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

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

2020-09-01 05:02阅读(95)

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李斯,秦国后期最突出的人才,是秦始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秦始皇在的时候,李斯一路开挂,绝对是个人生赢

1



李斯,秦国后期最突出的人才,是秦始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秦始皇在的时候,李斯一路开挂,绝对是个人生赢家。秦始皇走了后,李斯悲哀的生活开始了,先是被人胁迫,后来被人排挤,最后被人腰斩,李斯的晚期,完全应了一句话:“活得不如狗”。

在李斯被腰斩前,面对这么一个功勋人物,满朝文武没人求情,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李斯的人品真的如此差劲?

没人求情,是因为秦始皇的时代,李斯让很多人早就不爽了



李斯曾经做过小吏,是个妥妥的公务员,不过不是秦国的,而是楚国的。当时的文人们,爱国主义精神并不强。不甘心当个小小公务员的李斯,有一天决定去和一位“大牛”学习帝王之术,这个大牛叫荀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毕业”了,对“市面上的几个国家”做了系统而深度的分析,李斯决定去秦国,一是秦国欣赏法家人物,商鞅就是例子;二是秦国重视外来人才;三是秦国素有大志(统一)。

无疑,李斯的路走对了。先投吕不韦门下,后被举荐到了秦始皇那里。当时的嬴政虽然年轻,但思想很活跃,很有抱负。

中间阶段,秦始皇也曾经有了驱逐各国人才的举动,李斯冒着危险,陈述驱逐人才的劣势,大谈留住各国人才的优势。



《史记》写道: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

看出来了吗?敢于直谏,李斯获得了秦始皇更多的欣赏,也成了所有外国人才在京城的主心骨。

李斯的位置越来越高,成为了秦始皇手下第一位重臣,真正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斯的上位,引起了众多人的嫉妒,嫉妒的人,既有秦国的本土派官员,也有各国来的人才。但李斯招人恨,主要是因为李斯给秦始皇出的“统一六国”的策略,什么远交近攻,什么灭韩灭赵等。韩非子就因为反对“秦国先攻打韩国”而下了狱,最后送了命。

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人撺掇一国领导,攻打你的祖国,你该作何处理?你会对这位感恩戴德,还是仇深似海?想必会是后者。

所以说,李斯在秦始皇时代后期,支持者就已经少了很多。本土派看不惯他的得志,国外派恨他建议攻打自己的祖国。

李斯在秦始皇死后的助纣为虐,很招人恨


(赵高)

秦始皇死的时候,身边只有赵高、胡亥和李斯。为了让胡亥上位,赵高逼迫李斯篡改遗诏,并且让其矫诏赐死扶苏、蒙恬。

李斯本来是不愿意的,但在赵高的吓唬、逼迫下,做了亏心事。可惜,扶苏见到了“矫诏”,自杀了,蒙恬也吞药了,而在朝廷的蒙毅,在赵高和李斯的配合下,也被整死了。

朝廷官员并不都是傻子,很快就猜到了李斯伙同赵高等人做了什么坏事。也是的,本来关系一般的两个人,突然之间关系好了,这说明两人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李斯和赵高,同样想掌控朝廷,最后是赵高仗着比李斯更不要脸,做人更阴狠,把李斯推到了悬崖边,在赵高“挟持”下的胡亥,判了李斯一个腰斩。

朝廷其他官员非常高兴,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场“狗咬狗的战争”,对于李斯的遭遇,几乎所有人都有两个字准备着:“活该!”

确实活该,优秀的扶苏被推下马,重臣蒙恬蒙毅兄弟,双双被暗算。这样的李斯,谁会求情?可能,大家巴不得李斯赶快死。

所以说,秦始皇死后,李斯的种种举动,实在过分。这样的人太招人恨了。

无人为李斯求情,是怕受牵连



李斯所在的那个阶段,朝廷的各级官员看得很清楚,赵高、李斯都是小人,但赵高更卑鄙、更阴狠,而秦二世就是个傀儡。

这种情况下,谁敢求情?为李斯求了情,赵高能放过吗?大概率不放过。谁敢给李斯求情,谁就会被划到李斯那个阵营,如此下去,谁就会被赵高下毒手了。

所以说,李斯也不是没有一点支持率,只是,面对赵高的“淫威”,大家保持了沉默,一个对皇帝都敢“指鹿为马”的家伙,谁还敢惹?无人求情,无人敢挡。



于是,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父子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理由是“谋反”,李斯怎会谋反?没错,是屈打成招了。

综合来说,李斯被腰斩,无人求情,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李斯曾经出主意,灭六国,失去了大家的拥护;二是李斯篡改遗诏,矫诏杀死扶苏,蒙恬,让大家失望;三是迫于赵高的“淫威”,大家不敢规劝和求情。

2

我是史小二记,我来说一说!

李斯的结局是可悲的。这么一个功劳赫赫的人,按道理,是可以拥有一个快乐的晚年。但是,公元前208年,他却在咸阳街市,被处以腰斩。



不可悲呢?最后才翻然悔悟,冲着儿子说道,“我想和你再牵着一条黄狗,一起去上蔡东门,打猎追逐野兔。可……办得到吗?”父子二人面对面,痛哭。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话很感人。有人提出疑问,满朝文武为何没人给李斯求情呢?

实际上,在沙丘,走上赵高这条贼船的时候,结局早已注定。为什么这么说?

沙丘政变,主动者是赵高。李斯不过是在赵高的花言巧语下做出的决定。说白了,主动权在赵高手上。赵高来谈判,是忌惮李斯,被迫妥协。若是一旦成功,一则李斯怀揣把柄,二来赵高想往高处走,李斯想名位富贵,两人矛盾冲突,那又该怎么办?



赵高给出了答案。

第一步,凭借和二世皇帝的关系,首先除掉有威胁的人,如蒙恬、秦王室。以巩固自己的权势;

第二步,除掉李斯。相比较来说,赵高比李斯有优势——赵高拥有二世皇帝的信任。不只是简在帝心,更是绝对信任。李斯没了这点,就是如同失去爪子的“老虎”。

所以,赵高主动出击,下套……找上李斯,说道,“函谷关以东盗贼并起。但是呢,我们的皇帝胡亥却在胡闹,又是让人修阿房宫,又是让人搜集玩物。我位卑,你身为丞相,是不是该劝谏一下?”李斯答复赵高,“我倒是想劝谏,就是没机会。”赵高说道,“那我帮你打听。皇上闲下来,我就来通知你。”



结果呢?赵高在胡亥休闲娱乐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来通知李斯。消息本就是错的。李斯不知道,又犯傻,被拒三次,还想着进谏。胡亥很生气,感到莫名其妙,“李斯是不是有病?是不是瞧不起我?”赵高进谗言,“陛下,您已经即位。丞相却依然是丞相,他那是想割地封王,提高自己的地位。另外,我曾听说丞相大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和楚地那些强盗有书信来往。”

李斯得知赵高阴谋,怒不可恕。直接上书二世皇帝,并直言不讳地批评赵高,揭露他那一副野心家、阴谋家的嘴脸。胡亥绝对信任赵高,会听李斯的?胡亥不是秦始皇,他不但没听。反而原原本本告诉了赵高。且,让赵高查办李斯。



不言而喻,李斯最终被冠上了谋反罪。看过李斯的口供,胡亥很高兴,“没有你,我几乎被丞相骗了。”

这样的局面,谁来求情?况且,李斯得罪了不少人。如曾经的焚书。再如李斯为讨好胡亥上书的《行都责书》,直接将法家的治国之术彻底极端化。臣民无不惶恐,尤其是民众,处于苛刑的恐怖之中。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李斯从一开始,注定了输。

参考资料:《史记》。

3



李斯被腰斩,为什么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这个问题提的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好的娘哭好—好死了!

李斯是谁?李斯是大秦国的丞相。他雄才大略,在协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华夏过程中,他出谋划策厥功至伟。秦国建立后,他定疆域划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加强封建集权统治,使中国开始成为伟大的统一国家,可以说,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为数不多的智慧超群丞相之一。



但是李斯一生也犯了一个最致命错误,那就是秦始皇死后,他伙同赵高,逼死扶苏,拥立胡亥,这一步臭棋把秦朝推向了覆灭的深渊,李斯也被腰斩,灭门三族。

李斯被腰斩,为什么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这里面原因特别复杂,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当时要治李斯死罪的是赵高。赵高是秦二世言听计从的红人,官拜中书令,炙手可热,权倾天下。他用指鹿为马的策略建立了自己集团势力,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所以没有一个人敢惹赵高。所以当赵高把李斯下大狱,满朝文武大臣人人只图自保,没有一个人敢于仗义执言,为李斯说上一句话。



二、赵高治罪李斯的理由是,李斯和儿子李由勾结项羽项梁起义军。这项反叛罪名一出,所有人都唯恐牵连到自己,躲还躲不及,谁还敢惹火烧身。

三、李斯得罪了孔孟学派的利益集团。李斯是荀家学派的代言人和忠实操作者,焚书坑儒,李斯是谋划者和实际执行人,所以以王綰等一批儒家朝廷重臣都想落井下石,早日治李斯于死地?

四、李斯得罪了六国君臣,他们时刻不忘亡国之恨,对李斯更是恨之入骨。

五、李斯得罪了天下百姓。李斯为了秦朝利益,制定严峻苛酷刑法,对黎民横征暴敛,修长城,建阿房宫,筑秦始皇陵,妻离子散白骨成堆,李斯作为大秦帝国丞相,人人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综上所述,李斯腰斩,没一个人求情,没一个人同情,这是李斯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4

赵高跟李斯扶立胡亥当了皇帝后,赵高就开始一步一步攫取权力。李斯虽有野心,并他毕竟是一个贤臣,在胡亥这样的混账皇帝面前,他跟赵高没有可比性,胡亥更加信任赵高。为了权力的稳固,赵高提出“灭骨肉,诛功勋”的政策,许多帝国元老无辜被杀,这些元老才是李斯的坚定支持者。剪除了李斯的羽翼,赵高就安排自己的亲信走马上任,重要部门的一把手皆赵高党羽。

赵高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就牵一头梅花鹿到大殿之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这头梅花鹿是一匹骏马,群臣皆曰:赵丞相学识渊博,此骏马确实雄俊。赵高看群臣皆服其威,于是就对李斯下手了,给李斯按了一个叛逆的罪名,且判俱五刑之酷刑。有几个老臣出来替李斯说情,他们就一起跟李斯下狱待死。赵高的亲信党羽自然大骂李斯叛国当死,赵丞相英明神武。

当李斯父子走向刑场后,李斯感叹当初要是不出来当官,现在一定可以带着孩子,牵着狗在山上打猎。李斯至死都没有悔悟他一手毁了大秦帝国,如果他当初没有被猪肉蒙了心,废始皇帝的遗诏,那么扶苏当了秦二世,李斯断不至于死于刑场之上。就算政见不同,扶苏也会让李斯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带子牵狗打猎,也并非难事,李斯也是晚节不保,一失足铸成千古恨。

5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李斯被腰斩到底是谁造成的,背后的主谋是赵高,下达指令的是胡亥。这两个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掌握实权的大臣,满朝文武谁敢公开与这两个人作对呢?除非他们想被当做李斯的朋党和李斯一样被杀,否则没人会蠢到公开去为李斯求情。李斯最信任的人恐怕就是他的儿子李由了,但这个时候他的儿子李由不在朝堂之中,而是在前线无法分身。其他的朝臣们要么充当了赵高的帮凶,要么做了胡亥的顺臣,只要不殃及自身,我就高高挂起不闻不问。

朝臣们敢于求情,往往是君主一意孤行要斩杀臣子的时候才会发生的,且这个臣子往往是朝中重臣,或者本身就是权臣,皇帝要杀这样的人只不过是想想和试探一下罢了,比如汉献帝和曹操。李斯则不同,他不是始皇帝的重臣,却不是胡亥的宠臣,胡亥信任和倚重的人是赵高而不是李斯。实际上如果李斯没有和赵高狼狈为奸处死蒙氏兄弟的话,蒙恬就是他强有力的外援,赵高、胡亥顾及到蒙恬拥兵在外,蒙毅主持大局于内的话,就不会轻举妄动。所谓蒙氏兄弟对于李斯的威胁之说,不过是赵高的诬陷,和李斯自己的想想罢了。

李斯为了权力,可以亲手害死自己的师弟韩非,从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没有了朋友,他的朋友只是权力和地位,为了保住这些,李斯背叛了始皇帝嬴政对他的信任,拥立胡亥登基继位,其后又没有控制赵高的野心膨胀,亲手把大秦帝国推向了深渊,李斯既是大秦宰相,又是大秦罪人。这样的人你去替他求情,他也不会记得你的好,我们通常所听到的“吃谁的饭,砸谁的锅”,指的就是李斯这类人。

当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说真话,也没有人敢为冤屈之人求情,那也说明这个朝堂已经没有了活力,国家也已经失去了维系下去的动力。大秦帝国的朝堂成了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人聚集之地,那么他距离灭亡也就越来越近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6

李斯是个有功之人。

没有李斯的运筹帷幄,或许大秦根本统一不了天下,他的一些政治主张,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可以说,他是中国封建体制的奠基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立有不世之功的大人物,却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结局,令人唏嘘,令人悲叹,临刑之前,李斯老泪纵横,悲叹道:“我这辈子活得不如一条狗啊!”


最为讽刺的是,李斯所受的“五刑”,却是他自己发明的,所谓“五刑”,极其残忍,极其恐怖,其刑罚如下:

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

那么,李斯到底犯了什么错,竟然遭受如此非人之刑呢?

原因是李斯得罪了小人赵高。

李斯不死,赵高活得不自在;李斯不死,赵高睡觉不踏实;李斯不死,赵高就不能大权独揽;李斯不死,一个天大的机密就有泄露的风险。

这个机密,让赵高如坐针毡,让胡亥茶饭不思,所以李斯只能去死,因为只有死人,嘴巴才是最严实的。


这是个不能说的秘密。这个秘密只有三个人知晓,一个是赵高,一个是胡亥,一个是李斯。

这是个什么秘密呢?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突然病倒了,秦始皇深知大限将至,于是把心腹李斯和赵高叫到了卧榻之前,交待后事,并让赵高代拟了传位于长子扶苏的诏书。

第二天,秦始皇驾崩了,此时诏书还没发出去,这时候,赵高眼珠子一转,动起了歪脑筋,他打起了遗诏的主意。

赵高深知,他与扶苏是死对头,平日里没少在秦始皇面前构陷扶苏,扶苏早就对他恨之入骨了,倘若扶苏继位,他死无葬身之地。

赵高为了活命,决定冒险更改遗诏,可是,他眼前最重要是说服李斯,因为李斯不点头同意,这件事根本做不成。


这天夜里,赵高悄悄地找到了李斯,试探道:“李大人,皇帝的诏书已经在胡亥的手里,现在谁是未来的皇帝,全凭你一句话了!”

李斯听了之后,手心直冒汗,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啊,正色道:“你这是亡国之言啊,这是人臣该说的话吗?”

赵高诡异一笑,眼睛死死地盯着李斯,继续说道:“大人,如果扶苏继位,当宰相的会是蒙恬,而不是你啊!”

李斯陡然一惊,赵高说的是实情,蒙恬是扶苏的心腹,如果扶苏继位,宰相之位一定花落他家了!

“容我想想吧!”李斯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后,终于点了点头。

赵高一句话戳中了李斯的死穴,人都是有私心的,李斯也不例外,但这次,私心最终害死了李斯。


那么,李斯被腰斩,为何无人替他求情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高指鹿为马,大权独揽,连胡亥都成了他的傀儡,庙堂之上,人人自危,噤若寒蝉,大臣们哪怕流露出一点点同情李斯的意思,都有可能被划入李斯的同党,惨遭灭族,所以,谁敢替李斯求情啊,除非想死!

7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给公子扶苏的书信,迫使扶苏自尽,之后扶植胡亥上台,即承了皇帝之位。

胡亥在成为了秦朝皇帝之后,对扶植自已上台的赵高言听计从,而对李斯却并非如此——秦二世胡亥对李斯更多的是防备之心。

而赵高则利用胡亥对他的宠信,明里暗里打击政敌、排斥异己,大肆收拢亲信、培植党羽。满朝文武大臣对赵高的倒行逆施,敢怒不敢言。

因此许多大臣其实对于与赵高合谋策立秦二世的李斯,也是有不满和怨言的。只是迫于形势而不敢表达罢了。而当赵高与李斯之间的矛盾激化以后,其他朝廷大臣自然会选择乐观其变。

当秦二世对李斯不再信任以后,李斯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尽管李斯也有许多门客以及部分党羽,但是慑于秦法之严酷,以及代表最高权力的皇帝之打压,再加之赵高一惯是以皇帝代言人的面目出现在朝臣面前的,所以李斯一党是无力扭转形势的。

也因此当赵高诬陷李斯及其长子李由要勾结关东盗匪谋反时,李斯也只得选择乖乖就范,而不敢奋起反抗赵高以及赵高背后的最高统治者——秦二世胡亥!

所以当这位曾经荣耀于一时的秦朝丞相被判处腰斩弃市时,己经没有谁再能为他去辩解了,当然也就没谁敢于冒着得罪赵高的风险去为李斯辩护了。

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鹿为马是赵高创的,在高压的态势下皇帝尚要低头,试问您会以身犯险吗?

9

李斯被腰斩,大家都是知道很冤,但是知道归知道,敢于不畏强势勇于发出不同意见的人,实在是不多

李斯是秦朝的宰相,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作为法家的代表,李斯和师兄韩非子为秦朝统一治理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嬴政特别信任的股肱大臣,但是李斯对于秦朝的继承者扶苏并不满意,因为李斯是法家,而扶苏偏向儒家,所以李斯和另一个始皇帝的宠臣赵高联合在一起立了胡亥,杀了扶苏

可惜后来,李斯也被赵高忌惮

赵高的心思就是有他没我,赵高本来就是那个小人型的,所以一定会想办法陷害李斯,李斯的阴谋不如赵高,所以才会被赵高陷害成功,从而搭上了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如果得罪了,那就想下手为强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10

李斯被腰斩时,犯的是谋反罪,这个罪名李斯自己已经承认了,满朝文武大臣自然不敢为他求情,而且就算求情也没用,一是看不到秦二世胡亥,二是就算看到胡亥为李斯求情的话,也不过是多一个陪葬的人。

李斯是布衣出身,其飞黄腾达有其励志的一面,却也成了他的弱点。



李斯是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也就是楚国人,他早年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李斯后来能成为秦国的丞相,跟他当小吏时一段人生经历有关。

李斯在当小吏时就善于观察,他分别看到两只老鼠在不同环境中的鼠生态度,让他感慨万千,也让他起了想要干一番事业出来的思想,这两只老鼠一只在厕所,一只则是在粮仓,在厕所的老鼠吃的不好,还要提心吊胆的,因为厕所来往的人多,看到有人来就要赶快逃走,甚至连狗都会来欺负它们,而在粮仓的老鼠吃的又好还不用担心人或狗带来威胁,李斯感慨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过的好不好,就跟老鼠一样,要看会不会选择环境和抓住机会。”

不甘平凡的李斯当即辞职,跑到齐国拜荀子为师,学帝王之术,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不过他信奉“人性本恶”论,偏向以“法”治国,所以他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弟子,也都是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学有所成后,对天下各国进行分析,觉得秦国的环境最有利于他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就背着包袱来到了秦国。

李斯到秦国的时候,秦国是吕不韦当权,李斯去拜见吕不韦,一番交谈后得到吕不韦的器重,成了一名郎官,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李斯就跟嬴政说现在秦国这么强大,六国势微,正是完成统一事业的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嬴政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立马拜李斯为长史,听取李斯的离间之计,派人拿着金银财宝去游说六国,离间各国之间的关系。

李斯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了秦王嬴政的信任,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拜李斯为丞相,李斯参于制定法律,坚持实行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又制定了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制度,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诸子学说,这些种种都是为了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手段,得到了秦始皇的支持,更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赵高利用李斯的弱点,鼓动他参与了篡改遗诏,也为李斯的死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宣扬秦朝国威,也想让自己的功绩流传千古,搞起了东巡大戏,在他第五次东巡的时候,在出巡途中病倒,知道自己撑不过去的秦始皇这才起了立储的心思,就找来宦官赵高代拟诏书,让长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事,以此确认扶苏继承者的身份,赵高素来为扶苏所厌,因此害怕扶苏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在秦始皇让他派使者发出这份诏书时,赵高阳奉阴违,假意答应,却暗中扣住了诏书。

当时李斯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并不知道秦始皇已经确立了扶苏太子之位,秦始皇驾崩后,李斯怕秦始皇的死讯传出会引起诸皇子的争夺,国无主也容易引起天下大乱,因此封锁了秦始皇的死讯,假装秦始皇还活着,日夜兼程往咸阳赶,赵高则先说服跟着出巡的胡亥抢夺皇位,胡亥当然巴不得,随后赵高又去找李斯一起篡改遗诏,李斯刚开始不肯,赵高就问李斯如果扶苏继承皇位后,你觉得丞相之位是会给你还是会给扶苏信任的蒙恬?

李斯经过一番打拼才能享受这荣华富贵,自然不想这一切成为泡影,一番思想斗争后,就向赵高妥协了,于是和赵高合谋,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炮制了份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裁,扶苏接到诏书后就自杀了,蒙恬拦都拦不住,蒙恬却不肯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不肯自杀,使者就将他囚禁在阳周,而蒙恬的弟弟蒙毅也被胡亥拘留在代地。

李斯被腰斩时,朝廷早被赵高弄的是乌烟瘴气,都是赵高说了算,谁还敢跑出来为李斯求情。

胡亥成为皇帝后,一心想着享乐,又害怕自己得位不正会被发觉,那样子就没法享尽人间欢乐,因此听从赵高的话,对潜在威胁的人进行屠杀,实行真正的暴政,将生杀大权交给赵高,赵高将蒙恬、蒙毅两兄弟害死后,对秦始皇的儿女也举起了屠刀,对胡亥的兄弟一次就杀了十二个,将10名公主和胡亥六位兄弟碾死,刑场惨不忍睹,还有几位兄弟也都被逼着自杀,赵高如此胡作非为,胡亥却是深表欣赏,可想而知对朝臣们有什么样的威慑力,另一个方面赵高排挤掉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安插了大批亲信在朝廷。

这个时候朝廷已经不是李斯说的算,是赵高说的算了,李斯想要见胡亥都见不到,赵高骗胡亥说天子应该保持神秘感,最好躲在深宫,有什么事让他去处理就好了,胡亥就把决断之权交给赵高,自己沉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

当李斯父子被赵高诬陷谋反的时候,李斯写了申诉书给胡亥,还提醒胡亥当心赵高,胡亥却把李斯写的给赵高看,过了几天李斯带着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胡亥,建议暂停阿房宫等一些劳民伤财的事项,却惹得胡亥大怒,下令将他们都交给司法官审办,冯劫、冯去疾痛心之余,在狱中自杀结束了自己生命,而赵高则对李斯天天严刑逼供,让他承认自己和儿子谋反,李斯逼不得已招了假供,而赵高为了防止李斯翻供,派自己的亲信扮成御史、侍中、谒者,对李斯轮番提审,李斯一翻供就对他进行拷打,到最后胡亥真派人来审问李斯时,李斯也只敢以假口供招认,就这样李斯坐实了谋反罪。

李斯已经坐实谋反罪,这种罪名可不是一般罪名能比,加上李斯的身份也尴尬,他虽然位极人臣,却是个外来户,他是外来户,却在灭六国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六国的人对他也是恨之入骨,加上赵高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秦二世不仅不管,还对他信任有加,朝廷文武百官都是保命要紧,谁还敢帮李斯求情,在李斯死后没多久就出了个“指鹿为马”的事件,朝臣们要么不说话,要么就顺着赵高的意思说,那些弄不清赵高意图的人说了真话,结果都被赵高杀了,所以没人为李斯求情,主要还是慑于赵高的淫威,对胡亥失望不敢站出来为李斯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