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熊孩子的养成是否与父母教育有关呢?

熊孩子的养成是否与父母教育有关呢?

2020-09-27 21:34阅读(66)

熊孩子的养成是否与父母教育有关呢?:您好:很高興能夠回答您提出的問題。就是孩子的養成,是否与父母有关?我的回答是:跟父母的教育是有关的。而且有很大的關

1

您好:很高興能夠回答您提出的問題。就是孩子的養成,是否与父母有关?我的回答是:跟父母的教育是有关的。而且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些是好的,也有不好的,孩子小,有時候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44ae67954604ef2883aceb7b9503633\

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熊孩子的养成与父母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培养一个品行良好的好孩子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的。虽然生孩子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做个好父母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以下为您提供四大类方法可供您参考: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1:把养育孩子作为生活的重心。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孩子很难符合来自各方面的要求。一对优秀的父母会有意识地计划如何养育孩子并付诸实施。他们把塑造孩子的品行放在首位。一旦有一天你成为了父母,你要学着适应将孩子的需求放在你的之前,也要学着将一天大部分的时间放在照顾孩子上,而不是照顾自己。当然了,你不能完全不管自己,但你的确要适应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

如果你有配偶,那么你们可以轮流照顾孩子,这样你们就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时间”。

当你在做周计划的时候,孩子的需求应该放在首位。

2:每天为孩子读书。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喜爱有助于日后开发其对阅读的兴趣。每天定一个阅读时间——最好是在睡前或小睡的时候。父母每天最少要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孩子读书。这样的话,孩子不仅可以产生对文字的兴趣,还可以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方式上产生良好的影响。调查研究显示,每天听故事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要更好一点。

一旦孩子开始学习认字、写字,就让孩子读书给你听。不要总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要不然他/她会因受挫而丧失兴趣的。

3:每晚都要陪孩子吃晚饭。现代家庭有一种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就是父母很少陪孩子吃晚饭。晚饭不仅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手段或者处理家庭事务的时间,还是向孩子教授和传递价值观的时间。好的习惯和规矩会在饭桌上被潜移默化地吸收。父母在晚饭时间要引导孩子向着会令其终生受益的理想前进,并鼓励其持之以恒。

如果孩子挑食,那也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或者监视孩子不吃什么东西。这样会让孩子抵触在饭桌上与父母的交流沟通。

让孩子参与制作晚饭的过程。如果你的孩子陪你去菜场购买食物或者帮你摆桌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清洗蔬菜等等,这会让晚饭变得更有趣。

晚饭时候的谈话要尽量开放、轻松。不要对孩子严刑逼供或者只是简单地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

4:订立睡眠流程,并严格遵守。尽管孩子不必每晚都在同一时间,分秒不差地上床睡觉,但你需要订立一个睡眠流程让孩子严格执行遵守。有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少睡一个小时,孩子的认知能力就会下降两个等级。所以在孩子上学前,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是十分重要的。

在流程中需要有一个适应时间。关掉电视、音乐及一切电子设备,然后在床上小声和孩子聊天或者给他们读书,都可以慢慢让孩子进入睡眠状态。

不要让孩子吃一些甜的夜宵,这会让孩子更难入睡。

5:每周鼓励孩子去发展特长活动。虽然你不必给孩子报十种不同的兴趣班,但是的确需要找一两个你孩子喜欢的兴趣,然后每周去学习。足球、画画,什么都可以,只要你的孩子在这方面颇有天赋或者十分喜欢就可以。然后适时鼓励孩子,说他们做得很棒,激励孩子继续。

带孩子去不同的兴趣班也会培养他们与别的孩子的沟通能力。

别发懒。如果你的孩子抱怨说不想去学钢琴了,但是你知道其实她很喜欢,那就不要只是因为你不想开车去送孩子而同意孩子的要求。

6:每天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玩耍。“玩耍时间”并不意味着你在做家务的时候让孩子看电视或者胡乱堆积木。“玩耍时间”是让孩子坐在他的房间或者活动区域,然后在你的帮助下玩益智玩具,开发智力。尽管你可能会很累,但你要教会孩子玩这些玩具并让他体会到乐趣,这样他才会学着自己玩。

可能你没钱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这没关系。因为玩具最重要的是质量而非数量。而且你可能会发现,本月的玩具之星是一个空的卫生纸纸筒。

二:爱你的孩子

1:学着听孩子讲话。养育孩子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你能影响他们。但你总是让孩子闭嘴,这就错过了一个很棒的教导孩子的机会。如果你永远不听孩子在说些什么,只是自己大声地命令他们,孩子们就不会觉得自己被尊重和被关爱。

鼓励孩子讲话,尽早地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有助于提高他们未来的沟通水平。

2:尊重孩子。永远不要忘了孩子也和你我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和我们同样的需求。如果孩子挑食,不要在饭桌上一直唠叨这件事;如果孩子学上厕所学得很慢,不要在公共场合让他难堪;如果你答应孩子,如果表现得好就带他去看电影,那就不要因为自己太累而不遵守承诺。

如果你尊重孩子,那么你的孩子可能会更加尊重你。

3:给孩子无限量的爱。有一个普遍的迷思是,过分地宠爱孩子,过分地夸奖孩子或者给予孩子过多的感情会把孩子宠坏的。其实不然,给孩子爱、关心和注意会让你的孩子发展出健全的人格。但用玩具等物质取代爱或者不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会毁了你的孩子。

每天至少告诉孩子一次你有多爱他,当然,越多次越好。

4: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每天陪伴孩子是需要花费极大的心血的,但如果你想让孩子培养出独立的兴趣和健全的人格,你就需要给予他全力的支持。这并不意味着你每天每个小时都要跟着你的孩子,只是说,在一些重要的时刻,你要让孩子感觉到你一直都在,从他第一场足球赛到沙滩上的家庭聚会都算。

孩子开始上学后,你要知道他在学哪些课程,他的老师们都叫什么名字。晚上和孩子一起检查他的作业,在他遇到难题的时候帮助他,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代替他做这些。

当孩子年纪大一些,你就可以稍微收收手,鼓励你的孩子在偶尔没有你的支持下自己发掘兴趣。

5:培养独立性。你可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独立性。比如不要告诉孩子选哪几门课,而是让他自己在众多选项中挑选。比如你可以打扮你的孩子,但要带着孩子一起去逛商场,这样孩子就可以说说自己的意见了。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单独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玩,或者想自己玩玩具,那么有时候可以同意他的要求,这样他会自己去探索。

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就会越早像大人一样思考。

三:为孩子订立规矩

1:怀着爱心惩罚孩子。在如今的社会中,惩罚不是件好事。惩罚让父母心怀歉疚,让孩子更加任性和不受控制。然而孩子是需要限制和规范的,他们偶尔会忽略掉这些限制和规范,而这时候就需要合理的惩罚。父母要让孩子们清楚是因为什么才遭受的惩罚,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惩罚是为了他们好,是来自于父母的关爱。

禁止打屁股或者扇巴掌一类的体罚。那些棍棒教育下的孩子会变得更加不愿意听管教,有研究指出,这些孩子更容易和其他孩子打架或者最后变成地痞流氓。

2:赞扬孩子好的行为。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表扬孩子比在孩子做错了之后惩罚孩子要重要得多。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他/她做对了,并且鼓励他/她继续这样做。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得好,无论是在和小朋友们玩耍时分享玩具还是在坐车的时候不哭不闹,都要让他们知道你注意到了这些。不要在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什么都不说,而在他们表现得不好的时候一味地惩罚。

不要轻视表扬的重要性,在你的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说“你……,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会让你的孩子认为这个行为真的是值得称赞的。

你可以时不时地给孩子一个玩具或好吃的做奖励,但千万不要让他以为他做任何好事都会得到奖励。

3:要前后一致。如果你想有效地管束孩子,那么你就要前后保持一致。你不能今天因为某事惩罚了孩子,而明天又给孩子一块糖让他不要再做这件事了,或者因为太累就压根什么都不说。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得好,比如上厕所后冲水,你就要保证每次他这么做之后都要表扬他。前后一致会让孩子记住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如果你和你的配偶一起教育孩子,那么你们就是一个阵营的,要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在你的家里出现“白脸”“红脸”一说。

4:解释清楚规定。如果你想让孩子认同你的规定,那就好好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有些事情他们不能做。不要只是告诉孩子要对其他小朋友大方或者在玩完玩具后要把玩具整理好;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会给他、你或者往大了说,整个社会带来什么好处。把孩子的行为和这种行为的意义告诉孩子会让他理解你这样教育他的原因。

5: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于管束孩子,塑造孩子优秀的品质是重要的一环。如果他做了错事,比如把食物扔在地上,要让他承认他做过这件事,并且解释他为什么做这件事,而不是让他责怪别人、推卸责任甚至彻底否认。在孩子淘气之后,你要和他谈一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引导他做正确的事。

让你的孩子明白,人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误之后还不认真对待。

四:塑造性格

1:不要把性格教育只停留在字面上。要从实践中获取美德。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在自我行为规范、优秀的工作习惯,体贴善意地待人接物方式和社区服务中培养端正的品格。个性格教育的底线是行为,孩子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太小,无法理解人道主义精神,践行人道主义精神,那么不管他几岁,你都可以简单地告诉他,要对别人好。

2:做个好榜样。事实上,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很多行为模式都是潜移默化的。你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不论好坏。那么,你就不如选择做一个好榜样,这也许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了。如果你冲孩子喊叫,然后告诉孩子不能冲别人喊叫,是不是挺没说服力的?如果你生气的时候就会踹墙,或者说邻居的坏话,那么孩子看你这么做了,就会觉得这么做没什么不好。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开始就做个好榜样吧。因为孩子对你的心情或行为的感知会比你想象得更早。

3:为孩子选择有益的东西。孩子就像海绵,会吸收周围的一切东西。他们吸收的观点、想法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性格。书籍、歌曲、电视节目、网络资源和电影都在持续不断地向孩子们传递着各种信息,不管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为孩子筛选过滤这些信息。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目睹了一件负面的事情,比如在商店看见两个人吵架或者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暴力事件的报道,要记得趁机和孩子聊一聊,正向引导孩子。

4: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学会“谢谢”“请”等礼貌用语,这些对待别人的基本礼节会在未来让孩子更加成功。不要忽视习惯的力量,让孩子尊敬大人,敬爱老人,不要和小朋友们争吵或者挑剔小朋友们。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你要尽早让孩子建立好习惯。

好习惯的重要一项就是整理。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要教他整理自己的玩具,这样在他23岁的时候就会做一个受房主喜爱的好房客了。

5:只说你希望孩子也说的词句。不管你有多想咒骂、抱怨或者说些对某人不好听的话,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即使打电话也是一样,要知道,你的孩子一直在注意着你。如果你要和你的伴侣争吵,那也要关上房门,这样孩子就不会模仿这些不好的行为了。

如果你说了脏话,而且你的孩子注意到了,不要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为这件事道歉,并承诺以后不会再讲了。如果你什么都不说,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说脏话也没什么不对。

6:让孩子学会同理心。同理心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越早懂得越好。如果你的孩子会对别人用同理心,那么他会用更宽容的眼光看待事情,而且还会为别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回家来,告诉你他的朋友小鹏对他很卑鄙,你要试着弄清楚前因后果,看看是不是能明白小鹏的处境和心情以及为什幺小鹏要这么做,并且向孩子做出解释。[8]

假如去餐厅的时候,服务员漏掉了你们点的菜品。不要和你的孩子说这个服务员有多懒,而是要向他说明,服务员站了一天,一定很累了,才不小心忘了帮我们点餐。

7:让孩子学会感恩。教孩子学会感恩并不意味着强迫孩子时时刻刻说“谢谢”。真正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方式是,你要不停地说“谢谢”,这样你的孩子就会知道这是个好的行为,并且去模仿。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回家抱怨说,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新玩具,但你就是不肯给她买,你要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她现在获得的一切,要让她懂得知足和感恩。[9]

让孩子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让他懂得,即使圣诞节不能得到任天堂的游戏机,现如今他的生活已经是非常的幸福了。

在孩子忘记说谢谢之后,说“要说谢谢哦”,不如你自己直接说“谢谢”,让孩子听到来得有效。

小提示

学会购买儿童用品。尤其是衣物,要购买合适的号码、布料和款式的衣服,这样孩子穿起来就会很舒服,不妨碍运动;鞋子也要选对,这样孩子的脚丫就被全方位地保护起来了。

去认识一下孩子朋友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很多亲近的朋友,或者至少你可以确定孩子去他们家做客的时候是不是安全。

在同一段时期只有一个孩子会让你轻松不少。这不是意味着第一个孩子两岁了就可以要第二个孩子了,两个孩子之间最好相隔6年。因为这段时间孩子非常依赖父母,这对父母的时间、耐心和放在孩子身上的关注都是极大的考验。同时照顾2个以上的孩子,不仅增加父母的压力,孩子也不好受。

3

熊孩子的养成跟父母教育密切相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深蒂固的,有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下一代。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一出生没有绝对的“熊”,也没有绝对的“乖”,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变成了“熊孩子”呢,我想这跟父母教育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父母本身品行不端

我们经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品行不好,犯法、不诚实、霸道、小偷小摸、爱占便宜等,他们的这些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使孩子也变成父母这样的人。



父母的关爱不够

父母平时工作忙或者为了生计把孩子留在老家让爷爷奶奶带,父母很少关心孩子更别谈教育孩子了。孩子做错了事情没有人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容易养成不良行为。



或者孩子过分缺爱,他们试图通过惹事情做错事等行为来引起大人的关注。长期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更容易产生自卑、极端等负面情绪,习惯用负面消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父母的溺爱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最多两个,有些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以孩子为中心,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养成飞扬跋扈、自私自利、霸道、冷漠的性格。



父母放任不管

孩子在生活中有打人、骂人等不良行为时,父母放任不管视而不见,没有给予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

4

看孩子的言行举止,就知孩子的父母教养和修养!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言传身教潜影孩子一生!

父母在家里的常态时间所呈现的,夫妻之间、父与子女、母与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言行举止都是教育的时空对话,尤其夫妻之间的常态言行举止流淌,对孩子的身心修行起着核心作用!如果夫妻之间时不时、频繁的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加,那么孩子到校、到社会必然是粗语暴行来处事!相反,夫妻举止得当、言行礼仪、互敬互爱,丈夫谦谦君子,妻子贤良淑德,那么家庭氛围必然四季如春,孩子必然,温润如玉、彬彬有礼,人见人爱!

大家都喜欢电视剧《亮剑》,其剧主角李云龙,敢爱敢恨、能征善战、行事果断、爱兵如子,但他语言粗糙,老子、扯蛋常用语,就显示他没教养,导致他的手下深受影响,也是老子、老子不离嘴!假如他在家里面对孩子仍然这样粗俗,那他孩子也一样言行粗鲁!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5

熊孩子是指以自我为中心,调皮捣蛋,不守规矩,肆意忘为,不计后果,任性随意,没有同理性等的孩子。熊孩子的这些特点和心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惯养出来的。我们常说“生育”或“生养”孩子,其实都包含“生”和“育”(养)两层意思。“生”是指把孩子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育”(养)是指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纯粹的、高尚的人。

父母既然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人。虽然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责任,但在小孩子早期的养成教育中,父母和家庭无疑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该在孩子很小时就要注意养成教育。要让孩子守规矩、讲道理、担责任、存爱心、不贪心,会换位思考、能不发脾气、知做事要计后果,晓感恩礼让,懂尊老爱幼等。

总之,熊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既如此,只有父母、家庭早有认识、及时行动,决不缺席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严慈相济,统一认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熊孩子一定会成为人见人爱的“乖宝宝”的。

6

熊孩子不但和父母的教育有关,还和整个家庭的教育有关。

有的熊孩子是由爷爷奶奶的溺爱和包办造成的。一家人住在一起,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孩子由爷爷奶奶全全照顾,有的是父母懒得管,有的是父母对抗不过老人,有心无力,造成孩子无法无天,为他独尊。

有的熊孩子是因为家里突然增添了弟弟或妹妹,父母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放在了小的身上,大孩子觉得这一切本来都应该是他的,心里落差太大,所以总想制造些麻烦,这样就可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还有一种熊孩子,他的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平时可能不怎么被爱过,心里比较孤独,不懂得怎么去尊重别人,通过欺负和戏弄别人这样一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所以就成了人们眼中的熊孩子。

7

您好,我是【生活来点心理学】,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熊孩子的养成和父母有关


我在研读卢梭《爱弥儿》领悟到,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养育者的方法不恰当,让孩子学会了支配别人,把孩子培养成了“小皇帝”。逐渐使孩子变得烦人、蛮横、傲慢、讨厌和难以管教。


从小要东西不给就哭闹,一哭闹就给。这是造成“熊孩子”的最重要的原因。


熊孩子具体表现:

1. 未经同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看见别的孩子的玩具就想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这样,所以放纵自己的孩子,不加约束。并且错误的理解成共同分享。但分享的前提是别人愿意分享,经孩子同意。

当孩子未经允许直接去拿别人的东西时,家长要在行为上予以制止。同时告诉自已的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不能乱要小朋友的玩具。如果小朋友愿意和你分享,可以一起玩。可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这并不矛盾。但不能强迫孩子。

尤其不要让孩子要别人的东西吃。为了养成习惯,在孩子还小,开始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别人给东西吃时,就要引导孩子不吃。教孩子说:“我不要”。

其实除了郊游野餐,家长出去溜弯时,真的没必要给孩子带零食吃。除了给孩子养成爱吃零食的毛病外,也很不卫生。

2. 公共场合乱叫乱嚷乱动

有的孩子平时玩的时候,习惯性大喊大叫,在公共场合也闹来闹去,乱动乱拿东西。到亲戚朋友家做客,也是乱动东西。家长认为孩子玩闹调皮属于正常,但这样会给孩子养成非常不好的习惯,让孩子没有规矩。

家长鼓励孩子勇敢的表达、大声说话,但不能允许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叫嚷。当一开始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时,你只要伸出食指挡在自己的唇边,轻声的说“嘘——小点声”或“嘘——保持安静”。注意这里家长也要轻声地说,让孩子区别大声与轻声。经过多次,孩子只要看到“嘘”的动作,就会停止喧闹。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孩子在公共场所乱动乱拿物品,家长要及时制止其行为,轻轻举起手在胸前靠上位置,摆摆手,告知孩子这样的行为不文明,不能这样做。长此以往,孩子知道这样乱摸乱动的行为是不对的,形成规矩。以后只要向孩子摆摆手提示一下,孩子就会意识到并停止不文明的行为。

“熊孩子”的表现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可以体现到方方面面,在家里惹大人生气,到外面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伤害。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学会支配别人,从小处着手开始引导孩子,不乱要东西,公共环境遵守规则秩序,孩子自然会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如果孩子一旦从小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等到四岁五岁以后,家长才发现该懂事的时候却还是讨厌。有的家长开始用责怪、打骂的方式教训孩子,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这时需要家长花费更多的耐心,不要打骂。但要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家长主动向人道歉。回到家里,再明确指出孩子的问题,严肃坚定,但不要愤怒。孩子被尊重从而不会叛逆,并且这个年龄段能听懂话了,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明白以后该怎么做,逐渐改变不良行为。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选择活动是前提。自由与纪律秩序并不矛盾。那些没有引导孩子尊守秩序的家长,往往也没有给到孩子真正足够的自由。在自由的前提下,孩子愿意遵守秩序。



希望大家积极讨论、评价我的回答。

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哦~

8

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是个三周半男宝的妈妈,关于楼主这个问题,我觉得熊孩子的养成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一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的一切都是由我们大人去描绘,很多熊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我分以下几点来阐述: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可能会养育出部分熊孩子。

有部分隔代养育,会对孩子有过度宠爱、溺爱等行为,对孩子的语言、行为没有进行教育或正确的引导,遇到孩子间相处不愉快的地方,会以孩子还小来说服对方父母,比如孩子小时候会拍打他们,老人家不以为然,还觉得小孩子很搞笑并没有制止孩子,这就会让孩子觉得打人是没事的,这是个“正确”的行为,让他在跟人相处中会通过打人等方式进行处理。遇到孩子跟小朋友间发生矛盾打架,往往不问清楚原因,直接说孩子还小或下次打回去等。

父母一方的缺失,让孩子安全感不够

有些父母一方是没有陪伴到孩子,孩子没有得到完整的父母亲的爱,这让孩子对父母不满,从而会做些熊孩子的行为来得到父母亲的关爱。比如他会去破坏家里的东西甚至是跟人争抢东西,他的本意不是如此,但可能做了不好的事情,父母亲才会一起出现。

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没有进行正确引导

有时候小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父母没有及时纠正引导孩子,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出去,自己却在那里看手机,遇到孩子跟人发生矛盾,直接就是跟他说一句:你怎么老是这样子?然后就把孩子带开或啥也不说,带孩子走开。事后也没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其实熊孩子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肯定是日积月累下来的,而我们平时不重视孩子和关心孩子,致使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规范、习惯等不知道,也有可能我们自身,不会以身作则,让孩子慢慢养成熊孩子。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生活愉快!

9

有关系,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家长教育方式的折射,很多孩子都长成了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教育观念统一的家庭孩子身上的问题可能会少一些,观念越不统一孩子身上的问题越多。爸爸妈妈亲自带的孩子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的孩子可能也不一样,独生子女家庭和两个孩子的家庭也不一样。孩子越小越容易纠正问题,所以应该多用心观察,及时纠正。家里人教育观念要统一,千万不能有人说东有人说西,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察言观色,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机会逃避问题。也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树大自直”,如果一棵树从小就是歪脖子书,你还指望它长大后成为栋梁吗?

10

熊孩子也可以变成乖巧的孩子,父母笑哈哈!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cd00368c2424347a72cefe6005fe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