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摄影高手是怎样把照片拍得通透清晰的?

摄影高手是怎样把照片拍得通透清晰的?

2020-10-21 19:33阅读(61)

摄影高手是怎样把照片拍得通透清晰的?许多时候,即使用同样的摄影器材,自己拍的照片却不如摄影高手拍的通透、清晰?决定一张照片通透、清晰有几点因素?:这是

1

这是很多摄友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清晰通透的片子能给人明快、愉悦的观赏感受,可谓赏心悦目:






为了提高针对性,也为了便于说明,小k重点以风光为例,把清晰和通透分开来谈,希望能对摄友们有所帮助:



一、如何拍“清晰”?

1、选景恰当

要拍出清晰的片子,首先拍摄对象要选好,最基本的原则是主体明确突出,此外还要考虑画面布局、色彩搭配等因素:




2、对焦准确

对于风光摄影,单点单次对焦用的最多,如果光线条件较差,也可以使用mf(建议配合脚架),以确保对焦准确:






3、景深足够

景深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光圈(小‘’k)。对于风光拍摄,一般大光圈用的少些,f8至f11左右的光圈使用多些(摄_影),一是为了确保景深足够(近景远景都清晰);二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锐利度:





二、如何拍“通透”?

1、用光合理

对于风光拍摄,用的最多的还是顺光。顺光可以有效减少杂光或反射光进入镜头,获得广阔通透的视野:




2、色调明快

一般来说,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画面更容易带来“通透感”,而色彩单调、沉闷的画面则容易让人产生压抑感:





3、使用滤镜

最典型的就是偏振镜,使用得当可以滤除画面中的杂光、水面等反射光,让天更蓝、水更清:



【提示】:偏振镜使用要注意入射光线的角度(xiaok),同时超广角镜头要慎用(摄.影-),避免出现天空或水面色调不一致的情况:



4、适当后期



数码时代后期处理是一大福利,简单的增饱和、提对比加数字去雾镜,就能让图片的通透感明显增强:

篇幅有限,仅供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爱摄影、爱生活,致力打造最具价值的摄影自媒体。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2

照片是否通透清晰,是衡量一幅照片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要想拍出通透清晰的照片,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样的照片才算通透清晰。

一幅通透清晰的照片,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 照片曝光精准,所谓精准就是曝光符合主题表达的需要;

  • 对焦精准,焦点要恰当地对准物体的主要表现部位,丝毫不差;

  • 反差适中,影调丰富,层次过渡自然,质感细腻;

  • 亮部、暗部均有恰当的细节表现;

  • 画面简洁,色彩搭配合理;

  • 画面亮度、色彩明度、饱合度恰到好处。

以上就是一幅通透清晰的照片应该具有的基本标准。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一幅质量上乘、技术无可挑剔的好照片。但要想拍出这样的照片,并不是按下快门就可以一蹴而就,也不是拥有了什么样的高端相机、镜头就可以轻易达到。要想拍出技术品质上乘、通透清晰的照片,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精准控制曝光,善于使用曝光补偿。

现在数码相机曝光控制已经全部自动化和智能化了,我们只要设定在P档或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智能曝光档位,就能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但曝光正常并不代表曝光精准。我们常常发现使用相机的自动曝光模式拍出的照片,总是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不能令人满意。这是因为,相机的自动曝光都是以中级灰为标准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和善于运用曝光补偿。要根据不同的光照和色调适度地增减曝光补偿。恰当地使用曝光补偿,才能使曝光达到精准的程度,否则曝光只是粗线条的。

如果您具备一定的相机操控技能,使用手动模式曝光,是对曝光进行精准控制的更好的方法。

曝光精准是照片影调质量的基础,曝光不精准,照片的亮度、反差、色彩明度、饱和度等等因素都将受到影响,也很难达到通透清晰。

2、精准对焦,对焦部位恰当。

所谓的精准对焦,并不仅仅是画面具有一个清晰的焦点,而是焦点是否对准所要表现的主题的主要部位。比如,拍摄人像时,首要清晰的部位就是眼睛,脸部拍得再清晰,而眼睛不清晰,处于焦点之外,这幅人像依然是模糊不清的。拍摄花朵时,首要清晰的部位应该是花蕊,如果花蕊不清晰,这朵花很难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精准对焦是摄影的基本技术要求,曝光不准确可以在电脑后期进行调整,而对焦不准,后期制作能力再棒也将回天无术。只有精准的对焦,物体细腻的质感才能充分地得以表现。

3、恰当地选择光线。

摄影就是用光作画,是光的艺术,一幅通透清晰的照片,更少不了光的参与。而要想照片清晰通透,不是什么光都可以的。光分三形:点射光、漫射光和散射光;又有五位:顺光、侧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天晴天阴,光照效果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摄影时,一定要注意光线的运用,用光要合理

要想拍出通透清晰的照片,一般选择晴天、侧光、侧逆光的光照。光照不能太强,最好选择一早一晚的柔和光线,避免使用中午时分的强烈顶光。在侧光、侧逆光光照下拍出的照片,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照片影调、层次丰富,更容易表现物体质感,拍出的照片通透清晰。一般不用顺光,因为顺光光照平淡,缺少明暗层次,显然无法达到画面通透的视觉要求。

另外,逆光也是非常优秀的光照,用好了,画面不但通透清晰,而且更具艺术性。使用逆光拍摄,需要摄影者具有一定的用光能力和技巧。为了使暗部也能得到清晰的表现,一般在逆光拍摄时,都要进行补光搭配。补光要用得恰到好处,不能过强,过强了破坏光照效果;也不能过弱,过弱了达不到补光的要求,暗部细节表现不充分。

4、合理的后期处理。

摄影中常有很牛的说法,就是照片直出,照片拍摄完成不经过后期处理。可以这么说,“不想当将军的战士不是好战士”,不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就不是好照片。前期的拍摄仅仅算作素材,只有精到的后期制作,才能成为一盘好菜。

后期处理主要是对照片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作进一步的调整,使照片在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更加完善。调整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使照片更加地通透清晰。因此,摄影者不但要学会前期的拍摄,也要学会电脑的后期处理;只有学会了这项技术,才能真正全面地完成摄影创作。通过后期的精心制作,使照片更加完美。

总结:

我们在拍摄时,对照片要有一个高标准和严要求,不仅在艺术上具有上乘的表现,在照片的技术和品质上,也要毫不含糊。艺术和品质是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品质是艺术的载体,艺术是品质的表现。没有画面品质,则艺术软弱无力;而没有艺术表现,仅有通透清晰的画面质量,一切则毫无意义。

照片通透清晰,是照片的高标准之一,在技术上必须严格要求做到。



更多摄影资讯,欢迎关注“画说摄影”!

3

我经常拍人像,几年拍了无数美女,在拍摄过程中,也十分注意通透这个问题,毕竟通透是一幅照片的美好欣赏之处,几年的经验,感觉给照片拍通透得有几个条件或者环境。首先镜头是关键,一般定焦或者长焦都是最基本要求,我用的是尼康镜头2002.0和佳能2002.0,还有佳能702002.8三代,还有尼康1051.4,光圈得开大,这样后面虚化效果情况下,通透感就更好。第二是选择的背景必须干净,后面不能有杂乱的物体,树木,草丛,尽量避开影响画面的因素等。第三得在光线明朗情况下,特别是不能在有雾霾或者阴天或者灰蒙蒙的天空情况下,遇到这种天气,拍出来的照片就不可能通透了。总之晴天光线是关键,环境背景也是关键,这些条件具备了,就有可能拍出具有通透效果的照片来。下面我最近拍的,请老师们提意见和指导:










4

拍照最关键的一点,一定要拍得清楚。相信很多朋友一定听过,拍照照片模糊的原因有两点,抖动和对焦不实。道理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小问题,导致我们的拍照不够清晰锐利。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你拍出一张清晰锐利的照片。

照片模糊是影响出片的最大杀手。构图不够好,有时候我们还有后期裁剪的余地;曝光不正常,可能我们还能够通过RAW文件调整进行补救;但是面对一张模糊不清晰的照片,我们是没有办法进行补救的。

好的照片,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锐利清晰

在我们一开始学习拍摄的时候,一定有过这样的内容,拍照模糊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对焦失误,例如脱焦、对焦不实等等;另一方面是由于抖动,例如快门过慢、手抖等原因造成的。但是这些是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我们实际拍照的时候,总会遇到很多现实的问题。为什么我明明对焦成功了,照片却是脱焦?为什么我的快门速度足够快,照片却依然会模糊?

抖动和对焦问题很好区分,只要看照片有没有位移倾向就可以了

在拍摄照片时,我们回放照片时放大查看是很重要的,这里我们就需要学会分析我们的照片究竟是何种原因模糊。照片模糊分为两大类,对焦问题和抖动问题。如果我们的照片,焦点对错了容易判断,但是焦点不实和抖动容易混淆。通俗来说,如果照片中物体没有发生位移,那么是对焦问题,如果照片中物体有拖拽位移的迹象,就是抖动问题。

实际上,理论是单一而枯燥的,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用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下为什么你会遇到“明明设置感觉没问题,但是对焦却是模糊的?”。

首先先分析对焦问题,拍照先对焦,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话题,怎么对焦大家也肯定明白,但是有时候大家还是会遇到对焦不实的问题,这里就跟大家分析下可能的原因。

对焦模式不正确 单次对焦和连续对焦不可混用

对焦模式有很多,大类上可以分为两类: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这是很多朋友使用对焦时最容易被误用的一点。单次自动对焦不适合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这是大家都理解的常识,但是连续自动对焦同样也不适合拍摄单张的照片。很多朋友在拍摄单张照片,比如人流密集的区域拍摄到此一游,例如拍摄一些城市照片时,会发现明明自动对焦了,但是总会有个别照片不清晰。很多时候就是连续对焦的问题。

注意:单次对焦和连续对焦不能混用

在连续对焦模式下,相机会自动追踪对焦区域内运动的主体,所以如果我们画面中有一些在不断移动的物体,例如背后的行人,例如街头的车辆,相机的对焦系统就会对移动物体进行判断,如果我们使用的还是全局对焦点自动选择,那么焦点就必然会受到运动物体的极大影响,难以判定我们真正需要的主体。因此再非运动场景下,尽量不要使用连续自动追焦选项。

这种场景如果使用连续对焦,就会对焦到行人上

对焦点选择 单点、区域和全局对焦点选择需谨慎

另外,在使用对焦点选择时,单点对焦可以实现更精准的选择,但是在使用全局对焦点选择时,同样需要判断对焦点是否准确。不管是相位对焦还是反差式对焦,相机对焦时会优先选定画面中反差较大的物体,例如绿色背景中的红色花朵,例如夜晚环境中的白色物体,如果我们的主体与背景差别化较小,我们使用全局自动对焦时,就会出现明明对焦了,但是焦点却不正确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相机的对焦优先顺序是:固定人脸>移动的人脸>鲜艳颜色(大反差物体)>深色主体>其他。

如果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颜色差异大的区域,更容易被选择为对焦点

很多朋友会说,相机自动选择焦点不靠谱,我每次都用单点对焦。单点对焦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注意对焦问题。很多朋友喜欢用中心点对焦,然后重构图,这时候就需要注意焦平面变化的问题。在远距离拍摄,或者光圈较小的情况下,改变构图对照片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是近距离的大光圈拍摄,或者是微距摄影,我们改变构图就意味着改变了画面的焦平面,有时候会出现焦点不实和焦点偏移的问题。因此在人像拍摄、微距摄影、超大光圈近距离拍摄时,尽量不要采用重构图方式进行拍摄。

微距摄影、近距离大光圈人像摄影,不适合先对焦后构图

可以说对焦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如何对焦是一个学问。不是我们盲目的使用自动对焦,就能保证拍摄的万无一失。

无限远不一定是超焦距

在有时候我们无法通过自动对焦系统判定对焦,例如无光的夜晚,例如星空拍摄, 我们需要手动调整超焦距进行拍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镜头标识的无限远不一定真的是超焦距的范围。

∞并不是超焦距,而且不同焦段和不同光圈的无限远是不一样的

镜头无限远标识不是我们风光拍摄需要的焦距,是因为很多镜头,特别是变焦镜头,不同焦距和不同光圈下,镜头的无限远是有细微差异了。所以镜头的无限远往往是一个参考,而不是精确的范围,大家需要通过实际的拍摄环境进行参考,例如拍摄带有近距离前景时,我们需要往回拧一点,而如果拍摄大范围的星空,没有前景限制,有时候我们需要拧过一点来保证星空的锐利清晰。最合适的方式,是通过取景器对细节进行放大后手动调整,而不是依赖于无限远的标识。

手动对焦,放大查看是最靠谱的,特别是星空拍摄放大查看星星

峰值对焦 高中低不是对焦精细度,是显示水平

很多朋友喜欢使用峰值对焦,而且现在很多微单相机都具备峰值对焦显示。但是这里有一点问题需要特别说明,也是很多朋友容易出现的问题。峰值对焦具有高、中、低三档,这不是对焦精细度,是显示的峰值辅助线数量。所以,实际上峰值显示,低这一档更容易实现精细对焦,高这一档实际上对应的是快速对焦。

峰值对焦其实峰值显示越高,对焦精度其实越低

对于峰值显示,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峰值显示对于人脸的检测并不准确,因此如果有面部检测的需要,尽量进行放大对焦确认。

高速连拍 很多时候相机是不对焦的

运动追焦拍摄,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一点,相机在高速连拍下,不是能够完全对焦的。很多相机都有标识最高连拍速度,但是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很多相机在说明书里都会注明单次对焦连拍速度和追焦连拍速度。受制于镜头的驱动力和机身的对焦反应速度,有些相机在最高速度下无法实现连续对焦拍摄,这常见于高速运动机型、小型微单和卡片相机。

对于很多机型,包括高端机型,我们的最高速度连拍实际上是不进行追焦的

就算是高速连拍状态下可以实现连续对焦,对于对焦也需要注意很多事情。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整模式,例如是否规避障碍物,当新物体进入画面是否持续追焦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照片模糊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抖动,其实抖动不是单纯因为快门速度过慢造成的,很多因素都会造成抖动。

·用错防抖模式 等于丧失防抖机制

防抖功能已经是现代镜头的核心功能之一,而且防抖的效果非常显而易见,能够让我们获得更稳定的拍摄画面,但是很多朋友会发现我们用防抖之后拍摄的画面依然模糊,有可能是我们用错了防抖模式。而且,这也是大家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

防抖模式有很多档,除了普通模式,其他档位只有在特殊用途才适用

在长焦镜头上,通常会具有多种防抖模式,通常至少具备普通和运动两种模式。我们以佳能镜头为例,三档防抖分别是:

1档:普通防抖模式,所有防抖组件正常工作

2档:运动模式,用于摇拍,与相机相同位移方向不进行防抖校正

3档:激烈运动模式,平时防抖不工作,只有曝光瞬间防抖才工作

需要特别注意运动模式,运动模式不是字面意义的让我们拍摄运动场景就用 运动模式,而是说可以提供摇拍拍摄。运动模式下,防抖不会校正相机位移方向的抖动。所以说,如果我们日常经常把防抖模式放在运动模式下,那么其实防抖效果能发挥的时间并不多。

运动模式是长焦镜头必备,这是拍摄摇拍用的,平时使用会大大降低防抖效果

你所熟悉的安全快门,并不一定安全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我们常说的快门速度。大家都知道安全快门,就是我们正常拍摄,快门速度需要达到焦距的倒数。但实际上我们拍摄的场景中,我们还需要根据我们的拍摄状态和主体的运动速度来决定快门速度。如果我们在飞机上拍摄,哪怕背景是不会位移的山川河流,我们也需要使用高速快门进行拍摄。

运动速度越快,速度需求越高

实际上,物体运动的方式不同,对快门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如果一个物体面对镜头快速而来,实际上我们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而如果在同一个焦平面内横向运动,实际上对快门的速度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实际上,不光是我们拍摄时抖动和对焦不实,真正让照片不够清晰锐利的原因还有很多。这里可以把第三点不常提到的原因归结为画质与后期问题。首先先说画质,大家照片不够清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感光度太高或者将机身降噪开得过高造成的。

高感降噪,也是影响画质的一大因素

噪点会造成照片的清晰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噪点会严重影响视觉感受,但是过渡降噪的危害比噪点还大。相机降噪的方式就是我们俗称的“涂抹”,通过模糊处理来降低噪点的视觉强度,但是也会降低照片的细节。因此在夜晚我们照片有时候不够锐利,也有可能是因为机身降噪开得过高造成的。

噪点与降噪,实际上都是影响照片锐度的

与机身降噪对应的就是后期降噪,后期时,任何以“模糊”为原理的处理方式都会对画面锐度造成影响。例如我们熟悉的人像磨皮、例如我们的后期手动降噪等等。由于后期处理的方式不同 ,这里我们不方便全部列举,但是凡是牵涉到磨皮、降噪等操作,都需要相当慎重,如果不谨慎,会对照片清晰度产生很大影响。

最后就是在锐化方面,照片锐化有很多操作,不是简单使用一步锐化就能搞定的。锐化是复杂的过程,这里我们可以为大家提供三种方法:高反差保留叠加锐化、高反差保留去色锐化以及lab模式明度锐化。

高反差保留锐化,基本思路是新图层+高反差保留+混合叠加或者配合去色滤镜

Lab明度模式,同样是利用灰阶进行锐化

可以说,让照片变得更锐利,是所有摄影爱好者的共同追求。但是我们不能追求过度锐化的照片,我们需要在实际拍摄时获得更加清晰锐利的图像。今天的文章,是搜集了一些大家经常出现的小错误,希望对大家的拍摄有所帮助。

5

风光摄影中的清晰范围,这样控制效果好

景深是什么?很简单,景深所指的是拍摄完成之后,呈现清晰的范围。有的画面景深很浅,只有一部分是清晰的。比如这只鸭子。头部是清晰的,背景都是模糊的。我用了F2.8的大光圈。

二次曝光拍摄的梅花也是这样,我用了F3.5的大光圈,所以梅花的主体是清晰的,而背景是虚化,模糊的。

下面来看看草原图片,前景的草和远景的风车,都是清晰的。我采用了小光圈。

(ISO100,F11,5秒,呼伦贝尔大草原)

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ISO50,F16,10秒,青岛海滨)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希望照片从近到远,都是清晰的。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小光圈,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有一个大的景深。

例图-:西藏玛旁雍错的雾虹

(ISO100, F11,1/50秒)

例图二:印尼巴厘岛海神庙日出

(ISO100,F13,0.5秒)

例图三:雾灵山远眺

(ISO100, F16, 1/5秒)

例图四:年宝玉则仙女湖朝霞

(ISO50, F16, 0.4秒)

这些片子,是不是从近到远都清晰?因为我多采用了F11-F16之间的小光圈。把对焦点放在由近到远的三分之一处,就可以实现一个大的景深。

(深秋阿尔山,小光圈拍摄)

前景过于突出的场景,可以通过“景深合成”的方式来实现大景深,飞侠稍后会有详细介绍。

光圈不是越小越好,要尽量使用镜头最佳光学分辨质量的光圈。比如微单镜头一般在F5.6-F8左右,单反镜头在F8-F11左右,中画幅镜头在F11-F16左右。

现在用好你的光圈和焦点位置,也拍出大景深的摄影作品吧。

6

什么是照片不通透?我个人认为就是拍出来的照片跟肉眼看到的景物相比有点模糊,或者多了一层雾。那么影响照片通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呢?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景物色彩不好、环境光线差、不正确的用光、景深有问题,以及相机器材的原因。

那么知道了影响照片通透的原因后,我们就可以逐步的解决了。

景物色彩是否明快直接影响照片的通透。所以选景很重要;光线差的原因,顺光、侧光下拍摄色彩还原最好,拍出来的照片也更通透。逆光往往会造成照片特殊效果,但看起来不通透;同时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选择F8-F16,保证景深,画质也相对更好;选择好一点的摄影器材,镜头解像力更高对照片通透有很大帮助。另外也可以使用偏振镜。

以上是我个人理解的照片的所谓通透的概念,以及解决办法。其实对于照片通透一词,不同的摄友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色彩的亮度、饱和度、对比度之类的,经过调节确实有效果,这个算是后期,就不是拍得通透。但想要照片通透,后期是必要的。

我觉得拍摄风景时正常的雾霭不是不通透;把蓝天白云弄得太分明,那种所谓的通透也失真。

7

把照片拍通透,我是这么看的:

1、光位把控很重要。把照片拍通透要理解顺光、逆光、侧光、侧逆光等光位的意义。比如拍人像,在逆光大光比环境下不补光,脸部就很难通透。

2、曝光调整要到位。相机自动曝光并不适合在任何场合,在光线复杂环境下还要依靠手动。比如拍人像的时候稍微过曝半档,人像会比欠曝更通透。拍摄风光时候要欠半档曝光更容易出细节。

3、色温要恰当。白平衡要调整恰当,有时候白平衡直接决定了照片看上去透还是脏,需要根据环境来确定,必要时候需要手动调整k值。

4、数码摄影肯定要适度后期。有些朋友总抱怨照片不好看,把责任归结到相机。其实很多时候稍微后期处理一下照片马上会大变样,不要抗拒后期,适度调色是照片变通透最直接的方法。

8

照片清晰通透,在某方面来讲,是判别一张成功与否的基础。照片清晰通透了,再从构图、主题、立意等方面来判断。

照片的通透清晰,与天气有关,与器材有关,与个人技术有关。

先说天气。特别是在拍风光照片的时候,一个好天气很关键,这个好天气并不是指万里无云,而是指空气的能见度,或者是说清澈度,也就是空气中悬浮物很少,天空清澈如湖水般!这种天气下,拍不好都难!

天气睛好,就是用手机拍,效果也会非常不错!

再说器材。都说主要看相机后边的头,个人技术重要,器材的优劣也非常重要。成像的好坏,镜头是关键,一个好镜头,一是将更多的光线送到CMOS,二是送到CMOS的光线折射、散射更少、更纯粹!而好的光线进来,那就看相机的记录能力了,所以什么都相辅相成,没有一样东西是孤立的。

好器材拍出来的照片,边缘清晰,那就是传说中的锐度啊!

最后说个人技术。这就是上边所说的“后边的头”了。照片的清晰通透,单纯从技术上来讲,对焦要准、相机要稳。做到这两点,照片清晰通透就差不多了!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明确的对焦点,这个对焦点务必准确清晰,不管景深大小,在这个点上,是显而易见的清晰,它,就是主体、主体、主体!

相机的稳定,是照片清晰最大的关键点,包括对焦在内的准备工作再好,相机不稳,清晰度无从谈起。噢,这是手机,后边是相机。手机也是如此,稳定了,照片上档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别嫌麻烦,能上架就上架,能用快门线就用快门线,特别是在拍风光的时候。

所谓通透清晰,即色调明快、清新透澈,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在这儿无法体现这种“感觉”了,不能传大图片,“清晰”被压缩了,哈。上图是通透吗?不是,是种朦胧,拿来作反面教材的,哈。

我是南方之南,欢迎关注。

9

首先,要分析照片为何不通透。颜色不够纯正,黑白对比不明显,很多灰色变成了雾霾。锐度不够,照片看起来模糊;对比度不够,明暗变化不明显。

总结来说可以分这四个方面:对比度(影调),色调(饱和度和明度),颜色纯净度,锐度(细节方面)。

我们在用数码相机或者单反拍摄时,可以选择RAW格式,因为可以保留大量细节,便于后期的调节。

一、对比度。

其实就是要控制好照片的明暗对比关系。这种色调的特点是整体明亮,但不会因为过曝产生刺眼的感觉。该亮的地方亮起来,暗的地方保留一定的细节和亮部呈现对比关系,这样整个画面看起来会比较透。

(图片来自网络)

“处理好黑白场关系”,观察众多这类型的片子,你可以发现这种色调的特点就是照片整体是十分明亮的,但不会因为过曝而产生刺眼的感觉,也就是该亮的地方是亮起来了;而暗的地方,就保留一定的细节和亮部呈现出对比关系,有这样的对比整个画面看起来就会透,而且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光影质感。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ps、lightroom或者手机软件调节。RAW格式的照片一般用lightroom或者camera raw 打开进行后期。增加对比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直接提高对比度,调整色阶,使用曲线等。可以先调整体,再调局部。

二、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1、色调方面比较复杂。需要长期实践和观察才能总结出经验。影响色调的原因主要有色相、饱和度、明度。电脑可以用lightroom或者camera raw调整。专业的手机修图软件泼辣修图、Snapseed、mix等都可以做到单独调整这些。

1. 色相搭配。

淡色系和黑白照片容易看起来比较干净,因为有一种主色,没有干扰。淡色系类似的邻近色也会达到类似的视觉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2.互补色

互补色也是很常用的配色方案,但往往也是导致画面不干净的主要原因。比较好的方法是让互补色各占据画面的一部分相互承托,或者以一种颜色为主题,另外一种做烘托。

(图片来自网络)

4.饱和度

降低饱和度可以让画面更清新。增加饱和度则可以让照片最终像油画一样,同时也能突出主题。当主体和其他区分不明显时,统一饱和度会效果更好。但是如果饱和度过高,也会让照片整体更突兀。

5.明度方面

在主色或者主体颜色中,高明度搭配低保和度会使照片整体清爽,很多小清新风格的照片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而高明度搭配高饱和度会显得鲜艳,浓郁;低明度搭配低饱和度会有恬淡的氛围。总之,还是要靠个人喜欢,去实现想要的效果

三、颜色纯净度

1颜色的纯净度对画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色彩的纯度取决于该色中支持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色彩发灰,是因为该色中混入了大量的消色成分,导致色彩不纯。

为了理解这一部分,我们先得理解物色的三原色:Cyan 青,Magenta 品,Yellow黄。其中青+黄=绿,青+品=蓝,黄+品=红。] 在上面的这个色环之中,我们把某种颜色相邻的颜色叫做他的相邻色。

这时候通过曲线或者可选颜色等方法来消除杂色,使颜色更加纯净。选择某以颜色为其添加临近色来减少不色,就会使这种颜色更加透彻。

2简单的来说若要加强蓝色,就要增加青色和品红,耳减少黄色。加强红色就要增加黄色和品红,减少青色。

提高红色:加黄加品

提高黄色:加红加绿

提高绿色:加黄加青

提高青色:加绿加蓝

提高蓝色:加青加品

提高品色:加红加蓝

四、锐度(细节方面)

最后就是细节方面。一张照片画面边缘要足够清晰,足够锐利,同时也要过渡自然。

很多夜晚拍摄的照片噪点多,颗粒多,或者隔着玻璃、雾霾拍摄,都会导致画面不清楚。除了调节色彩和明暗,还要调节细节。可以采用降噪、锐化的方式调整。但要注意的是后期不要乱加颗粒,也不要过度锐化。

10

如何把照片拍的通透清晰?

我认为有三点可探讨的答案,一是相机设置,二是拍照技巧,三是后期处理。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

?(一)相机设置

①初期设置:首先要确定你的镜头不跑焦,还有确定相机的“屈光度”是否清晰,因为每个人的眼睛度数不同,所以必须在使用相机前调整一下,这样才能确保在以后拍照的时候不误判。

②相机的默认设置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是有挖掘的潜力,毕竟我们还是想更完美一点。

打开相机设置,选择【照片风格】?现在自定义1,设置为风光,点击进入,调整锐度栏下的强度为5-6,调整精细度为3-2,调整饱和度加1,经过调整后,拍出来的照片,锐度高,边缘清晰,以后在拍风光片的时候就在照片风格里选择【自定义1】。

?(二)拍照技巧

说是技巧,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要注意拍照方法。

①把稳相机是其一,安全快门是其二,对焦准确是其三。

②小光圈短焦段。光圈设定在8-16/F之间,过大清晰范围小,过小失去细节。

③采用超焦距对焦。超焦距可以最大化的增加清晰范围。

③使用三脚架,减一点曝光量,曝光暗一点可以增加细节,而且给后期带来方便。

▼超焦距示意图

?(三)后期处理

以手机APP-Snapseed为例。

①使用【图片调整】工具,适当提高对比度、饱和度,适当减少阴影,以增加照片清晰度。

②使用【曲线】工具,适当提高RGB,增加照片亮度和单位面积的像素点,以增加照片清晰度。

③使用【突出细节】工具,适当增加结构和锐化,切记千万不要过度,要不然会加大照片的噪点。

④使用【局部】工具,增加局部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结构。

以上四种工具都可以提高照片的锐度强度和清晰范围。

摄影靠的是学习,耐心和毅力,没有那一件事是不劳而获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为了出大片,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