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个人最后都没有善终,为什么?

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个人最后都没有善终,为什么?

2020-08-17 10:03阅读(92)

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个人最后都没有善终,为什么?:武则天剧照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已经82岁了,随着一代雄主的老迈,为了争夺皇位拥李派和拥武派斗

1

武则天剧照

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已经82岁了,随着一代雄主的老迈,为了争夺皇位拥李派和拥武派斗争日趋激烈。但是因为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阻挠,太子李显地位岌岌可危,随时面临死亡威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神龙政变”发生了。

“神龙政变”的带头人共有五位,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他们都是李唐王朝的拥护者,正是他们的冒险举动才保住了李唐江山,让太子李显继位,可惜这五人最终都凄惨而死,让人唏嘘。只能说他们拥戴的李显是一个凉薄之人。

狄仁杰剧照

“神龙政变”的发生离不开一个人,就是著名的狄仁杰。要说狄仁杰700年就死了,又怎么和5年后的“神龙政变”扯上关系呢?

首先武则天选定的继承人是武三思,正是在狄仁杰冒死不断谏言下才改变主意,将李显从房州接回洛阳担任太子。可以说没有狄仁杰的努力,李显是很难成为太子的,那么“神龙政变”自然也丧失了名正言顺的理由,不能轻易成功。

其次“神龙政变”的带头人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都是狄仁杰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是狄仁杰给李显留下的忠诚班底。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受到武则天宠信后,假借皇帝的名义为非作歹,甚至于逼死了太子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女婿魏王武延基等人,李显本人生命安全也时常受到威胁。可以说“神龙政变”救了李显全家性命,张柬之等人是他的大恩人。

唐中宗李显

那李显对于这帮李唐忠臣是什么态度呢?不满、怨恨都有,就是没有感激,这也是张柬之等人最终惨死的根源。

李显从来都不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只不过当时武则天还没做好登基的准备,才让李显当了55天傀儡皇帝,不久就将他废为庐陵王。李显怎么说也是武则天的亲儿子,还是个王爷,因此在贬谪初期日子过得非常好,随行人员300人,近臣、侍从、嫔妃等人在身边伺候着,住着奢华的宫殿,每日锦衣玉食。

《房县志》中对于李显的贬谪生活有记载“百丈城兴,九层版缩,璇琢琼雕,栏目磴复。其上也,楼观翚飞,帘牙鸟啄。其下也,芙蓉池开,琵琶亭续。其井也,黄琉八角以金镶。其城也,白石千紊而玉矗。由是人疑仙子,境胜蓬莱,珠帘星卷,宝镜月开,巧梳蝉鬓,淡抹鱼腮,眉间晕柳,额上妆梅,温柔香去,脂粉气来。”

武则天剧照

684年9月武则天临朝称制,此后不满武氏统治的徐敬业等朝臣、越王李贞等宗室纷纷起兵对抗,而作为唐高宗李治活着的嫡系子嗣中最年长的李显就成为了最好的旗号,“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口号响彻天下。这样一来李显的苦日子就来了,武则天没杀他,但各种迫害、问责接踵而至,他身边的很多人也都被赐死。

每次有李唐忠臣为李显说话、鸣不平,武则天就会派使臣去问责李显,杀一批李显身边的人。李显对于自己两个哥哥李弘与李贤是怎么死的非常清楚,因此对于母亲的的责备非常惧怕,每日噩梦缠身,精神崩溃到要自杀。而李显的妻子、后来的韦皇后更惨,父亲韦玄贞,母亲崔氏,四个兄弟韦洵、韦浩、韦洞、韦泚全被迫害死了。

张柬之

李显复辟登基后评价狄仁杰的话非常有代表性,“人臣事主,必在一心。天下岂有皇帝刚刚得病,就让太子监国的道理。这是狄仁杰在树立私惠,想趁机讨好我。”在李显看来狄仁杰、张柬之等人不是“忠臣”,为他说话是为了私利,有这种偏见在,再加上妻子、女儿的挑拨,张柬之等人就惨了。

705年正月二十四日,李显登基,为唐中宗。一登上皇位,李显立即开始对付张柬之等人,先是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五人实权;之后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他们贬到地方任职,挨个收拾。

最终82岁的张柬之被流放到泷州,忧愤而死;69岁的崔玄暐在流放古州途中病逝;敬晖流放琼州,最终被凌迟处死;54岁的桓彦范流放瀼州,遭受酷刑最终被乱棍打死;袁恕己流放环州,也是受尽折磨最终被杀。“神龙政变”五大功臣从匡扶社稷的重臣,到惨死于边疆,人生大起大落莫过于此。

李显剧照

很多人说唐中宗李显是韦皇后、武三思等人的傀儡,但从两件事上看他大权在握。第一是韦皇后、武三思等人不只想杀张柬之5人,还想夷灭他们三族,并大肆株连,因为李显不同意,就没能进行。试问李显要是傀儡皇帝,别人还用在乎他的意见么?

第二是707年“景龙政变”,太子李重俊联手禁军将领李多祚、李思冲、李千里等人发动兵变,要诛杀韦皇后、武三思等人。当时韦皇后、武三思已经闹得天怒人怨,太子李重俊起兵初期很顺利,防守京城各处的部队或支持、或默许,顺利杀了武三思父子。但当进攻皇城要杀韦皇后的时候,唐中宗李显一现身,禁军立马倒戈,政变军溃散,可见李显是很有威望的。

2

一:神龙政变的背景:

武则天到了晚年以后,没有了以前的锐意进取,和大多数皇帝一样只是安于享乐。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却趁此插手政事,在朝廷中一手遮天。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周朝廷中流言四起,人人不安。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个大臣在暗中积极联络,意图除掉二张,重新扶李显登基,恢复大唐。

二:神龙政变的过程:

神龙元年(公元705)正月二十二的早晨,张柬之等五人和李显以及李多祚、薛思行等将军通过玄武门进入宫中,先杀了张昌宗和张易之二兄弟,大家再护卫李显进入武则天的长生殿。

武则天见到人情汹汹,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无奈只得下诏让李显登基。李显登基后,把国号恢复为唐。神龙政变到此完美成功。

三:神龙政变后五个功臣的下场:

政变结束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暲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神龙政变也叫“五王政变”。但是五王的下场都不好:张柬之和崔玄暲在流放途中病死;敬晖、袁恕己和桓彦范在流放地被李显和武三思派去的人活活打死。

四:五王不能善终的原因:

首先是心慈手软姑息养奸,五王在神龙政变成功后没有彻底清算武则天余党的势力,让武三思等人可以有机可乘,勾结韦后和上官婉儿等人,迷惑巴结中宗李显,然后慢慢坐大反噬一口,让五王追悔莫及。

其次是五王还是看错了中宗李显。他们也不是不能杀武三思,而是想让李显亲自下旨杀武三思,这样不但显得名正言顺还可以增加李显的威望。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李显是个真正的扶不起的阿斗。根本不值得他们辅佐。

最后的原因还是在君臣关系上。李显虽然是个庸主,他不舍得杀武三思,但不说明他不会杀五王等功臣。“狡兔死,走狗烹”是一句永远不会过时的名言。

3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神龙元年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封五大功臣为郡王,但是五王均落得凄惨收场。

汉阳郡王张柬之,政变后论功封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随后受到韦后、武三思势力的排挤诬陷,被免去宰相职务回襄州养病,同时被任命为襄州刺史,不久再次遭贬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博陵郡王崔玄暐,政变后论功封为中书令、博陵郡王,随后受到韦后、武三思势力的排挤诬陷,被免去宰相职务贬为益州长史,之后再次贬为均州刺史、白州司马,最后在流放古州途中病逝,时年六十九岁。

扶阳郡王桓彦范,政变后论功封为侍中、扶阳郡王,随后受到韦后、武三思势力的排挤诬陷,被免去宰相职务贬为洺州刺史、濠州刺史、泷州司马,最后流放瀼州,武三思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虐致死,时年五十四岁。

平阳郡王敬晖,政变后论功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平阳郡王,随后受到韦后、武三思势力的排挤诬陷,被免去宰相职务贬为滑州刺史、朗州刺史、崖州司马,最后流放琼州,武三思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虐致死。

南阳郡王袁恕己,政变后论功封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南阳郡王,随后受到韦后、武三思势力的排挤诬陷,被免去宰相职务贬为豫州刺史、郢州刺史、窦州司马,最后流放环州,武三思命周利贞假传圣旨被虐致死。


不能善终原因探究

首先,五王仅对二张进行清除,对武周遗留势力没有进行铲除,如武三思此类实权人物继续存在。曾有人提出:“二凶虽除,但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但张柬之都不同意。

其次,神龙政变实质一场统治阶级皇族内部的权利交接,五王作为外臣介入虽然起到推动决定作用,一旦权利交接完毕,皇族内部秩序重新建立起来,五王必然要被排除权利圈外。无论如何,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权利最终要回归皇权手中,中宗李显虽然显得懦弱,但其皇权代理人绝对不可能由五王来担任。

4

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位功臣: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在神龙政变成功以后,都被唐中宗封为郡王,号称“五王”。但是,他们被封王没过多久,就遭受了严厉的打击。不但被取消王位,还被贬谪了地方上担任刺史、司马这样的官职。但是,他们最终连个刺史、司马也没有当稳当,张柬之、崔玄暐两人,在贬谪途中,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在巨大的磨难中病死。敬晖、袁恕己、桓彦范这三个人,则在贬谪的途中被杀害。

(唐中宗剧照)

那么,本来是让大唐复国的五位大功臣,为什么竟然遭遇了这样的悲剧呢?

一般功臣被杀,都是受到皇帝的猜忌。因为功臣建立的功劳太高,其官职必然很大。由于官职大,因而权力必然很大。当功臣权力很大的时候,皇帝就很担心,害怕皇位被功臣夺去。因而,必然就会诛杀功臣。

历史上的刘邦、朱元璋都是这样做的。神龙事变后,武周变成了大唐,唐中宗相当于开国皇帝。他在这时候打击功臣,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

不过,张柬之等“五王”被杀,却并不是因为唐中宗李显猜忌功臣。因为李显实际上并没有猜忌过他们。那么,既然李显并没有猜忌功臣,这五位大功臣,为何走到那样的结局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神龙事变后的权力格局。

发动神龙事变,其实并不是李显的主动行为,而是张柬之等人挑起来的。当张柬之等人拥戴李显,让他承头诛杀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的时候,他死活都不愿意,是张柬之等人生拉硬拽,把他拉到政变现场。

政变成功后,李显当了皇帝。不过,李显虽然当了皇帝,他自己却并没有掌控权力。有人可能会认为,应该是张柬之等人掌控了权力。

(武则天剧照)

不错,张柬之等人因为拥戴之功,确实都升官了,在朝廷最核心的部门任职。然而,虽然李显懦弱不掌权,但是,张柬之等人实际上并没有掌控朝廷的权力。那么,皇帝不掌权,大臣不掌权,权力在谁的手里呢?

这还要说到当时武则天的权力布局。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和众多晚年的皇帝一样,必须面对皇位继承的问题。而武则天所面临的问题,比其他皇帝所面临的问题更复杂。除了因为身体衰朽但依然害怕过早失去权力以外,她还面临着把权力传给谁的问题。

本来,她是想把权力传给武家的。但是,狄仁杰等大臣告诉她,若是传给武家,她百年后将得不到祭奉。因为没有侄儿祭奉姑母的。这话说动了武则天,她因此在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犹豫。

不过,他又不愿意痛痛快快地把皇位传给她的儿子李显、李旦等人。因为传给他们,便意味着李家得势。而李家一旦得势,便意味着将来会打击武家。武则天自然不愿意在她百年后,武家遭到严厉打击。因此,她希望的政治格局,是李家和武家共同执掌天下。

所以,一方面,她把李显立为皇储,另一方面,她又努力让武家后人建功立业。比如,当听说契丹称汗的时候,本来这是一件小事,但是武则天让武三思等武家后人大张旗鼓率军征讨,目的就是让武家后人建功,以便能在朝廷中拥有权力。

(安乐公主剧照)

这样一来,神龙事变之后,虽然武则天退位了,权力被李显夺回来了,然而,武家依然掌控着部分权力。当初“五王”在拥戴李显夺权成功后,有人建议打击武三思等武家后人,但是这“五王”最终并没有下定决心,武三思等武家后人的权力得以保存下来。

除此外,由于李显的不作为,他的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又开始染指朝廷中的权力,成为朝廷权力中的新力量。

韦后和安乐公主为了打击“五王”,同时也为了打击太平公主、李旦等李家的势力,因此,极力把武三思迎进宫,让他参与制衡“五王”及李家势力。毕竟武三思是安乐公主的公公,他本身就掌控着部分权力,又加入到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阵营中来,这就使得韦后这一集团的权力空前强大。因为他们不仅是皇后与宰相,同时还是李显的代言人,他们说的话,差不多也就是李显说的话。

在这样一种权力格局下,作为朝臣的“五王”,遭受打击,乃至被杀,也就是他们必然的结局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5

政变过程

公元705年,张柬之联合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敬晖五位大臣以及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等李氏子孙,趁武则天在病中成功发动政变,兵谏逼宫。斩杀了二张两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为帝。

李显继位后,五大臣也因功分别被封为郡王爵位,其中,张柬之为汉阳郡王,扶阳郡王桓彦范,南阳郡王袁恕己,博陵郡王崔玄暐,平阳郡王敬晖。因这次政变发生在神龙元年,历史上又称为神龙革命,神龙政变,五王政变。

除恶不尽

神龙政变虽然恢复了李唐天下,但是五大臣却没有借兵变中趁势诛除武三思等人,张柬之本意是想留给新皇帝李显来办,让新君树立威信,可没想到人家李显完全不这么想,唐中宗李显反而扶植武三思等人势力以制衡五大臣,武三思在中宗朝反而成了唐中宗的红人。而五大臣虽说皆被封为王爵,却被削夺了宰相权力。这给了武三思等人喘息之机,也为日后张柬之等五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之后,武三思依靠攀附勾结韦后在中宗朝弄权,很快就扳倒了五大臣,五大臣一一被贬官流放边疆,崔玄暐在流放途中病逝,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也都在流放途中被武三思派人虐杀,张柬之也在流放途中因愤懑而死。

张柬之等人虽心存李唐,一心想恢复李氏天下,但却未能在政变中仿效西汉平诸吕之乱中清除余孽,虽自身反遭其害,也给后续的朝局留下了祸患,历来政治斗争都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五大臣的结局不可谓不凄惨,让人唏嘘不已。

6

神龙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 发动的军事政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李显复辟了唐朝的事件;因为是改朝换代的举动,又称神龙革命;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参加神龙革命的五王下场并不好!这是为什么?

1.神龙革命进行的并不彻底。

敬晖和桓彦范等人诛杀了五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兄弟之后,深谋远虑的洛州长史薛季昶曾经要求敬晖借着兵势诛灭武氏宗族势力,匡正王室安天下;敬晖多次向张柬之提起,但张柬之都不同意,他解释说: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烈闻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

张柬之足智多谋,有超越他人的远见与策略,送武氏残余势力给中宗李显铲除以立威扬名,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正确的主动;可惜,李显不是清朝灭和坤的嘉庆,他没有接受这份\"大礼\"。

2.李显复辟后,变得怯懦无能,为五王悲剧埋下了伏笔。

李显在庐陵王期间处于幽禁状态,每时每刻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已严重消磨了他的斗志,变得怯懦与昏庸,政治智慧已不复当年。

此时的李显已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势头,变得心慈手软,并没对老妈娘家人下手,这为大唐留下了隐患,甚至,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及李显本人之死,都于李显的妇人之仁,没彻底清除武则天的势力有关。

3.武三思的作用。

在武则天旧臣上官婉儿的客串与鼓噪下,武三思不仅成为李显的皇后韦氏的情夫,还成为了李显身边的红人;武三思趁机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内行相事,反易国政”,武氏家族中人及其党羽仍当权用事,武氏宗族势力没成死灰就复燃为熊熊大火,“为天下所患”。

后来,张柬之等五王人被武三思和韦后捏造事实,构陷谮毁,先后全部被贬官。 敬晖失掉权柄,受制于武三思后,每每捶床嗟叹惋惜,直至弹指出血,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惨遭杀害。接着,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

神龙革命领袖下场如此凄惨,令人人痛彻心扉,扼腕叹息!

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统治的结束,让李显提前复辟了帝位,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一切立法制度、社会规范又重新回到唐高宗李治时期。

神龙政变之后,耄耋之年的武则天自己又向皇帝李显要求回归大唐皇后身份,与李治合葬乾陵,因此武则天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在当时也没有被口诛笔伐,避免了一般亡国之君的悲剧下场;神龙政变是有进步意义的。

7

参与神龙政变的五位从龙大臣为何没能善终?且听下面细细道来。

神龙政变

时,女帝武则天在位,因宠幸张易之、张昌宗等一众男宠,致使张氏兄弟飞扬跋扈,肆虐朝政,太子李显竟被张氏兄弟逼死了儿子、女儿、女婿、外孙。一时间,整个朝廷人人自危。

武则天和男宠: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生病,只允许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其他人不得入内。朝中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五位大臣密谋除掉张氏兄弟,发动政变。

正月二十二日,五人带领羽林军500人,迎接李显,杀进皇宫,在迎仙宫控制住了武则天。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给太子李显。政变结束后,为了肃清寰宇,把男宠一党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通通处死,党羽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等下狱监禁。

神龙政变:

洛州长史薛季昶建议敬晖,顺势把武则天的武氏家族武三思等人,连根拔除。可惜张柬之不同意,他想让皇帝李显亲手诛杀。

三思阿谀

李显上位后,论功把在政变中立从龙之功的五位大臣封为王爵,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可谓风光之极。可这风光却不长久。

皇帝李显生性弱懦,对皇后韦氏言听计从。加之韦后性格霸道,权欲极强,想效仿武则天,每每上朝,必与李显一同出席,她坐旁边,垂帘听政。

李显和韦后:

相当于隐形皇帝的韦后,自然少不了巴结奉承之辈,后宫婕妤上官婉儿为了讨好韦后,暗中牵桥搭线,把与自己一直有私通的情夫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献给韦后,使之苟合。三人遂淫乱后宫。只瞒着李显这绿帽王。

却说武三思儿子武崇训娶了安乐公主,本系武氏皇亲,又加李氏国戚。再攀上了韦后之后,便开始肆意张扬。驸马王同皎看到武三思淫乱后宫,把握朝政,遂密谋劫杀武三思,可恨被他收留在家中的小人宋之问告密,致使密谋失败,王同皎及其同党被尽数诛杀。

武三思:

张柬之、敬晖等人到此时,才开始悔得肠子都青了:为何当初不听劝,一同诛杀武氏家族,尤其是武三思?可惜没有后悔药吃

功臣被害

张柬之等正直之臣,本就与武三思不合,因他惑乱后宫,把持朝政后,更是开始多次劝李显诛杀武三思,可惜李显昏庸无比,根本不忍杀他,而且,即使想杀,亦有心无力,因为大权在韦后手中。张柬之等人无耐,只能退而求其次,再次上书李显,希望皇帝能对武氏家族的武三思削官夺爵。李显发挥他的昏庸无能性格,无动于衷。

对于想把他武三思挤走的几个大臣,自然被他恨得牙根紧咬,他收买了上官婉儿的另一个情夫崔湜作为内应,时时刻刻监视五位从龙大臣,又听从郑愔的建议,密谋夺除五位从龙大臣的权力。

上官婉儿:

于是,武三思和韦后两人轮番向李显诋毁张柬之等人,李显又发挥他的昏庸技能,把五位大臣夺去实权,然后又指使郑愔诬陷张柬之等人与王同皎同谋,欲废韦后。五人又被流放到岭南地区。

武三思为了赶尽杀绝,与韦后、上官婉儿三人发出一道假圣旨,派周利贞前去岭南杀害张柬之等五人

流放岭南:

崔玄暐病逝于流放途中。张柬之因年老体弱,在周利贞未到岭南时,已愤恨而死。桓彦范则被周利贞用绳索捆绑,在砍伐后的竹桩上拖着走,皮肉被竹桩刮去,只剩下骨头时,才用棍棒打死,残忍之极。敬晖被周利贞用刀一块块剔肉而死,更显凶残。袁恕己被强行灌野葛藤汁,致腹内疼痛无比,弓在地下,以手指刮土,指甲磨尽,然后被竹板打死,惨无人道。至此,五位参与神龙政变的正直大臣无一善终,相继被害。

总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神龙政变是成功的,同时也是失败的。成功的是,这场政变直接推翻了武周政权,把篡唐的武则天赶下皇位,扶持李显坐拥江山,恢复李唐政权。

但它失败的地方在于没有完全清除武则天的家族。一个失败的政权家族没被清除,肯定要伺机反扑。所以武三思为武氏家族复仇,一步步阿谀奉承,一步步登上权力峰巅,一步步谗言污蔑,终于把五位正直的政变大臣赶出权力中心,并派人残忍的杀害。

皆因五人太过天真,把希望寄托在昏庸的李显身上,希望李显能除掉武三思。可惜李显显然让他们失望透顶。故。五人惨死于武三思之手,这结果早就有人预料到了。

参加《旧唐书》,原创,侵权必究!

8

在武则天晚年五位老臣发动神龙政变,手刃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武则天见大势已去,被迫下台。五位老臣再次将李显扶上皇位,但是却没有斩草除根,没有立即杀武三思,埋下了天大的祸患,最后全被武三思清算,无一幸免。



武周继承人

武则天称帝以后一直困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皇位的继承人问题,是在重新传到自己的儿子李室手中,还是传到自己的侄子武氏手中。怎么弄似乎都不太好。也一直在摇摆不定,其实其内心是想传给自己的侄子老武家的,但是却也担心很多人反对,于是这个事情就暂时放下了。也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武三思一直有一个皇帝梦。

神龙政变

在武则天晚年,由于年事已高,长病不起。而其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祸乱朝政,于是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老臣发动了神龙政变,手刃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武则天见大势已去被迫下台,五位老臣重新将李显扶上皇位。事情本应这样发展下去,但是却忽略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武三思。老臣们看武则天都被自己弄下台了,区区一个武三思无足挂齿。

外戚势力做大

为什么都说李显昏庸懦弱无能呢!就是因为五位老臣已经给他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局面,他却将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不但不吸取武则天称帝的教训,反而又让自己的韦皇后做大做强,逐渐具有压自己一头的趋势。皇权再次没落,外戚势力掌权,干政。

武三思私通韦皇后

武三思在当时可以算上是一个美男子,再加上自己会甜言蜜语,成了一个泡妞高手。神龙政变发生之后,自己可以说是与皇位无缘了,这对一个整天具有皇帝梦的人来说是残酷的,于是对发动神龙政变的五位老臣恨之入骨。

不久,机会就来了,武三思发展李显登上皇位后丝毫没有作为,反而大权旁落到了以韦皇后为首的外戚势力手中。于是便死了歪歪心思,把韦皇后拿下,自己不就什么都有了吗,于是把自己最擅长的泡妞本事用到了韦皇后身上,还真起了效果,韦皇后竟然真的喜欢上了武三思,于是二人开始私通。

血腥清算

就这样的武三思逐渐走入了权力的中心,有了实力便开始着手对五位老臣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喡展开报复。先是将这这五位老臣封王,实际上是架空他们,夺其实权。后来诬陷他们密谋谋反,将其发配到各地。这时这五位老臣已经相当于鱼肉,武三思为刀俎。

武三思将他们发配到各地还不罢休,硬是要取其性命以绝后患,于是派曾经跟这五人有仇的周利用前去杀害他们。等周利用抵达岭外时,张柬之和崔玄喡已死,侥幸躲过一劫。到贵州遇到桓彦范后,周利用命人将他绑起来,放倒在竹筏子上拖着走,一直拖到桓彦范肉被磨掉露出骨头,才将他用杖打死。找到敬晖后,将他一块块的剐死;找到待袁恕时,周利用逼着他喝有毒的野葛汁,喝了几升后仍没有死,毒性发作,十分难受,袁恕己疼得用手扒土,几乎把手指甲全部磨掉,周利用又用棍棒将其活活打死。

五位国家之元老,对李唐王朝一片赤诚之心,最后却这样被人折磨至死,不知这五人死后是恨自己没有将武三思处理掉,还是恨李显的无能。自古昏君信小人,忠臣无处安,国家交给李显这样的人,自然是要走下坡路了。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9

因为他们高估了李显的能力并且忽略了一个潜在的敌人武三思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李显在持续的恐慌下生活,可能是屈服于母亲的威严,性格变得软弱无能,把自己的情感寄托放在了韦皇后身上。神龙政变之后自己突然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巨大的反差使他不知所措,由于李显长时间依赖于自己的妻子韦皇后,所以自己干脆做了甩手掌柜,让皇后亲政。

可这位皇后有着跟她婆婆一样的野心。也想做个女皇帝。看着李显对自己的信任与懦弱。韦皇后开始一步步的实施着自己的计划,首先就是树立自己的党羽铲除朝廷中的异己。

而这时张柬之等人为首的神龙功臣就是韦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张柬之是李唐派,对韦皇后干预朝政早就不满,若不是皇帝软弱恐怕韦皇后早就被废了,所以韦皇后肯定会除掉他们这块绊脚石。

其实在神龙政变的时候还有一个人没有被张柬之等人除掉,这个人就是武三思。当时有人劝说张柬之除掉武三思,否则我们这些政变功臣不会有好下场。但张柬之却没有采纳。而此时失去了姑姑靠山的武三思为了复仇与韦皇后走到了一起,二人各怀鬼胎般变得亲密无间。因为韦皇后和武三思都想要除去张柬之等人,再加上李显对韦皇后的无比信任,武三思已张柬之等五大臣诬陷韦皇后为由,向李显中伤他们,李显也担心张柬之等人功劳太大在朝廷中专权于是下召将他们流放泷州,但是在流放途中除张柬之气愤而死之外其他人均被武三思派人杀害。

神龙政变的五个核心人物都是李唐功臣,本可以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但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形式,又遇上李显这样的昏君,才有了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鲁迅先生提出的棒打落水狗的道理,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深刻的教训。

10

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和袁恕己五人主导和帮助李显复位为帝,光复李唐江山,李显为此慷慨封他们为王,时人称为“五王”。

可是,他们虽然被封为王了,却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便一个个遭到了构陷,或被贬,或被处死,无一人得善终。

张柬之乃是“五王”之首,神龙政变也是由他一手组织和发动,当时的张柬之80岁了,只比躺在病床上起不来的武则天小1岁,可他仍然忍不住想要折腾折腾。

虽然狄仁杰和姚崇对张柬之的评价很高,一个说他是“宰相材也”,一个也说他“能断大事”,可是武则天偏偏不用他,所以他一生可谓是抑郁不得志。

不过临了了,姚崇去和武则天说了句:“张柬之稳重又有谋略,可是他已经这么老了,怕是离死也不远了,你快趁着他还能用,赶紧用一用!”

于是,武则天这才升了张柬之的官,让他当了同平章事,此时已经80岁的张柬之,辛辛苦苦熬了几十年,总算熬出了头,当上了宰相。

所以,武则天对张柬之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虽然,这恩晚来了几十年,但好歹来了。

后来,张柬之看到武则天病倒了,心思突然又活跃了起来,当然,当时心思活跃的远不止他一人。

此时,张柬之所思所想是什么呢?

他当的是武则天的宰相,武则天虽然篡唐立周,却又没有立武家人为皇嗣,这意味着江山将来还是得回到李家人手上,李家人到时候会怎么对待他这个武则天的宰相?所以,张柬之得为自己谋一条后路,绝不能给武则天陪葬。

虽然江山迟早会回到李家人手上,可是如果他能够提前让李家人夺回江山的话,那就是功劳呀!

所以,为了能够捞到助李唐复国的功劳,80岁的张柬之人老心不老,他迅速活动了起来,为召集有共同理想和目标的人而四处奔走。

武则天躺在病床上,从来没想过张柬之会背叛自己,毕竟自己刚刚提拔他当了宰相,怎么说他也得好好报答报答自己吧?

这也是张柬之提着张昌宗和张易之的脑袋去见武则天的时候,武则天又惊讶又恐慌地问他“是谁作乱”的原因。

张柬之没有一点避讳地闯入了武则天的寝宫,直言不讳地对武则天说:“二张谋反,我已奉东宫命令砍了他们的脑袋,不过,为了防止消息走漏,所以没有告诉你。”

武则天一听便明白了,什么怕走漏消息,分明是怕自己有所防备,一旦自己收到了消息,张柬之他们还能发动政变?还敢发动政变?

她看到李显也来了,所以想利用李显扳回一局,冷冷地对他说:“既然是你授意,二张也已授首,你回你的东宫去吧!”

如果李显能够作主的话,恐怕还真会被武则天的气势给吓住,然后乖乖听命行事,可惜当时的李显只是一个被“五王”裹挟的筹码,根本轮不到他作主。

桓彦范一见李显犯怂,便赶紧跳了出来:“太子不回东宫了,天下人思李家已久,您也是时候将这天下还给李家了,如此方能顺应民心!”

桓彦范的话,等于是彻底摊开了牌,彻底和她撕破脸脸皮。

张柬之带来的羽林军已经团团围住了武则天的寝宫,她除了顺应“五王”的所谓民心,还能怎么办?

所以,神龙政变的第二天,武则天便被迫颁布了让李显代理国政的制书,第三天则正式宣布让位给李显。

李显复位后,为了报答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遂封他们为王,“五王”自此权倾朝野。

那么,张柬之、桓彦范等“五王”为什么无一人得善终呢?

张柬之他们以为除掉了武则天,自己也被封王了,从此以后便能够安枕无忧地享受权力所带来的快感了。

可是,他们却忘了,政治斗争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下台或者死亡而结束!别人的结束,也是他们的开始。

所以,武则天一下台,他们一上位,便意味着新一轮的政治斗争已经开始了。

薛季昶曾力劝张柬之尽诛诸武,彻底削除后患,可惜张老头没听劝,留下了诸武。他们不仅留下了诸武,还留下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哪个不是野心勃勃?当然,张柬之等人最想不到的恐怕还是韦后。

韦后曾在上官婉儿的怂恿下,想过行“武则天故事”,也即称帝,这说明她的权力欲和野心不小,所以她不可能允许张柬之他们的存在。

李显也不希望他们仗着帮他恢复李唐江山的功劳,在朝堂上作威作福,分他的权。

所以,韦后默契配合武三思构陷“五王”,李显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后顺水推舟地对“五王”下手。

最后,张柬之被贬放泷州而抑郁而终,崔玄暐被贬途中病死,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三人被杀。

对于李显而言,“五王”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皇权,所以不能留。

对于韦后而言,“五王”挡住了她登上权力巅峰的,所以不能留。

对于诸武而言,“五王”是他们的仇人,他们对“五王”又恨又俱,所以他们只能在他们动手之前先对他下手,所以也不能。

对于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而言,“五王”的存在也在威胁着她们,她们曾在武则天时期权倾一时,将来难保不会遭到他们的打击,所以当然也不能留。

所以,“五王”虽助李家复国,可却到了已经不为任何一方势力所容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