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有的人类为什么听到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很难受?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有的人类为什么听到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很难受?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2020-10-28 02:01阅读(68)

有的人类为什么听到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很难受?有什么科学道理吗?:不只是刀子刮玻璃啊,粉笔刮黑板的声音也让人超级烦躁!!试问谁上学的时候没被老师指甲或者

1

不只是刀子刮玻璃啊,粉笔刮黑板的声音也让人超级烦躁!!

试问谁上学的时候没被老师指甲或者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听得心里一哆嗦呢。

然后问题来了,刺耳的声音有什么共性吗?有。有科学道理吗?有。

声音其实本质上就是波,所以我们在分析波的特点的时候会提到的频率、振幅、波形也同样适用于声音——只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比如我们平时说一个声音音调高或者低,其实就是声波的频率特征,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而人和声源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声音的音量大小则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声波的波形则决定了音色

一种声音听起来是否刺耳,主要是和频率有关。

一般人对于尖利的、音调高的声音耐受度都比较低,包括题目里提到的刀子划玻璃的声音,粉笔刮黑板的声音,还有婴儿的尖声哭叫,尖锐的哨声等等,都令人头大……这些高音调的声音频率大多在2000~5000Hz之间,也是人耳听觉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当然,声音的频率高低本身没有好坏,我们之所以感觉到刺耳难受,还是声音在通过听觉系统传入大脑后,和大脑联动产生的反应。

大脑当中有一个区域叫做杏仁体,这个区域主导恐惧情绪,相当于人体的“预警系统”。当人感觉到危险或者威胁的时候,杏仁体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指示身体做出一系列反应——包括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僵硬等等。

有研究发现呢,当人听到尖锐的声音的时候,杏仁体的活动就会特别活跃,我们所感觉到的抓心挠肝,焦虑烦躁的感觉也是由此而来。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主流也比较可信的解释还是人类进化中遗传下来的,写在基因里的本能。可能远古时期这类尖锐的声音是用于警示危险的,或者是和一些天敌的叫声所类似,所以现在人们在听到类似声音的时候才会觉得反感和心情紧张。

另外呢,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叫做听觉过敏。

就是对声音的刺激特别敏感,不只是刚才提到的高频声音,即使是日常对话声音稍微大一点,甚至声音并不算大,也会感觉到耳鸣、头疼、心跳加快等情况,这种时候可能就要赶紧去医院治疗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欢迎评论关注和转发嘻嘻。

(图片来自网络)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令我们极为不适的声音,例如手指甲划过黑板、金属或者泡沫摩擦玻璃、牙齿打滑、气球摩擦、橡胶鞋底与地板摩擦……等等等等,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当我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会受到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的折磨,鸡皮疙瘩会瞬间布满全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捂住耳朵并尽可能的逃离现场。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这些声音之所以让我们难受,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尖锐,也就是说这些声音频率很高。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1986年美国西北大学的几位研究神经系统的科学家就搞过一个实验,他们将这些令人反感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将这些音频过滤掉不同频率来播放给测试者听。

实验的结果是过滤掉高频率的音频仍然让人接受不了,而如果过滤掉某些特定的频率,这些音频就可以让人接受。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令人崩溃的声音频率在2000Hz-5000Hz之间。

令人惊讶的是,人类的耳道结构在这种频率下会产生共振,可以将这种声频放大,也就是说人类的耳朵对这种频率的声音非常的敏感。当人的耳朵接收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会触发大脑中的听觉皮层和杏仁核这两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信号急剧升高。这个杏仁核是人类大脑中专门处理负面情绪的部分,当它被触发的时候,人就会表现出焦虑、恶心、恐惧、颤栗、易怒……等等不良的反应。(下图蓝色区域为大脑的杏仁核所在位置)

研究者将这种频率的声音与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进行了一一比对,结果发现这种声音与灵长类的警告声非常的相似。因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反应,很有可能是我们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条件反射机制。

研究者认为,人类的祖先并不像我们现在一样强大,面对大自然,他们一直过得战战兢兢,因为生存环境充满了危机,所以他们要随时注意各种来自大自然的威胁,当他们发现危机降临的时候,就会以这种警告声来警示同类远离危险。显而易见的,对这种警告声越敏感的人,就越容易存活下来。因此在一轮一轮的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幸存的人类其耳道结构对这种声音也就越来越敏感了(不敏感的都被淘汰了)。

虽然我们现在基本用不上这个功能了,但是这种本能还是从远古的记忆中传承了下来。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听到类似的声音的时候,身体马上就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反应了,这是人类本能的体现。由此可见,我们起的每一次鸡皮疙瘩,都承载着来自时间和空间另一头的记忆。


回答完毕,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3

这个现象在全人类中普遍存在,所以还真有科学家去研究为什么。

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如指甲挂过黑板或者刀子刮玻璃的声音,我们把这些声音定义为刺耳的噪音。而数十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先后研究了当我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以试图找到这种难受的根源。包括声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等。

首先通过检测相关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和皮肤的电导率等来得到客观难受和厌恶感,毕竟吗靠志愿者主观描述自己听到这些声音难受还是不难受,并不靠谱。幸运的是,让我们难受的声音的确能引发身体上的变化,这就让研究有了客观基础。

图示:叉子刮玻璃杯也让人颤栗,不过现在流行用叉子考高中生的静力学学得怎么样,^_^。


研究者首先确定了有哪些普遍让人不快的噪音,通过让志愿者听数百种不同的声音,最终他们发现:瓶子上的刀刮声,玻璃上的叉子摩擦声以及黑板上的尖锐粉笔声以及指甲刮在黑板上的声音,是被绝大多数志愿者认定为最让人难受的声音,而同时这些志愿者的心率、血压和皮肤电导率也会因此产生可测量的波动。这些研究顺便也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动听的声音包括流水,远处的雷声和宝宝的笑。这也难怪中国古代名曲之一正是高山流水

图示:高山流水,中国十大古曲之一,这首曲子还搭上了旅行者一号光盘,飞向太阳系外,可能将永世长存。


他们发现,令人反感的声音会显著改变听众的皮肤电导率甚至心率和血压,这表明它们确实会导致可测量的物理压力反应。而且神经生物学家还发现这也会引发杏仁核的兴奋。杏仁核主管战斗和恐惧。

图示:这些声音甚至会在部分志愿者那里引发杏仁核活动产生恐惧感,图右。


经过仔细研究,科学家发现最让人痛苦的频率即不是人耳能听到的最高频率也不是最低频率,而是那些处于2,000到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而这个频率正好就是,人耳最敏感的频率。声学家还发现,人的耳道的形状不是乱长的,它就是放大2000~4000赫兹的声音的近乎完美的形状。

所以,这意味着这是我们自作自受。


又或者意味着,我们对这些频率声音的敏感有着非常原始的根源,需要到进化论中去寻找答案。或许在古老的从前,能否及时听到这些频率的声音,生死攸关。而这种从前生死攸关的耳道和神经敏感性,到了现代社会中却成为让我们痛苦的根源,毕竟原始丛林和非洲草原上并没有黑板、粉笔、玻璃、刀叉。所以,这种让我们痛苦的声音,只是过去的进化产物带给我们的一种不幸副作用。


最后,动物学家们也参与进来,他们发现,如果给黑猩猩播放这些让人难受的声音,黑猩猩就会一拥而散,尽快逃命!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这压根不是偶然,事实上黑猩猩群体内部的告警声,就与黑板上的指甲声颇为类似呢。


所以,人类为什么听到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很难受?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是,这些声音模仿了人类进化史上的告警声,我们的耳朵和大脑对这些告警声非常敏感,并且这些声音还会引发我们的不快甚至恐惧。在漫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先祖听到这样的声音就得赶紧上树逃命。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听到这种声音就毛骨悚然浑身难受了,因为缺乏这样的感觉的个体都变成其他动物的菜了。


而我们这一进化而来的特点也被恐怖片的配乐所利用,比如在知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心理学家》中就有一个场景,紧靠配乐和演员的表演就让观众看得毛骨悚然!


欢迎关注三思逍遥,请留下您的观点

4

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内心中的厌恶感、恐惧感让我们变的烦躁不安。那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做出如此反应?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我们基因中留下的远古记忆。

在2012年的时候英国纽卡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萨宾德?库马尔团队曾做个一项实验,找14位志愿者让他们听74种难以忍受的声之后让他们根据厌恶程度来排序,最终得出以下10种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声音,研究结果发表在《神经科学期刊》上:

小刀划杯子、叉子划玻璃、粉笔蹭黑板、尺子磨杯子、钉子划黑板、女性的尖叫、圆盘抛光器、自行车刹车声、婴儿哭声、电钻
相反有几种声音是我们最喜欢听的或者说是听到后心里就会很舒畅:婴儿笑声、流水声

我们能感知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而上边那些比较让人厌恶的声音多发生在8000赫兹左右,但这并不是主要因素。

有研究人员做过实验,用科学仪器测量人听到金属利器刮玻璃声音后各器官的反应,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杏仁核的活跃,这可以说明这种声音引起了我们本能上的恐惧,这已经不仅仅是听到高频率声音的厌恶感了。

人类是从几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化而来,我们刚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处在食物链下游的小可怜,一般只能靠着捡食野果谋生,面对着自然界中发生的种种变故都可以直接夺取我们的生命。有科学家认为现在的这种金属刮玻璃的声音可能跟远古我们族群预警的声音比较类似,这是刻在我们基因中最本能的恐惧。

但是随着人类使用工具,不仅可以自保还可以捕食大型猎物,我们的自信心爆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越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是那种恐惧感确留了下来。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欢迎点评

5

估计很多人对于刀子刮玻璃、指甲刮黑板等发出的声音印象深刻,那种刺耳的声音不但让人心神不宁、烦燥,而且耳朵还会产生刺痛感,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从大的方面看分为端脑和间脑两个部分,其中端脑是控制我们人体运动、感觉以及实现一些高级功能的高经中枢,每时每刻都会处理各种从感觉器官传送过来的信息,比如辨识颜色、处理声音、形成语言、表达情感等等,端脑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基底核3个部分。

而在基底核中,有一个灰质核团-杏仁体,它由若干核群组成,具有接受感觉皮层的信息、向丘脑传送信息、统筹各类情感输出等功能。当人体的听到尖锐难听的声音时,特别是频率在2000-5000赫兹之间的声音,杏仁体的活动就会很强烈,向大脑皮层传递强烈、密度的信息流,听觉皮层会作出让人起鸡皮疙瘩、毛孔张开、头皮发麻等自主反应,这些即是人体抵抗尖锐声音的表现。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认为人类对于这种尖锐声音的不良反应,极有可能是来自于人类祖先的进化,是自身对于发生危险和生命威胁时的一种预警,当他们遭遇重大打击或者可能要出现很大的危险时,逐渐倾向于发出或者制造尖锐的声音,对其他个体进行预警,提示大家抓紧时间进行躲避,或者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对,久而久之,对于尖锐声音的反应就写入了人类的基因中,本质上这是人类对于不良刺激的应激本能反应。

6

这是人类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性,就好像人类天生对蛇这种生物有着极大的恐惧感一样,已经写到我们的基因里了。据推测,人类这种对刀子刮玻璃、指甲划黑板等的声音很排斥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在还未进化完全时对负责警戒的个体发出警醒声音的注意。

我们设想一下,在那个遥远的过去,人类的祖先甚至可能还没有下树,周围遍布豺狼虎豹之类的大型猛兽,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为了更好的存活下去,群体中进行了一定的分工:每次到了睡觉时间都要留一个或者多个个体进行警戒,每当看到猛兽来袭,就发出响亮的叫声,将群体成员全部叫醒,紧急撤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付出少部分成员休息时间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人员保护,不得不说是一种好办法。

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出现了。群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对警戒员的声音比较敏感并且能够注意听警戒员的声音和及时做出反应,这样它就可以生存下来。而另一部分个体对警戒员的声音不敏感,时间一长甚至完全忽略了,这样,它就很不幸的被猛兽吃掉了。

经过这样一代一代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群体中那些对警戒员声音不敏感的全部被淘汰掉了,它们的基因自然就没有遗传下来,剩下的都是那部分对警戒员声音敏感的,而且越敏感的活下来的概率越大。这种感觉有多强烈?只要听到这个声音就头晕眼花坐立难安。即使后来进化成人了,这种感觉仍然没有丢失。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不错,那些远古时代兢兢业业的警戒员们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刺耳尖叫声和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很像,而人类的血脉深处知道一旦听到这个声音就证明危险来袭了。所以听到这个声音就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一些人甚至根本没办法听,更有甚者,想想都觉得难受。试想一下用刀子刮玻璃、用勺子刮黑板,想想就已经汗毛竖起来了。

所以就我了解,这应该是祖先无意间留给我们的一种人人具有的本能。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躲避伤害。虽然人类进化到现在,这种作用已经不甚明显,但在远古时期,这可是关系到个人乃至群体的安危。我认为这种解释应该比较合理。

欢迎关注\"张家小智儿\"看更多科学知识的交流沟通。

7

关于不能忍受刀子刮玻璃的声音,有专门的研究。2012年《神经生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就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科学家招募了13名志愿者,让他们听74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对他们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扫描。

结果发现让人最痛苦的声音的前五名依次是

  1. 刀子刮玻璃瓶子的声音,

  2. 叉子刮玻璃的声音,

  3. 粉笔在黑板上划出的尖尖的声音,

  4. 尺子刮瓶子的声音,

  5. 指甲刮黑板的声音。

这些声音有一个共同点,其频率都在2000赫兹到5000赫兹之间。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最不能忍受这些声音?

科学家还没有确切的解释,也许是一些很原始的原因,与人类进化或者本能有关,比如这种声音是大脑的杏仁核到听觉皮层的求救信号。

还有一种例子可能和个人经历有关。

我大学同学就有这样的人,当时一起做实验,她对金属器械碰玻璃的声音特别敏感。

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不能忍受刀叉相碰的声音,一旦听到就会发狂。他不是生下来就这样,而是小时候他的大哥送他到接种站住了一周后形成的毛病。

当时来自清廷的人痘接种法传入欧洲并经过改良,有钱人会给孩子接种,以预防死亡率高达1/3的天花。由于接种人痘后的一周内有传染性,接种者要在接种站住宿一周。

这一周发生了什么事,琴纳从未提起。但他为此暗暗下决心,要找到一种安全的预防牛痘的方法。

他成功了,他发明的牛痘苗既安全又有效,经过175年,人类靠牛痘苗消灭了天花,于是今天的孩子们再也不用接种天花疫苗了。

8

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性不一样,所以对于各种声音的耐受能力也不一样。比如有人对于刀子刮玻璃的声音很敏感,听了十分不舒服。有些人则对于指甲刮黑板、铁铲锅底等尖锐的刺耳生感到不舒服。


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光听了了不舒服,包括看到、甚至是想到了就感觉难受。这说明我们对于这些声音,已经产生了类似于本能的条件反射,只要一出现产生这种刺耳声音的动作,大脑就立马觉得像是听到了声音一样。关于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科学家也有所研究。通过采集这些各种情景下的声音分析,科学家发现只有包含有特定范围内频率的声音,才会令人感到不安和难受。这说明,我们对于声音频率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有些频率的声音会天生令我们感到烦躁不安。

而人类之所以对某些声音敏感,据推测是因为人类进化史上,这些频率的声音应该出现过,而且每次出现,都意味着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久而久之,人类虽然对环境越来越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特定频率声音的反感却一直宝保留了下来,甚至被写入基因组,一代一代保留了下来。

9

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也有一些科学家对为什么它会引起如此强烈的本能反应进行过一些研究,一位物理学家甚至曾经因为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而获得2006年搞笑诺贝尔奖。

实验过程:录下一些刮黑板的不悦声音,通过把声音中的高频、中频和低频一个一个地移除,然后回放,观察声音中哪一部分让人感到难受,结果发现去掉了中频才使这种声音变得可以忍受,而后他们发现黑猩猩发出的警告叫声与指甲划过黑板的声音相似,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人类对这种声音的厌恶来自于将其识别为一种警告信号。

当听到不愉快声音时,负责处理声音的听觉皮层和负责处理负面情绪的杏仁核之间会产生互动

2012年,研究人员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13名参与者的大脑对各种声音的反应。志愿者们听不同声音,然后给它们打分,从最不舒服的刀子刮玻璃的声音到最悦耳的潺潺流水声。大脑成像显示,当听到令人不快的噪音时,大脑处理情绪的区域杏仁核会调整听觉皮层的反应,听觉皮层活动会增强,引发负面情绪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从杏仁核到听觉皮层的求救信号。此外,对声音越反感,这两个大脑区域之间的互动就越大。根据参与者的评分,一些最不愉快的声音包括叉子或刀子刮玻璃瓶和黑板上的粉笔,最美妙的声音包括流水声和婴儿笑声,这就是为什么流水声有助于睡眠。声学分析发现,在2000到5000赫兹的频率范围内的声音都被认为是不愉快的,也是人类耳朵最敏感的频率范围。

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让人难受的声音会显著改变听者的皮肤电导率,这表明这些声音确实会引起身体应激反应,其中最强烈的是2000到4000赫兹之间的频率,证实人类对类似这种刀子刮玻璃的声音的反应可能是一种古老的生存本能。

10

我自己亲自试了一下,我对刀子刮玻璃的声音感觉很好,并没有什么异样,但是对于手指甲刮到黑板以及刮泡沫的声音,那是极度的头皮发麻、浑身难受,浑身打了一个冷颤的感觉,你们试过了没?

既然这种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那么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解释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

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对于刮黑板的声音进行频率过滤,将高频段的声音过滤到,但是人耳在听到过滤后的声音时还是难以忍受,于是试着将4000赫兹以下的频率过滤,这样听起来就变得好受多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问题,人耳并不是简单的对高频率声音难以忍受,而是对于2000-4000赫兹这个区间内的声音有着特殊的反应。

人耳的构造并不是简单的扩音器,相反在人耳的构造上能够对于2000-4000赫兹的声音产生共振,让该频段的声音扩大,加强了这种声音的不适应感。

另外科学研究表明当人耳接收到这种声音时,会传输给大脑皮层的听觉系统,听觉系统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会传输给杏仁核,杏仁核是与人的情绪、应激反应联系在一起的,杏仁核处理这些信息后,产生特定的厌恶、恐惧、不安的情绪。

人们认为这种声音与灵长类动物的尖叫声很相似,这可能在人类的进化中找到原因,当进化中的猿猴为了使族群规避风险时,比如侦查到了危险:食肉动物的潜伏靠近,负责侦查、放哨的猿猴就会发出特定的尖叫声让族人注意到危险的临近,久而久之这种条件反射被镌刻在了人类的基因中。

在座的朋友你可以试一下,你究竟对哪种声音极度的厌恶呢?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