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何应对打坐时出现的散乱和昏沉现象?

如何应对打坐时出现的散乱和昏沉现象?

2020-09-24 04:31阅读(70)

如何应对打坐时出现的散乱和昏沉现象?:对于初学禅者,坐禅最难突破的两个障碍就是:昏沉和散乱。刚开始一上座,腿不痛,心散乱,跑到十万八千里以外。四十分钟

1

对于初学禅者,坐禅最难突破的两个障碍就是:昏沉和散乱。刚开始一上座,腿不痛,心散乱,跑到十万八千里以外。四十分钟以后,腿子痛了,心就回来住在腿上,好不容易熬到一个小时,又开静了。

古人讲:身安则道隆,心定则道生。实际上身心互为一体,要想入道必须身体健康,提起正念。二者的确很难兼顾。多数人都是在禅堂里熬腿子,出家人能把腿子熬出来,也不错,但是若未悟道,也是舍本逐末。

佛教讲两足尊,就是指出家人身心和谐,能够坐得住,能进入状态。世间做任何事情要想出精品,都要忘我。我们出家人学佛修道,也必须忘我。

功夫是平时点点滴滴累积出来的。尽管大家皆知“自性本自清静,具足万法”,但这是古人亲履本地风光的亲证,而我们现在只是解悟、信悟这句话,并未亲履本地风光。

所以佛法才提倡信解行证,这才属于自己的功夫,否则我们都是在拾人牙慧。

用功最忌讳急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的祖师们多数都是二 、三十年,甚至一辈子在禅堂里夜不眠卧。我们现在才几年?根本谈不到功夫。昔日寺院的人才都是出自于禅堂,禅堂亦名选佛场。若非出自禅堂的人才,往往是油嘴滑舌。

我们如何用功?你的呼吸抓不住,你是坐不住的。所谓的气散,神也散,神散,气更乱。

《楞严经》上有句话:心息合一即得定,即得神通。何时我们能把自己的呼吸和念头训练到合二为一,你就能捕捉到道的影子了。阿难在《楞严经》上报告自己修行方法时说:看住自己的念头和呼吸,合二为一拧成一股绳。

我们的心跑掉了,是因为念头没有和呼吸融为一体,你人在这里,呼吸要在这里,念头也必须在这里。无论你是参话头、止观、念佛,还是看自己的念头,心都必须在这里。

当我们昏沉、散乱时,你用功就紧一紧,如果这支香坐得比较烦躁,用功的方法就松一松。

我看大家烦恼的不多,都是过于散乱,坐在这里胡思乱想,不如主动找一件事情来做。用功就是拿着自己的心,主动用自己的心,找一件事做就是念佛、止观、参禅。

用功不外乎主动拿自己的心去占领头脑,否则你的头脑就会占领你的心。

无始劫以来,我们的妄念、习气已经成势成片,但我们用功的方法既未成片,也没成势,即妄念已熟,功夫尚生。

如何将熟的变成生的,生的变成熟的?尽管每个人过去种的因不同,但是要想入道,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进了禅堂,外面所有的事情都要放下,出了禅堂另当别论。进了禅堂必须心空,否则一点都不会受益。

禅师在坐,社会上的人天天也在坐,为何社会上的人没有生禅呢?如果说禅不是坐,过去的祖师大德为何又主张坐呢?

所谓坐禅,是让我们的心能安住下来,能在这里,否则,身体坐得再久,不过是枯木禅而已,而我们现在连枯木禅都没感受到。

古来大德降伏自己的妄念,利根器的人,一路上来都是放下放下,扔掉扔掉,即直接入空;根器差一点的,抱死着一个念头不离不弃,使妄念无法升起。

平时在外面用功浑浑噩噩不以为然,到了禅堂才发现,身体不听话,心也不听话。过去只有修行相当高的人才能进禅堂打坐,但现在一出家就可以进禅堂打坐,所以进了禅堂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功。

跑香时,我看见几个人把肩膀抬得很高,气都没沉下来,怎么用功呢?真正的用功肩膀是沉下来的。因为气沉肩才沉,气沉是因为心放下了,气若停留在胸中肩膀自然会抬起来。不能止住自己的妄念怎么在正念上面参呢?首先能够止住妄念,才能在正念上面参。

尽管我们平时用的是有为法,但有为法我们尚且运用的不娴熟,又如何能坐在这里“一丝不挂”呢?只有当你娴熟了,才能做到从内到外一丝不挂,眼前大放光明。

现在我们之所以有“挂”,是为了排除妄念。当妄念没有了,我们自然会一丝不挂。

如果你能看住自己的念头,不让它漫无边际地跑;你能够跳出来看着它起起落落,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念头,你就主动生起一个念头,并忙忙碌碌地落在你生起的这个念头上。因为你生起了这一念,其它的九十九念就生不起来了。

如果你既看不到自己的念头,也生不起正念,不妨尝试一下随着呼吸进进出出。

如果你有自己的心法当然更好,所谓的千经万论不如一个行字。

——摘自《万行开示:坐禅者最难突破的两个障碍》

万行大和尚简介: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2

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无有是处。没有智慧即是修成寺里的佛像一样一念不生,也不过是枯木罢了。打坐的目的无非是提醒自己的心,方法可以很多。但是,修心是需要智慧的,没有智慧很难开悟,像大通智胜佛没有成佛前一样,十劫坐道场,没有开悟一样是零。散乱心就像波浪,真心就像大海。除去波浪,大海也没有了。散乱心就是真心没有分别。散乱心是自性的妙用,当明白万法唯心所现,无有分别,散乱也好昏沉也好,都是成就自己的。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清净不是无为而是不染。

3

初学打坐最容易出现就是散乱和昏沉两种情况。

所谓散乱易治,昏沉难治。散乱只是杂念多。昏沉就是很多人都误认为入静了。

散乱引起原因只是心里杂念过多。念起念止,念念不绝。可以用数息法,默数自己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数,从一数到十。不令错乱,不久心念就会自然平静。如果还是不能念止,就暂停打坐,等心情平复再练。平时生活中要尽量处理好事情才练功,这样会减少练功中的杂念。

昏沉往往被误认为入静,若不深察明觉,昏沉成为习惯,则入境无望。但是昏沉会成为入静主要的障碍,昏沉一般指:昏昏入睡,头不自觉低垂,无法专注练功。首先要明白昏沉的生起原因,主要是性格太内向,饮食,睡眠不调,食过饱,睡不足戓睡过头所致。了解昏沉的起因,就要针对性的解决。若昏沉太重,应停止修炼,以冷水洗脸,活动肢体,使身心振作,昏沉消散,然后再坐下修炼。若因睡眠不足而所致,应睡足觉,待精神振作后再练。

参考书籍:《佛学入门》

4

散乱和昏沉是人生常态,持戒是定慧的根本,可达清净般若智慧觉地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如果你感觉到烦躁,可以听一听歌手齐豫的天籁之音,她可以让我们平息内心的繁杂,达到清净随喜的状态。在这纷纷扰扰的时间,清净是最好的福分。

有过打坐经验的人都知道,打坐的时候,要么思绪纷飞,心中所思所想就像滔滔不绝的河水一样无法停顿;要么会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这两种状态,前者叫做散乱,后者叫做昏沉。其实,不止打坐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状态,人生其实时时处处不在散乱里,就在昏沉中,只不过,打坐的时候会有意地观照自己的内心,所以才会更加明白地知道而已。

散乱有善念、恶念、不善不恶的无记,以及妄想。而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是大昏沉的状态,打瞌睡则是细昏沉的状态。

有人在打坐的时候,有时候会感觉到仿佛进入了昏昏然的状态,也许他会以为这是得了定境而窃喜,却不知道已经是落入了昏沉里。

南怀瑾先生曾讲《圆觉经》。

圆觉经是佛在哪里讲的经?并不是在人间,也不是在天上,而是在自性中讲。

什么是“神通大光明藏”?就是自性境界,大光明定境界。

当能达到正证了道的状态时,便自然就可以进入到这个大光明定中来,同时,也能得到大神通大成就。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神通,并不是变化魔术之类的神通,而是具有大智慧大般若。

禅静入定的时候,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境界,而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正是这八万四千种境界中其中的一种。

大光明藏是人人都具足的自性本心,一是大圆镜智的大光明境界,由第八阿赖耶识转化而成。只有大彻大悟成佛证果之后,才能够达到三昧正定的境界,

这里所说的佛的境界,如果众生可以达到一念清净的状态,都可以达到,都可以进入这样的庄严境界之中。而且这种境界,在人的自性中是本来就有的,除了人,一切的众生都有,包括阿猫阿狗,牛羊骡马,以及细菌微生物等大大小小的众生。

也许有人要问,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达不到这样清净光明的境界呢?这是因为,有所障碍,就像光明被遮挡住了,所以达不到清净的状态。

而人生的状态,无非昏沉和散乱。这两者合起来,便是妄念,妄念既起,自性光明便对障碍遮挡住了,因此就达不到清净的状态。

如何才能做到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呢?佛告诉我们说,可以通过坐禅、念佛、念咒、观想来实现。

既不散乱又不昏沉的状态,就是戒,心里没有善念,也没有恶念,也没有无记,只有一片天真,一片澄净就是定,也就是持戒,也就是慧。

因此,戒、定、慧三者是联系非常紧密的。由戒而得定,由定而得慧,持戒是根本。没有散乱也没有昏沉,就能达到清净般若的智慧觉地之中来。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5

精神好了再来打坐,运动充分后才能真正安静下来。

6

打坐中,若精神散乱,妄念纷起,甚至烦躁不宁,应当松开意识,若有若无,经过一段时间,自然会趋于平静安稳的境地。

若精神恍惚,昏昏欲睡,当抓紧调整内

息,明了其行住起止的相状,自可振作精神,脱离沉陷景象;或者顺其自然,充分大睡一觉再坐。切不可执着,否则,无益有害。慎之、慎之。

7

打坐入定本质就是降低人体新陈代谢,双盘是实现这一目的最好方法。双盘状态下两腿血流量下降、速度减缓,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环也会相应缓慢。血压、呼吸、心跳会逐渐降低,做得好能达到测量不到的程度。

此状态下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大脑无法正常工作杂念无法产生,心里自然就清静了。若要实现以上目标,除了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火候恰当掌握好分寸。

初始打坐双腿血循受阻,腰酸腿麻。加上静止不动违反人的天性,人体会本能抗拒,表现为“杂念”纷飞。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人体被迫适应了这种状态,表现为呼吸心跳血压有一定降低。此状态与自然睡眠状态类似,这也是初学者在打坐的时候易睡着的原因。

坐着睡着是不可能睡安稳的,这就产生了散乱昏沉。睡眠状态是人体自然状态不是打坐状态,不克服散乱昏沉就无法进步。如果克服了这个问题,呼吸心跳血压及新陈代谢会进一步降低,但是降到一定程度反而会激发气血运行。

人体新陈代谢越低,离死亡就越近。降到一定程度,人体自我保护机制被激发,会自动升高血压加快心跳加强气血运行以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

这和体育锻炼相似,体育锻炼通过身体运动使身体健康,打坐通过激发气血运行也能实现健身效果,此时全身发热出汗,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身体会变健康,慢性病也会有好转,适当打坐对身体应该是有好处的。

绝大多数人将心思都用在佛经上了,反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你若修的好那是佛法高明。你若修出了问题,那是你把经念歪了,或者是你自身业力所致。办法就是努力学佛念佛、忏悔、放生。

一般人就只能达到这个层次,想继续深入非常难。即使出家能达到虚云境界的也不多,原因是方法不当。前面说过打坐的本质就是降低新陈代谢,入定越深,血压越低心跳越慢,有人可达到息住脉停的状态。再进一步新陈代谢完全停止人就死亡了。打坐修行过程就是逐渐接近死亡的过程。

知道其原理自然知晓其方法,意识指挥身体,人只要活着就有意识,只要有意识对人来说一切都是有为,有为自然有念,只有死亡才是真的无念。以念制念永远都无法实现。随着入定加深念头逐渐减少只是个现象,执迷现象忽略本质永远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具体方法就是不要以念制念,要通过控制身体来控制念头,这才是根本方法:

1.适当减少食物摄入,不要吃使人亢奋的食物,保持适当的饥饿状态。身体为适应此情况会自动降低新陈代谢,利于入定。

2.适当控制空气流通,室温要保持稳定。在寒冷状态下是不能入定的,原因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不允许体温过低,为了维持生命,它会加快新陈代谢以维持身体正常温度。如果室温较高就可避免这个问题,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温度高利于趋静。

3.初始散盘熟练后用双盘,不要用单盘。上座要先拉伸一下韧带,活动下筋骨。

普通人每分钟呼吸约16至20次,与脉搏之比约为1:4。用手机秒表测下呼吸次数,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逐渐减少每分钟至每小时呼吸次数。如掌握得当血压心跳会逐步降低,个人认为这是入定的主要原因。

如果方法正确最终可以达到息住脉停、静若死人的境界。个人认为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理想化的人类社会,并不存在,人格化的神佛也不存在。

人比猪强是因为人的形态与猪不同,相应的形态对应相应的功能,神佛的能力比人类强太多,却长的和人一样这怎么可能呢。你能想象一头猪像人类那样工作学习吗?猪的形态决定了猪的意识和猪的能力,它只能做猪能做的事情,而人的形态决定了人的意识和人的能力,人的维度比猪高能做到很多猪无法做到的事情。只有将人身转化为高维,才能具有超出人类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如果真有神佛,神佛绝不可能和人长得一样。

个人觉得打坐入定和濒死体验是一回事,有些濒死体验者自觉突然获得关于宇宙和生命真理的大量信息。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知识,在古代他们或许能创立宗教,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就不行了。见性或开悟只是他们自己的心理感受,并没有太大意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对修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都是很正常的。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我想会使大家对于修行的理解更为全面透彻,这样更容易悟道。

8

散乱和昏沉,是五盖中的两种,在初学者中常见。当贪嗔两盖越来越细微,散乱和昏沉就随之而来,特别是昏沉,很难对治。散乱的克服,在于戒和定。持戒清净,随着禅修的进行,你就会发现散乱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定力越来越强,最终必会一念不生。我现在很少昏沉,但我也不知道是如何过来的,大概有一年的昏沉时间,开始还按照别人的办法,起来走走等,后来干脆发现昏沉直接爬到床上睡觉。那段时间即使早晨睡醒,也会很快昏沉过去。但不知什么时候突然间不再昏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五盖-掉举,莫名其妙坐不住,这个倒是比较好克服。

9

行于任何事,

都必须依赖一定的“能量”。

不能善中,

必不善久立。

不能善力,

必不善持重。

不善于放松身心,

必不善于进入深睡眠。

不善于进入深睡眠,

必不善于保持充沛的精气神。

不善于保持充沛的精气神,

必定没有充沛的精力保持专注。

不能专注,

怎么可能不散乱丶不昏沉?

因此,

若想不散乱丶不昏沉,

以“速断诸缘之缚,彻底放松身心”最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