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

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

2020-07-21 21:01阅读(115)

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南宋前三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皇帝的确都是禅位给太子,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皇帝宝座大部分人都巴望

1

南宋前三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皇帝的确都是禅位给太子,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皇帝宝座大部分人都巴望着能坐的久一些,不是迫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提前传位。但是南宋的前三位皇帝却真的一个接一个的禅位,当然他们禅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宋高宗的禅位原因:“心累\"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北宋王朝的继承者,他的一生多次经历磨难危险,也一直生活在金人入侵的阴影之下,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这位命运多舛的开国皇帝的危机时刻:

  •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作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九弟的康王赵构主动作为王室议和代表到金军营地谈判议和,并被扣留十几日,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危机,要知道当时赵构年仅19岁,当时他的父亲徽宗皇帝都害怕的主动禅位,其余兄弟看到金人都吓的尿裤子,年纪轻轻的赵构能够不畏生死,前去议和,的确值得肯定。但是一个出生皇族的亲王,养尊处优的生活,你说赵构内心真的不怕估计是不可能的。

  • 同年冬,金军再次攻宋,赵构又一次被派往金营议和,这一次金军已对北宋都城开封志在必得,议和的风险可想而知,所幸在河北磁州被名将宗泽劝阻留下,免遭金军俘虏。靖康之变后也成为宋徽宗唯一没被俘虏的儿子,所以他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他哥哥宋钦宗的皇位(不要小看了这一因素,南明的失败中就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皇位继承混乱,导致抗清力量分散和内讧)。

  • 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奔袭赵构的行在扬州,赵构吓得仓皇渡江南逃,经镇江府到杭州。

  • 同年,刚刚逃到杭州的赵构又遭遇“苗刘兵变”,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虽然兵变很快被平息,但是赵构的确狼狈的退位了二十多天,而且事后不久他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

  • 还是在这一年的九月,金兵不顾赵构的不断遣使求和,哀求金兵不要再向南追击,又一次渡江南侵。刚刚平息苗刘兵变的赵构不得不再次仓皇南逃。这一次经绍兴、宁波到舟山,然后漂泊海上避难,然后又逃到温州。据说经过这一年的数番惊吓,导致赵构失去生育能力。事实也证明,此后赵构再也没有生育子女,只好早早的寻找皇族的幼童领养准备作为继承人接班。

  • 之后到绍兴十一年,赵构虽然没有经历前几次的致命危险,但是金兵的不断南下也让他寝食难安,虽然在前线将领的努力下,挫败了金兵的南侵战略企图,而且也开始向北收复中原失地。但是赵构的日子依然不好过:一是战争导致的巨大消耗,政府财力困难,只得加强盘剥百姓,进而又导致起义反抗不断;二是前线虽然战事较顺,但是赵构又时刻担心这些领兵将领尾大不掉,三是担心万一收复中原,迎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自己的皇位又该如何安排?

  • 绍兴十一年(1141年),通过“绍兴和议”金宋双方基本结束大规模战事,赵构也过了一段相对安定和平的生活。但是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再次南侵,赵构吓得又一次准备逃离临安。所幸前线将领击败了金朝水军,同时金朝内部发生内乱,完颜亮也被部下所杀,南侵行动自动解除。这一次经历了二十年太平生活的赵构估计再也不想承受这样的压力,而且也确实是心累了。第二年就禅位给太子赵眘,自己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并一直活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81岁。

宋孝宗的禅位原因:“失望”

宋孝宗赵眘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如此,但是这不代表他是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个人认为从政治治理能力来看,还是宋高宗更高明)。虽然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但是他在位期间也有一些让他失望不已的事情:

  • 隆庆北伐的失败给信心满满的宋孝宗当头一棒。宋孝宗登基后的第二个月就召回主战派老将张浚商议国事,随后又为岳飞等人平反,大力任用主战派大臣积极备战,意图利用金国内乱不久的时机一举收复中原。但是显然刚刚登基宋孝宗还缺乏统筹全局和把握战局的能力,隆庆北伐先胜后败,不仅使雄心勃勃的宋孝宗被打了兜头一棒,而且把宋高宗绍兴和议以后二十余年积攒的家底给打了个精光。

  • 当然,宋孝宗的确是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他没有被隆庆北伐的失败击倒,认清形势的宋孝宗转而采取“先为自治、而后远图”的思想。即乘金宋双方罢兵休战的机会,积极发展壮大自己,为以后的北伐做准备。但是让宋孝宗失望的是,他的对手金世宗完颜雍和他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这就使得宋孝宗无计可施,从而心中的失望更加明显。

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的帝王,在位执政27年,除了登基第一年开展了隆庆北伐,剩下的时间他都是埋头于国内政事,在壮大和发展自己的同时,希望金朝内部能出点问题,使自己能有有机可乘。但是很遗憾他一直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去世,孝顺的宋孝宗非常悲伤,加上长期执政但是无力取得突破的失望和倦怠之心,同时太子赵惇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登上皇位,于是宋孝宗着手让太子参与国政,并开启禅让之路。两年后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正式禅位给太子赵惇。

宋光宗的禅位原因:“被逼”

宋光宗赵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皇帝,本来按照长幼顺序宋孝宗不应该立他为太子。但是宋孝宗认为赵惇的英武气质更像自己,加上考虑到国家有难,还需要英武之主去收复河山,因而宋孝宗改变传统立更年轻的赵惇为储君。按理说宋光宗赵惇要对父亲宋孝宗感恩戴德,极尽孝道才对。但是历史上宋光宗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他的不孝(或者是他和父亲宋孝宗的关系不睦)。还当太子的宋光宗赵惇倒是没有过多的表现出他的不孝,唯一有点苗头的就是曾经暗示自己的父亲宋孝宗禅位(当然在封建帝王家庭里这已经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了),但是宋孝宗只是让儿子碰了个软钉子,没有过多的怪罪赵惇。

乌髭药光皇春秋已富,又自东宫尹天府入侍重华,从容启上曰:“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上语光皇曰:“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此为?”
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

但是赵惇登基之后,很快就变的让人陌生起来,本来他的父亲宋孝宗对宋高宗的孝顺已经有了现成的榜样,而且他的父亲也是宋高宗禅位而提前登基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宋孝宗是宋高宗的养子,而他自己是宋孝宗的亲生儿子。但是宋光宗却完全做不到向他父亲那样的孝顺。究其原因后世的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 宋光宗对父亲有本能的畏惧和心理不安感。因为宋光宗的诸君之位是宋孝宗以国家处于非常时期不应因循守旧而破例册封的。因此宋光宗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太子之位上,非常害怕因为自己的差错而导致失去储君之位,因而长期压抑和伪装自己。一旦登基,这种压抑和伪装就必然要得到释放,因而就表现在他登基后从刚开始的还会定期去看望退位的父亲,到后来就不但减少去看望的次数,直至最后几乎完全不去看望。

  • 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是个有名的妒后和悍妇。宋光宗的妻子李凤娘是因为相士的说法才成为太子妃,但是她的个性跋扈嫉妒,后来非常不受宋高宗和宋孝宗的喜欢,但是碍于皇家的面子一直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而李凤娘也非常记恨对她很严厉的宋孝宗,不断的在宋光宗面前挑拨他们父子的关系。

  • 宋光宗立储之事也导致赵惇对父亲疑惧不已。赵惇登基后只有一个儿子赵扩,又是皇后所生的嫡子,赵惇本意想立他为太子,只是考虑自己登基不久还不急于册封。但是他的父亲宋孝宗又出于当初立他为储君的想法劝说赵惇立他的侄子赵抦为储君,而且这个赵抦正是赵惇的哥哥赵恺的儿子。赵惇的感觉仿佛是父亲要将自己的皇位还给哥哥一家,于是他和妻子李凤娘对宋孝宗更加冷漠了。

  • 宋光宗登基后两年左右,可能本身就带有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基因,再加上与父亲相处的压力,还有妻子李凤娘的妒悍。使宋光宗开始出现精神病的迹象。赵惇有一次洗手,看到端水的宫女的手很好看,可能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结果没几天皇后就让人给赵惇送来一个食盒,打开一看正是那名宫女的双手。后来一次祭祀大典之前,突然传来他的宠妃黄氏暴毙的消息,宋光宗知道一定是皇后干的,而且紧接着的祭祀大典上风雨交加,仿佛天神发怒,惊惧之下宋光宗开始出现精神病的症状。

虽然宋光宗的精神病后来时好时坏,但是他的不孝之举和皇后李凤娘的跋扈干政已经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宋孝宗临死前希望能见宋光宗一面,但是皇后李凤娘不予许,宋光宗竟然就真的没有去。这在朝野内外就真的激起了众怒,朝廷重臣联合宋高宗的吴皇后果断采取措施,强行禅位给赵惇的儿子赵扩,宋光宗就这样被逼着禅位了。

终上所述,南宋的前三位皇帝的确都是禅位给太子,但是每个人禅位的原因都不尽相同,但是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连续内禅。毕竟在没有权臣军阀逼迫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还是很少见的。

2

南宋前三任皇帝,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都是在活着时就退了位,把皇帝宝座让给了皇太子。

他们的禅位,其实都是受形势所迫。

先说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

宋孝宗不是宋高宗的儿子,而是宋高宗的养子。高宗本来有一个儿子,南宋初年苗刘兵变,他这个儿子饱受惊吓,夭折了。自此以后,无论宋高宗多么努力,都没能再生一个儿子。

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听从大臣的建议,从宋太祖的后代子孙当中选了两个小孩,一个是六岁的赵伯琮,一个是五岁的赵伯玖,接入宫中,作为未来的皇储来来养育。

赵伯琮和赵伯玖一天天长大,伯琮年长一岁,比较懂事,都到了宋高宗的欢心。直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伯琮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昚,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宋高宗在1162年五月立太子,本年六月就正式禅位,这一年,他才五十六岁,禅位后又当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才死。

禅位的时候,他身体没毛病(不孕不育除外),也没有任何人逼他退位,好好的皇帝不做,干嘛要当太上皇呢?

原因有二:

第一,他恐金,被金兵吓怕了,让养子赵昚替他当皇帝,等于替他挡枪,以后再面对金国的索取和侵略时,自己就不用再担责任了。

第二,他知道自己投降卖国,罪过不小,假如死后再传位,新登基的皇帝一定会翻案,不如趁着年轻,提前传位给继任者,继任者一定感恩戴德,不会让自己死后得到骂名。

现在再说宋孝宗禅位。

公元1187年,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的宋高宗终于病死,而这时候宋孝宗已经六十一岁了。对于宋高宗,他打心眼儿里感恩戴德——如果不是宋高宗,他只不过是一个闲散宗室,投胎八辈子也当不了皇储;如果不是宋高宗提前退位,他未必当得上皇帝,因为还有一个同时入宫的竞争者赵伯玖呢!

宋高宗一死,宋孝宗就准备为这个义父守丧三年。皇帝守丧,怎么能批阅奏章呢?怎么有时间处理国家大事呢?所以宋孝宗立即命令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光宗——代替自己处理政务。

公元1189年,宋孝宗继续为高宗守丧,本年二月正式退位,像宋高宗当年一样当起了太上皇。

宋高宗禅位是为了找人挡枪,宋孝宗禅位则是为了完成守丧,还有一半原因是“倦政”——他懒了,累了,干不动了,不想继续当下去了。

可是他挑选的继承人宋光宗却是个笨蛋加混蛋,他怕老婆,耳根子软,皇后李氏怎么说,他就怎么信。李氏傻大黑粗,性情暴戾,太上皇宋孝宗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太上皇,曾经当着太皇太后和太监宫女的面儿,跟太上皇大吵。

公元1194年,当了六年太上皇的宋孝宗驾崩了,群臣请宋光宗主持丧礼,宋光宗竟然听李皇后的话,断然拒绝服丧。在那个重视礼法的时代,在任皇帝不给死去的皇帝穿孝,那绝对是天大的新闻和不可饶恕的罪恶,消息传出,京城大乱,富人外逃,朝臣外逃,江山社稷威若累卵。

为了维护赵家江山,宗室大臣赵汝愚与太皇太后(宋高宗的妻子)密谋,废了宋光宗的帝位,强迫他禅位给他的儿子赵扩,也就是后来的宋宁宗。

3

人家打破脑袋、刀光剑影拼命争,也要争一个皇帝当当。宋朝一共有18个皇帝,却出现了4个太上皇,北宋一个,为宋徽宗,南宋三个,分别是宋高宗、孝宗、光宗,人家八十岁、九十岁了,屁股下的龙椅还没坐够,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人家一朝4个皇帝提前让位,不恋龙椅他恋什么?

要总结宋朝4个皇帝齐了心似地让贤退位,倒不是这4人胸怀有多宽广,品格有多高尚,相反,这4个皇帝恰恰都是因为个人格局低下而做出的决断,根本原因是什么?缺乏担当,没有担当,毫无担当!

读过二十四史中的许多史料,帝王传记事略目之无数,发现两千年封建史中的最大一个通病,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缺少职业政治家,我们常常赞叹擅长诗词书画的皇帝有才,但这却恰恰是他们的致命弱点。诗词书画泛泛之好未尝不可,但要成名成家,就必须花大量的精力浸淫其中,但如果时间都消耗在艺术上,国家大事要么不去管,政事荒废,要么就交给他人管,小人弄权,两者的结果都是国家弄得一团糟。

宋徽宗就是如此,一辈子就是与一帮爱好相同的大臣花前月下,酒肉穿肠,吟风弄月,小圈子一团和气,一团文气,唯独没有“政气”,不但荒废政事,还拼命搜刮民财,造成民不聊生,外敌乘机而入,国家旦暮之间就玩完了。宋徽宗就是如此,金兵一来,他就将帝位让给儿子,卸担子,丢责任,国家不亡才怪。怡情养性,人家玩得,皇帝是不能玩的,没有一个文艺玩得好的皇帝能把国家治理好,亡国之君多在其列。

南宋三位皇帝,让贤的原因与宋徽宗几乎高度一致,毫无担当。宋高宗到了晚年,因为一生推行求和的政策,国家是别国的附属,自己是人家的侄子,受尽了金人的白眼和国内正义之士的批评,后来累了、烦了,便让儿子当皇帝,提前退休。

宋孝宗接了位后,决断草率,好高骛远,北伐匆匆,失败更快,向金求和的态度比宋高宗更急切,将国力和民生损耗殆尽,加上宋高宗太上皇的影响,后来也不干了,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南宋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继位的宋光宗是个极端惧内的皇帝,老婆的话比父亲的圣旨还灵,怕老婆怕得要命,这怎么当皇帝?但他还是当了,结果他当皇帝,只在后宫陪老婆,不理朝政,放权不要权,只要老婆,国家糟蹋得不成模样,宋孝宗死了,他作为儿子皇帝,竟不主持葬礼,一个“人”字都写不好,还当什么狗屁皇帝。

后来,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下,将他就地免职,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任命他为太上皇。所以,宋光宗也是因为没有担当才被迫让位的。

4

南宋的前三个皇帝是宋高宗,宋孝宗与宋光宗,都禅位给太子。其实再往前推,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也是提前逊位的。为什么宋代,特别是南宋有这么多皇帝提前退休呢?我下面就来说说。

第一,宋高宗为什么退位

宋高宗是个投降皇帝,怯懦的皇帝以牺牲岳飞与国家尊严及利益的双重代价,换来了二十年的所谓“和平”。宋高宗终于可以高枕无忧,过足皇帝瘾;然而,以屈辱来换取安定,本是短视的行为,自然无法消弭野心家的勃勃雄心。二十年后,金国单方面撕毁和约,卷土重来,晚年的宋高宗终于还是蒙羞了。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后,金帝完颜亮大举南侵,动用的兵力多达六十万人,几乎是举国之兵。金兵在漫长的边界线上,东起淮东,西至陕西,千里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声势之浩大,为宋金战争以来所仅有。

南宋帝国偏安一隅,把国防都荒废了,对金国入侵又备战不足,一开战便连连失利。如果不是海军名将李宝在海上击破金国水师,以及虞允文在采石击退渡江之金兵,大宋帝国估计一战就崩溃了。

宋高宗是最害怕打仗的人,一打仗他就吓得屁滚尿流。没想到金人这么不讲信用,两国又一次处于战争状态。宋高宗累了,不想再去为战争而犯失眠症与高血压,于是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出人意料地宣布退位,由太子赵眘继位。

第二,宋孝宗为什么退位

宋孝宗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成绩并不理想。

孝宗上台后,积极筹备北伐。但是南宋不修武事已久,北伐非但无功,反而大败。不得已之下,孝宗下罪己诏,称“朕明不足以见万里之情,智不足以择三军之帅,号令既乖,进退失律。”

北伐失败后,南宋不得不与金国签订议和条约,仍然是丧权辱国之条约。对于有恢复之志的宋孝宗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孝宗皇帝恢复中原之志始终未泯灭,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复到北宋时代的全盛水平。然而,南宋着实缺乏人才,随着张浚、吴璘、李宝等老将离世,真正能独当一面的新人,只有虞允文一人了。

宋孝宗把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于虞允文身上,他曾经对虞允文说:“靖康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可见他对虞允文之器重。为了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虞允文于乾道九年(1173年)又一次出任四川宣抚使,为出兵中原作准备。

可惜的是,造化弄人。不久后,虞允文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这对宋孝宗可谓是莫大的打击,进取中原的计划就此泡汤。在当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后,宋孝宗感到恢复中原的梦想无望实现,遂心灰意冷,索性依高宗旧例,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惇,自己当太上皇。

第三,宋光宗是被逼逊位

与宋高宗、宋孝宗不同,宋光宗是被逼退位的。

为什么呢?宋光宗性格懦弱,皇后李凤娘则是个刁蛮娇横、妒悍跋扈的母老虎。夫弱妻强,宋光宗就是被李皇后随意摆弄的木偶罢了。李氏还是太子妃时,宋孝宗多次批评她,告诫她勿染指政事。可是光宗上台后,李皇后便开始展开报复行动,挑拨孝宗与光宗父子俩的关系。最后,宋光宗与父亲势同水火,竟然拒见宋孝宗。

李皇后妒忌心很强,凡是被光宗皇帝看上的嫔妃、宫女,她势必要加予迫害。她的残忍独断,把宋光宗折磨得精神失常了。以后皇帝的病时好时坏,朝中政事“多决于后”。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郁郁而终。光宗不肯出面主持丧礼,令孝宗葬礼迟迟无法进行。朝廷大臣对光宗皇帝的表现相当失望,宰相留正向光宗提出速速册立太子,但遭到皇帝的拒绝。留正索性假装跌倒受伤,辞了相位。

朝中一帮大臣开始密谋逼光宗退位,赵汝愚、赵彦逾、郭杲、叶适等人商量后,决定向太皇太后(宋孝宗母亲)求助。鉴于光宗已经不适合当皇帝,太皇太后以国家大局为重,同意赵汝愚等人的意见。在大臣们的逼宫下,宋光宗被迫退位。光宗之子赵扩继位,史称宋宁宗。

5

人家打破脑袋、刀光剑影拼命争,也要争一个皇帝当当。宋朝一共有18个皇帝,却出现了4个太上皇,北宋一个,为宋徽宗,南宋三个,分别是宋高宗、孝宗、光宗,人家八十岁、九十岁了,屁股下的龙椅还没坐够,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人家一朝4个皇帝提前让位,不恋龙椅他恋什么?

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在晚年全都禅位给太子?

禅让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世袭制出现之前的一种政权交接形式,到封建时代转变为皇帝自愿地或被迫地把帝位转让给别人的制度。

如果是让给自己的后辈,称为“内禅”,以区别于让位给外人从而引起改朝换代的禅让形式。南宋前四个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传承帝位的, 这样连续四代三次禅让,在中国封建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至于为什么晚年都会禅让给太子。通俗点来讲,主要是南宋当时的险恶的政治环境有关。这个位子。权力虽大,坐着不开心,不安全!

先说高宗赵构,赵构宋一贯贪生怕死。可以说谈金色变。建立南宋之始,金国的军队就对他穷追猛打,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特别是完颜亮南下,差点又让跑到海上。这些逃生经历,使宋高宗认识到,皇帝虽然显赫,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焦点,一旦遇有危难,皇帝的身份不仅脸上无光,还十分不便;但太上皇就不同,关注度会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隆兴元年(1163),宋高宗禅位的第二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宋高宗收拾行囊,马上就要跑路。已经做好了逃命的架势。如果不是已经禅位,他岂能说跑就跑。所以,跑路方便是宋高宗盛年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太子赵眘(shen),公元1162年,他已经在做太子三十年了,眼看着自己要奔四十,还没登上皇位,心里肯定有想法。如果等到宋高宗驾崩再传位,赵眘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会产生怨恨,故而禅位。有施恩的意思。再说孝宗赵眘,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为岳飞平反,锐意进取,意图中原。对内,整顿吏治,惩治腐败。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干得不错。但是,他长期处于太上皇赵构制肘之下,恢复雄心早被磨没了,加上年岁也不小了,对朝政也产生了倦怠。有了赵构的例子。故而,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给太子赵惇,即宋光宗。

最后说宋光宗,他42岁继位,典型的妻管严,而且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朝政混乱。跟孝宗孝顺高宗不同,光宗对太上皇意见极大。后期基本上不去问安。绍熙二年,经过一场大火和冰雹的惊吓,光宗精神有些许失常,行为乖张。太上皇弥留之际甚至死后的葬礼,光宗也不出席。朝臣及百姓严重不满。最后由太皇太后出面,主持禅位仪式,强行让光宗儿子赵扩继任皇帝。赵扩在极其勉强的情况下当了南宋第四任皇帝。即宋宁宗。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完全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禅让。

总结:四代皇帝,三次禅让,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如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

6

禅位指统治者或者帝王生前活着的时候把大位让给别人,当你握有天下最高、生杀予夺的权力,而愿意让出是不常见的,“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南宋前三位帝王禅位原因还是各有异同

宋朝的帝位传承:

不光南宋前三位皇帝内禅,整个赵宋一朝共有四位皇帝内禅,除了南宋三位皇帝,北宋徽宗于1126年,靖康元年,在金兵压境之下禅位钦宗,自己南逃润扬,留下钦宗及李纲等在汴京抵抗金人,用一生践行了风流君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评价;此外,大宋有三位皇帝绝嗣,而过继宗室子弟延祚(分别是仁宗过继英宗,高宗过继孝宗,宁宗过继理宗);帝系传承也从最初的太祖赵匡胤转移至太宗赵匡义,父子相承变为兄终弟继,然后在南宋孝宗时又从太宗系转移回太祖一系。

内禅、过继、帝系转移,整个宋朝的皇位传承还是非常有意思。

南宋皇帝内禅的情况

历史上,帝位禅让从尧禅位舜就开始了,禅位又分内、外禅,外禅如汉献帝禅位曹丕,内禅是皇室内传承,如乾隆禅位嘉庆。

南宋前三位皇帝内禅分别是高宗禅位孝宗,孝宗禅位光宗,光宗禅位宁宗

高宗禅位孝宗


高宗我们比较熟悉,本与帝位无缘,靖康之变中,入质金营,后又奉命出使求和,父兄北狩后,仅以身幸免;又经泥马渡江、搜山检海、苗刘之变等,建炎南渡后,以藩王之身,入缵大统,在江南重建宋廷,延续国祚;登极御宇后,又一心求和,重用投降派,冤杀岳飞,一生毁谤,可谓功、过参半。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

高宗本有一子,苗刘之变中受惊吓而逝,高宗自己又在建炎南渡中丧失了生育能力,最后将太祖七世孙赵昚过继,缵绪大统。

孝宗禅位光宗


后世普遍认为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称其“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1189年,金世宗病死,21岁的金章宗即位,按照“隆兴和议”,62岁的宋孝宗在给金上国书时,需要称呼小自己41岁的金章宗叔父,一生以恢复为己任的宋孝宗不愿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成为促成其退位的最后一根稻草。

光宗禅位宁宗


光宗赵惇为孝宗第三子,即位之初,也有革鼎固新之志,“总权纲,屏嬖幸,薄赋缓刑“。但他本身有病,加上受皇后李凤娘蛊惑惊扰,逐渐诱发了精神病,无法正常执政,与父亲太上皇也长期失和,不问疾,不执丧,引发过宫风波,“及夫宫闱妒悍,内不能制,惊忧致疾。自是政治日昏,孝养日怠”。

绍熙五年,1194年,宗室、大臣赵汝愚与韩侂胄等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即为宋宁宗,这就是“绍熙内禅”。

这三次禅位,高宗是倦勤,孝宗是不愿对金称侄,都属主动禅位,光宗则是疯癫,不以孝事孝宗,被迫禅位。

宋朝帝系其它谜团

宋朝皇帝传承其实还有一个谜团,就是父子相承最多三代,之后就会变成过继或者兄终弟继,


如图所示,宋朝实现了父子相继三代只有:

一. 太宗、真宗和仁宗;

二. 英宗、神宗及哲宗;

三. 孝宗、光宗与宁宗

而与宋朝上下相联的唐朝,睿宗一系,父子相继八代,历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直到穆宗;明朝成祖到武宗,父子相继也有七代,计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中间有代宗为帝,英宗复辟)、宪宗、孝宗、武宗。

7

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不绝于史,似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在宋朝,尤其是南宋则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禅让。如果是一两个则不足为奇,而出现三四个则足以成为一种重大现象了。

我们知道,中国在上古时期是实行禅让制的,即儒家所心向往之的王道理想——三代之治。尧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将帝位禅让给禹,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自禹之后,传子不传贤,进入所谓的“家天下”,儒家谓之“小康社会”,即“天下为家”的礼乐社会。

禅让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世袭制出现之前的一种政权交接形式,到封建时代转变为皇帝自愿地或被迫地把帝位转让给别人的制度。

如果是让给自己的后辈,称为“内禅”,以区别于让位给外人从而引起改朝换代的禅让形式。南宋前四个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传承帝位的, 这样连续四代三次禅让,在中国封建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至于为什么晚年都会禅让给太子。通俗点来讲,主要是南宋当时的险恶的政治环境有关。这个位子。权力虽大,坐着不开心,不安全!

先说高宗赵构

赵构宋一贯贪生怕死。可以说谈金色变。建立南宋之始,金国的军队就对他穷追猛打,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特别是完颜亮南下,差点又让跑到海上。

这些逃生经历,使宋高宗认识到,皇帝虽然显赫,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焦点,一旦遇有危难,皇帝的身份不仅脸上无光,还十分不便;但太上皇就不同,关注度会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

隆兴元年(1163),宋高宗禅位的第二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宋高宗收拾行囊,马上就要跑路。已经做好了逃命的架势。如果不是已经禅位,他岂能说跑就跑。所以,跑路方便是宋高宗盛年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太子赵眘

公元1162年,他已经在做太子三十年了,眼看着自己要奔四十,还没登上皇位,心里肯定有想法。如果等到宋高宗驾崩再传位,赵眘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会产生怨恨,故而禅位。有施恩的意思。

再说孝宗赵眘,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为岳飞平反,锐意进取,意图中原。对内,整顿吏治,惩治腐败。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干得不错。但是,他长期处于太上皇赵构制肘之下,恢复雄心早被磨没了,加上年岁也不小了,对朝政也产生了倦怠。有了赵构的例子。故而,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给太子赵惇,即宋光宗。

最后说宋光宗

他42岁继位,典型的妻管严,而且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朝政混乱。跟孝宗孝顺高宗不同,光宗对太上皇意见极大。后期基本上不去问安。绍熙二年,经过一场大火和冰雹的惊吓,光宗精神有些许失常,行为乖张。

太上皇弥留之际甚至死后的葬礼,光宗也不出席。朝臣及百姓严重不满。最后由太皇太后出面,主持禅位仪式,强行让光宗儿子赵扩继任皇帝。赵扩在极其勉强的情况下当了南宋第四任皇帝。即宋宁宗。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完全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禅让。

此后,光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庆元六年(1200),光宗驾崩,享年54岁,这对于他或是一种解脱吧,因为此后的南宋王朝权相弄权,江河日下。

我们回过头来看南宋的这种禅让现象,有的是为了甩锅而禅让,有的是因为劳累而禅让,有的是被迫而禅让。

不管怎么说,禅让在南宋不是一个个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正是南宋这个朝代的独特气质。

综上所述,四代皇帝,三次禅让,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如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

8

三位皇帝禅位的原因不同。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在位期间,几乎都是在和与战的交结中度过的。一个字:累。因为遭受惊吓,还弄得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从本族中收养了一个养子,就是宋孝宗赵昚。赵构在位,文官既有忠臣又有奸臣,但他最信任的是奸臣秦桧。因为秦桧最懂他的心思,替他干了许多他不便出面干的事,也替他背了不少黑锅。整个宋朝扬文抑武,南宋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改了这个毛病。对于武将防范非常严。岳飞抗金立下那么大功劳,还是被宋高宗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宋高宗害死岳飞,实际上也累,太劳心了。他当了三十五年皇帝,当累了,禅位给了养子赵昚。

赵构是位长寿皇帝,他禅位给养子后,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才去世。赵构虽然禅了位,但他的权利欲非常大,禅位后也没有好好养老,也参与朝政,影响朝政。赵昚是个孝子,非常尊重他的意见,所以宋孝宗在位期间,基本上是两个皇帝共同执政的。宋孝宗与高宗不同的是,在位期间给岳飞平了反,把秦桧拉了黑。赵构也没有说什么。秦桧其实就是赵构的背锅侠。高宗死后,孝宗很难受,要给高宗守孝三年,所以禅位给了儿子宋光宗赵惇。孝宗禅位,守孝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前面总有个太上皇干政,有点倦了,烦了。所以甘愿退到幕后当太上皇。

宋光宗赵惇是个精神病患者,他在位时,实际上是李皇后执政的。李皇后对于政事懂什么?什么也不懂。她就懂照顾娘家人,给她的娘家人封官加爵。所以宋光宗的禅位,并不是他主动禅位,而是大臣们无法容忍这个精神病患者和无知的娘娘共同执政,赵汝愚、韩侂胄等大臣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名义是禅位,实际上是在光宗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赶下了台。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9

禅让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世袭制出现之前的一种政权交接形式,到封建时代转变为皇帝自愿地或被迫地把帝位转让给别人的制度。如果是让给自己的后辈,称为“内禅”,以区别于让位给外人从而引起改朝换代的禅让形式。

南宋前四个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传承帝位的, 这样连续四代三次禅让,在中国封建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至于为什么晚年都会禅让给太子。通俗点来讲,主要是南宋当时的险恶的政治环境有关。这个位子。权力虽大,坐着不开心,不安全!

先说高宗赵构,赵构宋一贯贪生怕死。可以说谈金色变。建立南宋之始,金国的军队就对他穷追猛打,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特别是完颜亮南下,差点又让跑到海上。这些逃生经历,使宋高宗认识到,皇帝虽然显赫,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焦点,一旦遇有危难,皇帝的身份不仅脸上无光,还十分不便;但太上皇就不同,关注度会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隆兴元年(1163),宋高宗禅位的第二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宋高宗收拾行囊,马上就要跑路。已经做好了逃命的架势。如果不是已经禅位,他岂能说跑就跑。所以,跑路方便是宋高宗盛年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太子赵眘(shen),公元1162年,他已经在做太子三十年了,眼看着自己要奔四十,还没登上皇位,心里肯定有想法。如果等到宋高宗驾崩再传位,赵眘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会产生怨恨,故而禅位。有施恩的意思。

再说孝宗赵眘,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为岳飞平反,锐意进取,意图中原。对内,整顿吏治,惩治腐败。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干得不错。但是,他长期处于太上皇赵构制肘之下,恢复雄心早被磨没了,加上年岁也不小了,对朝政也产生了倦怠。有了赵构的例子。

故而,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给太子赵惇,即宋光宗。

最后说宋光宗,他42岁继位,典型的妻管严,而且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朝政混乱。跟孝宗孝顺高宗不同,光宗对太上皇意见极大。后期基本上不去问安。绍熙二年,经过一场大火和冰雹的惊吓,光宗精神有些许失常,行为乖张。太上皇弥留之际甚至死后的葬礼,光宗也不出席。朝臣及百姓严重不满。

最后由太皇太后出面,主持禅位仪式,强行让光宗儿子赵扩继任皇帝。赵扩在极其勉强的情况下当了南宋第四任皇帝。即宋宁宗。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完全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禅让。

综上所述,四代皇帝,三次禅让,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如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


欢迎有不同看法的在下面评论,欢迎关注我,吾乃常山的王子虫!

10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权力的欲望都是极为强烈的,为了争权夺利,可以尸山血海,可以杀戮逆天。但是在南宋的历史上,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前三位皇帝高宗赵构,孝宗赵眘和光宗赵惇,居然都是在自己盛年之时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难道他们对权力没有欲望了?当然不是,南宋前三位皇帝集体选择做太上皇,也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

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五年,选择将皇位让给儿子赵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太累了,想休息一下。实际上这是他没有担当的表现,杀害岳飞是他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他对臣民的解释是南宋力弱,无力对抗金国,只能议和,岳飞不听,所以不得不死。但是话音未落,文官虞允文就率军民于采石之战中大败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军队。这下子,南宋上上下下声讨赵构的声音起来了,这不是能打败金军吗?你干嘛要一昧投降呢?赵构实在是倦了,累了,不想干这个窝囊皇帝了。

宋孝宗赵眘算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是积极的主战派,在他任内,重启隆兴北伐,希望收复失地。奈何此时南宋朝廷没有有能力的大臣,赵眘空有报国之志,在虞允文去世之后,主和派重新占领朝堂。赵眘整天面对着吵吵闹闹的朝堂,当年的锐气被消磨殆尽。最终,疲惫不堪的他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路,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宋光宗赵惇,自己想安安心心度过晚年。

宋光宗赵惇禅位,却不是自主自愿,而是被大臣给逼的。原因是他本人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经常不知所云,更麻烦的是他的妻子李氏凤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悍妇,经常控制光宗的想法。李氏生子赵扩,已经立为太子,但是光宗却想改立自己的哥哥魏王赵恺的儿子赵抦。因为立储之事,朝堂闹得不可开交,赵惇的精神病彻底爆发了。国家不可能再让这样的人去治理,于是在公元1194年7月,在太皇太后,也就是赵构的妻子吴氏的主持下,一班大臣甩开光宗,直接宣布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而此时,疯疯癫癫的赵惇还在宫内发号施令,但是已经没有人听他的了。

总的来看,南宋前三位皇帝都不是昏庸之君,更不是暴君,都曾经有过王师北渡,收复 失地的决心。但是他们都缺少男人的担当和勇气,他们或是力不从心,或是能力欠缺,无法胜任,同时也受限于当时一些客观的条件。最终他们选择了引退,卸掉自己肩上的重担,把压力传导给别人。他们的无奈之举,却似乎在冥冥中昭示了南宋王朝的历史走向,没有有担当的领导人,这样的王朝注定不会存在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