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苏联元帅科涅夫在二战结束后,命运如何?

苏联元帅科涅夫在二战结束后,命运如何?

2020-11-04 15:01阅读(60)

苏联元帅科涅夫在二战结束后,命运如何?:多谢邀请。做为二战苏军著名统帅之一的科涅夫是战争中几乎唯一一位一直指挥方面军部队的将领,他从1941年9月-1945年5:-

1

多谢邀请。

做为二战苏军著名统帅之一的科涅夫是战争中几乎唯一一位一直指挥方面军部队的将领,他从1941年9月-1945年5月先后指挥过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科拉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 方面军,善于把炮兵和航空兵的威力与突击的快速性、猛烈性和突然性相结合。1944年2月18日晋升苏联元帅军衔,1944年7月29日和1945年6月1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他的命运不像朱可夫那样坎坷,1945-1946年任苏军驻奥地利的中部军队集群司令,在朱可夫被贬为敖德萨军区司令后,他1946-1950年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50-1951年任苏联军事部副部长兼苏军总监察长,1951-1955年任喀尔巴阡军区司令,1955-1956年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56-1960年4月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华沙条约组织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1960年4月-1961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1961-1962年4月任驻德国军队集群司令,1962年4月后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

与朱可夫相比,他还是属于善终的元帅,尽管两人在军队建设有各自观点,也有过冲突,不过都保持了正义感,互相公正的评价对方,都在对方遭遇困境时及时援手

2

一本很不成功的回忆录

1969年苏联国防部出版了一本285页的战争回忆录,并且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45》。回忆录的作者就是二战名将伊万·科涅夫元帅,他以这个书名纪念自己45年的军事生涯,那年他72岁,自觉来日无多。

从文学性和销量上讲这本回忆录算不上成功,比起曼斯坦因那本《失去的胜利》,它缺少太多形容词,全无跌宕起伏可言。比起朱可夫那本《回忆与思考》,它没有太多关键解密,趣味性不算很高。

科涅夫元帅平铺直叙了卫国战争中他亲历的12场战役,却对战役过程惜墨如金,他把大段文字留给战前的准备工作,又把战后总结的重心留给了红军战士。他总是重复的说那些战士如何骁勇忘我,总是把赞美留给统帅部与同僚,却绝口不提自己的指挥,放佛他只是个发布命令的机器。即使仗打的不尽如人意,他也很少甩锅。

一个很成功的老实人

从回忆录的行文风格我们就可以看出,科涅夫大抵是个性格温和的老实人,事实上他的一生都很平顺,没有太多激烈的时刻,连黑点都少得可怜。吐槽机翻遍他的传记,只能找到两个比较大的黑点。

科涅夫出生在基洛夫州一个不上不下的富农家庭,15岁村学毕业后就当起了伐木工人,他本人没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欲望,只是因为一战爆发不得不参军。参军一年半时间就爆发了十月革命,他也没选择借势而起,反而退伍回到了家乡。

回乡后他才加入布尔什维克,依靠自己扎实的军事技能很快成为地区军事委员,随后又因为良好的文化加品行当上政委,在与白军的战斗中逐渐成为苏联红军中少数的军政全才。甚至破格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师长了。

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他被揭发了人生第一个黑点,这老兄在1921年悄悄的修改了家庭成分,从富农变成了贫农。好在那份揭发文件在1938年才送到斯大林手里,那时候大胡子已经决定终止大清洗的逮捕潮,况且与日军在张鼓峰的冲突也需要科涅夫处理,他幸运的躲过一劫。

二战爆发后,已经成为中将的科涅夫开始了自己的华丽表演,他的部队即使仓促间没完成集结也没被德国打垮,莫斯科反攻中又是他的部队第一天就全线突破掉德军的防御,直接怼到白俄罗斯边界。

随后的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反攻波兰等一系列战役都有他的身影,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也是由他解放,甚至真正率先攻占柏林的也是他率领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只是斯大林把国会大厦升旗的荣誉留给了朱可夫,把与美军会师留给了科涅夫。

战后生涯

战后的科涅夫验证了老实人常在这一真理,接替朱可夫担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没让他得意忘形,随后被贬成喀尔巴阡战区司令也没让他心怀不满。在回忆录中他没有一个字贬低斯大林,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是斯大林的平衡。

斯大林死后科涅夫再次被启用,与朱可夫共同支持赫鲁晓夫收拾掉贝利亚,并于1955年再次成为陆军总司令,次年他担任了华约武装总司令,却留下人生第二个黑点。1956年他派兵入侵了匈牙利,即使职责所在,但总归那是侵略。

1960年科涅夫卸任,毫不栈恋的宣布退休,虽然曾短暂担任驻德国集团军司令,但终归还是没有太多参与权力角逐。1973年5月21日,科涅夫以75岁高龄逝世,结束了平顺稳健的一生。

3

科涅夫全称为科涅夫-伊万-斯捷潘诺维奇,苏联时期的陆军元帅。

二战结束后,与科涅夫并立的朱可夫元帅被斯大林统治调到了一个清水衙门,差不多就是要他养老的样子,而科涅夫确实一举称为了大权在握的那一个。

称为了陆军总司令的科涅夫,他的好日子也没有过多久就被斯大林统治撤下来了,因为这就是斯大林的平衡术,所以也没有什么不满的,本来打算好好的养老的科涅夫却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

在1953年的时候,斯大林病逝,大权落在了中央的五位书记的手中,随后的科涅夫和朱可夫共同支持赫鲁晓夫,掰倒了贝利亚,于是科涅夫元帅又再次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并且在第二年的时候担任了华约的总司令,目的与北约对抗,在同年派兵入侵了匈牙利。

尽管此后的科涅夫大权在握,但是却也没有参与到权力的角逐中去,在1960年的时候完全卸任了,并颐养天年,最后于1973年逝世,享年75岁。

征战一生的科涅夫元帅,躲过了多次政治清洗,几十年的沉浮磨炼,并且最后得已安享晚年,也算是一种大智慧了。

4

科涅夫元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过程里,功勋足够与朱可夫元帅并驾齐驱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在战争之初,苏联红军完全没法抵挡德国侵略者军队时,唯一还能在德军三板斧之下,还能喘口气的人,所以在一批方面军司令、集团军司令被枪毙时,科涅夫同志还得到了晋升,但在莫斯科保卫战前期,他负责西方面军,对阵德国名将古德里安时,由于战略部署不合适,以及对德军进攻方向误判,还是走了回麦城,遭受很大损失。不过这些二战往事,与题目关系不是很大,就不多说了。

战争结束后,科涅夫元帅先后任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部特种部队独立团团长、 1946年他改派为“苏联陆军总司令”与苏联“第一代理国防部长”,接替原部长朱可夫任职至1950年;之后他接掌苏联“喀尔巴阡山脉战区”司令官,这项异动被人们视为斯大林在降调职位贬抑科涅夫,但是这是斯大林一系列针对战时广受苏联人民称赞的将军予以贬降,不是只单贬降科涅夫,所以科涅夫并无激烈不满反应。这里面就有故事,自从朱可夫、科涅夫两位元帅,在攻克柏林一战开始,在面对柏林的百万守军,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一向情商极高,几乎对所有人都很客气的科涅夫,却对朱可夫开始了终其一生的各种公开指责,科涅夫是原政工系出身,后来在二十年代中后期才转的军事干部,待人处事,政治嗅觉那是非常的高,对于朱可夫这位战功第一,且说起来在西方面军大失败时,几乎对他科涅夫有救命之恩的人,科涅夫就是从准备开始攻克柏林开始,第一个朝朱可夫元帅开喷的人,而且是公开的!

毫不掩饰的抨击,据说朱可夫元帅刚开始知道此事时,非常错愕,从此也开始了两人间的矛盾,科涅夫毕竟是做政工出身,他喷朱可夫非常言之有物,往往连朱可夫自己都无法反驳,只能进行骂娘式反击。这件事对于了解科涅夫性格和习惯的人来说,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只要知道曾国藩、左中棠两帮人,在平息太平天国之后的种种作态,是很好理解这件事的。到了1946年,钢铁同志对于二战期间功勋卓著,在军队和人民当中,都很有声望的老同志开始调整,第一个就是朱可夫,在一次军队内高级干部会议上,钢铁同志坐在主席台上,亲自以异常少有的亲切态度,温和的询问大家:听说朱可夫同志,秘密的参与了一个军内阴谋反苏维埃的组织活动,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对于这些都是从大清洗和卫国战争的残酷环境里活下来的高级干部来说,这话什么意思,是很明确的,大家都噤若寒蝉,这时,就是苏联反朱可夫第一人的科涅夫元帅跳出来,坚称朱可夫这王八蛋有多坏,全世界都没人比自己更清楚,但他却不相信朱可夫能做出这种事,主要不是他科涅夫相信朱可夫,而是相信伟大的苏联红军里面,不可能出现这么一个阴谋集团组织!
有他第一个跳出来这么说了,那别的军队干部也就顺着这口风,坚决支持军队不可能有这种组织的论调观点,于是大家一头冷汗的把一次腥风血雨的萌芽给掐了。事后,各位二战中功勋卓著的军队高层,也就没有争功之心,老老实实由钢铁同志用些不闲不淡的借口,调任到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军区去任职,比方朱可夫就是去了敖德萨军区。这件事后,科涅夫才是苏联红军决策圈中的第一人,人望之高,说话之权重,朱可夫实际也是不如的。后来,凭此名望,科涅夫曾就任过对抗北约的华约军队总司令,驻东德军队总司令,直至退休,并于1973年逝世。

5

二战期间,科涅夫、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并称为苏联陆军野战的“三驾马车”。

不过,相比于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频频打胜仗来说,科涅夫则打过不少败仗。1939年,他所在的西方面军遭到了德军的合围,导致了数十万苏军被俘,无数装备补给,也被德军缴获。

斯大林在听说这个消息后怒不可遏,他以“指挥无方、通敌叛国”的罪名,处死了包括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和其他四名集团军指挥官。

然而,同样身为集团军指挥官的科涅夫,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

1941年莫斯科会战前期,科涅夫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被德军大败,又使得几十万苏军遭到俘虏。而这一次,他同样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科涅夫)

多次打败仗,竟然都没有受到斯大林的惩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1939年苏联西部地区的战役失败,确实和科涅夫没有太大关系。

当时,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在接到苏军败报后,非常慌乱。为了截取德军的情报,他亲自去收听德国的国家广播。然而,除了一堆听不明白的德语之外,他没有收获任何有用的信息。之后,巴甫洛夫又以方面军司令员的身份,跑到了一个集团军阵地上去进行指挥。在整个战役中,巴甫洛夫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跑却又无计可施,这最终才导致苏军大败。

在苏军大面积溃败的时候,只有科涅夫从容镇定地阻住了德军的进攻,成功钳制了德军的第3坦克集群。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斯大林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1941年,当科涅夫被德军的大纵深合围战术击败,损失了几十万部队后,情况就要严峻多了。斯大林听到科涅夫战败后,当时相当愤怒,专门派出最高统帅调查组前来兴师问罪。

(斯大林)

在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斥责科涅夫时,科涅夫却理直气壮质问说,他早就向斯大林报告过西方面军主力可能被包围这一情况,但最高统帅部,却没有下达任何指令。他说,最高统帅部所构建的苏军防御战争形态,根本就存在严重的问题。

因为这件事,科涅夫同伏罗希洛夫大吵了一架。最后伏罗希洛夫放出狠话说,要把科涅夫送上军事法庭,要把他枪毙。双方始终僵持不下,场面一度非常紧张。

最后,是朱可夫的到来,才解决了问题。朱可夫首先对双方进行了安抚,接着又当着两人的面,与斯大林进行了通话。

朱可夫告诉斯大林,科涅夫虽然失败,但他最后能调动部队成功实施反突击,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在莫斯科仍然处于危机的时候,战前斩将,显然是不利于苏军的。

因为朱可夫说情,斯大林最终取消了处罚科涅夫的命令。并且,他还将科涅夫派去担任朱可夫的副手。

事实上,斯大林确实收到过科涅夫的预警提醒,但他却错误地估计了德军实力,没有下达任何指示。这也就导致科涅夫没有作出任何行动,最终招致惨败。

(朱可夫)

而斯大林之所以一开始要处罚科涅夫,当然也是必须要找一个人来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毕竟斯大林一直在搞个人崇拜,他不能容许自己的身上出现污点。

当然,斯大林也看得出来,科涅夫确实很有能力。比起朱可夫等人来说,政委出身的科涅夫,在激励士气方面要更加出色。而他所擅长的步炮协同作战,也是苏联军中比较稀缺的。

所以,斯大林既有愧,又爱才,他当然不会处罚科涅夫了。

朱可夫说情后,斯大林又有了台阶,又不伤面子,处罚科涅夫一事,自然就取消了。

而科涅夫也没有让斯大林失望。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科涅夫率领苏军成功攻破了哈尔科夫。在之后的反攻阶段,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一、第二方面军,更是成为了德军的梦魇。

战后,科涅夫因为在军中威望甚高,被斯大林调去担任了“喀尔巴阡山脉战区”司令官。当时,苏联劳苦功高的将军们,几乎都遭到了打压。不过,科涅夫这时候不像在战争中那么,直接指出斯大林的错误。而是表现得逆来顺受,所以并没有受到斯大林的处罚。

斯大林去世后,科涅夫回到中央。1962年,科涅夫成为苏联驻东德军司令。1973年,科涅夫去世,他被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中,受到后世的膜拜敬仰。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6

科涅夫-伊万-斯捷潘诺维奇是苏联二战中的著名将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红军,历任步兵旅、步兵师、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参谋部政委。苏德战争爆发时,科涅夫为第19集团军司令,后来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
科涅夫的元帅军衔是在科尔松-舍普琴科斯基战役后获得,在西方,这一仗被叫做切科瑟尔口袋。
科涅夫是政工干部出身,应该也算是军政双全,其实他在沙俄军队中是炮兵,这个手艺在苏德战争初期还救了他一命。

战后,历任中央军队集群司令陆军总司令兼国防部副部长。1956年到1960年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约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1961到1962年任驻德军队集群司令员。

在战后,科涅夫过的比较平稳,没有太大的波澜。和锋芒毕露的朱可夫不同,科涅夫出身于政工干部,对于当时苏军内的双长制并没有太大的抵触,而且科涅夫脾气不像朱可夫那样粗暴,所以没有象朱可夫那样大起大落。

不过,科涅夫也是不可避免的掺合到了苏联内部的权力争斗,其中他和朱可夫之间有一些矛盾,而这些矛盾被西方媒体所夸大,特别是美国人写的朱可夫传中,可是没少说这事,而俄国人自己的资料认为,科涅夫和朱可夫之间的确有矛盾,但是仅仅是一般的工作之间的矛盾,在斯大林整朱可夫的时候,科涅夫还帮了朱可夫的忙,当然朱可夫也帮过科涅夫,而赫鲁晓夫整朱可夫的时候,科涅夫也是违心的发表过一些文章,不过后来证明这些文章仅仅是署了科涅夫的名字,科涅夫看都没有看。
这种刨坟鞭尸的做法,这几年在东欧国家并不少见。

前几天,捷克拆掉了科涅夫元帅的铜像,这个就是开始否定过去的历史,正史中捷克起义军占领布拉格以后,在面临德军的反扑时,是科涅夫命令苏军迅速赶到,但是按照最近的说法,当时首先投入同德军作战的是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这种苏联的叛军是在苏军战俘中招募的,属于苏联的伪军,当时为了能够保命,所以投入了对德军的作战,不过苏军来了以后,俄罗斯解放军马上就垮了。应该说,俄罗斯解放军是苏军历史上最大的耻辱,现在把科涅夫元帅的铜像拆除应该就是再一次的羞辱俄国。

图片来自网络。

7

1945-1946年战争后,奥地利境内中央部队总司令兼奥地利事务高级专员。

1946年:陆军总司令兼苏联武装部队副部长。

1950年:苏联军队总监察长兼苏联军事副部长。

1951-1955年:喀尔巴阡军区司令。

1953年:特别法庭庭长,审判并喂贝利亚吃了花生米。

1955-1956年: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

1956-1960年: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1955年:华沙条约国家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

1956年:镇压匈牙利布达佩斯起义。

1957年:构陷朱可夫并署名《真理报》文章

1962年:柏林危机期间驻德苏军总司令。




科涅夫元帅是苏军当年的“三驾马车”,与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列,这是个政委出身的天才战将,是二战最具分量的指挥官之一。

二战初期的科涅夫就以“永不后退”而得名,别人都在大崩溃潮中丢盔弃甲,他却能死死的与德军硬扛,以至于巴甫洛夫等败军之将们被斯大林枪毙了几分钟,唯独科涅夫却得到了晋升。

性格上科涅夫很有点古怪,这影响了他的一生。

因为战役指挥失当,科涅夫曾差点把罗科索夫斯基坑死,为此上面下来的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要治他的罪,科涅夫非常不服,与之大吵,结果惹怒了伏罗希洛夫,如果不是朱可夫说服了斯大林,科涅夫不死也要脱层皮。

当朱可夫就任西方方面军司令时,科涅夫与伏罗希洛夫等人还在吵群架,这足以见其人是个执拗性格。

后来,科涅夫给朱可夫当了两天副手,又被调派去指挥加里宁方面军,在莫斯科反击战的反攻阶段,科涅夫的部队一马当先,狂推德军,一天就顶破了德军的防御,功劳相当大。

斯大林格勒之战时也是如此,科涅夫重新统帅西方方面军,应朱可夫调遣对德军进行猛攻,以巨大伤亡帮助拖住了德军兵力。

但科涅夫却也因为此事与人闹得非常不愉快,连朱可夫也得罪了。他嫌指挥部的命令让自己带着部队打明摆的苦仗,然后死人多了大家全喷他一个,这不公平。

1943年被调为西北方面军司令后,科涅夫居然玩起了执拗,他对指挥部的命令指手画脚,各种表示不行,不好,说到底就是不愿挑担子。

有的人认为这是科涅夫比较耿直,他从来是实话实说有话就说,好比之前与伏罗希洛夫吵架一样。

因为这件事,科涅夫得罪了斯大林,一气之下将之捋下台,发配到草原方面军当司令员。

作为曾经的西方方面军司令,以及朱可夫的副手,当朱可夫当元帅的时候,科涅夫却只能做一个二线部队的头头,就连罗科索夫斯基都比他军衔高了一级。

不过科涅夫反而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拥有了两支近卫坦克部队,又部署在库尔斯克后方,这让他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成为最具分量的部队,尤其是普洛霍夫卡战役,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硬撼“帝国”装甲师,打得血腥无比,硬是用攻势压住了德军。

可以说,科涅夫完全就是个性格决定命运的范例,但这个人又足够有能力,让他屡屡能被人赏识,自己又屡屡能够放光。

用朱可夫的话说:斯大林一开始对科涅夫并不咋地,动辄撤职给脸色,后来科涅夫在草原方面军指挥的很好,不断的胜利,斯大林发现这人挺能耐的,就开始笑脸相迎。

当后来科涅夫解放布拉格消灭中央集团军群时,斯大林命人在莫斯科放了1000发礼炮庆祝。

因为柏林战役,科涅夫吃起了老战友、老上级,有恩于自己的朱可夫的飞醋,斯大林表示“朱可夫元帅是苏军的胜利象征”,为此,恃宠而骄的科涅夫与朱可夫闹翻了。

那么二战以后科涅夫遭遇了什么呢?想也能想到,过于“耿”的科涅夫属于那种吃枣药丸的人。

二战刚结束,苏联准备搞“胜利大阅兵”,斯大林招来一众将军元帅开讨论会议。

斯大林很给面子:科涅夫元帅可以主持阅兵式,骑白马在最前面检阅部队!

但科涅夫不给斯大林面子:我又不是骑兵,干啥要在前面骑马?我是步兵,我应该走在步兵方阵前面。

斯大林心中顿时一万匹画着羊驼的T-34奔腾而过,当即骂道:同志!你得意忘形了!现在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了!

1945年6月10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被撤销建制,指挥机关转为机关单位,无缘24日的胜利大阅兵,你说科涅夫这是何苦来由。

1946年时的斯大林决定搞掉朱可夫,到处拉人罗列朱可夫的罪名,说朱可夫密谋反党,搞阴谋组织,要夺权,希望大家将之打倒,起码懂得站位。

结果谁也没想到,与朱可夫早已翻脸的科涅夫,此时却一反常态的第一个站出来为其鸣冤。

科涅夫表示:自己与朱可夫熟的很,他是啥玩意儿自己很清楚,朱可夫根本不会搞这些阴谋,他也没这个胆子。

众将见有人出头,惧怕斯大林又玩过火搞“大清洗”,便纷纷跟着鸣冤,于是斯大林“反党”、“造反”的大帽子最终也只让朱可夫被发配到敖德萨当司令。

其实当时科涅夫自己也在挨整的队列,朱可夫不倒台,他还接不了国防部长的位置。

有些分析认为,科涅夫知道朱可夫倒定了,于是取而代之,借着仅次于朱可夫的威望拉拢人心。

因为这件辩护之事,并没有改善朱可夫与科涅夫的关系,而且科涅夫还是摆出那副有一说一的政委面孔,有功夫就喷失势的朱可夫。

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明哲保身之举,因为斯大林对朱可夫的罪状下的很明确:“朱可夫元帅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

为了不被当做是“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者”,科涅夫必须保持距离。

干到1950年时,科涅夫也翻船了,他被调去当捷克附近的“喀尔巴阡山脉战区司令”,与扔进山沟发配无异。

一直到斯大林死了以后,科涅夫才在赫鲁晓夫的拉动下,当了华约的军事总司令,还成了赫鲁晓夫的“亲密战友”。

1953年,赫鲁晓夫让科涅夫去审判贝利亚,科涅夫这个老政委干的相当辣手,他成功判处贝利亚死刑。

之后,获得信任的科涅夫先后任职“陆军总司令”和“华约组织三军统帅”、“苏联驻东德总司令”。

但这个时期的科涅夫同样复杂,他的署名文章打倒了朱可夫。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争权,绝境之下,是朱可夫站出来支持赫鲁晓夫,这才让其获得了胜利。

但因为朱可夫帮助清除“反党集团”后,势力愈发强大,引起了赫鲁晓夫的猜忌,他决定整垮朱可夫。

于是科涅夫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炸裂性的署名文章,名为《苏联陆军和海军的力量在于党的领导,与人民密不可分》,引发轩然大波。

标题虽普通,内容却是喷朱可夫,说朱是“波拿巴分子”,是“有军事政变野心的坏分子”,有过错如下云云……

(注:波拿巴主义者即“欧洲阴谋政变上台的军国主义独裁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即死于此种罪名)

之所以是署名文章,是因为此文完全是赫鲁晓夫授意,苏军总政炮制的,科涅夫被要求署名,因为对方告诉他,这是“委员会的命令”。

据说科涅夫在签名后非常不安,他给赫鲁晓夫打电话,用一反常态的语气表示能否别发这个文章,但赫鲁晓夫说:“管你愿不愿意,文章必须用你的名义发表!”

于是文章发表了,把朱可夫气得暴跳如雷,要不是隔得远就要掏波波沙去找科涅夫算账了。

后来朱可夫在路边逮住了科涅夫,他揪住对方:“还老夫的清白啊魂淡!”

科涅夫说:“朱可夫同志,这是组织的决定。”

朱可夫说:“那你再写一篇辟谣的。”

科涅夫回答:“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在我们的国家,党就是法律。”

1957年10月26日,朱可夫的国防部长被免,还失去了党中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的资格,一撸到底。

朱可夫为此受到重大的精神打击,他回到了老家,整日靠安眠药度日,醒了吃完饭就吃药,如此反复,直到1958年退休。

科涅夫此后和赫鲁晓夫的冲突非常大,又回归了那种执拗。

赫鲁晓夫曾经要他在裁军的文件上签字,科涅夫坚决不签,于是赫鲁晓夫表示:“我迟早让你认输”,结果科涅夫更加执拗。

偏偏他拧巴还有拧巴的本钱,赫鲁晓夫已经失去了朱可夫,朱在1958年退休,整日靠安眠药和钓鱼度日,赫鲁晓夫曾想找他回来,可最终失去了这个机会,所以他实在放不下另一个素有威望的元帅。

比如1961-1962年柏林危机时,两德剑拔弩张,美苏关系高度紧张,大战一触即发,欧洲陆军总司令布莱德利在对面摆坦克叫嚣,赫鲁晓夫让科涅夫去镇场子,科涅夫一下飞机,布莱德利就哑火了。

但最终科涅夫还是倒在了赫鲁晓夫手里,1962年同年,他罗织了大量科涅夫的“罪状”,发动其战友和手下,甚至还有朱可夫的部下告状,差点把其送上法庭。

关键时刻,还是退休的朱可夫站出来,帮助作证,辟谣,把科涅夫从军事法庭捞了回来。

自此,科涅夫也离开了政治核心,开始了退休生活,他感激于朱可夫的大度与正直,又痛心与自己同僚和心腹手下的告发。

科涅夫之后开始学习历史,搞军史研究,四处作报告,以及撰写回忆录,很多苏联将帅晚年都好这一口。

他在苏联民间很受欢迎,被认为是最令人敬佩的军事偶像,是苏联伟大的卫国英雄,伟大的军事家。

但军政界与之交往很少,甚至在科涅夫病重卧床时,都没人哪怕打个电话慰问,只有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柯西金跑来探视,双方聊了很久。

1964年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勃列日涅夫突然发动政变,迫使其下台,但科涅夫却没能再次上台,他已经被政治圈子边缘化了。

1967年,科涅夫70大寿,朱可夫终于与之和解,双方见了一面,也是最后一面。

1970年,朱可夫因为自己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被不能过审,气得中风了。原因是勃列日涅夫不满元帅的巨著居然只字不提自己的名字。

后来勃列日涅夫还不允许被当选为莫斯科州苏共代表大会的朱可夫参加会议,理由是“中了风的老人受不住那种场合”。

于1974年底,朱可夫因心肌梗死而病逝。

然而早在1973年5月21日,科涅夫就已经因为癌症在莫斯科病逝了。

8

苏联战功卓著的元帅之一科涅夫,也是苏联位优秀厉害的军事家,也是苏联元帅中得以善终的二战名将、一军之帅。他在二战后于1973年5月21日病逝于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