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两天,作业里就要写日记,符合教育规律吗?

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两天,作业里就要写日记,符合教育规律吗?

2020-09-24 14:31阅读(86)

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两天,作业里就要写日记,符合教育规律吗?九月的某个周一又高高兴兴的把孙辈送入了就近入学的一所小学,上了一年级。对国家教育部、教育主

1

老人家您好,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让孩子的父母来主导孩子们的教育吧。

当然,也不是说老人们主导的情况就一定不好,我也认识几位或者奶奶或者爷爷或者姥姥主导的孩子教育做得非常的好。

这些人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不为不做找理由,总是为如何能够做得更好找方法!

您未来就会发现,不仅仅只是“日记”(我觉得您说的应该是“周记”),慢慢您会发现有太多东西对您来说都存在“超前”“教育规律”的问题。

我建议您老在孩子学习的事情上坚持少说多做的选择就好。

这个世界是您这样老一辈人的,也是您子女这一辈人的,但是终究还是孙辈的。有太多的变化不是我们都能够理解的,更别说是您这一辈了。

我认为过去的那些经验、认识应该像财富一样——在现在和未来发挥其积极一面的影响,而不会成为阻碍改变发展的阻力。

就像写周记这件事情,在没写之前你先设定了这么多这么多的阻力,为什么不能转换一下思路去想想这件事情对孩子有怎样积极的训练意义呢?

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把这件事情固化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您让孩子去简单描述一件事情,帮他去梳理和完善清楚,表达清楚,这本身对孩子的表达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就是一个训练。

而书写下来,不过仅仅是一种呈现的形式,字不认识没关系,可以用拼音,拼音也不认识也没有关系,家长可以告诉他这个字怎么去查怎么去写……

谈什么家长负担问题?

我跟您讲吧,凡是谈这些问题的家长,他的孩子高概率学习不会太好的。

因为他会给自己找太多的借口,因为他会把很多的责任,很多问题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推给别人去解决,因为他的生活态度往往是比较消极的……

时代在不断的变迁、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您所认识的教育也在日新月异,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不是还是应该放下过去固有的认识,慢慢学会尝试去接受现有的改变呢?

我想到那个时候受益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是孩子,您说是不是?

2

教育部曾三令五申,不允许学校给一二年级小学生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是禁令仍然被部分小学视若无睹,照旧给孩子们布置课外书面作业。就如题主所遇到的困惑,孩子不仅有书面作业,才上了两节语文课,语文老师就给布置写日记的作业,这不仅是违背教育规律,更是给一年级小学生增加课业负担。

小学一年级学生不具备写日记的能力,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写日记作业,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家长布置的作业,对于这种做法,家长可以向当地教育局举报。

那么问题来了,一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利用课外时间做哪些辅助培养呢?寒石冷月给家长几点建议供参考。

1、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必须要重视,离开课外阅读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按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但是对于口头作业,或者课外阅读还是有必要加以重视的。因为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量少,往往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只能靠大人辅助读题。而家长重视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不仅可以增加孩子识字量,还可以通过阅读拓展孩子课外知识,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如果从一二年级开始就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的培养,到三年级时,识字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小学生才能有限完成写日记这样的作业。因为那时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已经相当不错,可以把观察到的生活,经历的生活,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家长可以直接和孩子语文老师沟通,请老师允许你的孩子不需要写日记这项作业。

在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一些不合理的作业,家长是有权介入干预的。就如题主所讲的孩子才上一年级,语文老师就给布置写日记的课外作业。孩子书写尚且都困难呢,又怎能写出来呢,因此,家长就可以直接和孩子语文老师沟通,把孩子实际学习能力讲一讲,问问老师,面对孩子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最终还得靠家长来代写,请问这样的作业布置的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在增加孩子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如果家长真这么问的话,老师可能就知道自己布置的作业不合理了。

3、如果没有办法拒绝写日记,可以用录音或视频方式完成。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你确实没办法拒绝孩子语文老师布置的写日记书面作业,不妨变通一下,把写日记变为说(讲)日记。引导孩子找到一天中印象较深的一件事,鼓励孩子大致说出来。由于一年级孩子识字少,且才学习拼音,用拼音写日记也不现实。但是可以用录音或录视频的方式,让孩子在讲日记时录下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兼顾到孩子的实际能力,毕竟一年级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勉强把一件事讲出个大概。不知道我给家长这样的建议是否可以落实呢?

结束语:尽管家长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存在不合理现象,但是千万别只顾着发牢骚,你首先要用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并且要及时介入,把家校沟通工作理顺。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因为害怕得罪老师便不敢说真话,那样做相当于纵容老师违背有关禁令,违背教学规律,给学生制造学习困难。所以,通过上面的分析,请家长认真反思后,看你是否敢和老师交流,从而为孩子减轻学习负担。

3

我认为这个要求不高,也不违反规定,主要是家长的认识不足。下面我就日记这个作业谈谈自己的看法。

日记,就是一日一记,记录当天发生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几件或一件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面对校园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也有话要说,有情要抒。但是,识字太少写起来比较困难,这点也正是家长反对写日记的原因。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拼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写,老师也提倡这么做。

另外,老师要求写日记也并非让学生写多少字,只是想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和写作文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家长们不要把写日记想得太高大上,也不必要求太高。孩子能写几个词,一句话,一段话都好。日久天长,就能写长写好了。

4

噢!教育规律啊,倒想向前辈请教什么教育规律,这个名词现在才学到。

请问前辈教育有啥规律?引经据典也可以,如果追溯古代吧,那个时候貌似由私塾到殿试啥的,所谓十年寒窗吧!?如果按古代千年规律,真没有女子读书,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女戒;在不就是之乎者也呜呼哉云云,别说周记日记,数理化都没有????????那么,前辈如此传统,是都认为现代的任何教育都违反规律呢?

有时候我就很纳闷,家长吧削尖脑袋找学区房,勒紧裤带都要挤进去这些区域,就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教育。那好,上学了又开始各种矫情,什么规律呀、伙食呀、座位呀、有否表扬之类的哔哔。用一句成语可以概括“得陇望月”。

谈古论今我就找不到规律了,只知道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是家长责任与义务。作为家长,我的理解是,在学校里课堂上孩子就得接受教育大纲的沐浴,没捷径。

前辈,我的回答你也许不爱听。无所谓,孩子是你的,怎么调教是你的事。但愿您心想事成!!!

5

你来当教育部长,当校长,当老师。打新中国成立,就规定7岁上小学,据情可放宽至6岁。我就是1956年6岁半上小学的。未见硬性规定8岁才准上小学。我当时同班有十来岁的,读了三年后去嫁人了。

你懂教育规律,你来教你孙儿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