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越剧历史上,杨文蔚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越剧历史上,杨文蔚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2020-08-27 21:20阅读(108)

越剧历史上,杨文蔚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杨文蔚,有名越剧演员、越剧名家、国家二级演员、毕派传人、越剧表演艺术家。话说在流派纷呈的越剧舞台上,有一个小生

1

杨文蔚,有名越剧演员、越剧名家、国家二级演员、毕派传人、越剧表演艺术家。

话说在流派纷呈的越剧舞台上,有一个小生流派以憨厚的表演,质朴的演唱,赢得了大批爱好者,这就是由有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先生创立的“毕派\"。而在众多“毕派\"传人中,杨文蔚以酷似乃师的扮相和表演,成为观众眼里当之无愧的小毕春芳。

杨文蔚是1960年的时候进戏校的,是他们剧团办的戏校。1962年随团分配到了合作越剧团,她拜毕春芳老师为先生,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学习“毕派\",当时老师也很开心,因为对她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当时也有很多人问,杨文蔚是不是毕春芳老师的女儿,脸也像、唱腔也像。

在跟随老师学艺的过程中,杨文蔚几乎将“戚毕”流派的代表作演了个遍,而《白蛇传》更是她常演的剧目之一。“白蛇.哭塔\"是这样的,是戚雅仙老师带她的,杨文蔚演她的儿子,那个时候她的岁数也很大了,演儿子是有一定难度的,年纪跨度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扮成小孩,再说唱腔是胡少鹏老师的。她是唱“毕派\"的,当时她就动脑筋了,她想把她的曲调用“毕派\"的唱腔,用“毕派”的小腔来唱,结果唱得很好。

“文革\"结束后,戚雅仙、毕春芳和原合作越剧团成员重新组建了静安越剧团。而此时杨文蔚她们也开始逐渐接替老师,站到了舞台中央。静安越剧团成立后,排演的第一出大戏,就是有杨文蔚主演的“戚毕\"经典,《玉堂春》。《玉堂春》是他们静安越剧团的王牌,演出的场次很多,场场都客满。越剧中也只有他们“戚毕”老师演过,还有京剧里只有“四大名旦”演过。

在频繁的演出过程中,杨文蔚塑造人物的能力也不断提升,1984年她随团赴香港演出,一出《花为媒》惊艳港岛,1984年到香港去,确实是轰动的。而且第二天汪明荃来采访她,就是亚洲电视台,问她你怎么学得那么像、那么好,她说这是他们的老师对他们的教导,教他们的。

《花为媒》演下来以后,他们趁热打铁就演了一部《百花公主》,当时《百花公主》她是演坏人“海俊”,但是她想坏人怎么演,她就自己研究,一个从眼晴能表达,一个就是身段,当时他们就想到,她和周雅琴两个人演的,当时他们就想到在身段上突破,唱腔这时候已经很好了,这身段还是不够的。所以他们那个时候请了方传芸老师,昆曲的方传芸老师教的。

百花公主之后,杨文蔚又主演了根据昆曲经典《牡丹亭》改编的《还魂记》,她在剧中塑造的“柳梦梅\",也成为了杨文蔚最具代表的舞台形象之一。《还魂记》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逐步离开老师了,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有大团小团,他们那个时候就离开老师了。剧团为他们度身订造了这个《还魂记》,包括唱腔身段作曲,都要靠他们自己了。那个时候他们应该说,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那个时候他们要感谢作曲老师贺孝忠老师,确实这部戏是达到顶峰了。因为他们又运用了昆曲旋律,又运用了越剧,在老师们的基础上发展。

台下的杨文蔚不善言辞,但台上的表演却是千人千面。无论好人坏人、历史剧神话剧,演起来都能游刃有余。《含羞草》是一部大型的神话剧,是原创的,老师在唱腔上给他们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也运用了甬剧和其他剧种的唱腔,老师对他们指点。

杨文蔚台上出色的表演,不仅仅让观众记住了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并且在《杜秋娘》中,她一人分饰两角,依旧名具性格,丝毫不会让人有混淆之感。《杜秋娘》她是和周雅琴演的,当时是有难度的,因为她一个人要分饰两角,之前是个书生,他要去告这个太监,结果这个太监知道了,将他弄死了,杜秋娘进宫之后见到皇帝,怎么脸跟之前的书生一模一样,她误认为是他,所以当时来说这个角色是有难度的。一个是皇帝,一个是书生。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