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2020-10-09 13:01阅读(83)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中国古代尽管有着辉煌的文明,但在近代之前不是科学落后,而是就没有诞生科学;在科学诞生之后,之前处于优

1

中国古代尽管有着辉煌的文明,但在近代之前不是科学落后,而是就没有诞生科学;在科学诞生之后,之前处于优势的技术也开始落后了。限于篇幅,我这里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原因。

一、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古代中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如果问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不论什么时候,绵延5000年的中华文明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形成大一统的国家,不仅是在版图上的统一,更是在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全方位的统一。

文化上的统一带来的结果就是提供了更多的沟通的可能,让知识可以在更广泛的人口中得到传播,而人口的优势,也必然带来经验上的快速积累。这也是古代中国技术成就能够遥遥领先的根本性原因。

这里必须补充说明一下的是,技术是独立于科学发展的。我们知道科学决定了技术能实现的能力上限,技术代表着科学的人文表达方式,它让科学以某种形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易经》是中国古代没有诞生科学的罪魁祸首

成也萧何败萧何,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文化带来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整体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强势的文化。几千年以来,中华文明都是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向周边国家辐射文化影响力。

中华文明中早期的一些先进的理念不仅在中华成为正统,不能动摇,也被周边的民族吸收。最明显的就是阴阳五行这套巫术理论,不仅诞生了中医,更在蒙医、回医、藏医、苗医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阴阳五行成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基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巫术理论体系,不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后来的学者不论做什么都没有脱离开群经之首的《易经》。易经中的思想牢牢统治了中国人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

至今仍然有大把的人会因为我说《易经》不科学会骂我数典忘祖云云,可见《易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力。如果您看过同时期的古印度巫术理论(阿育吠陀)或者是古希腊的四元素学说,同样会为其博大精深的古代智慧所折服。相比之下,阴阳五行并没有比这些理论高明,是同一层次的东西。

三、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科学是贵族创造的

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就已经开始宣告贵族在中华民族迟早是要消亡的,几百年之后(汉朝之后)华夏不再有真正的贵族。这里的贵族不是说有权、有钱的人而是一种以拥有某种文化而高傲的一个群体。

中国人对于学问的态度是“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货卖帝王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尽管也有很多优秀的古代中国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们并不是以自己的知识为自豪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做学问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比如数学,更多的是要丈量土地、计算星象(占卜)。反观科学发展初期,做学问,研究这个世界的根本道理,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欧洲贵族中的一种风气。这种风气甚至一直延续到19世纪。比如法国贵族德布罗意,他从历史专业转学物理,并预言了物质波,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科学诞生之初是毫无用处的,它不能直接解决任何生产中的问题,给社会和统治者带来直接的效益。如果没有点追求的精神,自然是没人肯干的。而当时的欧洲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比如英国科学院的奖金,各种公开的计算比赛。中国古代从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过,至今也没有。

四、中国错过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时机

说出来都是眼泪,应该说是鸦片战争的炮声为中国送来了近代科学,但同时也让中华民族陷入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和战乱,我堂堂中华大地,竟然摆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如果您留意今天的技术成就,几乎大部分理论基础都是基于那100年间的发现。

中国科学的真正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开始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成立国家科学院,中国的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始走上正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国家在基础科学上的真正发力,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大家能看到的就是,现在的物理学教材中,中国人的名字出现的很少。在科学上能留下的中国人的名字总数也很低。

刚才我百度了一下中国博士生的招生数量,2020年是11万左右,而我参加高考的1991年是3000,11万的博士人数要比当时重点大学招生的本科生还多。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才的培养。

由于科学今天遇到了一些瓶颈,所以我们暂时还没有机会能看到咱们中国本土的博士做出惊天动地的科学成就,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科研队伍,必然已经为下一次科学腾飞打好了人才的基础。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

结束语

不要沉浸在昔日文明的辉煌中自我陶醉,必须面对中国古代没有诞生科学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相对于历史和未来来说,近代中国的落后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国人创造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不留神,咱们的互联网应用原来已经走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前面了 ;世界上已经被认证的4款疫苗,中国占了3席;中国正在引领国际社会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中国人的智慧,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未来的科学必然少不了中国科学家。

文/郭哥聊科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

中国古代只有归纳没有推理,有经验无科学,有玄学无理论

3

这个问题,跟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之问)类同。上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就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后来,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了“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大约也是这方面的疑问。

究其原因,还在于中国人在思想、文化和哲学的角度上,缺乏近现代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理论和逻辑体系的支撑;也在科学本身的需求角度上,不能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相关资源。

1.17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科技占世界重大科技成果的54%以上;之后,则占0.4%

(李约瑟提出的李约瑟难题,至今仍然需要我们进行回答。)

李约瑟难题是值得思考的。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成就很了不起,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不少足以让人骄傲的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但奇怪的是,自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就江河日下,写满了一个个大写的“窘”字。

让您看个难为情的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则骤然降到了只占0.4%。

是不是太刺激了?西方大起,中国大落,而且距离拉得不是一般的大,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觉得不可思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峰。)

李约瑟觉得奇怪,就把问题抛了出来,他自己也费了老大的功夫,要给中国人和世界一个答案。李约瑟的答案是什么呢?

从科学的角度,李约瑟给出了以下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2.中国缺乏科学技术发展的竞争环境,官僚体制的负面因素是主因

(秦始皇大一统后建立的官僚制度,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此外,李约瑟还认为中国科技之所以难得到发展,还是因为缺乏科学技术发展的竞争环境。

为啥缺乏竞争?原因很简单,中国在秦朝就实现了大一统,建立起封建官僚制度,实行中央指导性政策。这种制度,延续了将近两千年。这两千年,皇帝直接管理官员,地方官员只对朝廷负责。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官场,当官是最大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渗透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这种封建官僚制度,会产生两种效应。第一种是正面效应,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让那些受过良好教育也最聪明的人,成为管理国家的人,而且他们也管理得不错。这些人当政了,其在科技方面,也只会发展实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比如修个大运河什么的,而很少在理论、逻辑上去下功夫。

(古代官僚制度的负面效应,让社会很难接受新观念,也让新技术几乎没有竞争。)

封建官僚制度的另一种效应,便是负面效应。官僚体制有很大的惯性,很难接受新观念,也很难让社会接受新观念。你费老大劲儿弄出的新技术,但在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比如明朝末期的宋应星,是在科举没考上的情况下写的《天工开物》,他自己就认为不会有官员对这本书有兴趣。在中国,还重农轻商,商业人士很难得到欧洲商人那样的地位。

西方可不会这一套。西方发展了以还原论、公式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此种科技的兴起和商业阶级的兴起相联系,鼓励大家进行大力的竞争。但在中国,反对此种科技的发展的阻力太大了。西方式的科技发展却能冲破这些阻力,取得现在的成就。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并改良火药武器。在这些方面,中国自秦朝之后的中国别说比得上欧洲,就是连春秋时期的中国也比不上。

李约瑟还提到了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影响到了政府的态度。中国处于一个广大的、北面被沙漠切断,西面是寒冷的雪山,南面是丛林,东面是宽广的海洋,处在这样的一个地区,而不是欧美那样的一个环境中。要不然,发明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的,将是中国人,而不是欧洲人。

3.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维,缺乏创新精神和对因果关系的探究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很难给科技发展提供严密的理论武器。)

实际上想想,问题可能比李约瑟的答案复杂得多,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全方位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在思想、文化和哲学的角度上,中国人的问题就有不少。

第一,就是缺乏古希腊那样的科学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中国一切的科学技术都是经验技术,而非通过因果关系得出的科学技术。

第二,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大多数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难集中利用,统一规划发展,发明力量无法有力地发挥。

第三,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

第四,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并非像希腊自然哲学从第一动因或外在原因上找联系,从而导致了中国对自然变化缺乏系统的哲学理解。

第五,在思维方式上,中国的思维方式由于长期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控制,往往注重于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诠释,而缺乏理性的创新精神。而创新则是西方思维方式的主导。

第六,中国的文字缺乏逻辑性,这对科技的发展也造成了阻碍。

4.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多是工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其次,从科学本身的需求角度而言,中国缺乏的东西也不少。

第一,就是中国近两千年来越来越缺乏对纯科学的研究,许多处于领先的学科都属于工匠文明,最终也停止了;明朝已经表现出科学昌盛的迹象,但接下来是伴随着三次内战的三次外敌入侵,将科学的火种彻底熄灭了,从明清到民国、共和国,环环脱节。

第二,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并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技术。

第三,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这种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第四,经验技术相对于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

第五,中国古代的数学知识一门功利性的技巧,而非是一门科学,缺乏深刻的研究,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研究只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不能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

第六,爱因斯坦曾指出近现代科学的两个基础是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而中国古代恰恰在这两个方面处于完全确失的状态。

所以,中国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上处于落后状态,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4

西方有四百个、四千个、四万个......

5

没有别的东西了吗?又把四大发明般出来来了……。


6

中国传统科技都是应用科技,与近代科技不同。

一、经历基础。中国传统科技都是以农业为依托的,本质上也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以农学、历法、数学和地学为大宗。农业经济本质上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没有联系,不求利润,从而是科技发明和创新缺乏内驱力。近代西方所有科技都是为满足市场需求、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

二、传统思想。中国古代重文轻理的,几乎算不上有科学之说。科举考试的分科都是人文、社会科学,格物致知也不过是为了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三、科技局限。古代科技几乎都只限于对某种科学现象或技术的记录和总结,很少上升到理论研究和原理分析。

四、应用受限。古人没有发明专利制度,因此对技术权力的保护就只有不外传,这种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传秘方大大限制了技术的推广。

五、具体到四大发明,几乎都能印证上述缺陷。鲁迅先生有个论断,大意是说中西对四大发明的应用不同的:指南针—中国人用来看风水,西方人用来航海。火药—中国人用来放烟花,西方人用来侵略掠夺。

7

中国虽然有四大发明,但很遗憾,并没有真正的科学,只有一些技术,最终落后是必然的。

科学是指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反复实验验证的方法,中国并没有,只是一些工匠在生产实践中提炼出一些经验,知识分子零散记录下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所以如此,可能是中华文明一开始就不重视探索自然界,而更重视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识分子论述发展礼制,而不是研究自然规律。

中国这种技术进步,没有严密的理论指导,没有方法论,基础不牢,最终必然被扎扎实实建构理论和进行实验研究的西方打败。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几何原本》这种逻辑严谨的数学巨著,文艺复兴后又发展出伽利略这样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最终科技的腾飞是必然的。

8

中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奇迹般的经济体,并且正在与辉煌的科技时代接轨。传统上,中国人一直在寻求科学进步和发明创造,从封建社会就已经重视文学艺术的发展,其中造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最早由英国汉学家约瑟夫提出,并被许多中国历史学家引用。人们普遍认为,这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通过各种方式传到西方后,为人类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毫不夸张的说,在过去的几千年时间里,四大发明塑造了世界文明。

比如火药,在唐朝末期正式诞生,为后续世界军事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比如指南针,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的司南,传入世界后,使大航海、大发现时代成为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不免要问,四大发明如此之“牛”,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却落后于西方,原因有很多,但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是科学出发点,第二是科学系统性。

首先说科学出发点,我国封建社会的科学皆源自生活实践,而绝非枯燥的科学基础理论,以火药为例,是在炼丹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形成的,当时炼丹是主图,而火药只是过程中的“副产品”。再以指南针为例,最初的发现是与阴阳五行相挂钩,后期多用于占卜、祭祀、看风水等,虽然知其有磁性,但并没有完全系统的理论研究。毫不夸张的说,封建社会的科学技术,基本都要与“实用”挂钩,只要发明的东西有用,没有人愿意关心背后的科学理论,这导致很多科学技术只流于最浅层的表象,传入西方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再说科学的系统性,封建社会时期,大部分是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识文断字,但这部分有学识的少数人,终极目的是“仕途”,学识里更多是四书五经、之乎者也,根本不像现代学科这般分门别类,天文、地理等学识缺乏系统性的记录。这便导致生活中的发明创造,极少数能归为理论,最终也就失去了研究支撑,就好比让一位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将做菜步骤写成菜谱那般,无从下笔,没有文字传承,便没有后续的深入研究,最终被西方将基础科学升华后,反过来超越我们。

中华民族1500年来一直是世界领先的“制造者”,但却很少被称为“技术奠定者”,原因便是上面所讲的这两点,这种现象在清朝之前,或许还可以凭借发明制造,地大物博而屹立世界东方。但从1850年左右开始,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将现代科学运用到了工业领域,致使现代科学支撑的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百年时间便超越了世界千年发展。可以说很多“基础科学”是我们掌握的,但我们却没有将之沉淀升华,最终科学技术被西方追赶并超越。

当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前我们正在有意识地从一个成功的普通制造业经济体,向一个复杂的高科技制造业经济体转变,这其中便涉及高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建国初期的80%文盲,到当前文盲率不到10%,说明我们已经在努力追赶被超越的那100年,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创新精神,系统的科学发展下,科学全面超越西方,只是时间问题。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9

中国虽然有四大发明,但历史上没有形成完整的现代基础理论科学体系,而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10

中国古代,研究钻研的是孔孟之道,没有把思路投放到科学技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