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2020-08-26 19:34阅读(158)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这真是个好问题!49年的渡江战

1

这真是个好问题!

49年的渡江战役,我军在长江上有一万多条船,如此多的目标,国民党的空军为什么没有大的动作呢?

孟良崮和淮海等战役,华野几十万人将敌军围起来,人员密度很大,国军为什么不用空军攻击解放军阵地呢?

其实在内战时,国军的空军也多次上阵,很多重要的战役空军都参加了,但没有发挥出空军应有的威力。

国民党空军数量问题

整个内战时期,国军空军虽有900多架飞机,但相对于广阔空域来说,其实少得可怜。

那时国军空中力量主要由陈纳德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负责,而美国是不会直接介入中国内战的。

因此国军空军,就靠那四百架左右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来支援如此广阔的中国内战战场。这无论如何是不够的,中国领空面积太大,而我军出于战术原因又分散隐蔽在山区和村庄之中,大部分时候敌人轰炸目标不明确。

因此空军对于陆军的支援力度总体上非常有限。

当然,如果能将空军集中使用在某一战役的话,局部效果也是有的。

就像淮海战役的徐东会战时那样,邱清泉兵团之所以能够在最初能突破华野的阻击,靠的就是那近二百架飞机的支援,但是最终也没能解了黄百韬之围,而这已经是国军空军的极限作用了,并未造成难以招架的局面。

国民党空军机型搭配问题

国军战机的机型搭配极不合理。不要小瞧这个因素,飞机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结合作战目的来使用。

在国军众多飞机之中,近一半以上是运输机,只能运兵员和物资,不能直接攻击。

轰炸机刚更少,并且轰炸机大多数是美国援助的战略型轰炸机,如B17等型号,这种飞机不同于执行俯冲轰炸任务的战机,投弹量大但精度和速度都不高,不适合攻击我军的炮兵,而适合进行大规模无差别攻击。

在自己境内当然没有无差别轰炸的道理,所以这些飞机在中国完全不实用,也就达不到执行轰炸任务的目的。国军在当时多以战斗机进行扫射,战斗机是用来空战,夺取制空权的,而我军并无飞机与其争夺制空权。

换句话说,敌人没有合适的作战飞机,被迫使用战斗机执行不匹配其特点的作战任务。对于国军方面来讲,使用战斗机执行任务,在大规模战役中的威慑力远不如俯冲轰炸机来得实在,对我军威胁非常有限,可惜他们没有俯冲轰炸机。

我方军队战术原因

我方军队一直都是能打则打,不能打则及时转移。

内战之初很多的战役作战时间都非常短,仅仅两三天就解决了战斗。

这样短时间的战斗,敌人空军甚至都来不及做出支援行动。

而且我军打仗历来是讲究绝对优势兵力的,一旦形成大规模战役,敌人有限的空中支援(如前文分析)对战况的实际影响很小。

还有就是战时物资供应不及时的因素,空军是极其耗费物资的,比如油料、零配件、弹药。淮海战役到中后期,敌人空军支援力度的下降就是因为补给跟不上了.。

2

人心向背,将介石打着孙中山领导国民党三民主义旗号,收买各地军阀,和汉奸伪军收剐民财各自以自己地盘为主,保存自己实力心怀鬼胎盼着共产党消灭对方好壮大自己实力根本就是不为百姓提高生活和生产力发展,将介石下野回到奉化老家看到家乡生活百姓二十多年没有半点提高反尔民不聊生深感愧疚,将介石领导国民党就会内斗怎样能不败之理,飞机大炮也挽救不了腐败无能将家王朝!

3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就积极准备内战。但国民党军队大部分都在大后方,把部队运送到前线需要时间,筹措战争物资也需要时间,而久经战火的全国人民更不希望打内战。

一.内战前国共双方的较量。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给毛泽东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建国事宜蒋介石断定毛泽东不敢来重庆,那么就可以把打内战的罪名强加给共产党人

毛泽东看出了蒋介石的阴谋,但为了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来到重庆,经过谈判,国共两党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人民似乎看到和平曙光。

打内战的准备工作,蒋介石就先输一局,没能实现把打内战罪名强加给共产党人的阴谋。

2.中共中央派林彪到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有工业基础,又接壤蒙古、苏联、朝鲜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壮大人民军队的风水宝地。从四平战役开始苏联加大对林彪的帮助,加之东北的天时地利人和,东北野战军迅速壮大,1948年,东北野战军兵力达105万,这是解放战争时起到及其重要作用的军事力量,几乎打下半个中国。

3.国民党的腐败,“四大家族”疯狂压榨人民,国统区物价飞涨,令国统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返回日战区的国民党军政接收大员们,大肆侵占各种财物,各个都顿时暴富,就是这一时期国民党迅速腐化。“四大家族”中的宋子文更是贪婪,他竟然用1法币兑换日战区200伪法币,一时间日战区人民财富以200倍的幅度缩水,人民生活比日本人占领时还困苦,工厂也大批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人民对国民党政府失望透顶。

4.1946年6月2,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蒋介石打内战的真实目的大白天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人民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充满了对共产党人的同情和支持。

内战爆发前,蒋介石就大失人心,为其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二.解放战争(内战)中双方的较量。

1.军事对决。

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毛主席要求“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虽然丢失一些城市,甚至延安也主动放弃了,但实现了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目的。战争中中期,毛泽东要求把战火燃烧到敌占区,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加大国民党的战争代价同时控制战略要地,有利于后期战争发展。后期,抓住战机,发动“三大战役”,几乎消灭敌人的精锐军事力量,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

整个战争过程中解放军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而国军相对则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将帅不和。

2.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翻身农民获得土地,受到广大农民拥护。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区农民踊跃报名参军;同时客观上也瓦解了国民党士兵的士气,尤其是家在解放区士兵的士气。

3.解放战士。战争中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又对国民党军队产生巨大瓦解作用。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后期,开始出现大规模投降、起义事件,不但有效减少解放军的伤亡、也使敌军减少战斗人员,如果投降者(绝大部分士兵都是农民子弟,尤其是家在解放区的士兵更愿意加入解放军)加入解放军,这样的士兵当时称为解放战士,这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意义也是巨大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作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负责、李克农领导的地下工作成绩斐然,战果繁多,最著名的就是北平和平解放。当然,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敌后第二战线的开辟: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发动爱国学生、工人等进步力量,与反动的国民党政府作斗争,有利支援了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翻身做主,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对世界格局和亚非拉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具有深远影响。

4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1947年春天,国民党部队向山东解放区全面进攻,苏北解放区的党员干部,除了留下部分人坚持斗争之外,大部分奉命北撤。(有的叫东撤)

这一天,留下来坚持斗争的运河区民兵中队,按区委书记苗宗才的命令,到腰庄集合,准备领取新武器。

当他们来到指定地点时,却发现区委书记不见了,就在他们东张西望时,一个国民党军官在副官陪同下,大摇大摆地走来,战士们大惊失色,伸手去摸枪,这才想起来,旧枪全部按命令上交了。再一看,周围全部架上了机关枪,他们已经被包围了。

那个军官冷笑着说:实话告诉大家吧,你们的区委书记苗宗才,已经投降了国军,你们的枪支弹药全被我们缴械了。

就这样,几十个战士被押到县城。第二天,他们被押去游街,一个国民党士兵敲着锣喊:大家看看,土八路都被我们赶到大海里淹死了,就剩下这几个,全被我们活捉了。战土们屈辱地低着头,对叛徒苗宗才恨的牙根痒痒。

就在他们秘密地商量着,如何逃出魔窟去找组织时,,这一天牢门突然打开了,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走进来,他向战士们拱拱手说:众乡亲受惊了,我是李宗义,从小在外读书,回来后在县党部做事,我向县长作保,放大家回家,临行之前,我备了薄酒恭请大家,还望众位乡亲赏光。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这位少爷羔子玩的什么花招。

到了饭店,李宗义亲自给每个人都满上了酒,他说:众位乡亲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敌对阵营的人,为什么会请我们喝酒呢?如果大家怕酒中有毒,我先喝为敬。说着,随便端起桌上一杯酒一饮而尽。

他说:我虽然给国民党办事,但是,我断定国民党必败。为什么这样说呢?国民党征兵,都是用绳子绑着送去的,这样的兵能真心实意去打共产党吗?再看看你们共产党,能当上兵比得状元还高兴,敲锣打鼓送着去。再说,国民党部队到了哪里,老百姓像避瘟神那样躲着,而共产党呢,老百姓像见了亲人那样欢迎。所以,共产党的兵,一个能顶十个,就拿诸位来说吧,不是你们区委书记出卖,就是几百个人也捉不到你们几十人。

别看现在国民党有飞机大炮,共产党只有小米加步枪,这没有用,终有一天,那些掌握大炮的人,会调转炮口去打自己人,到那时,这些先进的武器都会落到共产党手里!

他连喝了几杯酒,情绪有些激动。

一个战土说:既然你看到这一点,为什么不弃暗投明归顺共产党呢?

他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是我心里最矛盾的事,我知道,要不了几年,我们这些人将死无葬身之地,但是,我又下不了决心,我的岳父来信让我去国外避祸……

说到这里,他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日子了!所以,我今天特备薄酒,一来给诸位压惊,二来拜托诸位,将来共产党掌权,请诸位放我家人一条生路。

有个战士说: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苗宗才交给我们。

李宗义说:这一点,我没有这个能力,不过,大家放心,这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埸。

吃过饭之后,这些人全部被释放,仅仅一年时间,共产党就打回来了,这几十个战士全部投入到淮海战役之中去了。叛徒苗宗才,也在五十年代初被枪毙。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入关时仅几万人,出关时拥有雄兵百万,这绝不是偶然的。

5

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胜国民党的原因如下:

一、共产党通过土改,赢得了农民的拥护,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主席扰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主席知道:在中国谁解决了人口比例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就拥有了天下。在国共双方交战初,主席大力加快农村土改,让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农用工具,农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保卫胜利果实,必须拿起武器和国民党血战到底,必须坚决跟着共产党走!人心所向,共产党不胜也难!就像陈毅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二、主席采用正确的军事策略。

日本一宣布投降,主席和中央就十分重视东北,下令林彪、罗荣桓、黄克诚率十二万军队及干部下东北,东北我军有了大发展,为我军争得了一块战略基地。

主席从来不和国军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始终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原则,直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解放战争初期,不惜放弃大量城市,大量消灭国军有生力量,大规模壮大我军力量。在第二年六月,他又敏锐地判断出我们战略防御转化为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令中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左路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右路陈谢大军挺进豫西,三路呈品型攻势,将战场及时拉向了敌管区;在1948年底,他审时度势,首先下令在我军占优势的东北地区发起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随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国军一百五十万人……随后一方面派周恩来等积极参与国共谈判,力争减少伤亡;一方面筹措船只、训练军队,随时准备国民党不肯签字渡江作战。当国民党拒绝接受和平条件,主席朱老总当机立断,利用涨潮前的时间,下令向全国进军,最后把老蒋赶到了台湾!

三、主席慧眼独具,不拘一格用人才。

双方决战,各战场战役指挥人选尤为重要。东北,选定了林彪司令员,华野选中了粟裕副司令员,中野选中了刘伯承,西北野战军选中了彭德怀,而山西和阎老西PK,他选中了徐向前……这五位老总后来被誉为主席的五虎上将,每个都够老蒋喝一壶!

四、以战养战,减轻了百姓负担,改善了我军装备,壮大了我军队伍。

我军尽量不打消耗仗,每打一仗,尽量利用缴获的国军装备大大改善我军装备,同时加强对俘虏兵的改造,壮大我军队伍。以淮海战役为例,战前我中野十四万人,战后我中野就壮大到二十八万,武器装备也大大改善。

五、周恩来、李克农领导的情报及策反工作卓有成效。

整个解放战争,我军处处有“余则成\"的影子:国防厅作战厅厅长郭汝瑰是地下党,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北平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秘书王玉,负责为傅写新闻稿的阎又文是地下党;莱芜战役时的国军46军军长韩练成、淮海战役时的国军第三绥靖区张克侠、何基沣是地下党……

六、我军兄弟部队真诚合作,而国军内部矛盾重重,缺少有利配合。

如淮海战役中,华野、中野手腕相助,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电请中央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陈老总两头插旗,这个华野大佬又兼任中野第一副司令员、中原局第二书记,在歼灭黄维兵团过程中,华野由陈土榘率三个纵队支援中野,歼灭完黄维后,陈毅下令所有缴获交中野改善装备。

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七十四师陷入我华野重围,而因和张灵甫争当74师长而失败的83师师长李天霞竟袖手旁观。

三大战役后,桂系军阀、“副总统\"李宗仁竟联合桂系军阀白崇禧把“总统\"蒋介石逼得下野!

6

大家好,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空军大慨有1000架左右的飞机,这些飞机是二战结束后美军赠送给国军的,1945年11月,美国将在中国战区的美空军飞机,包括飞驼峰空运总队飞机,共计200架送给国军,随后,美国将印缅战区剩余的700架飞机也移交给了国军,国民党军自己还有不到100架,至此,到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军再没有得到美国的军事装备援助。

在中国对日作战的战区,美军主要装备的是战斗机和运输机,这些战机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因为解放军没有作战飞机,国军的战斗机跟谁去打?只能停在后方机场睡大觉,而运输机是担任运输物资任务的,不具有作战能力,当时国军和解放军成犬牙交错的状态,运输机投下的物资有时都投到了解放军的地盘。

在印缅战区,美军装备了部分轰炸机,移交给国民党空军大概有300多架,但由于这些轰炸机反复执行轰炸任务,许多都是缺破不全的,美国又没提供零配件,所以在维修时只能拆卸重组,真正能执行轰炸任务的不到200架。由于国民党空军没有同地面部队进行过协同作战的训练,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所以在战役中国民党空军没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谢谢阅读

7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虽然拥有大量的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仍打败仗,主要是原因是失去了中国人民这个坚强的后盾。

8

武器装备对战争的胜负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战争的胜负从来就不是只看武器装备的。如果是这样,战争倒是简单了,当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准备战争的两方直接把家底一亮,武器装备差的一方都不用作战,直接认输投降就是了。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还是人,所以毛主席才说“兵民是胜利之本!”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不仅仅有空军,还有海军。即使是陆军装备也比解放军强得多。国民党军队中的精锐部队基本上都是美式装备,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而且在解放战争的大部分时间段,国民党军队的数量也多于人民解放军。但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占尽优势,却还是被解放军打败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分为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两个方面。

在战略方面:

1、人心向背决定了国民党军队必然失败,人民解放军必然胜利。如果说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还有一些亮点的话,抗战后整个国民党政府迅速走向了腐朽没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往日占区的接收大员中普遍盛行的“五子登科”一说就很能说明问题。

经过八年抗战,国家一片废墟,急需要恢复经济,发展民生。但国民党的各级官员却忙着搜刮财富,寻欢作乐。国民政府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其所作所为很快让广大民众彻底绝望。

即便如此,国民党还要一意孤行的打内战,显然违背了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直接把广大民众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也就注定了国明党军队在战场上的失败命运。

相反共产党在解放区通过土改政策,让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这不但解放了生产力,大大增强了人民政府的经济实力,还使得广大农民成为人民军队最坚强的后盾。一得一失,就让战争胜负的天平迅速倒向了人民解放军一边。

2、正确的战略指导是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抗战的胜利和美国的军援让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变得极度膨胀,以为可以通过战争手段轻松地消灭共产党武装,这也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直接原因。

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没有正确认识到共产党的力量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所以三年解放战争中从来就没有制定出一个像样的战略方针,使得国民党军队在占尽优势的 情况下还连吃败仗,把前期的所有优势逐渐丧失殆尽,终究难逃败亡的命运。

反观共产党,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无论是战争初期的积极防御战略,还是战争反攻阶段的三路出击,两翼配合,逐鹿中原的战略,都使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战场形势发生逆转时,又当机立断与国民党展开大决战。这些正确战略的实施,加速了国民党军队的战场溃败。

3、兵民团结、将帅同心是人民军队胜利的可靠保证。战争除了战场上的较量外,还是后勤保障的较量。整个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到了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海量的战争物资硬是被广大解放区人民人拉肩扛,源源不断的送上了战场。所以陈毅元帅才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反观国民党军队,大量的兵源是靠抓壮丁,这就造成了一种战场奇观:士兵在国民党军队里毫无战斗力,一旦被解放军俘虏,经过短时间教育,就成为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

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领袖对前线的将领高度信任,从不胡乱干预指挥。各级指挥员之间互相信任,沟通顺畅。而国民党军队恰好相反:不同派系将领互相猜忌,上下离心,焉有不败之理?

在战术层面:

1、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人民解放军将领经过战场锻炼,战争指挥艺术越来越精湛,往往能够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逆转战场局势

2、经过诉苦运动的教育和大练兵之后的解放军战士政治觉悟提升,求胜欲望强烈,战斗意志坚定,战术水平很高,这就为战斗班组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战场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这一点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共产党方面在隐蔽战线的工作卓有成效,一些关键性情报取得为战场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之争、党同伐异也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些关键性胜利提供了机会。而解放军的将领往往能够抓住这样的有利机会,取得胜利。

9

1948年11月末平津战役打响,傅作义从北平派出轰炸机数架,飞往张家口上空给自己的王牌第35军助战。蒋系空军在战场上一顿操作猛如虎,精准地轰炸了第35军第101师第二团的阵地,当场炸死营长白某以下数十人,军长郭景云冲着天上破口大骂:“飞机上也有八路了,这仗怎么打”?


(毛邦初)

确实,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初,我军的空中力量基本(还有一点点,下文说)是零,而蒋系空军拥有飞机900多架,其中作战飞机443架,编为五个军区八个大队,分驻各战区支援地面作战。但是从战争结果来看,其空军的作战效能极其低下,几乎对战局没起到什么决定性影响。


其根本原因在于,蒋系空军根本不能视为一支“现代化空军”,尽管它的战机以美式为主,但不代表就形成了足够战斗力,这与海军和装甲兵的情况差不许多。海军舰队挡住百万雄师过大江了吗?没有,装甲兵在淮海战场上协助李延年兵团突破阻击线了吗?还是没有,有虽有,聊胜于无,同时还有几个严重的弱点:


(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


1,蒋系空军的规模和实力仍然太小。


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中原的广袤战场上,蒋系空军的400来架作战飞机一摊下去,每个战区只有几十架,再加上出勤率不高,经常是几架最多十几架支援地面战斗。这就导致在战场上根本不能形成空中火力优势,虽然也给我军造成一定伤亡,但影响毕竟有限。


其实在战争初期,比如三战四平的战役中,从沈阳和长春出动的飞机,不停起降作战,使东野两个主攻纵队在白天根本无法组织进攻,也就给第71军争取了喘息之机。这也是陈明仁能够侥幸守住四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这只能在初期的战术行动中有点作用,到了淮海战役期间,为了给包围圈里是杜聿明空投物资,不得不征用了三个民用航空公司(包括陈纳德的)的飞机,严重说明其空军规模的有限性。


(空军总司令周至柔)


2、蒋军的技术和物资保障能力太差。

空军是个高技术军种,也对工业实力、经济实力要求甚高,蒋系空军所需要的航空油料、飞机零件甚至空军飞行服等物品,都不能自产而全赖进口。这就严重影响了空军的出勤率,许多飞机经常因为缺乏油料和零件而趴窝,比如第八大队拥有三个中队的B—24轰炸机,却因为故障和配件缺乏,出动次数很少。


尤其是美国曾经自1946年7月29日起,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英国也同时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蒋军购买枪炮子弹、舰炮、航空器材的一切请求,这进一步加重了蒋系空军的困难。在库存的燃油、配件和弹药消耗差不多以后,自1948年初蒋系空军的出动率和战斗力明显下降。


(周至柔和陈纳德)


3、蒋系空军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


抗战八年,中国空军在前期基本被打光了,有经验有能力的飞行员损失殆尽,直到1943年以后才有所恢复,空军是个形成战斗力较慢的军种,俗话说“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所以匆忙训练出来的飞行员,其战斗意志和技战术水平都不高。比如第11大队在接收P-47战斗机的行动中,整整一个中队因为迷航而损失掉,也是醉了。


1947年10月25日,东北蒋军的第4大队四架P-51战斗机在向哈尔滨方向巡航时,发现了东北民主联军“东北航校”的一架日式九九式教练机(所以不是零),于是四架高性能的战斗机立即发起攻击,对着一架没有武装的教练机追打,整整两轮的俯冲和拉起攻击和前后四次射击,仅仅给这架教练机垂尾翼添了几个弹洞,最后该机安全返航,你就说水平如何吧?




4、蒋军在作战中的陆空协同不好。

第35军郭景云部被误炸并非个案,他的部队不止一次被自己人轰炸,甚至记下了飞机编号905去告状。而在邱清泉、李弥兵团解救黄百韬的徐东作战中,第一天地面部队全副武装准备发起攻击时,空军姗姗来迟,第二天飞机来轰炸时,地面部队却决定休整,总而言之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


由于空军待遇好学历高,大部分飞行员曾接受美军训练,所以牛叉的不行,再加上宋美龄、毛邦初等一直掺合空军建设,所以蒋系空军眼高于顶,对陆军特瞧不起,在济南就曾经大打出手,然后拒绝支援李仙洲作战。军种间的矛盾,以及陆军文化水平的低下、通讯工具的缺乏,使地空联络、陆空协同都不咋地,作战效能自然大打折扣。




也就是说,蒋系空军的所谓“空中优势”其实很是微弱,无力改变战争进程。1950年,美国远东空军初期投入作战的是1200架飞机,看起来数量比蒋系空军多不到哪里去,然而背后支撑的是巨大的综合国力,战机出勤率非常之高,并且经常以大机群活动,遮天蔽日对地攻击,志愿军官兵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空中优势”。

10

解放战争,国民党在军事上(海陆空)人数上、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但在政治上(民心)不占什么优势处于劣势,在军事战略战术指挥上,没有优势可言。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只占一时的”地利”,不占”天时”,更不占人和(民心)。到1947年下半年也失去“地利”,所以三样(“天时、地利、人和”)中一样都不占,那就会百之百的必败无疑。

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民心,”撑握了“天时”,又夺取了“地利”,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夺取了全国的政权。

最后“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亘古不变的世上之真理,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