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红楼梦里比王熙凤还精明的人都有谁?

红楼梦里比王熙凤还精明的人都有谁?

2020-11-04 19:32阅读(61)

红楼梦里比王熙凤还精明的人都有谁?读过红楼梦,都知道王熙凤这个人心狠手辣,贪权爱财,抓尖要强,精明干练,很少有人能在她那里讨到便宜,不吃亏就不错了,那

1


红楼梦里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各有各的好,钗黛湘凤这样的主角自不必说,就是只寥寥数笔勾勒的配角,也被曹公的一支神笔,几下勾勒,就俨然活了一般,从书中走出,比如刘姥姥,前八十回中,不过只出现了两次,但却是曹公笔下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刘姥姥这个角色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她村老妪的身份与贾府公侯之家形成的贫富间的鲜明对比,还因为刘姥姥本人极具个性,极具底层小人物的生存智慧。试想: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能从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一点情商是不行的。


我们都知道,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话题人物,搁现在来说,就是站在了金字塔尖儿的明星,因为她手里有权,有钱,又有贾母这样的后台支持,所以实际上,她成了荣国府当家的女人,刘姥姥要从贾府要东西,自然得先过王熙凤这一关。


刘姥姥虽然是村老妪,没有见过大世面,但大半辈子的路走过了,米饭也不是白吃的,所以她一进荣国府时,虽然有点紧张,但总算是号准了养尊处优的富家奶奶的脉,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把王熙凤捧上了天,最终要到了20两银子,这是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开销!


这还只是小试牛刀,刘姥姥二进荣府时,见到了贾府的最高层——贾母,而王熙凤、鸳鸯等人合力捉弄刘姥姥一事,看似刘姥姥不知,然后在众人面前出了丑,惹得贾母等人大笑不止,其实刘姥姥从一开始就明白她们的用意,只是装作不知,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的配合而已。



当鸳鸯为捉弄刘姥姥道歉时,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只刘姥姥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她的精明世故,她的情商远在王熙凤、鸳鸯等人之上。如果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是忍耻乞活的话,那么第二次纯粹是为了感恩回报,她的回报不仅仅是带了新鲜的野菜瓜果,还有配合王熙凤等人讨好贾母,刘姥姥的配合是自我领悟式的配合,不是与王熙凤、鸳鸯商量好了的配合,可见其情商之高。


也正是刘姥姥这样高情商的老太太,才使得她在贾府大受欢迎,而不仅仅是因为贾母喜欢她才这样,最终她二进贾府,得到了比第一次多得多的回报,这回报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这都是刘姥姥凭借着一个农村老太太的智慧得来的。


除了刘姥姥,还有一个老太太,也靠着花样翻新的高段位情商,把王熙凤玩弄于股掌之间,此人即是水月庵的老尼净虚师太。


原文第十五回,秦可卿出殡停灵铁槛寺,王熙凤和宝玉秦钟住进了附近的水月庵,净虚师太受人之托,于是用了一计激将法,顺利将王熙凤收服。


净虚应该是替旧日的恩主打了包票定能办成此事的,但没想到王熙凤听了她的请求,并不上心,这可能是她没有料到的,因为王熙凤最喜欢给自己揽事,生怕别人小瞧了她,这一次她面对送上门的“生意”却说:“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老尼不愧是见过世面的人,立马转换了策略,改被动为主动,改温和为激将,她一句话就把王熙凤争强好胜的心给激活了。老尼说:“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这话即便放在今天,想必让喜欢揽事,争强好胜的人听了,都会中招,而后非得做出来证明给你看,她有本事办成此事,以此炫耀自己的能力,所以“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凤姐的兴头,不仅仅是为了钱,而是要向老尼证明,她没有办不成的事,“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就这样,自负精明的王熙凤,钻进了老尼的套子里,被老尼成功地套路了,等她明白过来,事情已经办成了,也许像王熙凤这样要强自负的人,永远不会明白:她不是算计了别人,而是被人算计了,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总有人比你技高一筹,所以王熙凤的命运判词很准确,说她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用现在的话说,本来想给别人下套,结果被别人给套了。无论村老妪刘姥姥,还是水月庵老尼净虚,在红楼中篇幅都不大,且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平时看似手无缚鸡之力,没有任何背景,似乎办不成任何大事,但当她们遇到王熙凤这样自负的人,却正好借力打力,捧的同时,就把你杀了,这就是所谓的捧杀。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情商。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2

说起红楼梦,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而且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脉络,也就是说他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是有很多细节支撑的。而且每个人都非常复杂,并不是脸谱化的,所以红楼梦才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一颗明珠。比王熙凤还精明的人大有人在。如:

王夫人表面上不显山不漏水,但其实是非常有心计的。不然也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中成为掌管全家的一个主心骨,虽然自己的儿子有些许的不思进取,喜欢玩乐,但是她仍可以气定神闲地管理整个贾府,在暗中默默的操纵人的命运。虽然王熙凤表面上看起来豪爽泼辣、非常有城府,但是比起王夫人,道行还是太差。

比如在宝玉被打之后,众人都去怡红院关怀慰问,宝玉提出想喝莲叶羹,但是在场的有那么多长辈,就不可能让他自己一个人喝,所以王熙凤就借花献佛,提出自己出钱,让下人多煮一些,好让在场的人都尝一尝。就在众人纷纷赞扬王熙凤的时候,一向世故圆滑的宝钗开始拍老太太的马屁,说在贾府呆了那么多年,王熙凤再怎么聪明贤惠,都比不上贾府的老太太更聪明。从这件小事中也可以看出宝钗的心机。但是贾母却没有领这个情,一针见血的说道:王夫人平时说话少,站在那一动不动,所以在公公婆婆面前不显山露水,王熙凤会说话而且还嘴巧,所以也就多得一些宠爱。宝玉这时候也掺进来拍了林黛玉的马屁,说如果论会说话的时候,那肯定就是林妹妹最得宠爱了。

从这简单的几个回合来说,就可以看出众人的不同智商和心性了。宝玉最简单最单纯,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林妹妹,可以称得上是赤子之心了。王熙凤虽然圆滑,但是太过张扬,并不讨喜。比他们段位更高的就是薛宝钗,说话张弛有度,连马屁也是拍得比较巧妙。王夫人段位最高,不显山不漏水,却把握着整个贾府的形势。从这一点看,宝钗和王夫人还是很像的,所以王夫人想让她嫁给宝玉,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平儿,硬中有软,是非分明,能观时事;

李纨:平时不言不语,但精于王熙凤;

尤氏心机深;

秦可卿在治家能力上比王熙凤精,只是早逝。

3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红楼梦里比王熙凤还精明的人都有谁?可以说在《红楼梦》里比王熙凤精明的人大有人在,不说男的,就是女的里面就有不少,但是如她一般精明和泼辣的人那就非常少了。也就是说王熙凤的精明还带着威势,是老虎。这样看来比她厉害的人物:贾探春、王夫人、史太君。

若论精明,金陵十二钗里的绝大多数都比王熙凤精明,毕竟王熙凤是个“文盲”。但要论泼辣和精明,绝大多数又不是她的个!

探春能压她一头,即使秦可卿也比不上王熙凤。王熙凤能压住阵势,有气场。贾探春在能力和气场上都比王熙凤强。


有人会说李纨比她精明,这个不能这么说,因为谁当家谁出错,王熙凤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李纨来当家只能更糟糕,绝对比不上王熙凤,所以李纨不过自扫门前雪,不作为,所以没错漏,并不是真的精明强干的主儿,反而是大蠹虫之一。

有人说薛宝钗比王熙凤强,其实薛宝钗还真有可能比王熙凤强,她优势不少,但就缺在气场和泼辣上,所以她也比不了王熙凤,如果让她当家,她总想做老好人,那贾府欺负她的更得多,都是如狼似虎的人,薛宝钗连薛家都制服不了,何况贾家,所以她比不上王熙凤。

往上一辈看,也只能是绵里藏针的王夫人能比王熙凤强了,毕竟都是老王家人,还是姑姑,那可是得到真传,老王家的姑娘一个比一个厉害。王夫人在王熙凤之前定然是掌管贾家内务,她外表慈悲,但是做事一样狠辣决绝,除了贾宝玉不怕她,其他人看着她都心生寒意,躲得远远的,就是证明,这个人不怒自威,有气场,有主见,比王熙凤还厉害,她能不露声色,不像王熙凤太招摇。至于其他的人,都弄不过王熙凤,她的婆婆也不过就是占了一个长辈的好处,其实也被王熙凤欺负着。

再往上上一辈看,就是史太君了,她无意识贾府女眷里最精明的一个人。什么事在她那里都井井有条,不算是事,不管是男女都被她管理到位,而她又仿佛甩手当家,这个人经历了贾府的一切荣华富贵,见过的人和事比任何一位都多,不说她本来的天赋和能力气场,就是这个经验就足以第一了。再看看她送别人的东西,都是绝对高出她们几等的,说明这个史家小姐见过太多世面。对待贾家这些后辈基本是降维打击。她是贾府里公认的当家人。王夫人弄不过她,王熙凤自然比不过她。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原创不易,期待大家的完阅、关注、转发、评论,谢谢!想看作者更多的文章请点击@晨曦小荷

4

要问比王熙凤还精明的人是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十二金钗的判词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王熙凤的判词里有“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而另外一个人的判词和她相似,是这样写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虽然都说到了她们有“才”,但是单论“精明”来说,曹雪芹更直白的指出这个人不但有才而且“精明”,因此她应该比王熙凤更精明,此人就是被下人称为玫瑰花的探春。事实如何呢?玫瑰花和风辣子到底哪一个更精明呢?下面我们从“精明”的五个层次和角度让探春和凤姐进行PK ,看看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①精明一词里首先有做事精细的意思,凤姐做事精细最出彩的就是协理宁国府,安排下人如何做事,进行了细致分工,井井有条,让人佩服。

探春也有一件做事精细的事件,就是处理袭人和赵姨娘亲人去世支出赏钱的事,先有袭人的母亲去世贾府赏银四十两,后有赵姨娘的弟弟去世,李纨的意见是和袭人的赏钱一样都是给四十两,下人刚要走时探春叫停了下人。




在这一瞬间,探春由赵、袭二人的家里和外头的不同,想到去对比老姨奶奶辈的家里和外头的区别,从而最终得出无懈可击的结论,应该给赵姨娘的赏钱是二十两。其思维是何等的缜密,做事是何等的精细。对比这两件事的难度系数,探春对赏钱的即时处理大大高于凤姐对工作的安排。所以,在做事精细方面,探春胜出。


②精明有精打细算的含义,这体现在对贾府的生产经营才能。凤姐是怎么精打细算的呢?书中通过平儿和袭人的对话做了清楚的交代,凤姐通过推迟发放家人的月钱拿去放贷盈利,一年有上千的银子赚到手。这实际上是一种挪用公款私自放贷的犯罪行为,是作死的行为,凤姐还有一个救急的办法是拿金项圈去當钱。

探春在精打细算方面和凤姐完全不同,她这方面的才能在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做了精彩的描述,探春由偶尔在赖大家花园的见闻得到启示,大胆改革大观园的管理理念,使绿化工作不但节省了费用,而且还让众婆子有了额外收入。另外她还果断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在家庭经营上不但精打细算,而且做到了开源节流。所以在精打细算方面探春完胜凤姐。





③精明一词还有聪明,脑子转的快的意思。这个回合我们让探春和凤姐正面PK

在第46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有一个突发事件,当鸳鸯把贾赦逼婚的事告诉贾母之后,贾母发飙大骂众人,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宝玉等人皆不敢言,我们看探春的表现:



看似无解的气氛被探春轻松化解,体现了探春的聪明、机灵和快速反应能力,其情商智商吊打凤姐,凤姐只能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而探春是逆境中的雪中送炭。


④精明还有明察的意思,既有对小事情的明察也有对大时局的洞察。秦可卿在临死之前曾经托梦凤姐,教她如何应对将来家庭衰败时的办法,这体现了秦可卿的长远眼光,但是凤姐过后就忘记了,自己也没有这个意识。可是探春在这方面的表现就与众不同,在74回抄捡大观园时,她的一番话让人震惊,“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


她竟然预测到了贾家被抄家的命运,她的洞察力让人叹服!


⑤精明还体现在一个人在逆境中对自己命运的应对能力,这是高层次的精明。凤姐在家势衰败,自己病重之际,想到的是让刘姥姥帮她求神灵保佑。而探春远嫁在当时是悲哀的事,但是探春凭着自己的精明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回来时很风光,无论外表和见识都较之前更好了。



在这个精明的层面,探春又高出凤姐一筹。


【小结】我们在说探春比凤姐精明时也不能否认凤姐的才能,作者就借秦可卿之口赞叹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但是我们纵观凤姐所展现的“才”本质上都是“能作”的才,不是精明。所以在[聪明累]中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感叹,而对探春的评价就是“才自精明”。所以,比凤姐还精明的人必定有探春一个。


5

用周瑞家的话,王熙凤是“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口齿伶俐,十个男人也说她不过”,但要论大智慧,整体来看,王熙凤的所作所为跟自己的姑妈王夫人比起来,只能算是小聪明。

及时抽身,幕后做好人

在林黛玉到贾府之时,荣国府的管家已经是王熙凤了,此时的王夫人应该四十多岁,让位给王熙凤管家,单纯只是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么?当然不是,在贾母逐渐年迈的时候,王夫人需要在荣国府树立权威和收买人心,做管家虽然掌权,但也容易得罪人。

其他人只看到了贾府表面的辉煌,而内里的空虚只有当家的才明白,王熙凤明知道贾府已经被掏空了,也不得不尽力维持,但过程中,待人严苛、削减费用肯定是有的。她虽然顶的上十个男人,但却无法阻止贾府走下坡路,出力不讨好不说,自己还累了一身病,贾府上上下下也并没有几个人肯念她的好。

王夫人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居二线、垂帘听政,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搞好婆媳关系,大家族里好立身

在重视尊卑长幼的古时候,婆媳关系处理的好坏对一个女人,特别是大家族的女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贾母作为整个贾府的精神领袖,具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从贾母对大观园一众女孩的态度来看,王夫人应该不是贾母的理想型儿媳,但王夫人在贾母面前却做得很到位,茶饭侍奉、出入随行,赢得了贾母的肯定。

“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她。”

除了宝玉婚事,婆媳两人至少保持着表面的和睦,比长房邢夫人好很多。

在处理婆媳关系这点上,王熙凤做得不够聪明。王熙凤与婆婆邢夫人的关系很差,归根结底,与王熙凤一味奉承贾母和王夫人,不把自己的婆婆放在眼里有关系。邢夫人是续娶的,家族地位的不对等,使得邢夫人对自己的丈夫强硬不起来,加上贪财,在贾母面前不讨喜,长期下来心里怎么会没点儿扭曲。

其实,王熙凤是可以缓和贾赦这一脉之间的关系的,邢夫人即使再地位低,也还是她的婆婆、长房太太,以她心机,哪怕是维持表面的和睦,也不至于在自己生病落魄时受婆婆的冷言冷语,同时也能让自己的丈夫在父亲贾赦面前好做人,不至于因为几把扇子就被痛打一顿。

正室最重要的是生下儿子,站稳脚跟

对比下这姑侄两人,其实境况惊人的相似,甚至王熙凤的起点要比王夫人高些,贾琏怎么说也是长孙,虽然不受重视,但也仅仅是因为贾母的私心,以后袭爵是妥妥的了。

而王夫人的丈夫贾政在刚开始并没有什么优势,官不大、还是次子,但之后的发展,二房却一直在碾压长房,王夫人为贾政生了两儿一女,大儿子贾珠算是贾家第一个有望科举出仕的男子,女儿更优秀,顺利入宫当上皇妃,改变了贾政这一脉的颓势,贾母偏心小儿子,也不无道理。

到后来,王夫人虽然失去了长子,但又生了小儿子宝玉,万年有了依靠,所以即使赵姨娘再怎么受宠,生了一儿一女,王夫人也不会受到太大威胁。

对比王熙凤,仗着自己年少气盛不知保养,怀孕之后还流产了,没有儿子,才是王熙凤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焦虑的主要原因,为了保住地位,王熙凤采取了极其恶劣的手段来对付妾室,但也为自己的倒台埋下了祸根。

处理好夫妻关系,终身有依靠

在那个年代,不管你再怎么牛掰,身为女人,最终还是要依靠男人,但大权在握又有钱、娘家有势力的王熙凤,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处理与丈夫贾琏的关系上,王熙凤显得有点儿飘了。

新婚之初,两人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这时候的贾琏还可以迁就妻子的霸道与独裁,但随着新鲜感过了,贾琏的贪婪和好色就暴露了,到处拈花惹草。在处理这些事情上,王熙凤不够宽容也不够智慧,导致夫妻反目,剑拔弩张,加上王熙凤没有儿子,如果再失去丈夫的宠幸,地位是有点儿危险的。

相比之下王夫人和贾政虽然没有那么多浓情蜜意,单看生了三个孩子,至少生活是和睦的。

王熙凤的悲剧,不能全部归结为贾府的没落,她有手段和心眼,但在处理大家族的人际关系上,缺乏大智慧和长远眼光。

6

刘姥姥,其他不表。

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

1善讨巧。讲故事高手,张嘴就来,而且特别适合听众的需要,用时髦的话说,她就是能够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她编的第一个故事,她说下雪天,听见外边柴堆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她为什么说是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当时贾母身边好些个小姐少奶奶还有那些漂亮的丫头,不都是十七八岁上下吗?说个十七八岁正好,肯定是讨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刘姥姥只讲了外边听见那个柴堆响,有人好像抽柴。所以贾母就说是不是因为雪天,外边有人路过,抽柴生火取暖。正好这时候外边着火了。刘姥姥可没说个“火”字,刘姥姥要说火字,完了,那底下就没她的活了,就不会讲第二个了。那个火字是贾母说的。所以等火救灭了以后,贾母让她接着讲。刘姥姥接受教训了,不能沾这个火字,要特别小心。这回她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有个九十多岁老太太,本来要绝后了。观音菩萨念她心诚,赐给她一孙子,那孙子十三四岁。你说她编得多好,贾宝玉她看得出来就这一个男孩是贾母最钟爱的,90多岁老太太比七十岁要年长二十多岁呢,老人都愿意听长寿的故事,而且肯定讨人喜欢。所以说,民间艺术家刘姥姥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

2工谋事。她一个农村老婆婆,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儿强得多。这狗儿是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刘姥姥比他强多了。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们王家二十年前,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王家的二小姐是王夫人了,凭着刘姥姥家跟王夫人有点瓜葛,而且她都没见过王夫人,她就敢进府去,去争取点赞助。她是又务虚又务实,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

3懂眼色。她要找周瑞家的说,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颇有农民进城办事或到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一般的低眉顺眼,以自尊心和脸面换来一点实际或物质的帮助,细想来,也是不易和心酸,生活不易啊,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婆婆,在荣府的仆人面前,都是根本不起眼的,所以都要尽小心。

4擅风水。凤姐托付刘姥姥看顾巧姐。当时凤姐已是“神衰鬼弄人”,专候刘姥姥,“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刘姥姥不负凤姐,患难见真情。文中还写到刘姥姥一种奇特的本领。“凤姐愈加不好……刘老老也急忙走到炕前,嘴里念佛,捣了些鬼,果然凤姐好些”,然后连夜回村庄替凤姐许愿求菩萨。

刘姥姥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得如此逍遥自在、天真烂漫、风趣活泼而又不失原生态本来面目,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这是大精明!

7

若说《红楼梦》里最聪明的人,恐怕大多数人一下子想到的应该就是王熙凤了。但是细读下来,却发现王熙凤并不是其中唯一聪明的人。书中有两个和王熙凤有过正面“较量”的人,她们的聪明我认为绝对应该在王熙凤之上。

要说这第一个,应该算是那个远在水月庵的老尼姑净虚了。这个净虚虽然是个出家人,但她可绝对不是两耳不问红尘事的菩萨。她第一次出场,应该说是暗出场,是在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周瑞家的奉命去给惜春送宫花,刚好惜春和小尼姑智能儿一块玩,这时候周瑞家的和智能儿有几句对话:周瑞家的因问智能儿:“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师父那秃歪剌往那里去了?”智能儿道:“我们一早就来了。我师父见了太太,就往于老爷府内去了,叫我在这里等他呢。”周瑞家的又道:“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曾得了没有?”智能儿摇头儿说:“我不知道。”惜春听了,便问周瑞家的:“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道:“是余信管着。”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他师父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这事了。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这个师父净虚是常常在这些达官贵族家里行走的,对于世俗间的人情世故想来也是练达融通的。后面在送葬秦可卿的时候,王熙凤夜宿水月庵,果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比世俗人更加世俗的老尼姑净虚。

原文: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

净虚这眼力见不知要超出多少俗世间的人,在说出要办的事情之后,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明确的告诉凤姐办这件事是有好处的。在看到凤姐并不为银子所动后,净虚老尼仍旧不慌不忙,使出了杀手锏:“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这等于是将了凤姐一军。她素来知道凤姐好强心重,所以用激将法激了凤姐这一下,结果凤姐果然上了钩。这老尼姑净虚不但善查人情世故,还对这精明的王熙凤了解的如此之透彻,把她的脉摸的如此精准,不可谓不聪明!

要说第二个聪明过王熙凤的人,就要数那个村妪刘姥姥了。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原本是冲着王夫人去的,结果王夫人根本就没有出面,却打发了王熙凤接待。刘姥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临时变化,并没有慌忙,在周瑞家的那里稍稍了解了一下王熙凤之后,便立刻调整自己,迎头面对。

在和王熙凤的首次较量当中,刘姥姥首先值得称道的是摆得正自己的位置。在你来我往的言语话术当中,刘姥姥虽然身份低微,但并不显得低贱,最终还得了二十两银子的救济回去过了个好年。

在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刚好碰到了贾母的喜欢,不但留了几天,还带着她逛了大观园,又是吃饭又是喝酒的。这一回中,刘姥姥看似被这些小姐少爷们耍的团团转,但是其中的智慧却令人钦佩。尤其是和凤姐鸳鸯的那几句对话:凤姐儿忙笑道:“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从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刘姥姥其实早就知道凤姐鸳鸯是故意让她出洋相,为的是逗老太太开心。而刘姥姥也并没有因此而恼怒,而是配合凤姐鸳鸯等人一起扮丑。看到这里,总是忍不住对这位农村老太太肃然起敬。想来这已经不是聪明的范畴,而是智慧了。这种智慧也许王熙凤永远也学不到!

作者:流云,欢迎关注作者的头条号“云语红楼”,分享更多精彩的红楼品读文章。

8

精明,不在语言,不在容貌,也不在出身,而在以最少的本钱,为自己换得最大的利益。从这个角度讲,王熙凤不仅不精明,反而有点糊涂。



王熙凤抓尖好强,伶牙俐齿,张扬狠毒,已经落了下乘,更何况她为了二房,得罪了正经婆婆邢夫人,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耽误了自己的子嗣,这都不是真正精明的女人会做的。因而,在贾家,比王熙凤精明的人多了去了。

不必说利用她管家,把她做为一个使用工具的王夫人,也不必说看似嘛事不问,内心却透亮无比,平时不出手,出手必成功的贾母,也不必说平辈的富有远见的秦可卿,藏愚守拙的薛宝钗,深藏不露李纨,就是下人,比她精明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平儿,她虽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但智商与情商都高于王熙凤一筹,不但在王熙凤之厂戒与贾琏之俗的夹缝中来去自如,还能够透过王夫人利用王熙凤管理荣国府的本质,经常劝王熙凤“得饶人处且饶人。”“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究是那边屋里去的。”(六十一回)并且能使贾府一众富贵眼的下人对她感恩戴德,使贾府一众精明敏锐的主子对她赞不绝口,可不是让不少下人咬牙切齿,欲除之而后快的王熙凤可比的。



比如小红。小红是怡红院中负责烧茶扫地的粗使丫三人,小小年纪,却知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这个道理,并为以后的人生早早谋划,先是欲以姿色诱惑宝玉,一看此路难行,又与贾府的远房子孙贾芸搭上了线,最终摆脱了奴才的身份。此间又毛遂自荐,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调动了工作,谋得更好的前程。



比如袭人。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头,也是早早为己谋划的,先以云雨之情套住宝玉,让贾宝玉对他言听计从。再以进言之功套住王夫人,顺利成为宝玉的准姨娘,又打着为主子好的名义极力推动金玉良缘的进展,虽是最终不得成功跟了贾宝玉,却凭着贤惠之名赢得了姻缘,摆脱了奴才的身份。更何况她还精明得含而不漏。

9

贾母在红楼梦中地位是最高无上的,黛玉进府时只因早失亲娘寄居贾府。刚来时王熙凤说起了林妹妹身世,使贾母伤心起来,王熙凤吓得改口不谈论林的身世。说该打,该打。贾母是红楼梦最精明的人。

10

还有一人,便是秦可卿,此人出场不多,但有两处可见她比凤姐高出一筹,一是她死时,托梦凤姐,让她早为贾府打算,预示了贾府即将倒掉,要置点公产,办学校,因这两项不在抄家之列,为族人留下一线生机。二是贾母对她的评价,说她是极妥帖之人,她死后,人人对她称赞有佳。凭这两点,是凤姐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