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一般埋葬皇帝的地方叫陵,为什么埋葬汉光武帝刘秀的地方却叫坟?

一般埋葬皇帝的地方叫陵,为什么埋葬汉光武帝刘秀的地方却叫坟?

2020-09-24 23:31阅读(67)

一般埋葬皇帝的地方叫陵,为什么埋葬汉光武帝刘秀的地方却叫坟?:刘秀的陵寝官方叫汉光武帝陵,简称汉陵。刘秀坟是民间的叫法,古时候老百姓不懂帝王的丧葬制度

1

刘秀的陵寝官方叫汉光武帝陵,简称汉陵。刘秀坟是民间的叫法,古时候老百姓不懂帝王的丧葬制度,不管是什么人的陵寝统称叫坟,皇家坟、宰相坟、太子坟、公主坟……

2

其实,汉光武帝陵也是皇陵,只是因为其特殊,千古唯一的缘故,所以被称为“坟”。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归葬于此。该陵由神道、陵园和光武祠三部分组成。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

唯有光武帝陵与众不同,虽然是坐北朝南,但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也就是所谓的“枕河蹬山”“汉皇仰卧”。

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一园内种植千棵柏树,真正是世所罕见。(东汉—三国—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

之所以汉光武帝刘秀的皇陵被称为“坟”,是有原因的。

早在公元50年起,刘秀就在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修建自己的陵墓。他当时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意思是说现在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行了。这完全符合了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汉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各地刺吏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职守,不要来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奏章。

所以,他的陵园在营造之初,并无任何奢华的建筑。园中的柏树,还是在隋唐时期栽植的。这完全符合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东汉初年,民间才会流传出来“汉光武帝坟”的说话。因为民间的话是口口相传的,属于约定俗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称呼。

但刘秀毕竟是东汉建国者,他驾崩四年后,儿子汉明帝亲自下令将先皇汉光武帝陵扩建,才有了后世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汉光武帝陵。

3

埋葬刘秀的地方叫汉光武帝陵,古代称原陵,亦称“汉陵”,“刘秀坟”只是俗称而已。

“汉光武帝刘秀原陵”位于今天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铁榭村在邙山背后、黄河之滨。北边就是黄河大堤,离黄河仅有360米!自古帝王陵要枕山蹬河,免遭水淹,为何刘秀要把自己的千秋陵寝建在喜怒无常的黄河岸边?为何头枕黄河、脚蹬邙山这其中充满了神秘和悬念。

说到刘秀为何头枕黄河、脚蹬邙山被埋在黄河岸边,传说全是他那“要毛儿 ”(犟劲,不听话的意思)儿子所赐。刘秀本打算在北邙山顶上建造寝陵,可一直没敢跟儿子说。这儿子生就爱跟自己老子作对,刘秀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撵鸡。刘秀担心,即使自己在邙山上建起陵寝,百年之后儿子也会犟着劲儿把他葬在黄河滩上。于是,临死之日,当儿子哭问老子想在何处安寝百年的时候,刘秀便说:父皇我命中缺水,你把我葬在黄河当中吧。谁料想,这儿子一辈子没听老子的话,这会儿良心发现了:父皇放心,不孝儿这次无论如何一定照您的意思办!可怜刘秀哭笑不得,呜呼哀哉。

汉明帝看着老父亲苍老无色的脸,伤心不已。这么多年来,他总跟父亲对着干。以后再想如此也没有机会了,如果自己连父亲最后的遗愿都不能顺从,那他还是个人吗?所以,当刘秀死后,他就命令天下能工巧匠大造棺木龙舟,把刘秀的尸体放进龙舟里,投放进汹涌的黄河之中。据说,刘秀的灵柩刚一落下去,黄河便立即向北滚去,灵柩落下去的地方立即露成了干燥的河岸,接着刮起了一阵旋风,旋风夹着沙土就旋成了一个大冢。于是,刘秀的坟就留在邙山与黄河之间了。大冢周围忽然就生长起了密密麻麻的柏树,至于柏树有多少,没有人数过。

当然,传说只是人们想当然的猜测,事实上,从公元50年开始,刘秀就在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修建自己的陵墓,他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也就是说他的陵地面积大约九十亩,不以山为陵,而且要建在河边。刘秀的儿子刘庄并没那般“要毛儿”,中国第一佛寺白马寺就正是这厮投资兴建的。“不以山为陵,陂池以裁水”其实是刘秀本人的意愿。这个农民皇帝一生喜欢险中求胜,昆阳之战,以不足2万兵力大败王莽42万大军,死也要死得跟别人不一样。两千年来,黄河数次易道而流,泛滥的河水淹没了多少良田农庄,刘秀坟却一直居安无恙,如此奇迹已经表明选陵黄河滩是刘秀一生所作出的又一个正确决定。

4

光武帝刘秀是汉景帝的第九代孙子,他建立的王朝实际上也是汉朝的延续,历史上称之为东汉。

早年的光武帝家道中落,父亲死后,不得不寄生在叔父家中,对民间的疾苦感同身受,由于王莽新政造成了社会矛盾激化,绿林与赤眉两大农民军起义,刘秀也加入其中,并在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中取得政权,掌握政权后的刘秀,如同西汉的文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自己也过于勤俭,国家很快开始出复苏的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光武中兴。

汉朝人信奉“死后如生\",认为人死后,人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存在,因此,会把大批的金银财宝以及自己的日常用品都会带入自己的陵墓里,有钱的家族还会备齐死人在另一个世界的生产生活用品,现在出土的汉南昌海昏侯墓中,除了财宝,还有书籍,以及大量的酒肉,甚至连瓜子都有。

光武帝反对奢华,因此,他在临死前下旨: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按孝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以上长官都不要离开自己的城池,不要派人前来吊唁,不得厚葬。公元57年,62岁的光武帝死在洛阳,接位的刘庄按照父亲的遗嘱,把他葬在了现在的河南省孟津市,在老百姓看来,如此寒酸的帝王陵墓,如同自家的祖坟,因此称之为刘秀坟。

现在的刘秀陵是汉明帝在位时重修的,南依邙山,北靠黄河,并配齐了帝王陵墓的神道、陵园,也算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追思吧。

5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说是“坟”,但真有点委屈刘秀了,毕竟东汉开国皇帝,那是响当当的人物啊,现园内古柏共1458棵,这么多的千年古柏聚植一园,在全国其它地方的皇帝园陵中并不多见。站在原陵广场前望,只见阙门古朴巍峨,长而宽阔的神道由南向北笔直纵深,两旁端立的石人、石兽威武庄严,无声的\"神气\"甚至是\"杀气\"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这阵势,岂是区区小坟比拟得了的?

那为何人们把此地叫做“刘秀坟”呢?

小编觉得有两个原因:

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我国历代皇帝选择寝葬所,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独光武帝陵,系\"枕河登山\",一反常规。众多皇陵都在邙山之巅,唯原陵坐落在黄河之滩,为二千年封建社会史上之孤例。或许是埋得低了,太过平易近人,加上时间已过近两千年,早已物是人非,因此人们也跟着瞎胡闹,把这埋皇帝的地方直呼为\"坟\"!

其二·“刘秀坟”含金量太少。传说刘秀是个节俭的君主,甚至于死后殉葬品都少之又少,连盗墓贼都没有“光顾”过,(面位之子,谁敢盗?)。因此这也是人们称其为“坟”的原因。

6

古语有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在中原建都的很多帝王都将北邙山做为死后陵寝之首选东汉定都洛阳,国祚近二百年,凡十一帝,十帝归葬洛阳,中有五帝葬于邙山,他们分别是光武帝、安帝、顺帝、冲帝以及灵帝。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陵墓格局为“头枕黄河,脚踏邙山”,位于邙山之阴的黄河滩上,在现在的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有司奏上尊容庙曰世祖。”

汉光武帝的陵墓被称为“坟”,是有原因的。原陵占地面积仅仅25亩,不仅不富丽还有些简陋,甚至连秦始皇陵的三千分之一都不到。当初汉光武帝刘秀下令修建这座陵寝的时候就指定了一块北邙山到黄河之间的地,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意思是说现在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更不要填土为陵、积水为池,只要保证陵墓能顺利排水就好。

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所以,刘秀的陵园在营造之初,是平地起了个土堆。并无任何奢华的建筑,是后世人陆续建起了神道、祠堂,才有了皇陵的气派。园中的柏树,为隋唐时期栽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民间才会流传出来“汉光武帝坟”的说法。因为民间的话是口口相传的,属于约定俗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称呼。

7

关于“坟”和“陵”的区别。

一,坟

当逝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亲友为了标记位置以作纪念,于是在墓上堆土;这就是“坟。”

二,陵

堆土的大小,体现墓主人的身份尊卑的标志,于是土越堆越大,名称也由“坟”、“丘”或冢发展为“陵”。

当然,中国最大的人造封土便是秦始皇陵。

东西:345M,南北350M,高76M。

(始皇陵)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原陵。今洛阳市以北20公里处的孟津白鹤乡,大地一片素白,目光所及之处,哀声一片。

原陵,又名汉陵。俗称“刘秀坟”。

我在前边讲了,陵,实际上就是坟,只是封土高点而已。历经岁月的沧桑,水土流失,原陵上面的木制殿堂均己毁去,上山的道路也湮没在岁月中,只剩下一垄矮丘而己。

河南乃中原腹地,战争的烽火,时局的动荡反复碾压这里,朝代变幻的风云往往在这里际会,人间充满痛苦,地下亡灵也得不到休息。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封建社会,哪个给你培修、加固汉陵呵,活人不打死人的主意就是万幸了。所以,旧时人们将杰出的帝王刘秀陵墓称为坟,也是正常的。

(光武帝陵(坟))

当然,比较武帝之茂陵,光武帝的陵墓的确在体量上差一点。但是,地下的规模应该不逊于任何一座汉陵。

根据《刘向传》所载,“黄帝葬于桥山,尧舜葬于济阴,丘垄皆小。”“文武周公葬于毕”,毕就是毕原,在陕西咸阳县城北之高原,也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只有一个大的土堆供后人凭吊。

而史载这些陵墓比如文王陵,高三丈五,东西260尺,南北280尺,惟今己一片荒烟蔓草,建筑颓圯,古树夕阳,徒增伤感。

后记

刘秀为一代英主,史有定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王夫之点评:“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刘邦)而尤难矣!自三代(夏、商、周)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尤其是得到天下后,马上对百姓釆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老百姓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史称“光武中兴”名至实归。虽然光武帝陵墓体量消失了一点,但他在历史上的影响,丝毫不逊汉武大帝。

8

历史上,曾有近百位帝王在洛阳执政。他们文治武功、纵横捭阖,在河洛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但随着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能够留在百姓记忆里、被百姓传颂的古代帝王少之又少,汉光武帝刘秀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帝王之一。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归葬于此。该陵由神道、陵园和光武祠三部分组成。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

唯有光武帝陵与众不同,虽然是坐北朝南,但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也就是所谓的“枕河蹬山”“汉皇仰卧”。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一园内种植千棵柏树,真正是世所罕见。

之所以汉光武帝刘秀的皇陵被称为“坟”,是有原因的。

在所有关于刘秀的传说中,“原陵的传说”是在流传最广的一则传说。

相传刘秀有个儿子从不听话,命他向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却撵鸡。刘秀生前早就看好了北邙是处风水宝地,临死前却正话反说,故意命儿子把自己葬于黄河之中,这样他儿子才可能把他的陵寝置于邙山之巅。于是病逝前,他嘱托儿子说:“父命中缺水,归天后汝要把父葬于黄河之中,如此才免干渴之苦。”谁知儿子却一反常态,哭着发誓道:“不孝儿从未聆听过父王之训,如今痛改前非,葬事定遵父嘱。”刘秀一听,叫苦不迭,无奈君无戏言,于是长叹一声便驾崩了。

后来,刘秀的儿子公布遗诏,并征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龙舟灵枢。入殓后,便把灵枢抛入滚滚黄河之中。说来也怪,此时河水突然咆哮着向北流去。灵柩落处瞬间成为一片平地,并有个土丘拔地而起。这就是如今的原陵,即汉光武帝陵。据说原陵虽然置于黄河滩上,但黄河泛滥却从未侵害过它。

关于刘秀原陵的真实位置,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现在的汉光武帝陵就是埋葬刘秀的原陵;也有人认为,现在位于孟津县送庄镇三十里铺村西南、俗称“大汉冢”的陵墓才是真正的原陵。

所以,其实,汉光武帝陵也是皇陵,只是因为其特殊,千古唯一的缘故,所以被称为“坟”。


9

汉光武帝陵,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寝所在,民间称之为刘秀坟,这是一种民间俗称,并非正式称呼。

我们分辨一处墓葬是陵还是坟,可以从多方面来看。

首先考虑的是墓葬主人的身份。

在古代,普通下层人是没有能力或者权力建造陵,一旦建造,会以逾制被官府追究,轻则拆毁墓葬,重则会有牢狱杀头之危。

所以安葬之人的身份决定了他所能拥有的墓葬规格,一般分成坟、墓、冢、陵

其次考虑墓葬的规模。

一般的坟,占地不过几平米,主要是因为当时所需花费等因素限制,不能投入过多,所以一切从简。

而说到陵,经常是称为陵园,由此可见,建成的陵不小,相反占地面积客观,可以组成一个园子。

建坟没有什么讲究,建陵则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讲究的,所以无论何种身份,只要准备修建陵寝,都不会局促,而是按着一定的规矩,扩地而建设。


所以由着两种方向考虑,作为一代开国之君的刘秀,其死后所用的安葬规格必然不会普通,那么最终修建的只能是陵,而不是坟。

但是,在民间对于安葬之地一般的称呼都是坟,所以后世指代汉光武陵时,总会称之为刘秀坟。

10

刘秀何许人也?东汉开国皇帝,毛泽东盛赞“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

他青年时期躬耕河南南阳,是个种田的好把式,可惜后来受人挑唆,起义“造反”。自从放下锄头作别稼穑之后,咱这个农民兄弟带领他的一干人马纵横捭阖,叱咤风云,愣是扫平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

刘秀墓也称“汉光武帝陵”,也是相当的霸气!古代又称“原陵”

而且,其本人也是个比较犟的人。古代皇帝选墓地都喜欢依山傍水,头枕大山,脚踏平川!而武帝陵则背靠黄河。“不以山为陵,陂池以裁水”也是他本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