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有没有有过觉得在家里呆不下去的感觉,或者和父母很难沟通,在家里更乐意独处,觉得家庭氛围不融洽的经历?

有没有有过觉得在家里呆不下去的感觉,或者和父母很难沟通,在家里更乐意独处,觉得家庭氛围不融洽的经历?

2020-11-20 09:32阅读(59)

有没有有过觉得在家里呆不下去的感觉,或者和父母很难沟通,在家里更乐意独处,觉得家庭氛围不融洽的经历?:有过,年轻时会觉得父母家人不理解自己。看书,让自

1

有过,年轻时会觉得父母家人不理解自己。看书,让自己心静下来通过阅读反思自己,换位思考。

2

有啊,当初努力考大学,唯一的目的就是离家远点??。现在父母退休和我在一起,还是会有聊死的时候。

两代人观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聊不到一起去很正常,同龄人之间也不是说每个人都能聊到一起对吧?但是和家人又要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其实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就会发现每一次的争执每一次聊不下去,在于我们很容易把聊天、沟通变成争论对错,变成一场或你赢或我赢的辩论,最终不欢而散。

其实沟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聆听,我们希望父母聆听我们,其实父母何尝不希望我们聆听他们。聆听不代表着认同,我们只要表达出足够的尊重和接纳,聆听父母背后的心意就够了,而不是去争论观点的对错,我们凝视的目光,专注的态度,就会让老人很舒服。

老人的思维更加容易固化,指望他们对我们理解是比较难的。所以和他们聊天沟通的时候“听”为主,顺着他们说是比较好的办法。

我和我妈就容易陷入争论中,但是我发现我老公和我妈就聊得很好,他就是总是顺着我妈说话,其实他也是不认同老人观点的,但是他觉得没必要和老人去争论,老人说什么他都说对对对好好好,但其实他有自己的主意。后来我向他学习,和我妈聊天的时候听为主,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多顺着老人说话,就发现冲突少了很多,聊的还很开心。

3

肯定是有的,人生没有那么顺利。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时间去磨合。去改变,去适应,去接纳。所以要想有融洽的氛围和愉悦的心境,就应该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相处。

4

没有。只可惜我倍不了父母了,再也倍不了。当今的人呵,真要珍惜父母在你有家,父母不在你是孤儿。

真想拉着爸爸的手,叫声老爸你别走。

5

对的,我家里有两个哥哥,我是抱养来的,妈妈比较强势,不管对错都要听她的,而且总是说家里男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就应该女孩子做,所以从小到大我都要给哥哥洗衣服做饭,尤其是大哥娶了老婆之后,他老婆撺掇着我妈还有我大哥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我妈经常对我冷眼相待,从我上大学开始,算是过得好一点了,自己的生活费自己赚,大三就去了广东实习,彻底的摆脱家里了,一毕业就来了新疆工作,现在我有工作了,我大哥大嫂他们再也不会说我这说我那了,因为他们家生了三个孩子,为了他们孩子考虑也不会得罪我!其实我从来没有对我嫂子不好过,只是她一直陷害我,我大学那会儿差点上不成学,因为我嫂子把我的录取通知书拿走不知道扔在哪里去了,还好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不然我肯定就上不了学,也没有工作了,现在就觉得离得越远越好,我偶尔回一次家,跟我妈妈出去逛街,我妈妈会带着我大侄女一起,那时候两个小侄子还没有出生,我想着好不容易回次家给我妈妈买个衣服什么的,结果她到了街上只知道逛童装店,成人店她都不去,那一天我没有买衣服,我妈妈也没有买衣服,反而给我侄女买了一千多的衣服,都是我出的钱!而且之前上大学的时候,每次过年我妈妈就让我给我侄女发压岁钱,我连工作都没有呢,就一个劲儿让我给钱,他们过生日我妈妈也是发微信让我给钱,我就想知道我能有多少钱?我自己是不吃不喝不花了吗?为什么非要给我大哥家里孩子钱?我做姑姑的给钱也是应该的,但是不能这样无节制吧!而且是三个孩子都要给钱!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想回家,回家了就是自寻烦恼!

6

在人的成长阶段都会这样,觉得自己可以独立处理所有,很多时候觉得父母想法老套。其实这跟阅历有关系,父母见得多,所以很多事一眼就看穿了,但是表达的时候按自己的检验来表达,所以让年轻人听了不舒服,年轻人自己觉得都会,没问题,考虑问题可能不全面,没想到还恰恰是关键的,所以沟通就有问题。其实多换位思考,应该能解决80%以上的问题。

7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主要是观念不同。比如年轻人喜欢超前消费买买买,父母喜欢勤俭节约省省省;年轻人想着我的事情我做主,父母觉得我是过来人,有许多人生经历想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我以前一直跟着奶奶生活,隔了两代更是矛盾不断,最后成了她说什么我都烦不胜烦,嫌她啰嗦。其实她说的有许多经验之谈还是有道理的,但是年轻的时候就是听不进去,总觉得她观念保守,都是老黄历早就过时了。

现在我也想把我的观念和人生经验告诉儿子,让他少走弯路,或者关心过问一下他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他也成了以前的我,我经常得到的回复就是行了行了我都知道了,或者就是别问了,给你说了也没用。然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男孩子一般都不愿意去对别人诉说或者分享,有什么事都是自己默默承受自己消化,所以问的多了就更烦了。他结婚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就越来越少了。

我现在也能理解儿子,因为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他将来也会跟他的孩子有代沟,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且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尽量做到不去或者少去打扰他们,不要给他们添堵,他们都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做父母的偶尔提醒一下就行了,我不想让孩子烦自己。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孩子需要的时候能帮一下帮一下。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做父母的只能陪着走一程,所以少干涉多放手,互相理解多多包容。

8

我是外向型性格,家是什么,家是连放屁都不用憋住的地方,怎么可能待不下去呢,我从小都有自己的打算,也不做出格的事,父母都很放心我,有时候说我几句,我也就面上都答应,好让父母放心,结婚后,有时候家里难免氛围不融洽,我就会到外面散散步,跟朋友聊点开心的事。

9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不同生命体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比如,你是你父母两个人的基因结晶体,所以生成了另一个独立的新个体,那有独立的思想,独自的思考能力,这很正常。

家庭其实也是有多个独立个体组成的组合,它只是一个相对陌生群体而言彼此更熟悉一些的组合,长期相处因为彼此观念,思想的不同就会有行为表达方式的不同,那氛围不一定适合你,也就太正常了。

无论亲情,友情,爱情的组合,都有不合时宜的氛围存在。开心、喜欢就多处一会,反之,选择一个人独处也完全没有问题。

10

当然有啊,从小就一直待在父母身边的我,到了青春期,叛逆期也来临了。初中毕业之后,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家远的学校,那时候很激动,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远离爸妈了,可以自己一个人想干嘛就干嘛了。离家前的一晚上,母亲的唠叨让我觉得很烦,但是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脾气,因为我知道我马上可以摆脱了。

学校那时候是上12天,然后才可以回家,每次回家之后,最期盼的还是赶紧坐大巴回校。

后来工作了,没有选择家里的工作,还是一个人在外面,租着几百元的合租房,为了省钱,淘宝买的小锅,超市买的材料自己做饭,那个时候开始,有点想家,想妈妈做的饭菜,想妈妈为我安排好的一切。但是依然留在那个城市。

时间一晃,我找到了我人生的另一半,我选择了回家。那时候在家里母亲依然唠叨,依然说这说那,但是我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厌烦的感觉了。再后来我怀孕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知道怀孕了,就没有工作了,一直呆在家里。我和我老公家离得并不远,开车20分钟左右,所以一直都是两边换着住。母亲依然唠叨,操心着我的一切,我的生活起居。

十月怀胎,我生了我的女儿,月子是婆婆伺候的,婆婆非常细致,把我和宝宝照顾的非常好,妈妈来看我的时候,还是唠叨,操心宝宝,操心我,可能因为孕期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吧,偶尔会顶嘴。

宝宝现在即将要一岁了,我也不懂何时我变成了我妈妈,一样唠叨,一样操心,甚至有时候会对我这么幼小的女儿立规矩,吃饭就是好好吃饭,不可以玩玩具。

有些东西只有你长大了,你切身体会了,才能明白,就像妈妈对你。

不要因为年轻时的情绪伤害了那个最爱你的人,因为有一天你也会变成他们。也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追忆他们对你所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