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的一个连阻挡日军一个联队八个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的一个连阻挡日军一个联队八个

2020-10-06 23:32阅读(77)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的一个连阻挡日军一个联队八个小时的进攻,在实战中可能吗?:2015年举办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分列式上七面

1

2015年举办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分列式上七面鲜红的军旗引领着挂枪步兵方队威武雄壮通过检阅台,其中一面旗帜上赫然是“新四军刘老庄连”。1943年春天,新四军3师7旅19团的一个步兵连,在苏北淮安的刘老庄乡英勇奋战,抗击侵华日军3000之众,从拂晓战至黄昏整整八小时,在毙伤500余名敌人之后,全连82名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无论是战斗时间还是敌军数量,都与《亮剑》独立团的事迹基本相同。



(连长白思才剧照)

借评亮剑实说军史,笔者已经写过不少于50篇的文章,一直认为《亮剑》的这一桥段稍有神剧之嫌,但通过辛庄战斗和其他战场故事一一挖掘出战史原型,愈发相信《亮剑》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有历史痕迹的,浓缩的均为我军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战例。

突然忆起曾经看过的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并不满编的新四军一个连队,整整阻击了日军3000余人一个白天的疯狂进攻,最后全连与敌同归于尽,其情其景,完全与独立团六连的阻击作战对得上号,看来,不能小瞧《亮剑》原著作者都梁的军史素材整理水平。



李云龙为消灭山本特工队,集结全团发起进攻平安县城的战斗,为了阻敌增援他向晋绥军防区方向派出了一个连队,由连长黄志勇率领在地方武装区小队的配合下,拼死顶住日军一个野战联队八小时的疯狂进攻,幸存的几名战士唱着八路军军歌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堪称悲壮。

其实,华北日军的警备师团都是三联队编制,联队实际兵力远不如一流的甲种师团,通常在2600到2800人左右,而不是网文流传动则就3800人满编状态。



刘老庄战斗发生在1943年3月,华中日军第17师团大规模扫荡苏北地区的淮海抗日根据地,该师团编成于日本姬路,亦为三单位警备师团(第51、第58和第81联队),隶属于日寇“华中派遣军”,师团司令部驻于徐州,时任师团长酒井康中将。

3月17日,日伪军3000余人奔袭合围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机关,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奉命掩护机关转移,激战经日后,完成掩护任务的连队于夜间开始转移,不料在刘老庄与日军主力再次遭遇,一场血战不可避免。

(刘老庄连的连长和指导员)

四连连长白思才是江西人,16岁入伍的老红军,参加过长征和平型关战役(115师出来的,新四军3师是八路军南下支队改编的),某种意义上也注定了这支连队的强悍。连队前身是江苏丰县的一支抗日游击队,1939年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第10连,1941年编入新四军3师,师长为开国大将黄克诚。

从3月18日拂晓开始,四连全体干部战士依托数百米的交通沟,垒起沙包作为工事,顽强阻击不断冲上来的日军,期间给敌予严重杀伤。恼羞成怒的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覆盖四连阵地,辅以大队骑兵冲锋,但五次进攻均被四连沉着冷静的击退,当然,新四军战士们也是伤亡惨重。



苦战至黄昏时分,已经身负重伤的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率领全连仅存的20余名战士,掩埋好烈士遗体,烧毁所有文件,砸坏多余枪支,端起刺刀向敌人发起决死反冲击,最终全部光荣战死。全连战前包括炊事员、卫生员在内共计82人,仅有17人留下了姓名,其他干部战士身份至今尚不完全,抗日战争中,装备低劣的新四军在淮北平原上能取得这样的战绩,殊为难得。

反扫荡战斗结束后,新四军3师7旅重建第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群众为82名烈士举行公葬同时修建“新四军抗战82烈士之墓”的墓碑,新中国成立后扩建为烈士陵园。朱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称赞他们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代军长陈毅也特别撰文表彰。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战士们牺牲前最后的定格,与《亮剑》中独立团六连是何等的相像。



在军改之前,“刘老庄连”的番号是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第127师379团四连,令人泪奔的是,当年四连指导员李云鹏的妹妹,一直坚持在刘老庄为哥哥和其他81名烈士守墓,并去学校中巡讲刘老庄的战斗故事,让这支英雄连队的光辉事迹,得以流传下去。

而刘老庄的82名新四军勇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亮剑》所弘扬的亮剑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剧照)

2

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纯属剧情需要?一个连阻击日军一个联队,作者懂点儿军事常识吗?虽然明知自己的观点可能不受欢迎,但我还想说:是,正常情况下绝无可能;但是八路军可能,李云龙手下的连,可能性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八路军的一个连与日军一个连队的军事力量对比。抗战中,八路军的编制不是很固定,因为兵源和编制的问题,有时多的离谱,有时少的可怜。正常情况下,一个连也就100多人。装备基本上就是步枪、手榴弹。炮在连队就不要想了,能有一挺重机枪就不错了。

那日军的联队呢?通常情况下,日军一个联队有3800人左右,即使有差异,也在3000人以上。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步兵大队(装备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装备6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及一个通信中队。在那个年代,可以算得上是武装到了牙齿。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八路军的一个连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显得寒酸,与日军的联队根本没有可比性!所以,我说正常情况下,别说是阻击8小时,可能日军的一个冲锋都顶不住。但为什么又说八路军可能,而李云龙的连队可能性更大呢?理由如下:

首先,我军的连队在战斗中创造过阻击日军一个联队8小时以上的战斗记录,而且不止一次。1938年2月20日,朱德和左权率领八路军总部机关与日军第108师团104旅团6000余人遭遇,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就创造过指挥一个连阻击日军步骑兵3000余人马一昼夜的记录。1943年3月18日,刘老庄连(共82人)为掩护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主动阻击日军第17师团步骑兵3000余人,先后打退敌人5次冲锋,毙伤敌500余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以上两个战例,用事实证明了八路军一个连阻击日军一个联队8小时的可能性。

第二,我军创建之后就一直在用事实证明我们的部队从不缺乏创造战斗奇迹的能力!红军时期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堪称传奇;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的不败神话;解放战争时期粟裕以蛇吞象,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役”等等,很多胜利都是我军在绝对劣势、甚至是几乎没有取胜机会的情况下赢得的。所以,我想说,我军既然可以在大渡河以18名勇士进攻川军一个营取胜;我军既然可以在泸定桥以22名勇士进攻国民党两个团取胜;那么,以八路军一个连阻击日军一个联队8小时亦有可能吧?而李云龙的独立团是主力中的主力,全团都具备着亮剑精神,可能性无疑会更大!

第三,我军有着任何其他部队所不具备的精神-有信仰的战斗意志,剧中归结为亮剑精神,我认为,这是我军取得一切胜利最关键的法宝。为什么这么说?我军从创建初期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人员、装备方面一直处于绝对劣势,可我们不仅取得了战争胜利,甚至打出了很多战斗奇迹,靠的是什么?我认为,靠的就是全体指战员都具备的那种有信仰的战斗意志!它能令敌胆寒、让我军不可战胜!下面,就通过一组图片,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我人民军队为心中的信仰而树立的不可战胜的战斗意志吧!






3

现实中压根就不可能,以当时中日双方的战力差距,我军别说是一个连,就是一个营,也根本挡不住日军一个联队整整八小时的进攻,除非对方不想拿下我军的阻击阵地。



其实,《亮剑》中这段阻击剧情,据说也是可以找到相似的历史原型,那就是著名的刘老庄狙击战。

1943年3月中,日军第17师团驻江苏的3000余人,兵分十一路扫荡淮海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危急之际,新四军第7旅第3师第19团第2营第4连82名烈士为掩护机关转移,在刘老庄依托有利地形,顽强阻击进犯日军。最终以全连壮烈牺牲的代价,阻击日军长达八小时。

乍看之下,似乎一个连队还真的能阻击一个日军联队?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刘老庄狙击战和《亮剑》中的剧情背景是不一样的。



首先,刘老庄狙击战,日军是被伏击的,一开始只是一队30多人日军的尖兵进入伏击圈,在我军的突袭下被击退。之后,日军指挥官川岛才开始集结附近的日军,合围4连的阵地。而且,当时日军最终集结的,并非扫荡行动的全数兵力,而是总共才集结了1000人左右的兵力,充其量就是一个大队而已。

而《亮剑》中,独立团的6连所面对的,是一个整编日军联队的直接冲击。要知道,日军一个联队整整有3000人之众,而且还配备野战炮和迫击炮的重武器。依托火力优势,要撕破防线是轻而易举的事。



其次,就是作战的目的不同。刘老庄狙击战,日军的战略目的是扫荡。因此,投入的只是后方的守备部队,装备和训练水平有限。而且扫荡跟援救本身就是不同的。因此,刘老庄一战,日军没必要拼死快速突破阵地。

而剧中,进攻的日军可是一线的野战部队,而且人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不惜代价尽快通过独立团的阻击阵地,向平安县靠拢,以便援救被围困的平安县守军。因此,这些日军一定会全力冲击独立团的阻击阵地,绝对不会拖拖拉拉。



所以,综合来说,《亮剑》剧中的情节压根就不合理。以独立团百几十号人,即便加上凑数的地方县大队,区小队,就那几百人就想挡住日军一个整编联队3000多人的进攻八小时,实在是有点扯了。

在真实的抗战,一个日军联队如果玩命的进攻,完全有能力在几小时之内突破我军一个营,甚至一个团的阻击阵地。

4

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但是可以通过楚云飞后期的一些谈话,分析一下具体的战场情况。

首先阻击部队绝对不只一个连队。楚云飞在形容李云龙的这一只小部队的时候,特意用了三个字加强连,加强连是什么意思?李云龙的部队长期的在外面过着地主老财一般的生活,可以说军队的整体的数量已经不能够用传统的编制来进行形容了,比如说张大彪,他一个赢2000多人,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八路军一个甲种团了,所以说这个连队人数应该有几百人,而不是其他人所行,那只有100多人。楚云飞也说过,从我的部队里面抽出两三个连队,给他们相同的武器配置相同的条件,他们是否能够阻止敌人八个小时的进攻,证明这一支部队人数有几百人,至少是超过三百人的,再加上一些区小队,县大队,民兵等等,人数达到500人,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军队数量上来讲,一个日本的满编连队3800人对上当时这一只500人的部队,想要杀500多头猪也得废一段时间,又不是淮海战役里面那些国民党部队,这支军队已经算得上是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所以每个人临死的时候都是那种必死的信心在那拖着敌人下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楚云飞在邀请八路军进入自己的阵地进行阻击的时候,此时八路军阵地上虽然有炮火,但是并不是完全的炮火覆盖证明日本的满庄莲对这一只部队的炮兵仍然还在半路上,而她问了一下副官的时间是七小时零十分钟,证明在这个时候,日本的重炮部队还是没有到达指定的作战地点。

知道楚云飞派出联络官回来以后,炮火才覆盖八路军阵地,这就证明了这一只日本部队,是轻装前进,辎重部队在后面等到日本部队前线跟八路军接上火以后,这个时候日本的重炮联队才堪堪地到达战场,前面七个小时都是八路军的部队在和日本的轻装步兵再打,那是否也就证明日本前线的部队并不多?

等到日本的火炮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并且炮火覆盖八路军阵地的时候,那个时候八路军就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守下去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八路军部队已经组建了七个多钟头,剩余的一个多钟头就是拿人命往里面堆,就是为什么最后黄连长会自己引爆炸药,和日本人同归于尽,他是在拖时间。

当然,对于八路军来讲,或者说在这之后,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士兵利用土工作业可以说活活的将世界第一强军部队美国往死里拖就可以看得出。土工作业在人类武力还没有达到s级别的时候,仍然还是有着强悍的作战能力的,当然,这个时候的八路军的土工作业可能还没有达到顶级,但是从李云龙土工作业进攻山崎大队,然后在站前的一番布置上来看,八路军这个时候还是对土工作业有一定概念的。利用地形的上的优势是鬼子疲于奔命,风扇鬼子的兵力,使得鬼子不能够集中兵力实行重点突破,打的认定死在这块土地上那,这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拿人命去堆,很简单是不是,但是每个人都是有求生欲望的病,不可能说白白的替你去送死。能够做到这一点,也确实证明李云龙的部队战斗意志的强悍。联储云飞最后都感到感叹,八路军有这样的不对,如果是朋友还好,如果是敌人,那是真的头疼。

在解放战争期间,邱清泉的美械师面对我解放军部队可以说只有十公里就可以推进到黄百韬兵团就是打不穿这一层防御线,当时的邱清泉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我解放军部队靠什么去阻挡美械师的进攻,(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还不是靠着自己无上的战斗意志?不能够围歼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之后的步数,全部都是空谈。

这是一支有传承的部队,他的部队从什么时候开始传承,从两万5000里长征走下来那一只千锤百炼的3万多人的精锐的就开始传承了这一股精神,当然,很多经历过国民党和国外势力洗脑的人就完全不懂这些东西,因为对于他们来讲,打仗就是简单的比人数,比装备,但是战场如果真那么简单的话,那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就不可能诞生,别忘了,当初只有几万小米加步枪的红军,硬生生逆袭了整个中国。这种战斗力就不是说简单的比人数,比装备就能够说得出来的。

5

额,首先一个连的人数大约为120个人左右,(这里先不比较装备差异)。日军的一个标准联队大约3800人。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

然后在比较一下装备,日军装备较好,我军较差。120对3800,不好赢。李云龙的意大利炮也不好使??(额,跑题了,不是说现实中???)

好的??,我要重新组织语言,实战中120对3800人,装备一样。人员战斗力相同等,,,除非占据非常好的地形,否则连队稳输。

放到现在,各种武器越来越先进,威力越来越大,这种以少胜多的事情,更加困难。(人家丢个迫击炮火箭筒什么)哪怕肉搏战人家也稳赢。更何况对峙八小时?两小时也不错了

6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抗日战争中,日军一个联队至少有3000人之多,而八路军一个连队,最多不超过150人。以区区一个连的兵力抵挡日军一个联队?这纯属瞎胡闹。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在特殊时间、特殊地形下,事先做好充分的阻击准备,以逸击劳对付日军,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确实也有以小胜多的可能。在《亮剑》中,独立团6连为了给大部队进攻平安城争取时间,在褐阳沟方向阻击日军吉野联队。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6连不是一般的连队。独立团经过几年的分兵发展,各个营、连的兵力翻了好几倍,也缴获了不少日军装备,就连李云龙后来也闹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兵,当听到手下营长连长报告兵力情况时,老李大吃了一惊。

六连除了兵强马壮,他们还有县大队、区小队的友军在另一山头构筑阵地助战。这就让日军多面受敌,不得不分兵对付。所以,六连占据有利地形,阻击吉野联队进攻整整8小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六连恐怕也得付出全连覆没的代价。

这样的战斗在抗日战争中确有实例,左权将军牺牲之战就很说明问题。1938年2月20日,八路军总部机关在转移时,突然遇到日军6000人的部队,而此时护卫总部兵力只有一个营。为掩护总部机关和群众撤离,左权带着这个营摆下两道防线,苦战阻击日军。其中有个连在正面阻击日军时,依托有利地形打了一昼夜,最后还全身而退。日军万万没想到,他们当面的对手只有一个连。

回到《亮剑》,吉野联队隶属华北日军的41旅团,属于野战部队,不是普通的警戒部队,连楚云飞的358团才能和它打个平手。而6连不过是八路军一支普通的连队,居然敢与日军野战联队抗衡,他们用勇敢的牺牲诠释了什么叫亮剑精神!

7

独立团在攻击平安城时分配给六连的任务是在城外阻击日军的增援部队八个小时,六连在黄连长的带领下以全连阵亡的代价守住了阻击阵地,八小时内日军吉野连队未能前进一步。



现实中一个连的兵力是否具有阻挡一个联队八小时进攻的能力呢?我们先来看看双方兵力对比:

独立团二营六连是一个兵力100多人的步兵连,装备主要是步枪和轻、重机枪;另外还有人数不详的县大队和区小队,主要装备是步枪和轻机枪。由于地方武装没有编制,我们姑且按县大队70人、区小队30人来计算,那么阻击方的八路军兵力就有200多人。



进攻方是日军吉野连队,日军满编野战联队一般是3800人,武器装备有步兵炮、迫击炮、轻重机枪、掷弹筒等,人数及装备与八路军相比有压倒性的优势。



再来看看战场态势:李云龙组织近万人展开对平安城的攻击,日军随即调集各路部队前来增援,但各路增援部队在途中均遭到丁伟部、孔捷部、晋绥军甚至中央军的阻击。以平安城为爆发点的整个晋西北都陷入了“各自为战”的态势。



此时的八路军六连接到的命令是阻止日军吉野联队向平安城靠拢,阻击时间为八个小时。六连选择的阻击阵地是四面环山中的一个隘口,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主要阵地之外是区小队和县大队配合防守;在八路军的防守阵地之外是晋绥军楚云飞的358团布置的“梯次配置”阵地。因此,六连虽然在兵力和装备不及日军,但是却扼守在险要地形上且旁边还有358团助威。



日军吉野联队接到的命令是三小时内干到平安城增援。这支数千人的部队长途急行军,途中还不断遭到地方小股部队和土匪的袭扰,当赶到六年扼守的隘口时士兵早已疲惫不堪,战斗力肯定有所下降的。而且受到地形限制以及358团的钳制,吉野连队很难发挥出兵力和火力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城攻坚战是发生在1943冬,此时的日军正在疲于应对太平洋美军攻势,正从侵华日军当中抽调大量精锐前往太平洋战场。这支吉野联队想必也是被抽调的对象,在编的士兵恐怕大部分是方参谋长所说“十五六岁的孩子和老弱病残”,昔日“不可战胜”的日军通过这次战斗暴露出明显的颓势,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我军以劣势兵力固守阵地的战例不胜枚举,“攻如猛虎,守若泰山”正是从老一辈革命战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8

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新婚之夜,被日军袭击,老婆也被抓到了平安县城。李云龙一怒之下,召集独立团全部人马,向平安县城发起进攻。为了阻止敌人增援,他命令手下一个连,必须阻击日军一个联队八个小时。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问问这个连有多大。我们知道,在《亮剑》里面,李云龙把他那个团全撒出去,让他们拼命发展。最后,他那个团发展到近万人。那么,他的一个连也该有近千人的规模。如果让近千人去阻击日军一个联队八个小时的进攻,那是有可能的。

我记得看过一本小说,是曲波写的,名字是《山呼海啸》。那里面就有一个连发展成上万人的部队,消灭了日本一个联队和伪军一个旅。如果让这样一个连来阻挡日军一个联队八个小时,肯定是能够成功的。

但是,如果让一个正常的连来阻挡日军一个联队八个小时,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在八路军初期有一个战例。当时国民党的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被日军追击,他紧急请八路军派兵接应。

我军在接应卫立煌出险后,派部分兵力阻击日军追兵。当时卫立煌和我军将领观看我军的阻击阵地炮火连天。卫立煌就问,那个山头上有多少兵力?我们的人告诉他,有一个连。卫立煌叹息的说,那个连完了!

但是不久,完成了阻击任务的我们的那个连撤下了阵地。他们不但没有完,还带回来了俘虏和缴获的武器。卫立煌惊讶的说,你们八路军真了不起。卫立煌在钦佩之余,从此加大了和八路军的合作。

我们从这个战例可以看到,如果战术使用得当,一个连是可以完成阻击任务的。但是,如果是按照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死守一个地点,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我们知道,一般日本一个步兵联队拥有人员3747人,马526匹,各种枪2590支(挺),各种炮14门,掷弹筒76个。

而八路军一个连的兵力有限,而且重武器缺乏。当时,八路军最精锐的连队,也才一百多人,百十支三八步枪,九挺歪把子轻机枪。而李云龙的部队连这样的装备也不可能有。即便如此,这样一个连队,要和配备山炮、轻重机枪,人员数十倍于己的一个日本联队对阵,在一个地点死拼八个小时,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曾经有一个战例,那就是保卫我八路军兵工厂的“黄崖洞保卫战”。在那次战斗中,我不足一个团的兵力对阵日军5000多人,利用天险,守卫了八个昼夜。但是那是利用天险的阵地,而李云龙进攻县城是突然举动,是不可能有预先准备的阵地,也不会有天险的地形。

这样一来,如果想要完成李云龙下达的这样任务,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地形,采取节节阻击,迟滞作战的战术,还有成功的可能性。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晋西北铁三角其他的两个团为了援助李云龙,采取了炸桥破路,袭扰阻击的办法。这个办法才是真正阻击敌人的有效办法。

如果说,李云龙的那个连完成了阻击任务,那也是其他两个团的功劳。按照固守一点,死打硬拼的办法,那个连估计一两个小时就会全军覆没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9

抗美援朝时,有一个英雄排三十多个人躲在一个天然大石头底下阻挡住美国南退美军好几千人,无一人伤亡,最后被志愿军援与特等功英雄排!

10

毕竟是影视剧,肯定是高于现实的,这里主要是想要表现我八路军顽强的战斗精神。但是在现实中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首选我们来看一下兵力对比,在前面集结兵力的时候有提到“那个连比一个营的兵力还多”,当时一个营的兵力大概在300人左右,我们给他翻个倍算600人,然后再加上县大队和区小队,满打满算1000人,而且县大队和区小对无论单兵素质和武器都比不上主力部队的,所以整体战斗力要大折扣的。

而日本一个联队的兵力大概有3500人,而且在后来楚云飞复盘中提到吉野联队属于野战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和385团一开始就进行了炮战,楚云飞一个5000千的大团,装备部分美式装备,和吉野联队打了二天也只是打了个平手,说明日本的这个联队的装备非常精良。

我们在联系到现实中,来看看我们的平型关大捷,当时我方兵力12000人,指挥员是林彪,日方4000人,我方在占尽地形优势的情况下打了六小时,日方损失1000人,我方损失600人。

所以说以一个联队要抵挡住一个野战联队8个小时的进攻,根本不可能,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战争中有巨大的作用,但在绝对的兵力和武器优势面前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