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当代儒学还有复兴的可能性吗?传统文化今后应该怎么走?

当代儒学还有复兴的可能性吗?传统文化今后应该怎么走?

2020-09-21 11:04阅读(61)

当代儒学还有复兴的可能性吗?传统文化今后应该怎么走?:先表明观点,当代儒学复兴就是伪命题,为什么要复兴儒学?传统文化应该走的路没有变,就是批判地继承。

1

先表明观点,当代儒学复兴就是伪命题,为什么要复兴儒学?传统文化应该走的路没有变,就是批判地继承

孔子所在的鲁国是真正的“礼仪之邦”。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因周公辅佐周成王,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孔子出生时已是春秋末年,礼坏乐崩。孔子所做的就是挽救周礼的那一套。但他的那一套“克己复礼”,在社会的大变革中是行不通的,所以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晚年回到家乡做古籍的编定工作,开班收学生传送自己的思想。

儒学真正走上政治舞台的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了封建文化的正统,三纲五常作为稳固封建秩序的工具,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统治者利用儒学采取愚民政策,禁锢了思想的创新。其效果就是使中国积贫积弱,一旦列强来犯就溃不成军。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个美丽的传说。

所以,孔孟之道虽然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礼节,但一味地不思进取,不去变法图强,只会落到一个挨打的地步。

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应全面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现实价值的部分,不仅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有道家的上善若水,还有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着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相比于儒学,它更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靠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以儒家“礼义廉耻”为座右铭的蒋介石。依靠毛泽东思想使满目苍痍、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变成了现在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2

我认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是历史遗传遗留的产物!能传至今,说明有过它的辉煌历程。但是历史是向前发展进步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儒家学说!毕竟儒家学说有其片面性。

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争呜也是各有千秋!所以说我们当代人也必须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研究儒家思想、古为今用地去发扬光大传承!也应该包括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内容!

3

当代儒学因还是反自由竞争而没有复兴的可能性,所谓传统文化今后无路可走(真理都没有传统的,假文化倒是有传统的)

附件:啥是文化?

文化的原形就像白骨精的原形是人骷髅架一样,其原形是存在于完全竞争中的群内成员的为逐利而自由合作竞争的永不言败永不投降战斗到底的共同意志。我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可被转化为信仰的能以文化人的完全竞争中的群内全体成员为逐利而自由合作竞争的永不言败永不投降战斗到底的共同意志。本先知如是定义文化。(嘿嘿,很多人把假文化和文化产品当文化;投降和被灭,文化归零)

4

1.当代二十一世纪就是中国的时代,也是我们儒家应运的时期,都在提倡学习儒家,继承和发扬儒释道的经典文化,但是说像以前那样单纯的全都拿过来,然后大兴其道也不可能,因为时代在发展,我们只是把需要的部分,适合的部分拿过来,再结合近代的思想,现代的思想,外国的思想融合一起,形成我们新的多元的文化,来发展我们的民族,振兴我们的国家。

2.现在的时代为什么儒家应运,儒释道都能得到发展。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太快,我们人类的思想或者说灵魂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导致我们在当前快节奏的压力下,只能抓住能维持生活的部分如加班加点的工作给社会创造物质价值的同时就是在追求权力,追求金钱,来满足我们的温饱,再后来满足我们日益膨胀的虚荣心。而没有时间思考我们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没有时间思考我们人生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所以现在很多的学习都是碎片化的学习,吃饭都多是外卖式的快餐,迷失了我们做人的根本,导致多少人觉得生活无趣,多少人感觉人生空虚,多少人也没有了奋斗的动力。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心病了,心迷失了,心也累了,不知道自己的根本是什么了,追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我们追求的意义是什么了,道德缺失,信仰缺失。而心的根源和追求在哪里?根源就是在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经典,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只是被我们给忙忘了,所以说,现在是传统文化的应运时期,这些经典都是我们治病治心的良药。

3.根据我们现状,我们可以体会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同样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道德与智慧,两者并重,我们才能不失我们做人的本心,方得始终。


5

这个问题挺大,谈一点粗浅看法。

儒学本质上脱胎于周礼,它是适应“贵族--平民”等级社会的制度。儒学最初就是告诉你:怎么做一个“君子”,怎样才是一个“贵族”。

儒学在社会构造方面,主要讲的是尊卑秩序。比如君臣父子、尊尊亲亲,最终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差序格局,就像一圈圈的同心圆,从核心向外围扩散,关系的亲密度、紧密度递减。

儒学在道德层面,提倡仁义礼智信,讲仁爱、注重家国大义、注重秩序、讲信用,等等。

以上是儒学的几个重要方面。

而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什么?

  • 在社会构造方面(即人与人的关系),注重自由、平等,可以随意组合成不同团体;

  • 在人的精神气质上,要做到像“贵族”那样,仁义礼智信。

这样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儒学强调的人的道德层面,依然是今天社会所需要的。但是,儒学已经失去了其社会功用,他鼓吹的差序格局,说白了就是阶级差别,这是不符合现在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的。

因此,儒学不是复兴的问题,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已经对它进行了“扬弃”,有用的我们一直继承着,不合时宜的已经被淘汰了。儒学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功用不可替代。

同样的道理,传统文化面临的是与儒学同样的局面。

传统文化讲究宗法、守孝等做法,那是适合人员不流动的农耕社会的,而根本不适合今天以及未来人口流动加速的时代的。

在社会构造层面,传统文化失去了功用,剩下的领地就在个人与家庭之中。比如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讲究团圆、讲究孝道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在发挥作用。

至于传统文化中一些具体的形式,比如书法、服饰、国画、茶道等,必然能在商业社会中传承下去;因为总有人喜欢这些,它们也就因此有了商业价值。

总之,儒学不会再复兴了,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了过去时,最终儒学在个人道德修为领域发挥功用;传统文化也是类似情况,它能在一个相对窄的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承。

(以上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赞评转+关注!

6

儒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复兴!对于儒的态度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传统文化,不宜今的扬弃,宜于今继续发扬光大,继往开来。文化总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随着向前发展,不可能死守陈规,变成一滩死水,旧的不宜于今的总是要淘汰一些,新的东西才能容进来,这就是吐故纳新。文化也必新陈代谢。

7

传统文化需要不断更新,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活力,才会永续传承下去。

8

凡事都有两面性。

如何利用儒学,才是其复兴的关键。

做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儒学应该被当做:两面(正,反)教材。

9

儒学作为中国千年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维、生活规则的一种教育形式,到了现代社会它的弊端便暴露无遗。

首先是它的教育后代方式。

只注重于书本知识灌鸭式填充,是在完全让孩子脱离了生活、自然接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读圣人书,这样教育环境下培养的人才,唯唯诺诺,唯权威者唯命是从,满嘴仁义道德,这些人才唯当官光宗耀祖为终生追求,而不择手段,圆滑变通而世故,这样的人一旦当政,贪腐贿赂成通向更高领导唯一途径,因为官员任免全凭上司一句话,这种官场很难有高瞻远瞩者,因此中国历史上权臣谋臣者层出不穷,即为争权夺私利互相倾扎,也就是今天的精至利已主人者,但象美国开国后创立三权分立、真正为国家长远利益的制定超越个人、政党利益的大政治家几乎没有。

儒学的其二弊端是,由于长其忽略了自然科学,与生活脱节,所培养的人才思维固化,中国有个词语形容读书人: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使得读书越多,越是非不分,每到国难,背叛国家者多为大儒子。

儒学弊端之三是,在创新衡量一个教育制度是否成败的一把尺,它的教育理念与创新背道而驰,所谓独立创新,需要拥有独立思维的个性,而儒家教育是由上面统一命题,于是乎从几千年前到现在,各种猜题,预测高考命题成了大街小巷、各种为谋财而为的渠道来让学生自愿送钱给某些人的风景,成为各种″优秀″″名师″″XⅩ试卷″谋财的窗口,这种通过用高强度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考试占满了考生大脑,物极必反,一旦考上理想大学,只要应付了毕业论文,工作生活无忧,或因读大学背了一屁股学费债,更要忘于还债,均无心创新,成为了精至的追名逐利者。

儒家教育弊端之五是,统治者忽略了人民享有同样社会发展福利的权利,任何创新都需要生活无忧的环境,人们才会有安于追求创新的时间,美欧创新人才层出不穷并引领着世界科学潮流,与它们的人民拥有安逸的社会福利有关,所以美国政府才害怕中国有一天会象它们一样人民丰衣足食。

儒学作为中国千年封建制度的教育主导,是中国历史中重要部分,只有思想迂腐、缺乏勇气改革者才会乐于复古,而教育永远是不断改革,以更符合创新环境的国家培养人才温床。

儒学已成历史,让喜欢历史的人去研究吧!

10

儒学复兴?真高兴现在还有人这么想!

要说百年前的受到列强的屈辱是民族的屈辱,那么,这一百年来的自卑则是文化的自卑 。

如今,表层的文化冲突是红蓝之争,深层的文化却是中西方文化甚至文明的对决。但目前来看,中国文化明显处于下风,尚还看不到复兴的远景。

最主要的因素是在教育,文化的传承需要人,但教育注重科学却轻视人文。传统文化——不单说儒学——根本进不了校园,在科目设置上也没有传统文化的一席之地。你说语文?和西方的语法课没啥区别,但也仅仅依靠这一科微弱地维系着传承的血脉。

今天上课,提到老子,结果被学生当成口头语一堆哄笑,我的心却在流泪,唉,不说了,照这样下去,再过几代人,除了认识雕像的孔子和《西游记》中的神佛,传统文化可就真存在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