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何评价《亮剑》?为什么只有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

如何评价《亮剑》?为什么只有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

2020-09-10 12:31阅读(72)

如何评价《亮剑》?为什么只有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一山本特战队在内奸朱子明的配合下突袭赵家峪,重创了独立团团部,活捉了李云龙的老婆秀芹。在突围的

1



山本特战队在内奸朱子明的配合下突袭赵家峪,重创了独立团团部,活捉了李云龙的老婆秀芹。在突围的过程中,有不少干部伤亡,政委赵刚也身负重伤。李云龙率领幸存者冲出了日军的包围圈,赵家峪几百口乡亲被日军活活烧死。

李云龙发誓要为政委和死难的乡亲报仇,抢回自己的老婆。当他得知山本特战队逃进平安县城的时候,就命令独立团全团集合。在这个时候张大彪率领一营伏击了日伪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战利品。

当独立团各部队向李云龙汇报兵力的时候,张大彪嘿嘿一笑:不多,只有2000多人。刑副团长惊讶的说,我的乖乖呀,都这么多兵了。张大彪回答到:整天日本罐头吃着,喝着小酒,别提日子有多好过了。

根据各营报告上来的兵力汇总,李云龙发现自己的独立团已经有了六七千人马。如果再加上县大队、区小队和各村的民兵加在一块有上万人了,完全可以发起对平安县城的攻坚战。



要知道在1940年百团大战后,冈村宁次派了两个甲级主力师团对八路军进行大扫荡。装备落后再加上训练跟不上,八路军伤亡惨重,独立团损失了一半人马。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云龙奉命把部队以连排为单位进入敌后和深山老林,展开游击战,寻找机会发展壮大自己。

张大彪能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让自己的一个营发展到2000多人,这不能不说是他个人能力突出。早在长城抗战的时候,张大彪就是班长。长征抗战结束后,张大彪已经是29军的排长了。这就说明张大彪应该是冯玉祥的旧部,玩大刀是西北军的绝活。没有这门硬功夫,在29军是根本没有办法从基层提拔上去的。

因此从时间上来推算,张大彪当兵的时间不会比李云龙晚,说不定还要早一点。李云龙是在黄麻暴动中加入红军的,张大彪应该参加过中原大战。只是因为当时李云龙是红军,张大彪是在西北军中。抗战爆发后,张大彪因为全家人被杀才投奔了新一团。李云龙发现他是个人才,到独立团当团长的时候就把他带了过来。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这小子我使着顺手。

军队是比较讲资历的一个单位,因为资历就意味着经验和能力比较突出,在战场上只要经过数次战斗没有被打死的人,基本上可以说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张大彪同样如此,因为他参加革命的资历比较浅,所以只能被李云龙领导。张大彪能够把自己的一个营扩充到2000多人,说不定他的能力根本就不在云龙之下。



李云龙为自己的军队灌输了一种不服输的气势,文明一点说叫亮剑,直接一点说叫野狼精神。李云龙曾经强调过,古代侠客与高手狭路相逢,明知不敌也要亮剑。死在高手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独立团绝对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亮剑,来一个大队同样要亮剑。

就在八路军化整为零,缩小作战单位独立发展的时候,李云龙曾经对全团干部进行了精神讲话: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独立团的士兵就是要从日本鬼子嘴里抢肉吃,胆小怕事,李云龙丢不起这个人。

甚至连八路军的副参谋长也说,李云龙的这个团有一种嗷嗷叫的精神。张大彪在抗战爆发后不久就跟在李云龙身边,一步步从连长做到营长,自然也是耳濡目染,对李云龙的作战特点了如指掌,学习的也就八九不离十。

再加上张大彪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自然把独立团的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基本上整天都没有闲着,今天拔掉日军一个炮楼,明天伏击日伪军,缴获了大量的枪支武器和补给,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顺便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部队。



当然从根本原因上来说,这是八路军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党指挥枪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再加上群众路线,这是八路军扩充军队的三大法宝。

从红军时期,群众路线就是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军民鱼水情让人民武装如鱼得水,有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农村的广大老百姓为人民军队提供粮食和兵源,甚至还主动把日伪军的情况报告给八路军,让八路军在作战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党指挥枪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八路军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成为一支有思想信仰的军队。北伐军之所以能够以10万之众击败数倍于自己的北洋军阀,就在于苏联军官为他们灌输了思想政治,让它成为一支有信仰的军队,八路军同样如此。

正是依靠这些思想路线武器,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抗战初期的几万人发展到抗战后期的100多万军队、200多万民兵,占领了拥有1亿人口的广大乡村。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张大彪能够把自己的一个营发展到2000多人也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2

1936年开始,国府就提出以“以抗倭为中心”,国共矛盾事实上已有所缓和,陕北红军与处在“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已秘密达成相互理解的互不侵犯条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中日矛盾上升到最主要的矛盾,中日两国国力悬殊,要以弱国战胜强国,必须求得国际援助,同时团结国内所有党派和民众一致对外抗击日寇侵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共两党经谈判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上将任总指挥,彭德怀中将任副总指挥。

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三个师,每师下辖2个旅,每旅下辖2团,各师正副师长皆佩中将衔,旅长为少将衔,团长为上校衔。

八路军编制4.5万,其中,第115师兵力1.5万人,第120师兵力1.4万人,第129师兵力1.3万人,八路军总部直属0.3万人。

当时,国府按八路军4.5万的人头数发军饷,每月63万元银元,其中,生活费30万元,战务费20万元,补助5万元,医疗补助费1万元,米津贴及兵站补助费7万元。此后,数年间虽有小额调整,但总数却没有超过每月70万元。

随即,红军改编后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在山西与日军作战,第115师在平型关设伏歼灭了日军第21旅团缁重部队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民众的抗日决心。

忻口大捷,国共密切配合,重创了日军;百团大战打出了八路军的精气神;建立了晋察冀等一批敌后根据地,更是成功牵制了正面战场的日军。

八路军坚决执行军委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根据地,扩大自身力量,吸收散兵游勇,鼓励民众拥跃参军,因此八路军在战斗中成长,越打队伍越多。

抗战剧《亮剑》刚出场时,李云龙是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新1团团长,后来担任独立团团长,这些部队都是没有正式番号的,由八路军各部自行在战斗中发展起来的作战单位。

说句通俗易懂的话,李云龙的新1团包括后来的独立团,都是小妈养的,无法从国府中领得粮饷。

因此,八路军各部独立发展起来的作战单位,所有作战人员的吃喝拉撒,尽管有各师师部包括所在旅部的部分调节以外,全靠以团为主要编制的各作战单位自行解决。

百团大战以后,从声势上提振了八路军的威望,但日军冈村宁次发动的“五·一大扫荡”却来势凶猛,二个齐装满员的日军甲级主力师团,将华北平原的八路军全都赶进了深山,已无法在平原地带立足,且八路军减员高达10万人。

此外,百团大战让重庆政府深感震惊,八路军越打越多,中日矛盾解决以后,日后必将解决的是国共矛盾,就停发了给八路军的军饷,令八路军处境更加艰难,所以才有八路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壮美史诗。

李云龙所部化整为零,才突出日军重围,撤退到了地处穷乡僻壤的赵家峪村,但这是个仅300余村民的村庄,尽管李云龙的独立团减员一半,但最起码有500余号人,显然没法养活幸存下来的八路军,李云龙将团部直属机构和警卫排留下,其余的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向外扩散自行发展。

艰难困苦的岁月,生存下来,成了八路军的第一要务,唯有生存下来,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打击敌人。

一营长张大彪,原是第29军宋哲元麾下大刀队的一名排长,个人技战术素养高超,特别是刀术精湛,善于带兵打仗,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素以骁勇善战而著称,后投靠八路军,成了李云龙新1团1营营长。

李云龙从军区后勤部服装厂被任命为刚打了败仗的独立团团长时,就向第386旅旅长请求带新1团1营营长张大彪前去赴任,旅长非常爽快地同意了。

因保卫干事朱子明叛变,提供了有关情报,李云龙的团部被日军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大佐给端了,新婚的妻子被捉走,政委赵刚重伤昏迷,赵家峪村300余父老乡亲惨遭日军屠杀。

从未遭此奇耻大辱的李云龙,突出重围站住脚跟后,命令各营向团部火速集结,准备攻打山本一木特战队所在的平安县城。

剧中正率领所部刚在公路边伏击了日军缁重队的张大彪命令部队紧急集合,一辆辆刚装上缴获物资的车辆都不要了,率部火速向团部所在地集结。

张大彪得意地说,部队发展到了小2000人,小日本的牛肉罐头吃着,小酒每天喝着,日子过得非常舒坦。让其他的营连长都非常羡慕,尽管小日子没有张大彪这般舒适,但也发展起了不少人,全团人数竟然有了七、八千人,加上闻讯赶来的县大队和区小队等地方武装,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兵力达到了上万人,李团长事实上干上了师长的活。

原来,在离开团部自行发展的日子里,张大彪就没闲着,率部打日军、端皇协军炮楼、伏击运输物资的缁重兵,不仅养活了一营的战士,还将自己的地盘和兵力不断扩大。

张大彪,其所作所为,就是典型的以战养战,是李云龙“狗行百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所说的忠实践行者,不仅会打仗,生存能力也非常强。

因此,在抗战艰苦的岁月,张大彪所部打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还将所剩无几的一营,发展壮大到了2000人,一个营的番号,事实上却拥有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以一个标准团1500人计算。

有如此得力的部下,李云龙这小子大发了,说是团长,实际上却拥有了一个师的兵力。最终,果然用二营长提供的那门他娘的意大利炮,一炮将作恶多端的山本一木大佐送上了西天,攻下了平安县城,让

李云龙本人包括他的独立团在整个晋西北名声大振,第二战区司令部包括重庆都发来了嘉奖电令,总部也不好处理李云龙了,拥有像张大彪这般能干的部下,李云龙这小子之福气。

3

这个兵员数量的判断是错误的,《亮剑》独立团在分兵发展期间,其实每个营都已扩大到2000人以上,只不过用我们熟悉的张大彪一营做个代表而已。到李云龙发起平安格勒战役之前,集结起来的独立团已有7000余众,而它的编制仍然是三个营,那么每个营应该大约有多少人马,恐怕小学生都能轻易算出来。



如果你是足够认真的《亮剑》军迷的话,应该记得独立团原来三位营长的名字,分别是一营长张大彪,二营长沈泉和三营长王怀保,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能“喧宾夺主”是必要的,因此在配角中我们只对张大彪印象深刻,沈泉跟张大彪在大练兵时掐过架比过武,而王怀保干脆只是李云龙顺嘴那么一提。

华北八路军实际上有过二次大发展,第一次是1938年前后在敌后战场完全展开时,从东渡黄河的不足40000人(陕甘宁边区还有萧劲光的留守兵团)壮大到近3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可以根据1940年的百团大战来佐证,参战的八路军各部达到105个团级番号,尚有未投入作战的一些部队,以每团1500到2000人计算,可见一斑。



八路军的破袭战引起了华北日军的重视,随后便调集重兵进行报复和“扫荡”,尤其是1941年中条山战役之后,国民党军在黄河以北的正规主力被打掉,敌人得以倾全力对付八路军,这是华北抗日最艰苦和残酷的时期。我军队伍平均素质下降的弱点亦暴露出来,在反扫荡中折损严重,按《亮剑》三个老战友战后的交流,新一团损失三分之一,新二团伤亡过半。

李云龙的独立团损失介乎两者之间,其中二营长沈泉和三营长王怀保也在突围中牺牲,他自然也需要提拔和任命两名新营长。之后团部和警卫排驻于赵家峪,而各营连则分散开来在广袤的晋西北地区进行游击战和整补,这一分兵就是一年多,也迎来了八路军1943年以后的第二次大发展,因为太平洋战场不断吞噬着日军精锐师团。



及至山本特工队血洗赵家峪,李云龙决心集结部队攻打平安县城时,才命令各营连迅速归建,他也第一次知道独立团已经发展到7000人的规模,并且颇为惊讶:“啥时候冒出来这么多人”?但彼时独立团并未实施整编,仍然维持着三个营的基本建制,因此团直属队达到1000人,各营壮大到2000余人是非常合理的,而并非张大彪一枝独秀。

新的二营长搞来了两门“意大利炮”和17发炮弹,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跟六连长黄志勇可以是同一个演员,说明确实也没必要再刻意详细介绍。战役结束后李云龙才对独立团进行了重新编组,毕竟一个营2000人实在过分了,于是才有了八个营和团部警卫连、骑兵连和侦察连的作战序列,是比较符合军事常识的。



而张大彪能够出任整编以后的独立团参谋长,显然是因为他是唯一剩下的老营长,论资排辈也该晋升团首长了。《亮剑》的原著是军旅作家,对部队编制和人数的把握能保持基本的合理。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一俟国共内战爆发,我军再不需要拘泥于抗战时期重庆给的固定编制,各大军区纷纷组建野战纵队、师和旅级单位,拥有近万人马的李云龙自然水涨船高成为师长,起初隶属于129师系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中原野战军),中原突围后转隶华东野战军,番号更改为华野某纵二师。

4

张大彪这个人在李云龙的眼里那是宝贝疙瘩中的宝贝,李云龙何其人也,副总指挥彭德怀曾经说过,那是一个楞种,没他不敢干的事,由此可见,要是一般点的人,能入李云龙的法眼吗?

张大彪在参加八路之前就已经是大刀队的队长了,这就意味着,张大彪本人既有耍大刀的本事,另外还有领导才干,这就为以后能够拉得起2000人的队伍打下了铺垫。

张大彪本人还是非常能干的,可要说在成千上万的部队当中,能干的人其实一点都不少,最令我佩服的就是张大彪的机灵劲,别看着他虎背熊腰,五大三粗的,其实他心细着呢

记得好几次,全团所有的指战员开会定作战方案时,只有张大彪首先想到了李云龙的作战意图,而且还恰如其分的支持了李云龙,当然,你要说,在独立团,李云龙一个人就说了算,但在大战将己,如果有个人能英雄所见略同似的赞成,那将是更加提气,更加给力的一件事。

张大彪最后能够带领2000多人的部队,除了自己能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云龙对他的栽培,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去不去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有高人指路”,而李云龙恰巧就是张大彪的高人,贵人。

综上,张大彪能够带领千军万马从深层次来分析也就不奇怪了。







5

张大彪作为李云龙的一员悍将,李云龙到哪里都要带着张大彪,李云龙升任独立团团长时把张大彪从原来的新一团要了过来,为何李云龙如此器重张大彪,因为张大彪这员猛将能力强啊,第一集李云龙和坂田大队对峙,李云龙叫张大彪抓几个日本兵弄清对方部队番号,张大彪直接就说出了对方的番号!

可见张大彪的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大彪很清楚作战前需要了解敌情,同时张大彪也足够英勇,在跟随李云龙之前张大彪就是大刀队的队长,在跟随了李云龙之后张大彪展现了在大刀队的勇猛,每次对战都是冲在最前面,如此有能力的张大彪能够招募2000人也不足为奇!

有句话说的好,“强将手下无弱兵”,李云龙就是那个强将,张大彪跟随李云龙多年也肯定学到了李云龙的很多本领,而独立团的其他营长都是李云龙在调到独立团之后才跟随的李云龙,所以在这些营长中,也就张大彪从李云龙身上学到的本事最多!

那么,李云龙都有哪些本事呢?从第一集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李云龙的很多能耐,先是坂田大队夸奖李云龙排兵布阵很有章法,然后是八路军首长夸奖李云龙很会带兵,原本不行的新一团在李云龙的管理下那是“嗷嗷叫”,武器装备都是从敌人手里缴械的,人员配置都是李云龙一点一点招募的!

而这些本领张大彪内全部学会,也学到了精髓,所以当李云龙向下属布置扩充任务时,张大彪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将自己的营扩充到了2000人,这也为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提供了充足的兵力!

总之,张大彪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士兵,同时跟随李云龙多年张大彪也学到了李云龙的很多本领,尤其是在招募士兵这一方面,所以张大彪所在的营可以扩充到2000人!

以上是草根说电影媒体号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关注我啊!

6

张大彪,是《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手下的一员悍将。攻打平安县城前夕,各部队前来李云龙处集结,其中,张大彪所带人马最多,有三个营,之后更是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成为了李云龙军中不可多得的主力。



那么这时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李云龙那么多部下,偏偏张大彪能拉起这样一支大军呢?

其实,问题并不难回答,我们不妨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第一集中,李云龙问了张大彪一个问题——

“去,给我抓个活的问问,对面鬼子哪个部队的”?



张大彪并没有面露难色,也没有迟疑,而是脱口而出敌人的番号与联队张的名字。与此相较,坂田却自始至终不知道对战自己的是哪一支“支那军”,张大彪的才干可见一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仅从此看,张大彪的才能绝不亚于李云龙,他能从诸多营连长中脱颖而出,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在吃掉孤军深入的山崎大队的过程中,张大彪始终冲在第一线,手榴弹伺候完坑道里的残余日军后,张便扛着机关枪率领突击队迅速杀入。张能统帅突击队打头阵,本身也反映了其随机应变能力之突出与作战意志的坚决,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指战员所必备的因素。



第三,张大彪总是能准确理解李云龙的意思,而且不露声色。这对于一个下属来说很难得,对于一个不甘于下属地位的下属来说,更加难得。黑云寨的土匪杀害了魏和尚,李云龙要报仇遭到了周围人的劝阻,可唯独张大彪默不作声,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到了作战时候便拼命向前,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张大彪的人格魅力,也是他不同于其他营连干部之处。李云龙复出会跟旅长提调张大彪的要求,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因此、综上所述,张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队伍,完全在情理之中。

7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当冈村宁次继任华北派遣军司令以后,他惊奇的发现华北地区的八路军越来越多了。有些城乡地区,日军都不敢随意进出。于是,他从其它占领区先后调来41师团,26师团,110师团外加两个混成旅团,总计5万多人的兵力对八路军根据地发动扫荡。

为了反扫荡作战,八路军主力部队只能突围,转移到外线作战,也就有了《亮剑》中的那幕:突围作战,李云龙舍不得丢掉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忍痛用手榴弹将其炸掉了。在这次突围作战中,李云龙所部牺牲非常大。真实历史中,八路军冀中军区就减员1.6万人。突围成功以后,李云龙清点全团人马,三个营长中的两个营长阵亡,张大彪就是幸存下来的1营营长。

根据剧中交代,张大彪出身于29军,少尉排长,率部参加过长城抗战。对于当时极其缺乏军事干部的八路军来说,张大彪就是稀缺的人才。另外,从李云龙也可看出,张大彪的确有些才能。当他从新1团调任独立团当团长以后,就从丁伟哪里把张大彪要了过来。无他,张大彪会打仗,具有军事才能。后来,独立团发展壮大,张大彪还是团参谋长。

当李云龙将团部驻扎在赵家裕以后,就将各个营连长召集到团部开了个小会,也就是分散发展。用李云龙的话说:有能耐的吃酒喝肉,没本事只能旁边看。

回到1营营部以后,张大彪就开始着手发展计划。当时的晋察冀地区,老百姓对于八路军是极其拥护的,八路军缺衣少粮,老百姓节省口粮,省下布匹用来支援八路军。八路军缺人,根据地中的青壮年就参军入伍。正如那句歌词: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就是军民鱼水情,八路军何愁打不赢日军。

除此之外,张大彪的1营防区刚好就有日军的运输线,他可以守着运输线灵敲牛皮糖般的从日军运输补给车上捞物资和武器装备。再给张大彪点时间,恐怕还不止2000人。

8

张大彪是李云龙手下第一猛将,其能力不凡,本就超过其他营长,所以他发展的最大也不奇怪。按照电视剧《亮剑》的表现,可以看到:

一、他就是个年轻点的李云龙。跟坂田联队对决时,李云龙想抓舌头确定敌人番号,结果张大彪提前想到了,张嘴就报出来。所以李云龙到独立团时提的唯一条件就是带张大彪走。

二、战斗素质高,单兵作战能力强,单挑时放倒了李云龙,估计仅次于和尚和段鹏。大刀队出身,格斗拼刺牛逼,这种人在战斗中威风八面,容易树立威望,吸引年轻人。

三、有勇有谋。大彪摔帽是标志性动作,表明彪哥很愤怒,随后就是大刀片子一顿狂抡,确实神勇难敌。谋略方面不用多说,后面当了团参谋长,没两下子是无法胜任的。

四、他这个2000人恐怕也未必可靠,说不定就有吹嘘的成分。因为张大彪深知李云龙的为人,恩怨分明有仇必报,所以打平安县城是不可避免,就算没有凑齐这七八千人,老李也是要杀山本救媳妇的,所以干脆说大发一点免得其他各营心里没底。

9

首先得帽子多 正所谓云龙开炮,大彪摔帽,和尚吃肉,丁伟挨揍,云飞打鸟,乃超赛跑,宝庆溜冰,有胜阅兵,秀芹喊麦,赵刚骂娘,德胜冲锋,孔捷抽风,伯钧跑马,子明攀登,还有终极大招——段鹏儿子撒尿



10

谢谢邀请。张大彪拉起了2000多人的队伍,主要在于他本人的智勇双全,通过游击战打击敌人,扩充兵力。当然,这2000多人相对于其他各营也未必就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亮剑》剧中,李云龙为了打平安格勒抢回老婆,把原本分散发展的各部召回来,这才发现自己的兵力已经扩充到7000多人,加上各地方部队总兵力上万。而张大彪的一个营更是扩展到了2000多人。

关于这个兵力数字,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按照抗战初期的编制,一个团下属三个营,每个营满编五六百人,一个团满编约二千人左右(中央军德械部队一个团满编三千多人,那是特例)。而八路军在战争前期因为作战和补给,部队还达不到普通的满编。李云龙这种独立团,往往一个团三个营,每个营能有四百人左右就差不多了,一个团也就一千出头。

分散发展一段时间后,李云龙把各部召回来,发现自己总兵力扩充到了7000多人。这扩充的,主要就是三个营再加上部分直属部队、分支部队。这么算起来,每个营扩展到两千人左右是很正常的。张大彪这个两千多人,也就是略微高于平均值,称不上特别夸张。至于后来李云龙说他手下有八个营七千多人,应该是把原本三个营为主扩展成的部队又重新编制了一下成为八个营。到八个营的时候,张大彪的一营肯定没有两千多人了。

当然,张大彪部队的整体状态应该是最好的。从他描绘自己牛肉吃着,小酒喝着,那么缴获一定不少,装备应该也是最精良的。为何张大彪的部队扩编最厉害呢?主要就是因为他智勇双全,敢打硬仗。

八路军在敌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军队维持和发展需要的资源,不可能从大后方给你,就算人家想给你也没法运。粮食、壮丁、钱、装备,包括生存空间,你都必须和敌人争夺。这就决定了八路军在敌后的生存就等于不断战斗,只有不断战斗,击退敌人的围剿,才能活下去;只有打更多的胜仗,缴获更多的武器,争取更多的地盘和人口,获得民众更多的拥戴和支持,才可能扩张。光靠“死守”和“养”,是养不出军队来的,毕竟日本人又不是慈善家。

因此,李云龙的话说的很明白,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这一分散开,到底能过上怎样的日子,就看你们自己的能耐了。打仗厉害的,能多消灭鬼子的,你抢到的资源多,你的部队扩充是你牛逼。打不过鬼子,不敢去打的,拿不到资源,你的队伍给人慢慢消磨没了也怪不得别人。还好,李云龙的部下都是比较争气的。正是这样千百万争气的人,最后从日本鬼子铁蹄下磨出了五千万人口的根据地,磨出了百万大军来。

张大彪呢,按照《亮剑》的描写,他本来是西北军,敢于轮着大刀片子和鬼子玩命的,勇猛方面没的说。智谋方面,他是一个合格的参谋人选,第一集就对日军番号提前做了评估。加上他跟随李云龙的时间比较久,对李云龙这种“亮剑精神”和灵活的作战思想体会很深。这样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敌后放手作战自然如鱼得水。所以等到李云龙聚拢部队的时候,张大彪所部实力最强,也就毫不奇怪了。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