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越剧历史上,“范派”创始人范瑞娟有哪些故事?

越剧历史上,“范派”创始人范瑞娟有哪些故事?

2020-11-17 12:42阅读(59)

越剧历史上,“范派”创始人范瑞娟有哪些故事?:范瑞娟老师,有名越剧演员,越剧名家、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小生流派“范派”的创始人,创立范派,和琴师合作创

1

范瑞娟老师,有名越剧演员,越剧名家、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小生流派“范派”的创始人,创立范派,和琴师合作创造了“弦下腔\",越剧被公认的艺术流派有6个,其中就有范瑞娟的“范派”,“越剧十姐妹\"之一。

花开花落,沧海桑田;流光似水,风物暗换,几十年的岁月在身边匆匆流过,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总有一种声音,一个笑容,留在心头,毕生难忘。

越剧表演艺术家、“范派\"创始人范瑞娟先生,话说2004年的专场演出回顾了她七十年的辉煌,她们四个人袁、范、傅、徐搞一场七十年的艺术生涯回顾,这个专场活动在过去来讲是不多,所以领导上这么关心重视,她们的确是蛮感动的,对她们来讲也是有生之年进一步再发挥自己的余力,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当时七十年前她走上这个越剧道路,是为了“讨生活”,当时家境也不是特别好,可以说上无半片瓦,下无寸草之地,家里穷得可以说三餐没有饱饭吃,那么有一次是1935年,那时候范瑞娟她已经是16岁了,她跟邻居,他们碰在一起,人家在办一个龙凤团的科班,我们倒去试试看,那么去了,也巧,叫她唱唱看,唱唱看就唱的笃板里面,就是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别家丈夫团圆坐,孟姜女丈夫造长城,这个四句就给老板、股东老板,这个小孩,个子倒矮的,唱倒唱得蛮响的,收了收了。晚上回来,告诉他听,爸爸不答应,他说女孩子足不出户,去学的笃板吃四方饭也是对不起祖宗的,那么那个时候她说足不出户,我每天赤着脚在田野里面,我已经收了,我一定要读的,一定要学的,那么他说好好好,学得会你学,学不会你一个篮子一个碗一双筷子给你去讨饭,那天的两句话她心里想,我随便怎样不讨饭,随便怎样要学会,后来她就去了戏班了,去报名了,开始学的花旦,后来师傅他说这个范瑞娟额头蛮高的,眉毛蛮阔的,眼睛大大的,他说这个花旦还是做小生好,喉咙也很响的,那么好,她自己喜欢做花旦的,叫她演小生,随便师傅教,当时她喜欢做花旦的,小生难,女的演男的总归好像不习惯,当时小心眼里就是想做花旦,范瑞娟她当时还不愿意演小生,没想到她在科班里头一唱还唱了个头牌,她在传记中回忆那段历史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机遇”。

他们同村他要把姚水娟、邢竹琴这几个人组织起来,叫她和她科班的四姐妹和她搭档的,她们两个人本身是头肩的,给她们做二肩,25块一个月,到了上海以后,她书里写看到灯牌、灯箱上面,她的名字找到了没有,那个时候是在泥城桥,牌子一看,21牌,小心眼里面也有个名利思想,科班里是第一牌,这里是21牌,名字、姓也给她改掉了,万里长城的万,财源的财,娟么三点水的涓,还是回到科班去。她怎么再次回到这个头肩小生的这个位子上的呢,1938年是夏天,竺素娥小生非常好,文武双全,那么她想我要盯住了学她,偷偷学她,竺素娥那天,四月份左右生病了,那是在南翔戏院,那么大家问她(范瑞娟)你会吗,她说我试试看,你会吗,我试试看,好了,第一个上去,两个,第一天下去,她倒是戏路蛮熟的嘛,蛮背得出的嘛,喉咙倒也是蛮响的,主要是喉咙唱得响,比竺素娥喉咙还要响,还要高,这喉咙倒也是蛮响的,那么好,没想到她寒热发下去变伤寒症了,伤寒症十几天也不知几十天,那都得她顶了,十几天顶了二十几个戏,全都顶下来了。老板说范瑞娟平常不声不响,肚子里一肚子戏藏着,好做头肩了,就在下半年、八九月间,她和邢竹琴在闸北区的天潼戏院,天潼路天潼戏院做头肩了。

范瑞娟老师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但是要说印象最深的恐怕大家对她的这个憨厚可爱的梁哥哥印象是最深的,她这一生演过多少场《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是数不清了,有一件事挺有趣的,就是她和傅老师在德国演出的时候,曾经谢幕谢了28次,她们到民主德国、到前苏联去演出,梁祝呢,是演到最后一场《化蝶》,那个《化蝶》是比较漂亮的,外国人呢,看见他们的乐器,看见他们的龙头胡琴非常喜欢,那么好是好在哪里呢,好在她们带去的都是国乐,他们反响蛮大,中国的国乐、乐器那么漂亮都是红木的,那么她们一谢幕呢,观众不散,不散,她们拍手拍过去,观众不散,那么她们再来,再来舞一遍,舞好以后还是不散,还不散,再重复,重复再舞一遍,不散,到最后他们依依不舍地逐渐逐渐散掉了,到第二天翻译读报纸给她们听,昨天晚上一对蝴蝶化了二十八次,谢了二十八次幕,观众还是不肯走,这对我们柏林来说是破天荒,这要感谢一部电影,正是这部电影使全世界知晓了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那就是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戏曲彩色影片,那当时是不是也碰到了很多困难,困难重重,因为原来,拍这个彩色片,他们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当时跟前苏联专家去商量,我们想拍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前苏联专家怎么讲,你们现在没有条件,起码两个五年计划,八年、十年以后,你们没有摄影棚,没有那个彩色显粉,也没有那个片子,你们拍不成,这样几句话呢,反而促使他们夏衍部长、电影厂的领导、技术人员、他们的演员排除困难,两个五年计划,那么他们想办法了,他们想办法,不许去借,自力更生,这八个字促使大家更加团结一致,他们自己摸索出来。当时一开始试拍失败了的,一拍出来,十八相送先拍,青山绿水,怎么这么漂亮的,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过了一个晚上,像火烧山一样,都是咖啡色的,颜色都没了,最后感觉到这个彩色电影光线不够,那么夏衍部长跟陈毅市长、陈老总那时候是市长,跟他商量这个困难这么大,陈毅市长说,那么就这样,我们把松江的探照灯,白天么你们去拍,晚上我们照敌机,那么他们都住在电影厂里,上海电影制片厂,那么天不亮的时候他们化妆好,天亮了三辆解放军的车,他们运来给他们拍,拍到太阳快落山了,他们再运回去。

《梁祝》带出以后,他们也很好奇,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服装也没见到过,海报里有她和袁雪芬的照片,她第一次穿旗袍,第一次烫头发,第一次穿高跟鞋,第一次喝牛奶,到那里是中国的旗袍打扮,他们那时找来找去找梁山伯和祝英台,找不到,其实她每天都跟他们在一起,一起参观游览,有一次,一个翻译转身问她,你是不是演《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梁山伯,她说是的,和海报里的不一样,化妆也不一样,她就告诉了大家,告诉了大家以后,苏联的金星演员卡尔斯洛夫他们都知道了,晓得了以后拿个扇子说,贤妹,请,梁兄,请,学她们的样子,他们是少见好奇。周总理去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还把这个电影带去了,在那儿放映,招待各国的新闻记者,还邀请她去日内瓦,在那儿她见到了戏剧大师卓别林,周总理叫新闻处打电话给他们,知道他们在参赛,捷克斯洛伐克第八届国际电影节,那么叫他们到日内瓦去,一到总理的别墅,总理他就讲了,今天你们来干什么你们知道吗,他们说不知道,他说卓别林,卓别林先生他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很喜欢,甚至感动得流下眼泪,他说要拜会周总理,找你们一起来见见他,总理的英文讲得很好,用英文介绍她,卓别林那时候72岁,头发雪白、脸色很红,穿一件黑色西装,他介绍她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他看见她奇怪了,退了两步,上面下面打量她,他说不像,一点儿不像,那么总理讲了,她是东方的女士,你看到的是宽帽大袖的古代书生怎么会像呢。

当时在这个专场当中,压台戏是《黑暗家庭》,是她极力主张要把这出戏重新搬到舞台上的,因为我们知道在解放前演过,解放以后很久都没有演了,她为什么一定要把这出戏加进去呢,这故事是袁雪芬她的朋友介绍这个故事,真人真事,家里面的确是到最后没办法,妻子也吃鸦片致死的,那么大家感觉到蛮感动的,他们排这个戏,过去的戏所谓改良也好、改革也好,有个特点,社会上有什么他们要呼应的,为什么要呼应呢,报纸上登,表扬他们这出戏当时作用是蛮大的,那么她又回想到这次这么好的机会,要让老观众看看、新观众看看,现在新社会条件更好,那么他们怎么一方面再演出,把这出戏作为是传统。她当时为了演好这个戏,也去下生活体验了,回想起来有点害怕,演这个戏是大少爷吃福寿膏,福寿膏就是鸦片烟,吃到后来也戒不掉,她怎么去演呢,在淮海公园那里,南翔剧院演出过的,听说那里有烟纸店,那么她想去看看,走到门口,害怕了,害怕得不敢进去,她在对面看好,一个抽鸦片烟的人走进来,脸上、神态这种处事她看着,缩头缩脑的,驼着背的样子,一刻钟进去,出来的时候神气啊,脸上红通通的,好像走路也神气了,哦,抽了烟和不抽烟就是这个样子啊,也是看了个形象,的确是走马看花都说不出,只是一个形象,大概抓这个形象,那么她就演,演出来人家讲她蛮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