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沪剧历史上,筱文滨有哪些故事?

沪剧历史上,筱文滨有哪些故事?

2020-11-03 18:41阅读(60)

沪剧历史上,筱文滨有哪些故事?:筱文滨先生,申曲(沪剧)泰斗、一代宗师、沪剧老演员、沪剧名家、申曲时代标志性人物。讲到沪剧,一定要提一个人,就是筱文滨。:

1

筱文滨先生,申曲(沪剧)泰斗、一代宗师、沪剧老演员、沪剧名家、申曲时代标志性人物。

讲到沪剧,一定要提一个人,就是筱文滨。那么筱文滨先生,茅善玉她在七十年代进学馆学沪剧的时候,他还健在,当时他是个不起眼的老先生,什么人都不知道,原来他就是上海滩当年赫赫有名的沪剧的泰斗,筱文滨先生他的原名不叫筱文滨,叫张文俊。那他为什么要改名字,一般来讲他出来学戏,都要改名换姓跟着师傅的姓,或者当中起一个字,是师傅的名字当中的一个字,成为自己的艺名。那么筱文滨先生他是出生在老西门,但是他经常在他十一岁时候到八仙桥去看老艺人的演出,当年花鼓戏的时候,八仙桥是个很热闹的地方,实际是菜场所以很热闹,经常在那里花鼓戏的艺人在演出敲白地跑筒子这种形式的演出,他凑热闹经常去看的,看的时候他就开始迷上了,因为家里比较清苦,他必须要自己能够自立,所以在十一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这个时候他就想为母亲分担忧愁,看到外面走街穿巷的花鼓戏的艺人,通过这样的走街穿巷也是有一定的收入,也是能够生存的,因此他就下了决心要去学戏。

学戏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岁数大概在十七岁左右,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找到邵文滨拜师的,你必须要有中间人,通过各种各样关系和邵文滨搭上关系,邵文滨当时这个时候已经有名气了,因此他母亲、筱文滨的母亲托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才搭上了邵文滨的这一条线,才跟邵文滨联系上,邵文滨看到筱文滨以后,欣然答应了,觉得这个小孩长得非常清秀,那么筱文滨读过几年书,所以他的外貌非常儒雅,非常文雅,因此邵文滨非常喜欢他,愿意收他为徒,以前拜师收徒也是很有规矩的,必须要有抱徒先生,还要有介绍人中间人,如果你自己去拜先生的话,自己也要准备点礼物的,首先要买一对香烛,要包个红包,当然红包里的钱是六元钱,当年的六元钱,可以讲也许是一家人家的一个月的生活费,很厉害的。所以讲母亲要凑足这六元钱,要动足脑筋,向亲戚朋友大家筹集起来才能筹集这六元钱,能够让他去拜师,那么拜师也有场面的,邵文滨辈份里的朋友或者他的同行都要来参加的,所以是相当隆重的。筱文滨他大概是十七岁拜师的,学了六年,学了六年以后,邵文滨、他的先生就是因为买了军舰,自己做舰长,在上海滩这时候太招摇了,所以引来了很多的问题矛盾,杀生之祸,之后就死在了大街上,当邵文滨过世以后,这个班底就群龙无首了,没人来带头了就乱了,大家这个时候一致来推选筱文滨出来,来撑这个场面,为什么要请他来撑这个场面,因为筱文滨曾经读过几年书,肚子里有点学问,但是这么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已经看出了筱文滨的潜质,非常有一定的号召力,有领导能力,所以大家一致推举他希望他出来,来挑头,那时候他大概二十几岁的时候。

以前拜师收徒,徒弟都是偷学的,叫偷艺,在角落里的,老师在台上演出他在角落看,有时候老师在家里练,他在厢房里偷听,是靠这种将艺术偷回来的,所以当初邵文滨这么红,自己又很忙还要应酬,不可能来教筱文滨,但筱文滨非常聪明,加上用功加上他自己有点学问,所以他掌握了很多的传统老戏,他也蛮聪明,掌握好以后,自己会唱了以后,再请师傅来指点的话,师傅倒很愿意帮他点拨点拨,所以他的进步非常快,他拜师学艺学了六年,六年以后邵文滨就意外死亡了,那么他过世以后,筱文滨因为很尊重他师傅的,对师傅的教育记忆犹新很感恩的,当师傅过世以后他非常伤心,特意为先生写了首沪剧的曲子,叫《哭师开篇》,结果《哭师开篇》是无心插柳,因为他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伤感,对先生的纪念,但是这首《哭师开篇》以后,结果大街小巷开始传唱了,都觉得这段唱腔好听,能够流传,所以慢慢由于《哭师开篇》加上他一些传统老戏的基础演出以后,筱文滨的艺术风格逐渐逐渐开始成立了,成立了他一种非常儒雅的,非常有亲和力的一种文派艺术。

筱文滨先生出名的一段唱叫《三国开篇》,他的《三国开篇》唱来真是软糯儒雅、丝丝入扣、悦耳动听。沪剧圈子里有句行话,叫“女学西厢男学三国”,什么意思呢,就是讲你初入大门来学沪剧,男生一定要学《三国开篇》,你学了《三国开篇》,对沪剧打好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讲不论是过去还是后来,首先要学的是《三国开篇》,当时他们戏校学生们他的入门的第一段学的唱腔就叫《三国开篇》。除了《三国开篇》,筱文滨先生还有一段出名的唱腔,就叫《徐阿增出灯》,这段出灯是赋子板,到今天大家听来还是念念不忘,记忆犹新,那么赋子板最为讲究的就是咬字清楚快而不乱,节奏分明一气呵成。

筱文滨先生你不要看他年纪轻,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了,他在艺术的管理,在自己艺术的积累上,他都是有种经验可谈的,当时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碰到了一位女艺人,名字叫筱月珍,筱月珍当年这时候已经也是很红的,她看到了筱文滨的潜力,所以和筱文滨一起来搭班,演男女主角,但是两个人日久生情,几年以后他们就结婚生子了,两个人非常恩爱非常要好,因为他们两个人的结合使他们在创作上更进了一步,他们两个人各拿出名字当中的一个字拼在一起,成立了文月社,文月社当时在上海滩已经非常有名气,创作了很多好的别人喜欢看的,喜闻乐见的折子戏,文月社因为是筱文滨掌管的,筱文滨非常有眼光,这个时候已经电台兴起了,上海的电台兴起了,大家家里开始拥有无线电了,这个时候最好的媒体传播大概就是无线电了,除此之外没什么其他,因此他就看中了这块领域,他觉得这个是可以帮他忙的,他自己出了钱到电台去做广告,他要去唱电台,因为以前一个是唱堂会,一个是唱电台的,那么唱了电台以后,可以一天唱几档电台,当时的电台应该讲比较热门的,观众是可以和电台马上打电话进行联络的,类似于热线电话,可以当场来提问你一些问题,也可以当场和你说我想听哪段唱,由于这样的点播以后,它的互动性就强烈了,观众就开始越来越踊跃了,觉得这个形式非常新颖,而且又能够听到自己喜欢听的申曲的唱段,因此点播的人特别踊跃,他一天唱电台大概要唱七八趟,所以晚上再去演出,白天还要赶场子,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热闹。他利用了电台以后,他发展了文月社,把文月社的牌子打的很响,开始的时候,他是出了钱去唱电台,到后来人家商家觉得这是一个商机,愿意到电台来做广告,在他唱电台的过程当中插播广告,那么广告的钱就是他的收入了,所以他在这块领域当中也可以赚钱了。文月社一路向前走了以后,越来越成熟,那么他的意识越来越超前,他觉得人才是第一位,所以他这个时候招募了很多上海滩当时在本滩当中非常有名气的好演员来加盟他这个班底,所以他这个班底的人越来越兴旺,明星制越来越显现出来。

当时他跟这些明星的合作方式是怎么样一种形式,当然他是老板,筱月珍是老板娘,来的人都加盟他,他当然给他们包银,他通过加盟以后,他自己这个班底、剧团,文月社越来越壮大,所以当时上海滩的大亨黄金荣的大世界,他再次进入大世界去演出,进入大世界演出,黄金荣特别为申曲场子为筱文滨的班底开了一个场面,因为他所有的戏都是马上能够现炒现卖的,所以说黄金荣在四楼、大世界的四楼特地把整个一个四楼包掉,给这个申曲场子演出,给筱文滨的文月社演出,一般来讲进大世界去玩,去看戏只要买一次门票,就是大世界进场的门票就可以了,然后你各个戏班子都可以去看到了,但是唯独申曲场子,你除了买门票进来以外,你到四楼去看申曲,你还要加买一张票两角钱,这就说明了当时筱文滨的文月社红火的场面,除大世界之外,他还到书场里,西藏路的一个书场,延安路的一些高档的书场,都是有筱文滨的文月社在那里演出的,那么这个时候筱文滨自己成为一个先生了,也收了很多门徒,所以很多后来加盟他的都是拜筱文滨为师的,他自己开始作为先生来收徒了,筱文滨先生在一九三八年的时候,由文月社改名为文滨剧团,这说明规模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好了,文月社到底还是小打小闹,到了文滨剧团,那是一个剧团了,五脏齐全都有了,所以这个时候的三八年以后的文滨剧团,他的演出更加广泛,什么恩派亚小皇后等高档场所都有文滨剧团的演出,那么这个时候的演出,筱文滨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他除了要唱电台,一天要唱十几个电台,还有日日夜夜的场子,还有堂会要演出,因此他不仅自己要演出,他还派出了他自己的徒子徒孙,所有的门生一起出去,播撒出去演出,所以当初文滨剧团在上海滩非常有号召力的。筱文滨先生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逐渐形成了他自己文派的艺术风格,所以来拜师学艺的人也很多,由于他文派艺术风格的建立,由于他经营管理有很多能力,他懂得怎样推广怎样制造明星,所以年轻人来学戏,来参加他班底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文滨剧团到最后成为上海申曲的托拉斯(垄断),当年红的时候他的人才众多,达到了两百多人,有一百零八将之称,一百零八将都有名有姓的,所以像邵滨孙、石筱英,很多后来大家熟悉的名家都是经过他文滨剧团大浪淘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