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姓氏欧和区,丘和邱,俞和喻,闫和阎之间有关系吗?它们算同宗吗

姓氏欧和区,丘和邱,俞和喻,闫和阎之间有关系吗?它们算同宗吗

2020-07-24 18:04阅读(109)

姓氏欧和区,丘和邱,俞和喻,闫和阎之间有关系吗?它们算同宗吗?:●欧姓的起源最初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出现得最早

1

●欧姓的起源最初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出现得最早,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

“欧”姓与“欧阳”和“区”姓的区别在于后期的姓氏分支,虽属同一起源,但各自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演变。

●“邱”姓有两个来源,第一支是周朝初年姜太公吕尚的后裔,由于他们的始祖受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而以地为姓,后来到陕西省扶风县一带繁衍,并成为当地的望族。第二支则是南北朝五胡乱华时,外族的丘敦氏改姓为“丘”的。

追溯起来,姜、吕、丘、邱同出一源,因为姜太公的祖先伯夷本姓“姜”,他帮助大禹治水,封为吕侯,后人以“吕”为姓。

至于“丘”姓与“邱”的出现是270年前的事。据邱氏家谱记载,邱氏族人本来是姓“丘”,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颁发诏谕指示,孔子是至圣,孔子名“丘”,为了尊敬先师,后人必须避讳。于是朝廷的文官开会讨论,议决凡是姓“丘”的人,必须在“丘”字的右旁加上“耳朵”成为“邱”,地名如有“丘”字则改为其他名字。

●百家姓中的俞和喻是不是同一宗族。俞姓来源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代有跗,兽医,为俞姓之始。见于《史记》。喻姓来源西汉时苍梧太守谕猛始改姓字为“喻”。东晋时有谕归本为谕猛之后裔,改姓为喻归。此后史无谕姓。所以百家姓中的俞和喻是不是同一宗族。

●是两个姓.说文有阎无闫,今姓谱分为二.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2

不算,因为这几个字,须然是同音,就算原全同字,也不可能同宗,比如我姓全,湖南人。在头条平台,认识一位朋友,四川人也姓全,原全没有血缘关糸。这就证明了不同。

3

先回答欧和区。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至于丘和邱,则应该是同一姓氏。

邱姓一般认为是由丘姓避讳而来,最早一支丘姓源出姜姓,姜子牙封于齐而都营丘,其支庶(支孙 /子孙)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世居扶风。汉平帝时有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居吴兴,在南北朝时形成了吴兴丘姓望族,丘姓主体已经由中原和北方移入江南。

据《姓纂》记载:“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名为姓,代居扶风”。《后汉“邱”姓与“丘”姓书乌桓传》提到“乌桓有丘氏”。

从这些文献可以知道过去的“邱”姓有两个来源,第一支是周朝初年姜太公吕尚的后裔,由于他们的始祖受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而以地为姓,后来到陕西省扶风县一带繁衍,并成为当地的望族。第二支则是南北朝五胡乱华时,外族的丘敦氏改姓为“丘”的。

追溯起来,姜、吕、丘、邱同出一源,因为姜太公的祖先伯夷本姓“姜”,他帮助大禹治水,封为吕侯,后人以“吕”为姓。

至于“丘”姓与“邱”的出现是270年前的事。据邱氏家谱记载,邱氏族人本来是姓“丘”,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颁发诏谕指示,孔子是至圣,孔子名“丘”,为了尊敬先师,后人必须避讳。于是朝廷的文官开会讨论,议决凡是姓“丘”的人,必须在“丘”字的右旁加上“耳朵”成为“邱”,地名如有“丘”字则改为其他名字。

文官们把议决案向雍正皇帝上奏获得批准,从此,“丘”姓族人都奉旨改姓“邱”。到了民国初年(1912年)丘逢甲提出:“姜太公是周朝初年人,孔子是东周春秋时人,没有前人避后人讳的道理。避讳是封建意识,现在是民主时代,不必避讳。”

经过丘逢甲登高一呼,主张恢复姓“丘”,于是,福建、广东一带很多邱姓族人,尤其是与丘逢甲同属一个方言群的客家人恢复“丘”姓,但是仍有不少邱姓族人继续姓“邱”。

再来回答俞和喻,两个形式来源有所区别。

俞姓源出:

  1.传统的说法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甯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4.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5.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钦察部首领玉里伯牙吾?不花铁木耳,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喻姓源出:

喻的本义是告知,意同谕。它作为一个姓氏出现于西汉时期,由姬姓演变而成。

其一,喻姓出自姬姓。西周时,周宣王之弟姬友封于郑,后立族为喻氏,历秦、汉。至汉景帝时,为避皇权使喻之字讳,改喻为谕,谕猛后裔又恢复为喻,所以喻姓始袓为喻猛。姬姓喻氏的历史有1800多年。

其二,出自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俞的后代相传姓俞。宋建炎年间,俞氏一族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宋高宗赵构喜欢他“佯佯知喻”,就赐姓为喻,后裔称喻氏,至今收集的全国喻氏谱书上并未记载,该支随历史的长河,融入喻猛一支。

  喻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十分罕见。西汉惠帝时,吕后侄子吕佗(一作吕他)封俞侯,其后改姓喻。晋朝曲阜令喻归本姓谕。当今西南地区的水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有此姓,主要由中原汉族喻姓外流形成。

  当代喻姓人口约81万,在我国姓氏中排第247位。喻姓在全国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二省,约占喻姓总人口的53%。其他多分布于重庆、贵州、四川、江西4省市,占全国喻姓的29%。湖南居住了喻姓总人口的30%,为喻姓第一大省。来源於《中华喻氏通谱》,中华喻氏文化展览馆

关于“闫”和“阎”的关系,尚存有争议。

一般认为,闫和阎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如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注明:“‘闫’和‘阎’是两个不同的姓。”,“‘阎’跟‘闫’不同,不能简化为‘闫’。”但也有人认为闫和阎是同一个姓,闫是阎的简化字。

闫(Yán 闫)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源出有三:

序:闫姓为阎姓的别支。据《姓谱》载,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




4

区和欧一一脉相承的祖宗,区只有广东有一支人,他的祖先在朝庭做官,作了很多有利于老伯姓的事,皇上尝识他,说你姓欧,欧有一个欠字,你那个欠字不要了,就姓区吧!皇上开金口,一说就定了,所以后耒就这么样了,因为我也姓欧阳,知道点来历,其它的我就不知道了,

5

这个其实要追溯前人的历史,以前这2个姓可能只有一个,后来随之发展,简体字的出现,以及取名的同音化,代替化出现了很多百家姓中不一定出现的名字。现在人不怎么讲究同宗。讲究的化世代都会传承。所以吧分析一下不管事实如何,答案只会是不算同宗,即使是,现在也不是。

6

还有谭和覃。

7

歐姓、歐陽姓与區姓是同宗一脈,自古不通婚,區姓傳說是漢景帝時皇帝賜姓。丘姓源自山東營丘,是炎帝神農氏之後,清雍正時下旨爲避諱孔子名諱,凡姓丘者皆改姓邱。滿族和鮮卑族中也有改姓邱的。俞跟喻倒是不是同宗,喻姓起源諭姓,喻姓人以蒼梧太守諭猛爲始祖。閆是阎的二簡字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