了区里的抗日武装。外边的五个儿子有四个参加了共产党或者国民党,抗战。只有老三当了汉奸。抗战当中,古家的六个儿子死了四个,只留下了老六和老三。老六一直在村里,老三跑到国外去了。老三先是在国外教书,后来在国外做买卖,发了些财。改革开放后,老三以外商的身份回来,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可是古家却不认他,不许可他回村。老三一直不能回村。后来老三死在了国外。老三的一个侄子,是一个农民,现在也八十多岁了。他对谈歌说,我三叔叫什么,汉奸!古家不承认他是古家的人。他也是一个读书人,却给日本鬼子做事情,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如果我们古家认了他,我们古家其它人岂不是白死了么?这件事让谈歌十分震撼,莫非我们当代的一些大学生,还不及一个八十岁的农民有政治头脑吗?

  张松这个内奸人物,实在是知识分子的耻辱。最后刘备要攻打西川时,张松的私通刘备的事情败露了(让他哥哥张肃给举报了。张肃这人还真是有原则,别看咱们是亲哥们儿,可是你当内奸,我不能包庇你),张松就让刘璋给杀了。那时候到没有哪一个文臣武将站出来替张松求情。可以看出刘璋手下的干部们还是有原则,有党性的。如果放到现在就难说,保不准有某些知识分子挺身站出来替张松求情说好话:“刘璋老板啊,您消消气吧,张松可是个有大才的人啊,留下吧。不行就撤职,当个一般干部使用吧。咱们得给读书人留点种子啊。这可是一个国宝级的人物哟。”至少,刘璋手下没有这样政治上的糊涂虫。

3

曹操、庞统、张松三人是《三国演义》里边相貌最丑的人。

可以说曹操看人从来不是相貌,而是才华,能力。

想当年曹操在赤壁就曾经相遇相貌奇丑的庞统,但是曹操并没有看不起庞统,反而对庞统礼遇有加,而且还听从了庞统的言论,搞了连环战船。

可惜啊,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庞统却不是来帮助曹操的,而是来设计曹操,要将他一步步引入火坑中。曹操中了连环计,赤壁大败。

按理来说,庞统立了大功,应当嘉奖,委以重任。可是东吴对于庞统这样出色的人才竟然弃之不用,而理由竟然是孙权看庞统相貌丑陋,心里不爽。

可能曹操从此之后,对相貌丑陋的人没有好感了吧,本来曹操生性多疑,让这个庞统这么一瞎搅和,怎么不会对张松多疑呢?

而且庞统虽然相貌丑陋,但是为人懂礼数,行为举止得当。但是张松却不一样,生的相貌丑,而且不懂礼数。

当时曹操打败马超,彻底平定了北方,所以志得意满,傲睨天下,早就没了当年礼贤下士,任贤使能的样子。

曹操作为当时大汉王朝的掌权人,对于刘璋不进贡很不满意,就问张松:“汝主刘璋连年不进贡,何也?”

这时只要张松服个软,认个错,曹操也许就坡下驴,说不定也就不为难张松了。可是张松来到许都,几次被去见曹操被拒,张松等候了三天才得以通报姓名,而且要见曹操还得贿赂曹操身边的人。

张松对于曹操的这些行为很不高兴,认为自己从蜀中远道而来,曹操会隆重接待呢,可是谁想来了却是这种情况,他心里窝着火呢。

而曹操一上来就责问张松,张松当然不满意,只好回答:“为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

张松这个回答就没服软的意思,这让曹操很生气,也很不高兴,继续责问张松:“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

曹操这话说的,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可是张松就是不服软,要硬刚到底,说:“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太平耶?”

张松直接顶撞了曹操,这让曹操下不来台,曹操没办法只好走了。但是心里已经五分不高兴了。

可是当杨修问曹操为何如此傲慢,曹操回答:“言语不逊,吾故慢之。”杨修就问:当年的祢衡言语更加不逊,丞相都能容纳他,为何现在容不下区区一个张松?

其实说白了还是曹操志得意满,内心已经十分骄傲了,已经容不下任何一个诋毁甚至顶撞他的人。但是曹操还是嘴硬,说:“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松有何能?”

当杨修将张松背诵孟德新书过目不忘的事一说,曹操竟然相信了张松的话,认为自己和古人暗合,竟然烧了自己的书。曹操内心的傲慢已经到了各种地步,对自己都如此要求。

张松不服软,不低头,曹操就是要让张松低头,服软,要让张松屈服在自己脚下。要让张松看看自己统率的军队,还是想展示一下自己英雄无敌的风采,可是张松不识趣,竟然揭露曹操的伤疤,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曹操再也容不下张松了,竟然要斩杀张松,幸亏杨修,荀彧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乱棍打出校场。

曹操看不起张松,是因为他翦除群雄,自己内心膨胀了,而且曹操年岁大了,已经不复往日了,所以才看不起张松。

4

张松是益州别驾,相当于益州牧刘璋的副官,按现在的说法,差不多就是副州牧的意思,在益州算是地位相当高的级别,在三国演义中,刘璋为了巴结曹操,派出张松出使许都见曹操,结果曹操以张松长得丑为由不接待他,张松还出言不逊顶撞曹操,差一点被曹操给杀了,幸亏杨修等人搭救,即使如此,张松还是被曹操用乱棍打出。

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张松的才能,还特意刻画了张松过目不忘的才能,虽然张松其貌不扬,但是才华横溢,却阴差阳差不被曹操所重视,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原本张松拜访曹操是向曹操献出益州地图,古代交通不发达,有了地图差不多就等于拿个半个益州,可是曹操居然不重视张松,放弃了这么一个绝好取益州的机会,同时也放弃了一个统一天下的极好机会。

刘璋与张松

因此,张松不受曹操待见后,郁闷地回益州去了,在路过荆州时,张松得到刘备极其隆重的接待,同时刘备把张松待为上宾,最终刘备的礼遇让张松感到温暖,张松就把准备献给曹操的地图转手献给了刘备,为刘备日后占据益州提供了首功。

当然了,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我们来看一看历史上的曹操为何要拒绝张松,以及刘璋派出张松出使曹操的目的是什么?

正史中刘璋在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之后,曾派出张松出使曹操,刘璋为何要派张松出使曹操?史书上没有说,只能在这里做个推断。

曹操

赤壁之战后,整个天下的局势开始明朗,统一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天下最大的势力,并且掌控了东汉末年朝廷,曹操在整个天下眼中,有两个优势:一是天下最大势力,仍然有很大的可能统一天下;二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控了皇帝这张王牌,有绝对的政治正确的战略,没有人可以抗衡。

其实,刘璋在赤壁之战前与赤壁之战中,就与曹操有来往,还在赤壁之战期间为曹操提供过支援,为了表示回应,曹操也曾封刘璋为振威将军,而且是以朝廷的名义,之所以如此,从刘璋的角度来看,是为了拉拢曹操这个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以便在乱世中维持益州的独立和割据,这便是刘璋此生最大的目的。

刘璋与刘备

曹操之所以回应刘璋,也是为了暂时稳住刘璋,毕竟曹操当时在赤壁之战败北,短时间内难以统一天下,但从长期来说,曹操仍然怀有统一天下之志,在政治上,只要与刘璋有交情,就能拉拢刘璋势力不变成自己的敌人,毕竟刘备和孙权已经够让曹操头疼的了,双方在表面上保持友好关系,当然也仅仅维持在表面,这毕竟是政治。

赤壁之战后,刘璋派出张松出使曹操,应该是维系与曹操的政治关系,因为赤壁之战后,天下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刘璋的东边原来是刘表,赤壁之战前刘表去世,刘琮投降,荆州被曹操、孙权、刘备三家瓜分,但曹操仍然是势力最大的,又代表了朝廷,刘璋仍然是想与曹操维持良好的政治关系,以便在后来的政治纷争中,有一个表面的政治盟友。

张松

这同时与刘璋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赤壁之战后,刘璋感到天下局势在变化,益州也不像之前那么稳定了,一是北方的张鲁仍然虎视眈眈,二是东边的荆州产生巨大变化,刘璋的益州与东边的刘备是敌是友还没有明确的界线,刘璋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得有政治盟友,那么谁是刘璋的政治盟友呢?刘璋把第一个目光投向了曹操,这也是刘璋派张松出使曹操的原因

正史上的张松出使曹操是没有带地图的,也不可能带益州地图,刘璋只想保持益州的独立与割据,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把地图交给曹操的,张松也不会主动交,作为刘璋的代表,张松只想在这个政治事件中为自己的将来赢得依靠,张松首先是把曹操作为自己将来的投靠对象,但是曹操却没有礼遇张松,为什么?

张松与法正

因为赤壁之战后,曹操的整体战略发生了改变,赤壁之战前,曹操最大的战略就是快速统一天下,征服所有势力,赤壁之战后,曹操不再把征服天下作为自己的唯一政治战略,而是把政治夺权作为首要政治目的,所谓的政治夺权就是曹操想把自己打下的江山世袭,同时加紧对汉室的篡位。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曹操称魏公,后又称魏王,称公封王这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篡位之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世袭,同时可以独立建国,曹操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他是要改朝换代、夺权篡位了。

曹操

因此,张松背后所代表的益州势力,对曹操来说,没有之前那么有吸引力了,因为益州与曹操之间隔着很多势力,如果从荆州方向算的话,隔着刘备,如果从关中方向算的话,隔着马超、韩遂等西凉割据势力和汉中张鲁割据势力,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已经没有那么迫切地想要用武力统一天下了,否则曹操也不会在拿下汉中之后,说出这样的话来:

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雄才大略,统一北方的曹操既然知足了,不知道进取了,夺取了陇右和汉中,居然不想再接再厉夺取益州,这就是曹操的心态和政治目的发生了重大转变,所以益州在曹操整体战略中,也显得不那么重要,既然益州不重要了,那么代表益州的张松也不再重要了,这就是曹操没有礼遇张松的原因,毕竟曹操是个政治人物,行事大多以政治利益为主要目的。

5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张松为什么去见曹操?

公元208年,已经统一中原的曹操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对荆州的进攻,刘琮举旗投降,刘备狼狈而逃。荆州巨变,引起益州牧刘璋的恐慌。在此之前,刘璋的势力范围与曹操不接壤,尚未有直接冲突。一旦曹操拿下荆州,益州就危在旦夕了。在这种情况下,刘璋决定派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前去见曹操,探探风声。

刘璋派去的人,就是张松。张松的官职是益州别驾,他长得短小精悍,智慧过人,对时局有独到的见解,是益州牧刘璋的亲信。张松此行,表面上是向曹操道贺夺取荆州,实际上则是要评估曹操的下一步计划,研判其对益州的威胁。

其实,刘璋万万没有想到,他把张松视为亲信,而张松实则内心很瞧不起自己的主公。为什么呢?原来张松为人颇为自傲,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超越天下所有人,只可惜明珠暗投,偏偏主上刘璋是个平庸之辈,不求进取。跟着这样的主上混,怎么可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呢?所以张松被派去见曹操,实际上是有背叛刘璋、投靠曹操的打算。

可是,令张松没想到的是,曹操对他的态度极为冷淡,并不把他视为奇士。

第二,曹操为什么忽视张松呢?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非常惜才之人,特别是对于谋士,更是加以笼络。何以张松前来,曹操却没把他当回事呢?

我想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张松知名度不高。当时在国内军阀中,刘璋是能力比较差的一个,益州也是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当时觊觎益州的大有人在,比如张鲁、刘备、孙权等人,都想夺取益州,更不用说曹操了。在这些军阀眼里,益州就如果探囊取物一样,所以对益州人士也有一种轻视之心。

其二,张松可能在曹操面前没有突出的表现。尽管张松自命不凡,但在曹操眼中,的确也算不上出类拔萃。当时张松出行的任务是向曹操祝贺,这种外交使命,很难突显他的才能,故而被曹操忽视,也是情理之中。

其三,此时曹操对人才的需求,不像之前那么渴望。在统一北方后,曹操显然认为天下大局已定。在当时独立诸州中,荆州算是实力比较强大的,拥兵十余万,比起东吴都要强大,曹操几乎兵不血刃,荆州就乖乖投降了。在曹操看来,扫平南方已是指日可待,至于益州,一旦刘备/孙权被消灭,就会自动投降。所以此时曹操并没有像之前那样重视谋士了,对他来说,已经不太需要了。所以,张松受到曹操的冷落,并不奇怪。

6

张松奉命前去结交曹操,回来就拼命说曹操的坏话儿,这“孩子”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张松面见曹操时的具体经过,正史中记载的不是很详细。反正张松从曹操那儿回来之后,就劝刘璋去交好刘备。

正史中虽然只是寥寥数笔,野史中倒是很精彩。张松面见曹操的情节,也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精彩片段之一。

按照《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不要说是曹操了,就算换成是其他人,恐怕大多数人也是不喜欢张松这个人。

张松长得丑就不说了,庞统都吃过这个亏。谁都有以貌取人的毛病,曹操刘备孙权谁都有这毛病。

不能因为曹操被塑造成了奸雄的形象,就把罪责全推给曹操,那对曹操来说就是过于苛责了。

张松这个的确有才不假,但是不过是强闻博记而已,当时像这样掌握速记技巧的人很多。

曹操什么人没有见过,张松的这点儿伎俩在曹操看来,根本就不是个什么稀罕的玩意儿。

曹操对于人才的取向,一直是以实用为本。杨修那样华而不实的才华,在曹操眼里也是不过如此。

更何况张松拿着这种东西来羞辱曹操,其实只不过是在卖弄而已。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张松在骂曹操之时,把曹操的那点儿糗事全给鼓捣出来了。

这也就是曹操,换成别人当场就把张松给宰了。

张松和祢衡还不一样。祢衡与孔融等名士交好,曹操即使想杀他,也要有所顾忌。

张松和许攸也不一样。许攸可是仗着与曹操有旧,又仗着立有大功,毕竟还没有方面这么辱骂过曹操。

当初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高兴地光着大脚丫就去迎他。张松只不过是刘璋派来的一个使者,和当时许攸来投完全不一样。

再说曹操也不知道张松还有西川的地图啊。要是曹操知道张松是来献图的,那时你再看曹操会怎样对待张松?

一个长得矮丑猥琐,时刻卖弄学问。这第一印象就让人心生厌烦。

一不高兴就骂人,骂人还揭短,丝毫不顾及领导的脸面。

更何况自始至终,没有人能看到他的价值所在。

如果你是一个面试官,你会选这样的人吗?

一切都是张松自取的。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7

曹操看不起张松,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张松太丑,第一印象就不行。“其人生得额镢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

二、张松虽然称名士,但其实名声还不够。庞统也丑,但名声足够,曹操对庞统态度就好的多。

三,最重要一点,曹操心态变了。张松去见曹操时, 曹操新灭西凉马超韩遂,北方一统,“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曹操暂时处于得意之中,对人才的渴望小了很多,少了那种求贤若渴的心情。

四,对方是有求于己,曹操心中有点居高临下感觉。张松求见曹操前,“时庞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大忧”这些情况曹操肯定是了解的,知道对方是来求助的,自然就把对方看低了。

另一个例子也能说明此问题。庞统见曹操时,表面是去帮曹操忙的,所以曹操态度热情。

五,张松自己作死。张松见曹操,本来是有求于人,应该要恭敬,但张松在曹操面前给观众奉上了一番匪夷所思的表演,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上来第一回合操叱曰: “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松曰:“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太平耶?”明显言语顶撞曹操,要是曹操是董卓,张松估计已经被砍了。第二回合张松依靠过目不忘本领,背诵了孟德新书,并贬之为“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气的曹操把书烧了。第三回合,张松上来先暗讽曹操不行仁政,而且狂揭曹操伤疤。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这种表现,估计谁也受不了,怎么能给他好脸色。

看看庞统就知道张松的差距,庞统一见面就奉承曹操:“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因指江南而言曰:“周郎,周郎!克期必亡!”先来通马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综合以上几点,就知道张松为什么不受待见。其中一二五是张松个人的原因,自身实力不够,而且态度恶劣。三四是曹操的原因,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不够强烈,曹操认为对方有求于己,心态上居高临下。

这几点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许启示,特别是在找工作方面。比如首先要找那种对人才需求强烈的单位。现在很多人从大公司或老牌研究院或院校跳槽到新兴公司研究院所或次一级院校,单位对人才更渴求,自己更容易得到机会。第二就启发我们不能等到自己山穷水尽或者无奈之时去找工作或跳槽,否则就会处于被动。第三自己要有足够的资本,如学历或业绩或业内名声。第四个人再有能力,做人做事也不能太咄咄逼人或者口无遮拦,特别是在有求于人之时。

8

以貌取人,自古有之。尤其是第一印象会给人留下一生难忘的印记。

曹操,世称奸雄,其实他集奸雄、枭雄、英雄于一身。他生性多疑,身高不足一米六三,却敬重如关羽那般:心胸坦荡、身高八尺的伟岸大丈夫。他本身就充满智慧,却妒恨看透他内心比他更精明的人。杨修被杀就是这个原因。

他文彩飞扬,和儿子曹丕、曹植称为当时文坛三曹。却妒忌才华超过他的人。有一个特例就是写檄文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的陈琳,不仅未杀,还留在身边做了御用文人。

而欲向曹操献西川地图的张松,曹操的三条忌讳全占齐。

一,身材矮小,长相丑陋,这首先就让曹操看不起。

二,态度傲慢,放荡不羁。更触犯了曹操的大忌。

三,曹操平生最恨看破自己内心的人。而张松极强的洞察力又口无遮拦,更为曹操所气愤。

正当曹操拿出半辈子心血写成的兵书向其炫耀时,未料张松蔑视的翻了一遍,硬说这是古代无名氏所作,西川连小孩都能背,并当场背了一段,弄得曹操十分难堪,当场把自己呕心沥血写成的兵书付之一炬。他未料张松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愤怒之下让军士将张松乱棍赶出营地。

受益者是刘皇叔,他盛情款待了张松,张松献上了西川地图。使刘备顺利的取得了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取得了三国鼎立有其一的霸主地位。

9

按道理来讲,唯才是举的曹操不应该看不起前来送地图的张松才对。

曹操惜才爱才那是出了名的,就连不愿意出仕辅佐曹操的司马懿,他都让人把刀架在司马懿脖子上,逼着他入朝。

张松是刘璋派来结好曹操的。刚刚打败马超的曹操,正在高兴头上,他应该极力拉拢张松,不应该把张松轰出去才对。

不过,我看了史料和《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后,算是多少知道点原因,让我来给朋友们解释解释为何曹操会看不起张松。

张松长的确实很猥琐

曹操虽说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过他对于没有多大名气又长相十分猥琐的人的确没有好感。看看书里怎么描写张松的

其人生的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三国演义》

张松长的额头尖,大奔头,塌鼻梁、大龅牙,身材矮小,偏偏还是个大嗓门,声音大的跟敲响的铜钟一般。

张松这长相,感觉比武大郎还丑。长的丑也就算了,偏偏他还是个大嗓门,说起话来就跟敲锣打鼓一样,震的房梁都颤。

曹操一家人长的都可以,有模有样的,手下的文臣武将再不济,也没有像张松这么丑的。蒋干倒是身材矮小,可是人家长的还是不错的,说话温声细语,比张松强多了。

别说曹操,就是我看到这样的人,也邹眉头。这是其一。

张松孤傲,说话不中听,曹操很生气。

你说你长的难看,比如刚才说的蒋干,还有长的难看的庞统,可是别人都是名声远扬的,而且在曹丞相面前说话也好听。所以,人长的难看,通过语言行动啥的,还是有挽回余地的。

赤壁之战时,庞统过江献连环计,见了曹丞相直接就恭维道:“曹丞相用兵如神,名不虚传!”你再看看张松,只是一味的拼命诋毁曹操。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你再有才也不能一见面就惹曹丞相不痛快,你还想投靠曹操,怎么着也应该先客气几句再说。

张松不是,上来就直接跟曹操怼上了。曹操责备为何你的主子刘璋连年不给中央进贡。张松就说路上不太平,有盗贼,所以没法进贡。曹操很生气,说我已经横扫八荒,哪来的贼寇。张松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曹操刚刚从赤壁铩羽归来,让孙刘联军打的狼狈北还。他就说,你看南面有孙权,西边有刘备,北边还有张鲁,这些割据势力手下有几十万的兵马,天下怎么会太平呢?

曹操看到张松长的那个恶心样子,吐的心都有,只是碍着面子这才勉强接见的张松。张松倒好,曹操哪块肉软和,他张松往哪里捅刀子。这下把曹操气的真的跟被捅了几刀一样,把袖子一甩,直接回后堂,把张松凉那了。

曹操身边的人也一个劲责备张松,说丞相如果不是看在你千里迢迢的过来,凭你刚才那样冲撞曹丞相,换了别人,早就一刀给宰了。

杨修看他一目十行,出口成章,觉得他是个人才,又向曹操推荐张松。曹操觉得张松可能确实有点才,决定再给张松的一个机会,让他明天观摩曹操的兵马操练。

张松看曹操练兵,表情却是斜着眼歪着头的不以为然,还说他的主公刘璋是仁义之人,蜀中很平安,没有什么刀兵之乱。张松又揭了曹操之前败给吕布、张绣、赤壁的孙刘联军以及潼关割须弃袍的短处。气的曹操大怒,要斩了张松。杨修和荀彧等人死命相求,曹操还是怒气未消,把张松乱棍打了出去。

张松没有告诉曹操他带有地图

张松长的丑,说话更丑,还没等他说地图的事,就已经被曹操给乱棍打出去了。被打跑的他不可能再回去告诉曹操我有西川地理图,求求你收留我这类的话。

张松要说早说了,何必再等到这个时候去哀求曹操呢?这也不符合张松这孤傲的性格。

我看张松像祢衡,有点名气就特别能得瑟。你再得瑟,见了丞相你也应该客气说话,慢慢来啊。

张松倒好,啥事都跟曹操对着干。别说曹操了,换了其他人也受不了。

一开始张松也不提地图的事,人长的有丑,还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满口狂妄之语,一个劲的还猛揭曹操的伤疤,曹操肯定急眼,轰出去都是轻的。

曹操看不起主动过来投降的,除非是双方激战正酣,他有需求才可以。

曹操对这种有卖主求荣倾向的人一贯看不起。

曹操生性多疑。曹操就因为听到吕伯奢一家在后院磨刀,他认为这是要杀他,遂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杀了吕伯奢一家。事后才知道,原来磨刀是为了杀猪招待他。曹操即便知道了实情,在陈宫面前喊出“宁叫我负天下,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

曹操是唯才是举,对品行啥的不太看重,但是从他特别喜欢和敬重关公来看,他其实更喜欢忠义之人,对那些三心二意之人打心眼里是看不起这些人的。

比如在下邳城白门楼,被俘的吕布向曹操摇尾乞怜,请求投降活命,曹操没有因为吕布是三国最猛的大将就答应吕布的投降,而是先勒死吕布,然后枭首示众。

因为吕布是“三姓家奴”,不忠不义,反复无常,曹操对这种人深恶痛绝,必须杀之而后快。所以,曹操不能留吕布这个祸害。

反观吕布手下的高顺,包括背弃他而去的陈宫,曹操怜惜他们的才能,亲自劝他们投降,这俩人一心求死,曹操这才忍痛杀了。

从曹操受降过来的张辽、张郃、许攸还有庞德等人来看,他们对曹操都是忠心耿耿的。哪怕就是许攸,因为官渡之战从袁绍那里投降过来,曹操亦然委以重任。

更有宛城的张绣和贾诩,曹操也不记前仇,重用了他们。贾诩投降曹魏后,一直忠心不二。

所以,曹操对关公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赴死一事很是感慨的说,跟了他几十年的于禁,竟然还不如一个才跟了他几年的庞德忠义。

曹操的儿子曹丕更是如此。他对庞德的后人很照顾,对于禁则是恨之入骨。于禁从荆州被孙权放回来后,曹丕直接在曹操的陵墓那里画了一幅于禁摇尾乞怜投降和庞德誓死不降的图画,于禁看到后,气的羞愧而亡!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是因为曹操觉得张松属于投降派,卖主求荣之辈,再加上长相猥琐,说话难听,所以曹操看不起张松这样的人,直接让手下人乱棍把张松打跑。

这一棍子,直接把张松打到了刘备那里。刘备得了西川地理图,加上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帮助,夺了西川。

我估计,曹操要是知道张松还有这一手,也许会很后悔吧!

三国故事,故事三国。

三国精彩故事,尽在京华新媒体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0

曹操不是看不起张松,而是轻视刘璋

有些人觉得因为张松的性格和长相使得曹操看不起他。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的,张松生气在哪里呢?生气在于他哥哥作为刘璋的特使去见曹操,曹操封了一个广汉太守。他去见曹操,结果曹操却连根毛都没有封给他。

巴蜀之地的人还是很希望得到当时朝廷的认可的,这个“从代汉者当涂高”这一句理解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曹操为什么给了张松的哥哥张肃广汉太守之位,却不给张松呢?因为当时曹操已经发狂了。



张松的时机不对,曹操本来想着打荆州会是一场苦战,结果没想到刘表挂了,刘琮不战而降。荆州轻松拿下。

此时的曹操已经废掉三公,自己担任丞相,野心已经出现。

他想一鼓作气平定江东,希望挟荆州投降之势让江东投降,这个当时的确有这样的效果。江东的大族都主张投降,而寒族,以及周瑜等人主战。

正因为曹操觉得江东会投降,所以他才会中了黄盖的苦肉计,才会轻意。

在见张松的时候,曹操已经看到天下大定的情况了,因为江东一平,刘璋自然就不会不战而降,那天下一统就进入倒计时了。

此时就没有必要再安抚刘璋了,自然不需要对张松有什么好脸色了。

如果赤壁之战不败,曹操对张松这种态度是没问题的。可惜天不随人,人一得意必有祸。曹操杀华佗,杀孔融,废三公觉得很爽,但是赤壁大败,曹冲之死,同样让他痛苦万分。

这就是得意之后的灾祸,不可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