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听说用耳机能损伤听力,这是真的吗?

听说用耳机能损伤听力,这是真的吗?

2020-10-07 14:36阅读(64)

听说用耳机能损伤听力,这是真的吗?听说用耳机能损伤听力,这是真的吗?:在公交车、地铁环境中,音量的大小不是由听力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噪声。尤其是地铁本身

1

在公交车、地铁环境中,音量的大小不是由听力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噪声。尤其是地铁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能对人的耳朵产生一定的压迫,如果再塞着耳机,高强度的声量不断地撞击耳膜就会造成耳膜细胞的损伤。

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可造成听觉疲劳,这是一种生理性现象,暂停接触一段时间后可恢复。但是如果听之任之,会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而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这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当噪声达100分贝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从睡眠中惊醒。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则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

耳机的音量一般在80分贝左右,有些能达到120分贝。声音过大、时间过长都会影响听觉神经,除了会引起耳鸣、头痛外,严重的还会导致厌食、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

路上经常会看见年轻人耳朵里塞着耳机,一边听歌身体一边跟着舞动,所过之处周围的人也能听到耳机的声音,非常的嗨呢。当然很多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上下班路上的寂寞,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严重的情况就是发生车祸,另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听力下降。

声音是通过耳廓的收集、经过外耳道的传播、鼓膜的震动、经过中耳传导至内耳耳蜗,最后到达大脑神经反射。耳机对听力的损害目前持有的说法是:在声音传递过程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耳蜗,耳蜗里生长着毛细胞,其实用来感受声波并向大脑传递信号的,戴上耳机后,耳朵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而我们正常耳朵是接受85分贝的声音,而耳机可达到120分贝的的声音,长期戴耳机会损伤到毛细胞,耳机发出的声音越大、时间越长,对毛细胞的损害越大,则听力发生改变。

对此,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运用耳机:1、戴耳机时间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且得间断使用;2、注意耳机的音量,在安静环境下,耳机音量能听到或者稍微有点低也无所谓,在嘈杂环境,音量最好不要超过60%,或者就不要戴了;3、不要在睡觉时戴耳机。

如果你是长期戴耳机的人士,请立马摘掉耳机,如果出现耳鸣的情况,就得小心注意,如果直接出现了听力损伤,则赶紧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3

戴耳机听音乐已成为众多年轻人便捷的放松方式,那么经常戴耳机会损伤听力吗?答案是肯定的。

有医学资料表明:当人耳听到音量超过85分贝时,长时间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达到110分贝时,足以使人体内耳毛细胞死亡(耳机输出音量一般84分贝左右,高音频达120分贝),因此,长时间用耳机能引起失眠、头痛、耳闷、耳胀、耳鸣、听力下降,严重的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永久性的耳聋。

尤其在嘈杂的室外环境中,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把音量调大,内耳受到的伤害更大,而不自知,这是令人最担心的。戴耳机给人带来的影响,是一个持续递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显现出来的,容易被忽略,时间长了,一旦出现后果,悔之晚矣。而且,在马路上用耳机,人来车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戴耳机一定要注意:1.选择品牌耳机,确保耳机的质量。2.声音尽量调到最低。3.嘈杂环境不用耳机。4.每次用耳机不超过半小时。5.减少每天用耳机时间。6.走路、骑车、坐车不用耳机。

爱耳防聋,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4

听音乐基本上是每个年轻人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项目,我们在地铁上,在公交上,在健身房,在熙熙囔囔的大街上,都有许多随处可见带着耳机听音乐的人。

戴上耳机就仿佛与吵闹的外界隔离开来,只有喜欢的音乐充满着自己的内心的世界。但是戴耳机的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诟病,比如听力下降、耳鸣等。

如何预防耳机给听力带来的损伤?

1:想要听音乐的时候尽量选择音响,但是如果想在户外听音乐的话那可以尽量选择头戴式的耳机。

2:同时在选择耳机的质量的时候尽量不要贪图小便宜选择质量不好的,耳朵其实也是一个很脆弱的器官,所以在选择手机的时候尽量要选择噪音小质量好的耳机。

3:每天带耳机听音乐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并且音乐放出的声音尽量控制在一定的大小,声音调节的比较大是很容易损伤耳膜的。

4:有的人戴耳机时间久了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的情况,这时候要尽量去医院就医,确诊自己的耳朵是否健康。

5

你好。

长期使用耳机确实会给人的听力造成一定的损伤。首先是因为在使用耳机时音量调节过大,造成听阈的永久性位移或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力。声音强度过大会对耳蜗中的毛细胞造成损伤。关于毛细胞有必要说明一下,不同频率的声音会引起耳蜗内不同位置的毛细胞的兴奋,这就是所谓的行波理论。毛细胞本质上是一种听觉感受器,而感受器就存在着所谓的适应现象。当适应现象出现以后,就会出现听阈的暂时位移,比如说戴上耳机后会忽略一些环境中本来可以听到的细小声音;如果长期大音量的使用耳机会造成毛细胞的损伤,与适应现象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了:此时听阈的位移就会变成不可逆的,即在摘下耳机之后也无法听到一些细小声音甚至正常的声音。听力的损伤也对大脑听觉中枢处理听觉信息的方式有关,大脑本身就在一直忽略一些无关的信息,长期使用耳机会对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间接的在心理学上影响听力。

6

听耳机要注意音量的控制,时间不宜过长,声音不宜过大,要遵循三个60原则:设备输出音量不超过60%,连续听歌时间不超过60分钟,连续听歌不超过60分贝。否则会损伤听力,造成永久性不可逆转的情况

7

耳长期暴露在 80dB(A)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对耳的高频听力损伤的危险性就迅速增加,将有可能发生噪声性耳聋。通过各种文献资料可知,随着近几十年来随身音乐播放器以及耳机使用率的增高,当代年轻人的听力下降以及耳部疾病的发生概率确实在增加,如果说使用耳机听音乐造成了青年人听力的下降,确实无可争辩,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严禁使用耳机听音乐呢?

在各种有关听音乐造成听力损伤的文献资料中,有两个常出现的句子“过度的声音强度”及“长时间聆听音乐”,所以,这又是“人”与“物”的问题,绝大部分物品本身是不会对人造成什么伤害的,所有伤害的来源都是人本身是怎么用这个“物”的。

因此,在看了大量资料之后,可以确定的是:耳机听音乐造成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者缺乏耳健康知识、以及不良的使用习惯。

耳机音量、耳机类型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系

需要长期戴耳机的人群,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因为入耳式耳塞是直接塞在外耳道里,声音没有出处,都向着鼓膜发过去,声音会全部被鼓膜接收,声音的接触面积小,对鼓膜的压强就会比较大,因此也就更容易造成对听力的损伤;而头戴式耳机是罩在耳朵上的,接触面积大,声音除了通过空气传播外,还可以通过头骨传播,因此在听到同等音量的情况下,对鼓膜的压强也就会比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会小,用起来当然更加安全。

从听音结构上来看,入耳式耳塞因为塞入耳道会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空间,声波经过反射绝大部分会被鼓膜吸收,主观上来看确实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损伤,相对来说,头戴式耳机除了会震动鼓膜外,还会震动耳道周围组织传播声音(这就是为什么即便你堵上耳朵也依然可以听到声音得原因),因此可以在音量较低的情况下达到与入耳式耳塞同样的听音效果。

如果思考一下其实可以发现,上述这种观点其实是建立在“安静的使用环境下”的,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如果想听清楚音乐的细节,那么这就要求耳机发出的声音要比周围的环境噪音高20分贝左右,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室内环境噪音一般在40-60分贝左右为例,这就要求耳机发出的声音在60-80分贝,如果以国际上认定的85分贝为安全与损伤的分界点来看,在这种噪音环境下,基本上任何耳机都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而头戴式耳机因为声音的传播途径更多,可以将音量调节得低一些,因此听起来也就更为舒适。

选耳机建议

如果在室内使用耳机,大家可以尽量选择头戴式的大耳机,如果使用环境中没有其它人(也就是没有扰民问题),可以选择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因为这类耳机的声音不仅是向耳朵方向发出,同样会向外部环境发出,这样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将声音调的更小达到保护听力的需求,还因为声音有向环境中发出的部分,所以你的左耳也能听到耳机右侧单元的声音,右耳也能听到耳机左侧单元发出的声音,这样的听音效果更为接近2.0音箱的摆放,因此声音的结像力会更清晰,定位感更为精准,声场也更为自然。

佩戴耳机的时间

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一个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未成年人每天不超过1-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耳机使用建议就是:根据自身使用环境挑选合适的耳机产品,尽可能把耳机音量放小声点儿,并减少单次听音乐的时间,让耳朵充分休息。

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

8

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不能离开这些科技产品,某种程度上他们对我们的帮助远远大于可能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但这视乎于我们的正确、合理的使用。

正确、合理使用耳机并不会对听力造成影响,也正如大家使用用智能手机一样,长期依赖也会造成眼睛、睡眠、颈椎等健康问题,所以问题在于如何使用。

是否会造成听力损失,关键在于耳机使用的时间与强度

我们觉见的耳机,特别是入耳式的耳机,等同扬声器是直接放耳朵边,长时间高分贝的刺激会导致我们的听觉器官受损。

00后、90后或是更多习惯用耳机的使用者,当在地铁、公交车或是吵闹的场合使用耳机时需留意

上图显示这些公共场合的声音强度大多超过80分贝,如果需要听清耳机的内容,耳机的音量必定会增加,可能达到90分贝或以上,但此时使用者并不会察觉音量已是非常大声。如长期一直如此使用耳机,对耳朵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由于长期高分贝使用耳机出现的听力下降也称为娱乐性噪声性耳聋,常为渐进性的,初期并不会初发现,随时间使用者年龄增加会突显,比较形象的说法有:40岁的听力如别人60岁的听力。

是否耳机的声音很小就安全?

不一定。

喜欢戴耳机入睡的人, 一般耳机音量不会很大,我们想像一下,当身体休息的时间听觉器官却一直受低强声音刺激,是否会引致听觉器官疲劳?

所以,是的,喜欢在晚上睡觉时使用耳机长达8小时或以上,即便音量不太,长期也有机会出现听力受损。

(网络图片)

掌握『60-60』保护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连续收听85分贝音量8小时,听力就有可能受到损害。

建议每天戴耳机听音乐,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接听时间不超过60分钟。

9

长期使用耳机确实会给人的听力造成一定的损伤。首先是因为在使用耳机时音量调节过大,造成听阈的永久性位移或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力。声音强度过大会对耳蜗中的毛细胞造成损伤。关于毛细胞有必要说明一下,不同频率的声音会引起耳蜗内不同位置的毛细胞的兴奋,这就是所谓的行波理论。毛细胞本质上是一种听觉感受器,而感受器就存在着所谓的适应现象。当适应现象出现以后,就会出现听阈的暂时位移,比如说戴上耳机后会忽略一些环境中本来可以听到的细小声音;如果长期大音量的使用耳机会造成毛细胞的损伤,与适应现象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了:此时听阈的位移就会变成不可逆的,即在摘下耳机之后也无法听到一些细小声音甚至正常的声音。听力的损伤也对大脑听觉中枢处理听觉信息的方式有关,大脑本身就在一直忽略一些无关的信息,长期使用耳机会对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间接的在心理学上影响听力。

10

经常听耳机真的损伤听力吗?

您好,我们常说的因为耳机使用不当或长时间使用引起听力下降,多数是造成了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我们的每只耳朵里微小的毛细胞是听觉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份。听毛细胞对大的声音非常敏感,容易受损或死亡。正常情况下声音经过一段距离才能进入耳内,这中间声音的高频部份己被空气吸收。而依靠耳机传声,耳膜距离耳机振动片很近,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声压就会直接进入内耳,集中的传到很薄的鼓膜上,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这样就刺激了神经末梢,引起听神经异常兴奋,极易出现听觉的疲劳,听觉神经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使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