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人,可以常帮助别人,但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怎么看

“人,可以常帮助别人,但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怎么看

2020-09-24 17:31阅读(152)

“人,可以常帮助别人,但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怎么看?:生活当中谁都会遇到困难,在别人有了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困难当中的

1

生活当中谁都会遇到困难,在别人有了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困难当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做到雪中送炭,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不图回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人说,“人,可以常帮助别人,但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这句话说的很客观,正确。

一、为什么要帮助别人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尽量给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但近些年,有个别无良之人,别人帮他,他却要故意碰瓷,让许多好心人不敢伸出援手,让一些助人为乐的人寒心,扰乱了社会的风气。不过这种人毕竟是少数,社会的正能量会让他们逐渐没有立足之地。

二、怎样帮助别人

1、帮助别人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古语说,“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个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给他一碗米,解决了他的生存问题,他会很感激。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最后他甚至会觉得你给他的太少,凭什么你那么多米才给他几碗呢?不但不知道感激,反而滋生仇视你的心理。

帮助太多,容易让对方产生依赖心理,一旦停止帮助,他就会觉得你做的不好,认为你帮他是理所应当的。大家可能还记得孙俪曾经资助过一个学生考上大学,结果反被资助的人所伤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心甘情愿的去帮助别人,不要老想着别人应该对你知恩图报,感恩戴德。

主动帮助别人,是一种善行,不要考虑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如果对方没有回报,你觉得对方就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觉得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本来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方便别人的事,如果你有这种想法,你肯定不快乐,所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少计较,多行动。

3、如果你帮助了别人,对方要给你回报,你应该欣然接受。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子贡赎人以后不接受奖金,他本身的行为很高尚,但让以后其他赎鲁国人的人怎么办呢?奖金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呢?普通人有多少谁能做到像子贡这么高尚呢?

子路救人以后,欣然接受了对方感谢的牛,这样让老百姓觉得做了好事会有好报,自然会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事,可见有时做好事可以改变风俗,教导百姓。

因此,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诚心诚意要回报你的时候,你还是应该接受对方的感谢,这样既让对方心安,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去做好事。免得让接受帮助的人感觉到有心理负担,感觉自己欠别人的太多。

4、帮助别人,提供方法思路非常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管是帮助一个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还是帮助一个学生的学习,交给他们方法更为重要。

三、哪些人需要帮助

1、灾难中的人

2、身体有缺陷的人

3、老弱病残孕

4、突遇紧急情况的人

5、尽力而为也不能达成某一个目标的人

四、哪些人不能去帮助

1、游手好闲的人不能帮

2、白眼狼不能帮

3、依赖性太强的人不能帮

4、贪婪自私的人不能帮

总之,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愿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善心,并用我们的慧眼去识别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为他们雪中送炭,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的温暖。

2

很认同题主的观点。

凡事都应有个度,过了这个度,有可能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帮助别人也一样,本来自己是施恩的,被帮之人应当感恩才是,可是一旦这种帮助过于频繁,过于彻底,让人产生了依赖感,感恩的级别就会下降,甚至荡然无存。此时,如果停止帮助,对方非但不再有任何感激心理,反而会产生怨言,认为不帮他是不应当的,好像别人天生就该帮他,生来就该为他服务似的。

  • 现在好多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感恩师长,除了教育问题外,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父母对孩子施爱太过,帮助太多,让他习惯于被帮助,而不自觉自己正在被帮助,认为本来就如此,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例如父母每天都帮孩子收拾玩具,整理书包,假如有一天不帮了,孩子势必会责怪父母,认为父母少做了一件事,而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他自己的事,根本不会想到父母其实是在帮他,根本不会想到感恩。一切都理所应当,作为他父母就该为他做事。
  • 朋友之间也有滥用友情而帮助过度的个例。总有些人认为:是朋友,就该帮自己;也总有些人认为:这个人是我朋友,我就得帮他。这些想法都不错,甚至都很好,关键是有些人以友情作宣传牌,一味索取帮助,或总想帮到彻底。

曾经读到过一则小故事:

甲乙丙丁四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甲很富有,对朋友也很照顾,每次聚餐都是甲做东,平时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也都是甲主动买单。有一回,甲因有事未出席某次聚会,买单时,所有人都在埋怨:“甲不够朋友,太抠门!”“即便不来,也该把钱付了,真太不够意思了!”

甲的所作所为,不仅自己好心得不到好报,反而还招惹一顿怨言,实在愧对自己一番好意,但却怨不得别人,谁叫自己滥做好人呢?

因而,帮助别人,需要帮到点子上,不可乱帮,更不能毫无底线地去帮,适可而止,方是最好。

3

我愿意常帮助别人,但我从不去考虑被帮助的人是什么样的思想,只要是在他困难的时候我帮助他了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看到别人困难,搭把手的事,还非要让被帮的人感恩戴德吗?

4

帮助别人要有原则,不要让对方觉得理所当然。俗话说:一把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不要把你的善心被别人当作了理所当然,所有的帮助,应该让对方有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觉,即便你不想贪图对方的回报,但是也不能让对方怀有抱怨的心理。

这样才能坚持把好事做下去,在扶危济困的路上要有原则,不要助长别人好吃懒做的贪欲,正所谓救急不救穷就是这个道理。




5

当一个人习惯了别人的爱心帮助,就容易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人要学会为自己的爱心付出设防。有求必应,不仅使受助者产生了依赖思想丧失拼搏精神,更会产生一种惯性和习以为常。有选择性的帮助,将爱心献给懂得感恩的人!

6

乐于助人是传统美德,但是人要懂得感恩,并不是说帮助别人就是为了要求回报,至少对方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明白自己是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反之得到别人帮助而若无其事的那些人,我觉得就要慎重考虑一下对他们的态度了!


7

有能力常帮助人是好事情。如果被帮助的人认为是理所应当,那是被帮助的人的认识。

8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懂得付出,也要给自己留点余地。引用一句很经典的话: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那是本分,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1.乐于助人是传统美德,也是人的一种本能。经常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但是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动物。当别人习惯了你的帮助并把这当做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心里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有时候心态会崩,会对这个世界报以冷眼,所以人可以经常帮助别人,但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当然。

2.请不要把父母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

父母无条件的帮助子女是出于对子女的爱。父母可以倾尽半生积蓄为子女购买婚房,只为了让子女生活的更好一点,父母也会一直用最真的心守护着自己的子女。百善孝为先,尊重和理解都是相互的。子女如果总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爱索取帮助而不知感恩不懂得体谅父母,我想这样的子女在生活事业上都不会如意吧。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不要一味把向父母索取当做理所当然,我们有长大的时候,父母也有老的时候,要尊重父母保护父母感恩父母。

3.请不要把朋友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

友情不会像亲情那样坚不可摧,如果单方面付出更多,朋友间互惠的平衡就会打破,就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大学期间的一个老乡,大学毕业四年了没有联系过,有一天他突然给我发微信向我问好,我也礼貌的回了好,之后他就开始问我生意怎么样啊,大概断断续续的聊了有一个小时左右,他开始步入正题了,没错,借钱。他说他妈妈病了需要2000块钱,我听说是他妈妈病了急用钱,我想也没想就转账过去了,他也按时还了。

第二次距离第一次有四个月左右,他又是找我聊天聊家常,聊着聊着就步入正题了,没错,还是借钱,理由又是母亲病了借2000元,我思考了下还是把钱转给他了,但是到了还钱的日期他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脱,欠钱的成了大爷,要钱的成了孙子。我陷入了好几天的深思,这个朋友我值不值得拥有,他会不会用母亲生病这种理由骗我……他还钱后我果断的把他拉黑了,朋友间的信任就像一张纸,一旦出现这皱就再也铺不平了。他把我对他的帮助和信任当做理所当然,只有用钱用我的时候才会想到我,一味的索取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谢谢,只有再见了。

尊重是相互的,凡事只考虑自己,忽视别人的存在,这是自私自利,只有索取只得不舍,你失去的将会是永不复得的。用感恩的心去生活,不要让理所当然去消耗掉别人对你的爱。

懂得付出,也要给自己留点余地。

9

任何一个人的帮助付出都是应该感激和汇报的,在这个世上没有谁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哪怕只是一支铅笔。因此,我们需要常怀感恩之心,一个人有了感恩之心,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才能懂得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等着别人给予。只有这样,感激、感恩、才能换来遇到困难时有人去主动帮助你的。

10

我希望帮助那些真正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