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北大,清华只有加快去行政化,才能真正培养,留住人才吗?

北大,清华只有加快去行政化,才能真正培养,留住人才吗?

2020-10-27 16:31阅读(62)

北大,清华只有加快去行政化,才能真正培养,留住人才吗?:北大,清华是我国高等一流学府,不仅在生源上,还是在财力上,是我国重点扶持对象!目的是希望北大,

1

北大,清华是我国高等一流学府,不仅在生源上,还是在财力上,是我国重点扶持对象!

目的是希望北大,清华多为国家培养各种需要的人。可是近几年来看,人才是培养了,结果却流失了,大部分去了美国,西方国家。为他国服务,令人心痛!

究其原因:大学行政化太过于严重,讲究级别,资历,论文学术以及背景。这样的学术氛围太过于压抑,新生代学者很难发挥其潜力。

造成了很多优秀人才的流失:比如清华女神级教授颜宁,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最终选择去了美国!她们的离去,是我国人才的重大损失!

因此,加快大学去行政化进程势在必行!大学是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科研成果的地方,而不是论资排辈的地方。特别是北大,清华校长级别相当于副部级,这样的排辈只会滋生腐败,而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2

真经发现,现在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站出来点评清华北大,仿佛清华北大干啥啥不行。虽然确实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站在我们高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清华北大其实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更何况,高等教育的问题,比大家想象的复杂多了,很多事情也绝非清华北大所能解决和突破的

比如题主关注的“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确实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不过很多人讨论来讨论去,对去行政化的本质并没有搞清楚,认为去行政化就是取消高校管理者的行政级别,似乎只要没有行政级别了,高校就能脱胎换骨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高校去行政化并不仅仅是针对管理者群体,而主要是针对教师群体。高校行政化的核心是:

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常管理的行政化。虽然现在高校不断强调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还是以“管理”的姿态出现,往往对老师颐指气使,设置各种复杂的程序、表格,占据老师们大量的时间,也给老师增加大量负担。这就是行政事务重于学术事物,即管理的行政化。

第二,人才评价的行政化。虽然说现在的职称、岗聘都是教授来评,但是,职称评审的标准却是行政部门制订的。而政策制订往往并不完全符合学术发展需要,更多地是考虑学校发展。这两者导向并不完全一致时,学术的不得不服从行政命令,这就是评价的行政化。

第三,资源配置的行政化。虽说用钱用人用设备的是老师们,但这些资源却完全掌握在行政部门手里。我们且不说这些行政人员是否懂专业,就说这其中的权力之大,足以扭曲人性。一个教授当上院长,他可以把资源都往自己学科或者自己课题组上堆,这就是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这可能算是高校行政化的最重要体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教师都想去当“官”。

从上面三个方面来看,行政化,或者说官僚化的存在,确实会影响到学者们的学术活动,会造成一些“玩不转”这种游戏规则的学者流失掉。但是,改革并不容易,第一个和第二个目前可以改革,但第三个,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基本上是改不了的。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高校绝大多数是公办高校,是事业单位,其资源配置的权力主要在政府,高校作为学术主体,想要获得更多资源,必须向行政低头。而同样,在学校内部,谁能获取更多的行政资源,谁就更有话语权。

所以,整体来看,高校的发展是行政优先的

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师愿意去当院长、处长,这样对外更有机会获得资源,对内也有分配资源的权力。

第二,行政级别越高,越有机会获得更多资源,这就是为什么郑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学校,学校一把手都高配为副部级领导,就是为了能获取更多的支持。

第三,学校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国家说不重视论文了,大家就减少发论文,国家说不重视专利了,大家就不发专利了。

所以,中国的高校,包括清华北大,都是在孙画得那个圈里活动,除非它们变成私立高校,或者国家大幅给他们松绑,他们可以靠社会资源而不需要国家支持就能发展,否则,谁当清华北大校长,都不可能解决去行政化的问题。

在高校工作者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清北的不断发展,才使得国家的“圈”越来越大,更多的高校才能得到松绑。所以,咱们对清北不能太过苛求,高等教育的很多问题,是需要好几代人才能有所改观的。

3

留住北大清华的优秀学子不是靠学校的力量要靠国家力量,靠社会力量,靠社会环境,依靠社会制度,候鸟扇动的翅膀总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

4

学校是育人基地,而不是产品生产基地。育人德为先,无德之人,才高百斗也是废物。正如毛主席所讲,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出力的人才。德先行。清北两校主要是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上有错误,偏离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至造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国外。痛心啊

5

这都是借口,清除西化思想!提高人才代遇,特别是顶尖人才应让其享受\"明星\"代遇也不过!尊重人才的独立思想,不能领导说了算!终结一味排资论辈处事,只要品学双收都重用!让其无后顾之忧!深感尊重感,还怕人才留不处吗?

6

把北大,清华有留学背景的,做生意的,混日子的教授清理出去,自然就好了。与行不行政没关系

7

一个高等学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绝对不行。最关键的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对外交流开放是必要的,但开放交流要有底线,不要老为他人做嫁衣。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没有民族魂,没有正确的人生价质观,那么这个学校的办学主旨是有问题的!国家应采取措施,使其不偏离航向!

8

去行政化就是赤裸裸的全盘西化,不要因为一些人的个人因素,否定行政化的积极作用。是问没有强有力的行政化,我们的两弹一星能成功吗?现在这些所谓能人,在他们觉得不公时,有没有想过他们的前辈,钱学森、邓稼先等,钱学森当时在美国是何等地位,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邓稼先两弹成功的奖金,只有二十元人民币。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有的只是夜以继日的工作,而没有时间来抱怨条件艰苦,更没有说美国的条件是多么地好。因为他们是从条件优越的地方回来的,所以在面对艰苦条件时,是没有时间去抱怨的,而是要在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强大而奉献自己的才华。而不像现在的某些人,拥有才华就觉得了不起,就可以妄自诽薄。不要忘了,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拥有多牛逼的成就,你都中国人。只能被称为某国华裔科学家。

9

近来,关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毕业生为什么大部份(80%)去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议论日渐纷纷,为什么北大,清华为国家培养的人才,结果却流失了,转而成了为他国培养的人才呢?

其中原因很多且层面复杂,但与目前国内大学行政化很严重有极大关系。所以有此机会,我就谈几句,一方面是回答下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关注高校教育的问题。

一,高校的去行政化,已是多年的老话题,始终没解决,有点积重难返的味道。行政化的特点是受行政支配,讲究行政级别,行政权力在学术权力之上,这种行政环境限制了专家学者的话语权;而论资排辈的学术氛围,又压抑了新生代学者发挥其潜力和创新。年轻研究人员脱颖而出的少之又少,与发达国家高校对比鲜明。

二,虽然名义上高校行政部门是为科研,教学服务的,但实际上服务意识严重缺失。

三,科研,教学一线人才的评价由行政部门进行。评价体系也渐趋行政化。

三,高校很多教师都想去当“官”呢?因为一线资源配置掌握在行政部门手里。个中的权力很大,所以才会有教授都要围到处长转的事例。另外,若教授当上官,他可以把资源都弄到自己学科课题上,这就是资源的行政化。

清华,北大等公办高校优秀人才的流失了不少,如清华名教授颜宁,北大数学王子许晨阳,都去了美国。但这还是个例,还有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供职服务的清北生就不计其数了。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行政化严重。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是去行政化,在目前尽管不容易,但必须开拓去做,这是肩上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网上有人说要清北等高校加强爱国教育,才能防止人才流失,是只见表面未及实质,靠此来留住人才无疑椽木求鱼。

关健还是要加快大学去行政化进程。要学习理清办大学的宗旨,主要是培养人才,创新科研成果的殿堂,而不应是讲究级别,论资排辈的地方。

10

题主想通过去行政化来留住人才,我认为是行不通的,会适得其反。

无论是教师教授队伍的流失,还是毕业生的流失,都不是单纯一个论资排辈所能造成的,我认为首先是缺乏爱国主义教育,致使人们贪图国外富裕的生活条件,其次是科技人才在国内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岗位和机会,为了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而出走,但这不是教育界的独有现象,体育界,文艺界都有,通过去行政化就能解决吗?

恰恰相反,去行政化后,就会失去党的直接领导。校园内各种不良思潮就泛滥,谁会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出现许可馨式的人更加难以杜绝。

清华北大是中国顶级高校,几乎网走了全国高智商的天才青年,若要留住这些人才,党组织的作用不但不能弱化,反而要加强,要有像浙大郑强教授那样,抓爱国教育的人,要教育全院师生们,不忘初心,为准而教,为谁而学 。

校方和有关府部门,应注意培养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岗位和机会,毕竟国家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