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京剧界历史上,有名京剧演员魏海敏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京剧界历史上,有名京剧演员魏海敏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2020-10-30 14:40阅读(61)

京剧界历史上,有名京剧演员魏海敏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魏海敏老师,梅派传人、京剧名旦、京剧演员、梅派青衣、中国台湾名伶、京剧名家,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1

魏海敏老师,梅派传人、京剧名旦、京剧演员、梅派青衣、中国台湾名伶、京剧名家,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话说2014年4月,来自宝岛台湾的京剧名家魏海敏将携《伶人三部曲》登陆上海大剧院,对于这位唱做俱佳的梅派大青衣,上海的观众并不陌生,然而,魏海敏是如何走上京剧艺术之路的,大家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魏海敏她小时候其实从来没有看到过京剧的真正的舞台上的表演,那么是因为她父亲喜欢戏,刚好就看到了一个招生简章,小小的一个,父亲就问她要不要去念这个学校,当时她是觉得,就是在念小学的时候觉得好辛苦,好像每天要考试,念书也不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其实后来想起来,这个就是好像上天为她安排的路,就在那个时候进到剧校,开始学戏。她在剧校的生活可以说如鱼得水,因为整个的学习过程,她大概比别人都要学得快,那么老师就会把她当成一个小助教一样,学会了刀枪把子再去教其他同学,学会了唱的曲牌,也再去教其他同学,所以在剧校当中,她想她是非常快乐地在学习。

她们小的时候,在剧校生那个阶段演的戏,当然也就是老师怎么教怎么唱,根本也没有什么所谓的里面的剧情或者说内容,或者感情怎么样丰富啊,似乎都没有,只要想不要唱错就行了,不然唱错,下台老师会“打通堂”的,后来毕了业之后,就觉得好像有点彷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把京剧当成自己的职业,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在香港看到了梅葆玖老师还有童芷苓老师他们带领的北京京剧院以及上海京剧院到香港来演出,那次给她的印象就是,她每一天都在剧场享受一个很棒的一种艺术的表演,她想,原来京剧是可以这样的,那么自然的,但是它的唱念做打的功夫,是这样深厚,那她看得非常着迷,就在那个时候,她就立定了一个志向说,自己要重新来认识京剧,重新去认识梅派。

1991年,魏海敏终于如愿成为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的入室弟子,在大师的悉心提点下,魏海敏的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在大陆有很多演员,大概从小学戏就可以看到很多很多梅派的资料,但是她们在台湾确实是很难的,所以就变成她已经养成习惯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她把要她自己的一些习惯,把它破除掉,所以它就要变成非常有意识地在每一次演出当中,非常专注地在所谓修正的这条路上。

在京剧梅派艺术殿堂里上下求索的同时,魏海敏也将视野打得更开,新编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就是在继承京剧荀派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的成功创作,这个戏它又有童芷苓老师荀派的表演方式,但是这个戏却是以王熙凤这样一个个性上有缺陷的女性来作为一个主角,这在过去的老戏中是比较不可能的,这个戏因为有童老师的资料,所以他们能比较简单地做一个修编,那么她只要把她自己的对于王熙凤这个角色人物,透过她自己再来做一番新的诠释,它就是蛮完整的一出戏了。

魏海敏用简、繁、简形容自己的艺术历程,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她的舞台生命进入了一个繁华热闹的阶段。八几年,快要到九几年的时候,她开始进入到了她演戏的“黄金期”,那时候她大概有多少个身份,譬如说,她在海光剧团,然后又在电视台里面,又做节目,然后又主持节目,那时候她的工作量非常大,好像每一天都是在背词,她记得有一回,她四个月要演三出大戏,都是新戏,头马上就秃了两三块,就是那个“铜钱秃”,就是压力太大的时候就会产生。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魏海敏接受了吴兴国的邀请,加入当代传奇剧场,从而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阶段。他就想要做一个新戏,但是做什么新戏呢,好像做中国戏呢,就觉得还是比较老套,于是就把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作为他们第一出戏,改名叫《欲望城国》,它整个的表演方式,还是蛮传统的“西皮二黄”,但是就整体的舞台上的舞美、灯光、服装还有那种文武场改编之后的张力,使得这出戏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欲望城国》之后,当代传奇剧场又推出了根据希腊悲剧《美狄亚》改编的《楼兰女》,在这出戏中,魏海敏对传统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创新。这个美狄亚,这个人是崇尚大自然的,然后她又有一些巫术,所以她对于爱情,是近乎毁灭的这种爱恋,当时他们都觉得这个剧本实在是很可怕,但是它的力量好强,它舞台上的力量非常非常强,就表演来讲,它是很棒的,但是这个剧情是不是合适呢,但是后来,他们就觉得说,其实这个戏,希腊悲剧它是两三千年以前的这样编出来的一个剧本,但在现在,我们的社会新闻还时而有所闻,人性都是一样的,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一样的。为了排好《楼兰女》,当代传奇剧场也投入了最为雄厚的创作力量,这个戏里面有两个京剧导演,一个是吴兴国,一个是李小平,一个舞蹈的导演,就是林秀伟,另外两位“现代剧场\"的导演就是李永丰和罗北安,他们现在也都是大师级人物,当时这个戏,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信心把它排出来,所以需要有这么多不同的舞台剧的导演来共同创造,她记得她被关在一个黑黑的屋子里面,林秀伟就要叫她冥想,叫她想象自己是河流、是石头、是树木,然后还要趴在地上怎么样,魏海敏她记得那一次她就有很深的感受,突然就觉得悲从中来,在黑暗当中哭得很伤心,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好像就从那时候开始接触到自己的内在的一个感觉。

他们排的这出戏是按照希腊悲剧它原本的一幕式的结构,所以她在台上是不下来的,大概一小时四十五分钟,然后要换三套衣服,就在台上换,要非常快速,那些衣服又非常奇特,那帽子很大很大,他们叫它悉尼歌剧院,另外第三套的帽子,整个的重心是不稳的,所以她要完全用她的脖子去支撑着它,它才不会把她的头往后拉,所以她记得第一天演出之前的彩排,她脖子就已经扭到了,但是她三场戏还是照样演下来,脖子是不能动的。就在那个时候她觉得就好像尝到了一个编戏、创作的一种快乐,虽然那个过程是非常地痛苦,而且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挑战,每出戏真的好像就是有它的生命,当他们看到一个故事想把它变成一出戏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它会如何呈现,但是根据排练,剧本拿来排练了,把唱腔加进去了,念白加进去了,然后不断不断地、一次一次地去思考,一次一次地去尝试、去实践。

在经历了繁花似锦的创作演出阶段之后,魏海敏的艺术生命又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由繁入简。这种转变是从1996年开始的。那一年她一出戏都没有,一场表演都没有,这真是很奇特的一个状况,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好像真是一个上天的安排,就从那年开始,她的唱戏的阶段似乎好像结束了,她开始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省,可以反刍,可以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