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有作为的人是赢在起跑线上,无作为的人是输在起跑线上,是吗?

有作为的人是赢在起跑线上,无作为的人是输在起跑线上,是吗?

2020-09-10 22:01阅读(63)

有作为的人是赢在起跑线上,无作为的人是输在起跑线上,是吗?发现有一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天资聪慧,却因家庭贫困被无情扼杀,我家邻居一个同龄男孩,从上小学后就

1

这个例子是一个个例,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情形。我认为有作为的人是比别人更努力的人,是比别人更懂得选择的人,是比别人更有韧性的人,当然,也不乏有天分的人今后会有所作为。


01 寒门出贵子不是白说的

但并不能说明,家境贫困就不一定会一事无成,今年高考以676分考上北大,选择读考古专业的钟芳蓉,就是一位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为了她和弟弟读书,常年在外打工,可以说含辛茹苦供他们上学。如果以后她在中国的考古事业中有所作为,那一定会感谢当年贫困家庭里锤炼出来的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力量。


02 不读书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认知上的贫困

有的家庭孩子虽然成绩好,但高中就不读书了,一方面确实经济困难,另一方面更说明不太重视教育,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认为读书无用,读完大学出来在城里找不到好工作,而忽略了教育对人的思想的改造和提升,所以,没有继续读书、受教育,不只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思想认识的问题。


03 没有起跑线,只有不断地奔跑

在教育上,所谓的起跑线,从来不是一个说得清楚的名词,有的人天分高,有的人肯努力,有的人家里都是知识分子,学习气氛好,这些,都是跑在赛道上的优势,每个人的优势不同,跑步的速度也不同,但重要的——一直跑,坚持跑,这才是学习的正确姿势。

2

所问及的言论不绝对,我们可以用【兔子与乌龟赛跑】来论证,想必大家可以理解【有作为的人是赢在起跑线,无作为的人是输在起跑线】的说法不完全成立。

从客观理论上而言,胜者则是有作为。从现实而言所谓的【起跑线】指的是一开始,你一开始发挥得当抢在风头,不等于下一步就可胜算在握,也许一开始你已用尽全部力气,而随在后之人,也许起步仅耗费一点力,有待后续超上去。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后来居上】。再以历史为证来解释,就以【红军和国军作例】,红军起步当然比国军晚,但是最后还是打败装备精良的国军。又比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科学起步可以说超乎于我们几十年,而我们现在从整体而言有些已赶上世界项目前列。从这些活活生例证,可以说明主题所提及问题,不完全绝对。

总而言之,赢在超跑线以否,不可能说明有作为以否,应该取决于最后的胜者。有句话【虎头蛇尾】就是说明这个说法。

3

作为与不作为,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有作为的人,往往会抓住时机,瞧准机遇向前冲。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拼搏,赢得宝贵的时间。让你在茫茫人海中捞到第一桶金,为后来的飞跃有了铺垫,这就是市场经济。

所谓的“不作为”,就是指那些在家默默坚守的人。他们与世无争,做一个诚诚恳恳的“愚公”。可他们也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理想和包袱,就是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题主说的赢在起跑线上的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在时代的起跑线上奔跑,农村的学生“穷”与“富”,划出了一个分水岭,成绩再好也会拉出来,特别是上世纪8、90年代。这些成绩好的孩子们,虽然没上学,但大部分都在社会上闯出了一条新路,照样在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4

人的素质和财运,天时地利人和,

是关乎一个人的命运,起跑线也是个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