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当公务员,会比三本毕业生公务员厉害多少?

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当公务员,会比三本毕业生公务员厉害多少?

2020-08-24 15:05阅读(151)

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当公务员,会比三本毕业生公务员厉害多少?:大家好,我是深蓝队长,体制内多年,回答下这个问题。虽然很多人说都一样,但其实真的不一样,甚至

1

大家好,我是深蓝队长,体制内多年,回答下这个问题。

虽然很多人说都一样,但其实真的不一样,甚至差距很大。都一样对待指的是考试的时候,入职了以后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说一下我们单位的情况:

16年的时候,我们单位新入职人员是9个,其中学校最好的是北大,还有两个985高校的,剩下的有普通一本,有出国留学回来的,也有三个是地方上的XX学院,也就是三本院校。

新入职人员一般统一分配到基层工作,在我们这就是大厅,做的是基础工作,要学的东西也很多。但楼上的部门有时候会调人上去帮忙,尤其是人事、纪检、党建等行政部门,这个时候区别就开始出来了。他们都是优先叫北大和985的那三个人去帮忙,实在忙不开才会叫其他人,基本不会叫那三个三本院校的。

时间一长,那三个好学校的接触人就多,与领导自然就熟悉,有机会也就第一个落在他们身上。入职五个月的时候,那个北大的就被办公室要走了,不在大厅工作了,其他两个985的也很快陆续任命到其他综合部门。而那三个三本院校的,直到现在,入职四年了,还有两个待在大厅,而那个北大的已经是副科长。

当然,这只是个例,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我们不能说所有清华北大的都很优秀、所有三本院校的都不行,但这里面有个概率问题,清华北大之类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普遍有上进心,三本院校则相反。

我之前接触过三本院校中的一个,说实话,很崩溃,一个很简单的工作给他讲了三遍,他愣是听不懂。他除了在大厅干最基础的重复机械操作,他什么岗位都胜任不了。

机关单位就是这样,差距都是前五年拉开的。同样入职五年后,有的人已经确定会走领导职务,而有的人也被定性为一辈子只能当科员。学历和学校就是那块敲门砖,它可以给你更多的机会,让你有更大的把握。

2

没当公务员的时候,公司有同事是清华的,当公务员之后,身边也有北大的,不可否认,他们真的比一般院校出来的厉害,升职也快。

个人认为,他们至少有以下几点是比较值得学习的:

01.眼界很广,不纠结于小事。

当年在公司的时候,清华的同事,真的是不在乎公司给的那点工资,他们工作,就像是来体验生活一样。其他同事在为工资拼命干活的时候,清华同事说,自己考了律师资格证和金融类的注册资格证,就算不在我们公司工作,一出去多大把公司抢着要他。并且,他本人在股市里有投资,收益不少。

工作上,他也有很多门路,遇到问题,找找同学什么的,很快就能解决,思路真是很宽广,同学资源,不是一般院校出来的人能比的。

02.学习能力强,工作上手很快。

北大出来当基层公务员的,刚开始和其他一起同时考进来的人在同样的岗位,基本做同样的事,但是北大的处理事情,很有条理,特别是处理文件,抓重点抓得很准,遇到不了解的,主动去问,别人说一遍,他也就会做了。但是一些一般院校进来的,就有差距了,极端一点的,手把手地教,都还是懵逼的,有时候真能气死人。一旦熟悉了工作方式之后,他们的区别就出来了,领导也喜欢用上手很快的人,最终,北大的提拔很快。

03.他们心态平和,做事不急不躁,不极端。

也许他们认为,基层工作只是他们的历练而已,终究是会被提拔的。所以他们心态挺好的,做事情不着急,有耐心,对人也平和,不势利眼,思想也不极端。

有些刚进来的公务员就不行,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还老是觉得上级傻,布置的工作没意义,可是他本身又没能力去改变。落实工作的时候,太任性,做不好需要完成的工作。

清华北大出来的,总体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厉害,和一般院校不在一个层次。

3

有过几个清华北大同事,我的感受是没差别,没啥厉害不厉害的。

我们同事最常用的一句调侃:考上清华北大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要和我们一起做公务员。

之所以大家会这么调侃,是因为我们单位从三本到清华北大,啥人都有(实际上深圳公务员系统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不少,哈佛大学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也有),根据我的体会,大家各方面也没差多少,公务员更看重学历,这个是组织制度决定的。

就算你是清华的本科生,进来也一样要从科员做起,而哪怕你是再不入流的大学的研究生,进来也一样直接认定为副科。

1、提拔任用方面。我见过清华大学毕业的,现在45岁,仍然只是一个科长,也见过普通二本毕业的,现在33岁就是副处。

整体来说,单位的级别已经决定了每个人的上限,如果你在一个科级单位(县直单位),那你熬到退休也无非就是个科级;如果你在处级单位(市直单位),那到退休最高一般也就副处。所以,清华北大的也好,三本的也好,对本科生来说,提拔方面大家最后差不了多少。

2、工作能力方面,除了部分人中龙凤,也差不了多少。俗话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只要给你机会,一般人干个局长或者科长是可以胜任的,毕竟大家都读过大学,一般的能力也都没啥问题。另外,能力这个东西,需要培养,需要锻炼,即便你是清北的,整天摁着你打杂,你能力有多大提升?

3、清华北大本科生很少做公务员的,大部分都是读研读博了。根据学校发布的就业报告,清华北大的本科生,60%都继续深造了,现实中的感受也确实是这样,尽管清华北大毕业生做公务员做老师的新闻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硕士或者博士,被提拔的主要是博士。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没有什么比较意义。

4

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当公务员,确实比很多人有厉害的地方。且听云杰老师一一分析。

一、考试有优势

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申论考试都是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各地公务员录用名单分析,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的考生,笔试成绩普遍更高,甚至甩第二名很远。

作为高考的佼佼者,他们基础知识扎实,应试技巧熟悉,在笔试考场上应对自如、面试考场上自信满满。

二、背景有优势

在组织部门、领导眼中,自然会对清华、北大毕业生高看一眼,这是学校自带的光环。

单位领导对别人介绍时会说:这是我们单位的xxx,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很有水平。

本科毕业的学校,会伴随着我们一生。

各地也会对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重点培养,上级部门也会找机会挖人才。

三、工作有优势

高考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智商、学习能力自有他的优势,在工作中,他们善于学习、总结,适应能力较强。

在工作中,他们能很快适应岗位,极快融入角色。

云杰老师接触到的有少数清北毕业的公务员,各方面表现确实是很优秀。

5

作为一名公务员,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们当年那一批公务员考的是赣州的乡镇公务员,考上后分配在各县(市、区)的乡镇和街道工作,这批公务员,大部分是非985的二本生(我们那时候三本生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只招二本以上的),但也有少数重点985大学的学生,其中一个复旦大学的,一个武汉大学的,清北的倒是没有。

到了乡镇后,按规定我们必须在乡镇工作两年以上。但事实上是,那个复旦大学的,到了乡镇后一个月就被市委办借调去了,武汉大学的则去了县委办,半年后当了县委书记的秘书。除了这两人,还有一个兰州大学的,很快也去了县委办,后来直接提拔县委办副主任(注:以上几个在不同的县,具体的哪个县就不点出来了)。这几个人,几乎都是在工作五年左右,也就是28岁之前,就提拔为正科级了,其中一个现在已经是某省厅的副处长。而那些留在乡镇的二本毕业生,现在十五六年过去了,很多还是副科级,仍然在乡镇苦苦奋斗着。差距有多大,不言而喻了吧。

以上我说的例子中还没有清北的学生。复旦、武大的尚且如此,假如有清北的,估计还在党校培训的时候,他们就被市里的厅级领导或县委书记们瞄上当秘书了,他们在三十岁前提拔正科不是什么难事。而那些二本毕业的,如果家里在地方上没什么势力或关系,估计要在乡镇当多年的副科领导,四十岁之前提拔正科的概率非常小。

总之,有了清北的光环,清北毕业生的平台会比二本毕业生的宽广的多。正常的话,此后的路也会走的顺利的多,政治前途也会好的多,二本毕业生与他们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经历,欢迎大家讨论。

6

答:请看??

1、目前为止,公务员中没有三本。

2、清华北大是咱祖国的顶级高等学府,怎么与三本作比较?

3、题主什么意思?请直白??

7

首先,真诚地感谢您的信任和邀请,让我来与你共同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根据我的经历和知道的一点点情况,我尝试着回答一下你的这个问题,说的不一定对,仅供你个人参考吧!

第一,清华北大的本科生比三本的本科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知识储备上,从总体上说是要强得多的。因为,能够考上名校的,绝大多数真的都是拼出来的,没有实力是不行的。

第二,两者当上公务员以来,会有多大的差异,这个,我个人还真的认为:不好说!为什么说不好说呢?因为,当公务员最主要的是干活,而不考试,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涉及到文化知识的内容一定有,可有些工作真的主要是靠情商的,而情商并不是学识可以代表的。

第三,人生,重要的不是起点,而是转折点!谁也不会没有一点缺点和不足,谁也不是神仙。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可不如舟!在公务员的岗位上,清华北大的本科生从学识上一般会比三本的好,但是,在态度上、情商上、解决实际问题的招法上,还是要看实践能力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再强调一下吧,由于其它相关信息和因素知道得不多,只能够回答到此了。最后,真心地祝你走好运!一切顺利!

8

一样。

9

学习好的一般聪明加自制力强……社会认知高文凭和高级证书就是人才!

10

公务员本身就没什么含金量的工作二本三本都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