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信息爆炸,汉字优势尽显,汉语会成为我们领先西方的重要工具吗?

信息爆炸,汉字优势尽显,汉语会成为我们领先西方的重要工具吗?

2020-10-06 07:31阅读(75)

信息爆炸,汉字优势尽显,汉语会成为我们领先西方的重要工具吗?:汉语是模块化文字,英语是符号性文字。汉语可与任何语言符合混合使用汉语记住一,二千字就够用

1

汉语是模块化文字,英语是符号性文字。汉语可与任何语言符合混合使用

汉语记住一,二千字就够用了,每个字都包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看法和哲学,英语二万单词都不够,一个单词就是一个符号。汉语认识两千字,几乎所有文章都能读懂,高中毕业可以读医学博士的论文,虽然不全懂专业,能知道论文说的是什么意思,但英文呢,不同专业之间的博士都无法相互读对方的论文。

汉字不用造新字,无论什么新发现,重组一下就可了,比如电脑,手机,般天员,飞行员等, 英语每一新东西就要做一新符号,现已超过100万单词,而且会越来越多,有可能崩溃。

汉语每个字,词都有历史文化积淀,形象生动,特别是成语,诗词,表现力极其丰富。如:春江花月夜,木已成舟,胸有成竹,刻舟求剑等。英语单词就是个符号。

汉语自然分类表达,用汉语的人条理清晰,如猪肉,牛肉,鸡肉 一看就是肉类,而英语,猪牛鸡肉毫无关联,每个符号间没有任何联系。

汉语因为单字单音,思维速度远快于英语,比如背乘法表,汉语背完九九八十一,英语只能背到七七四十九

汉语朗读讲的是字正腔圆,哪怕是方言,只要你一个字一个字的讲都易于分别,人机对话语音识别已很容易。

英语单词长短不易,且有连读,更像歌唱,也像鸟语,发音长短不易,相互联结,难以听辩。

等等等等

模块化文字终将强于符号性文字

编辑

2

我觉得有希望。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其他文字都是表音,说白了都是“字母”文字,比如韩文、阿拉伯文,别看像是没有规则的符号,其实都只是几十个字母组成而已。正是汉语的特殊性,中国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华文化可以独立于世界,不容易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可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中华民族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机会。别的国家,更容易被美国这样的霸权主义所笼络、收割,成就美国帝逍遥快活糜烂的生活方式,很难有一番作为。

汉语的优势在于信息密度大,语音通透洪亮。

字母文字以一维的形式从左到右排列,信息量稍稍复杂一点就会令词组变得很长,难以辨认和使用,比如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由45个字母组成,意思应该是一种肺部疾病,矽肺病。用汉字表达的话,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这种恐怖的情形。

汉字则是二维空间任意排列,信息量大得多。汉字信息密度大,加上数量比较多,很容易以“类别”形式组词,比如:牛、公牛、母牛、阉牛、小牛、野牛、黄牛、水牛、斗牛、牛眼、牛奶、牛肉、牛扒、牛皮、牛脾气……这些与牛相关的词语,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和记忆。而英语这些词都是不同的,相互之间看不到半点联系,记忆量很大。据说,英语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词汇,不是一般人能够记住的。而汉语只要记住两千多个汉字,很多词汇就能融会贯通。

得益于英国曾经对全世界广泛的殖民统治,英语成为了世界最流行的语言,这并不代表它就是一种方便表达的语言,尤其是发音方面可以说是英语的一个缺陷:太多闭音节、气流音,这些发音传递性不好,机器也容易识辩失败(有时候我真怀疑普通话来自于鸡的发声,英语来自于鸭子发声)。汉语一字一音,声音响亮;英语就噼噼啪啪,拖泥带水的。可以想象,两人隔着远一点对话,汉语可以以“喊话”的形式实现沟通,而英语就会丢掉很多发音,只能是动嘴型、耸肩、摇头、使眼色等肢体语言。讲英语的人肢体语言特别多,原因就在于此。

汉语的构词方式更有效率,单独汉字本身就有词的作用(现在一般用于表示类别),大多数词汇是简洁的两个字(两个音节),少数词汇三个字,还有一些数量确定的四字成语。英语3个字母以下的单词很少,一般都是多音节,且变动很多,据说单词平均7个字母,那就是3音节以上居多。英语单词有很多不发音的字母,很多单词以难发音的辅音结尾,加上各种人称、时态、主被动、后缀和数的变化,有点规律又不是都有规律。这都让英语构词变得异常复杂,杂乱无章,不像中文,在句子里统一加几个助词就解决。

汉字的字形相对比较复杂,这在以前用笔写字的时代,的确是个劣势,但现在键盘输入、语音输入的信息时代,这已经不是劣势,反而可能是优势。并且,汉字的外观形状特征更明显,有利于记忆。

得益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汉语将会展现其强大的作用,成为中国领先于西方国家的有力工具。

不过,“刀越磨越锋利”,我们也不要固步自封,认为汉语一丁点缺陷都没有。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适当吸取一些字母语言的精华,为我所用。有些缺陷也值得我们去讨论,形成共识,再花一些成本去逐步改良、持续发展。这点成本不舍得花,带来的那可能是全社会的记忆、使用成本,得不偿失,况且信息社会,更改成本其实是很低的。话说回来,敢于正视自己缺陷并加以改进的,难道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吗?

3

英语怎么解释:瞧、瞅、观、盼、望、眺、瞰、顾、睹、见、瞟………

英语怎么解释:“捉”“挑”“赶”“拎”“抬”“提”“挎”“握”“背”“端”“挽”“勾”“拉”“拽”“扯”“夹”“顶”“捎”“捏”“拿”“举”“抓”“搭”“扛”“携”“披”“戴”“穿”“抡”“拔”“拨”“持”“拖”“托”“驱”“投”“捡”“揭”“倒”“扎”“扣”“抠”“钓”“钩”“拥”“插”“采”“吊”“摸”“咬”“叼”“把”“含”“装”“填”“捕”“折”“掩”“捅”“推”“抱”………

英语又怎么解释:炒、爆、熘、炸、烹、煎、贴、烧、焖、炖、蒸、汆、煮、烩、炝、拌、腌、烤、卤、冻、拔丝、蜜汁、熏、卷、滑、焗………

英语又是怎么解释:曾祖父、曾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岳祖父、岳祖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姑爷爷、姑奶奶、舅爷爷、舅奶奶、姨爷爷、姨奶奶、伯父(大爷)、伯母(大娘)、叔父、婶母、姑妈、姑父、舅舅、舅母(妗子)、姨妈、姨夫、表舅父、表姨妈、堂兄、堂嫂、堂弟、堂弟媳、堂姐、堂姐夫、堂妹、堂妹夫、公公、婆婆、岳父(丈人)、岳母(丈母娘)、大伯、嫂嫂、叔子、弟媳、姑姑(大姑子、小姑子)、 姑爷、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内姑母、内姑父、内舅母、内舅父、表姐、表姐夫、表妹、表妹夫、表哥、表嫂、表弟、表弟妹、姻家父、姻家母、姻兄、姻嫂、姻弟、姻弟媳、妯娌、连襟………

4

其实汉字和英语各有千秋,在法律和学科论文等环境里,中文很难精确表述细微差别,中文表意比较发散具文学性诗意而不够精确。古中文艰涩难懂,貌似简洁其实对事物的表述是很迷糊的,估计这也是导致中世纪后欧洲科技突然大爆发超越同期中国的重要原因。因为用文言文来写论文是非常可怕的,这导致学科技术经验等很难被准确精微地记载于文本,从而积累传承下来,没有文本的承载,科技的创新就很难通过文本站在前人经验上掘进,往往突破靠天才,传承靠师徒,最后很多技术昙花一现灭失于历史长河,只留下之乎者也等一堆文人的无病呻吟。《天工开物》是中国古籍里技术方面的巨著了吧,打开看看很多论述也是语焉不详似是而非。中文表意的发散性不够精确在文学方面,或许有一种朦胧留白的美感,但落到纸面成为科技文献,准确性就显得捉襟见肘。当然,要用那么少的文字来承载精确的信息本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白话文普及后,情况有所改观,但要想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中文还需要有所突破的改革,常看到很多人囔囔着恢复繁体字,个人觉得这真是舍本求末之举。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简体字是非常必要的,繁体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难学难记,仅只阅读也会影响速度,也就是信息传达速度,臺 和 台 识别起来耗费的注意力和时间大有区别。但凡喊着要恢复繁体字的没有不举例“爱”的繁体字的,没心的爱什么什么的,当然,他们纠结的不就是那个心嘛,可是科学证明爱是由大脑而生,并非出自负责呼吸的心肝,爱由心生只是由古人的误解而来的文艺的表达,也仅此而已。简体字也不错,盖字头底下是个‘友’字,包容友人,不是也很友爱啊?试想如果把常用三个 四个 五个 六个 字母的英语单词为了某种效果,每个单词增加5-6个字母,会有什么后果,肯定学着难,写也难,传播也难,英语只剩下那个岛国在用了。比如“苹果” apple 再加进去5个字母,这个商标还能火吗,还好记好传播吗?所以在有合理空间又不导致混乱的前提下合理简化是大势所趋。文字肯定是要随时代而发展的,恢复繁体字那为什么不恢复到文言文呢,用繁体字的文言文写一篇关于 华为麒麟990 CPU的技术说明书,估计要写上好几十年,就算写出来有人能读懂吗,除了作者可以自己脑补,大约只有两个人能读懂,一个是佛主,一个是上帝。

看到很多人说觉得中文不够精准的人是自身水平低所致。中文即可由字来构成含义,又可由词来构成含义。汉字总共大约有十万个左右,排列组合一下,能组多少词那是不计其数,真能堪称中文水平高的人实际寥寥无几。再说 如果一种语言要表述者和接收者同时达巅峰水准才能精确传达,这本身就说明该种语言至少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精确传达。中文为什么难于精确传达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影响很大,那就是中文的排版是一个字接一个字的,除却标点符号外没有间隔。且选一例: ABCD 这四个汉字存在于一个句子中,四个汉字有各自的含义,其中 bc 也可构成一个词组形成新的含义, 那在句子中可以理解成 A +B+C+D, 也可以理解成 A+BC+D,具体怎么理解,一个看语境,一个看阅读者的水平了。再进一步,AB BC CD ABC BCD ABCD都在汉语词汇里构成各自的含义,那怎么解读。当然这个是极致情境,但类似不那么极致的情境是非常普遍存在并生成歧义,很多合同纠纷就是这样导致的。这就是为什么中文合同常常很可怕,很容易钻空子,导致现在重要场合,中英双文合同越来越普遍。英语里单词之间是有空格,很大程度避免上述困境的发生。当然英语里也有两个单词结合在一起表述新的含义的情况,不曾做过语言研究,但在日常使用英语经验里,这种情况少之又少非常罕见。前一阵有新闻说清华大学数学系要采用英语教材了,信息不知真假,感觉像是真的,毕竟中文在理工科方面的信息传达方面确实不如英语那么得力。

个人认为,中文里的 点横竖撇捺笔画部首等类同于英文字母,“汉字+海量的词组” 才大约等同于英文的“单词”【英语里也有词组,但较之中文是少之又少】。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大爆炸,英语里增加了很多词汇,有人觉得中文没增加。这种认知肯定有误,中文字是没增加,就好比英语的字母没增加,但对应于英文词汇,中文里大致也是对应通过组合的方式多了同等数量的词汇。很多人以为中文新组的词,只要看得懂汉字就能天然识别,中国哪可能天才遍地?新组的词汇不需要学习就看得懂?你去问问李世民懂不懂‘手机’是什么?也许他会以为是,倭国纳贡给他送来的飞机杯。卧龙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够牛x了吧,问他一个中文词汇“核糖核酸” 找10万个卧龙先生一起想,从现在倒着想,想到恐龙满地爬的年代,大约也是想不明白的。况且中文专业词汇里还有大量带字母的词,超长的词,音译的词,比如“威尔姆氏肿瘤”。“先天性Cajal氏间质细胞增生合并肠道神经元发育异常” 这真不是一个句子,是一个中文词汇。新组的词,肯定是要学习的,英语如此,中文亦然。英文新生的词汇也有自身的规律,比如由前后缀等,也有类似中文通过几个单词用某种方式组合,只是从华语圈角度看不那么容易理解罢了。中文新生的词汇,如果没学习过,一样不懂,加之前面举例的中文书写没有间隔的特性,即ABCD的那种情况,中文新生的词在尚未掌握的人阅读时,新生词很可能就被下意识地在句子里拆解了,倘若拆解后恰好和毗邻的字组合成他所认识的词组,那更是乱上加乱,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阅读经验。

总之,个人觉得中文未经进一步改进,很难成为华人圈外流通的工作语言。其一是,在理工医学等学科方面,英文现在还是比较有优势。另一个原因是学习太难,中文常用字是不多,但常用词是非常非常多的,有些看似相似实际含义却千差万别,而且表达相似含义的词汇也非常多,如果阅读者没全面掌握这些词汇,作者只是随便选一个恰好阅读者没掌握的,信息传达就中断或者偏差了。中文的词汇很难掌握,大量词汇尤其是成语等来自于中国独特的历史事件 神话传说等。作为中文文化圈外的老外,想记住并理解这些词汇没有对中国历史一定程度的学习是很难的。而要他们学习中文的同时,还要学习中国的历史,个人觉得一个是是否有这个兴趣,其次上下五千年洋洋洒洒,即便普通的中国人从小学学到初中,对很多成语词语尚且不能掌握,甚至可能还没接触过,一个老外来学更是不可想象。

5

首先,我们需要将汉语和西方语言做一个对比。

汉语,是分析语,而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即表示读音,有可以表达语义,中国汉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至少已经存在了三千多年,汉字源远流长,早在商朝之时,就出现了具有成熟系统的甲骨文,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使用小篆,汉代开始取名为“汉字”,发展到唐代逐渐演化为今天所用的手写标准——楷体。

据统计,目前新版新华字典统计的汉字数量为20959个,有学者研究指出,目前常用汉字只有3500个左右,理论上只要掌握了这些汉字,读书看报就完全没有问题。

西方语言,是字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仅仅是表示读音,用这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字母组合频繁的刺激大脑形成语义。以英语为例,根据研究,欧美至少要记住20000个词汇才能顺利的读书看报。

汉语和西方语音来对比,汉语是二维语言,只要记住具体汉字,组合名词的语义基本可以掌握;西方语言是一维语言,是发散的,一串字母排列组合赋予词义即可,但是随着人类信息数量的不断增加,新词汇的诞生速度越来越快,普通人的精力越来越难以应付。

相比较于西方语言,汉语的使用更加的高效,以极简单的词语可以形象的表达出新出现的事物,而普通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汉字,就基本上可以理解。我们举个例子,“火箭”,以火驱动的“箭”,汉语2个字就表达出来了,但是用英语就是“FIRE-DRIVEN-ARROW”,但是这样表达的话,就显得很累赘繁杂,于是就需要创造出一个新名词“ROCKET”,但是这个新名称在你赋予它语义之前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一个不了解这个事物的人来说,很难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产生,英语词汇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据统计,目前英语词汇已经超过40万个,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到100万个,人类的精力有限 ,对于一些专有名词和科学术语,专业之外的人越来越难以理解,发表的专业论文,本专业之外的人已经基本不可能读懂,庞大的词汇量,让以西方语言为母语的人学习语言越来越困难。

与此同时,西方语言的不稳定性也是造成沟通困难的原因。还是以英语为例,词汇的传播、创新,也伴随着语言的不稳定性,目前,英国人读400多年前莎士比亚的原著会显得困难重重,反观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诗经》、《离骚》等优秀篇章至今仍能读懂,依然在滋养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这一点,在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语言能够做到,充分显示了汉语和汉字的强大生命力。纵向对比,由于英语的传播和不稳定性,产生了多个英语版本,美式英语、英式英语、印度英语等,沟通的难度超过中国各地之间的方言,增加了沟通的难度。

人们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其实这是由片面性的,汉语的学习,是一种逻辑性的学习,开始学习困难,但是汉字同时是世界上最高效的语言,学会了汉语的基础汉字及表达方式,可以表述以后学习的一切。反观西方语言,表音的字母,只要记住单词及语法就可以了,是一种容易学习的语言,但是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你需要不断地增加你的词汇库,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记住所有的单词,这就是汉语的优势。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随着输入法的智能化,汉字在键盘中的输入速度越来越快,有时候只要输入几个首字母,就能组成你想要输入的完整语句,基于汉语的逻辑化表达,随着智能输入法的普及,汉字的输入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这一点在英语中是不可想象的。在互联网语言输入方面,汉字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汉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不断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工具,传承数千年而能不断绝,本身就体现了汉语的强大优越性。

6

汉字的优势是明显的,汉语里的汉字是象形文字,都是单音节,打个比方我们每一个汉字类似于拼音文字的一个字母,拼音文字用几个字母表达一个概念,每个汉字就表达了一个概念,从数学角度就能看到汉字的组合能力强大得多,即汉字有很强的外延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特点愈发凸显,我记得看过一个张召忠讲的故事——拼音文字国家的人在通过手机、电脑聊天的过程中,要传递一个完整意思,比如“l love you !”,从字符的输入量上是几个呢?是12个,汉语表达这个意思是几个呢?用拼音法输入“woaini!”是7个,少了5个,加上确认步骤是8个,也即是说比他们少了四个,速度和效率高低很明显,你可能说汉字中拼音输入也有长一点的,我们知道最长的也就是5个,比如熊(xiong)。

再从《牛津词典》和《汉语字典》相比,哪个优越就很明显了。

汉字“汉语”也有缺点,就是认知阶段难,但我们有了拼音辅助认读手段后,难度大大降低。从趋势看,汉语有更大的比较优势,自信吧!

7

当然会!

信息爆炸,核心的东西就是信息的数量级,信息来源越多,所能承载的有价值内容就多,能引起质变的概率就越大。目前全世界任何一种语言的信息总量都比不上汉语———因为我们人多+智能手机多,用汉语记录的信息量也最多,所以汉语就变成了全世界最有优势的语言(因为使用汉语的终端最多嘛)。

这也是为什么大数据的前沿在中国而不是在欧洲的重要原因。

8

汉字的特点是不依赖于语音变化。相对来说非常稳定。拼音文字的特点是文字随语音变动,好处是学习起来前期的投入成本很低,坏处是由于语音是整个语言当中变化速度最快的,因此文字的变化比较快。三五百年之后,语言就会发生特别巨大的变化。当代的英国美国人在不经过特殊训练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直接阅读创作于16世纪的莎士比亚原著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言的变化速度加快。语音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拼音文字的换代时间缩短的情况。这就导致英语为母语的人,如果要掌握早期文献,就不得不在后期重新花功夫学习一门类似于外语的古代语言。但是汉字这样的表音文字的优势就是德字音分离,变化缓慢,从而使得中国人同样可以在数百年后不费力的阅读现在的文献。这个优势应该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但是某些人所设想的汉字,相对于英语的另外一个优势恐怕并不成立。那就是汉字数量和英语单词相比在数量上具有显著优势。关于有多少个汉字,现在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据。收字最广泛的字典,大约在2万到3万个汉字之间。关于英语单词的数量,现在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只是有人说超过了200万。但无论是汉字还是英语单词,真正日常所用的部分远没有这么多。根据学者的统计,中国人常用的汉字大约是3500个,再加上1500个次常用字,总共是5000个汉字。掌握这5000个汉字,基本上就能够阅读几乎所有的汉语文献。

英文的情况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盲和低教育水平者的词汇量在8000个单词左右。高中生的词汇量在1万左右。人文专业的本科生词汇量在1.5万左右。理工科专业的词汇量大约在1.2~1.3万。高水准的作家和人文领域的教授词汇量能够达到1.6万以上。从日常需求来看,语言的一般交流的话8000到1万就可以了,严肃媒体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阅读门槛大约是在1.2万个单词。也就是和理工科专业大学本科生的水准相当。文学名著的阅读门槛一般在1.5万,也就是相当于此类专业本科生的词汇与水准。当然,对于特定领域,比如理工科需要有专业词汇基础。词汇量超过2万个单词的人是极其罕见的。根据美国学者的统计,只有极少部分作家达到过这个水准,比如莎士比亚。虽然说英语单词迅速上涨,但是并没有显著增加对于普通人的词汇记忆负担。从美国人的调查来看,各领域人士词汇量的变动非常小。

很多事物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中文在某些方面确实带来了优势,但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带来了不便。不过无论如何都不能指望语言本身的某些特性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现在的历史趋势来看,科技始终是最根本的驱动力。扎扎实实做好科研工作才是根本的发展之道。

9

本民科确信,汉字成为世界性语言,这是毫无疑义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汉字承载的信息量无与伦比!比如:

1. 描述终极的宇宙构成法则只需一句话:

宇宙是由质量,能量和空间组成的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

2. 描述终极的宇宙运行法则也只需一句话:

宇宙的运行必定是在质量和能量之间随时保持动态平衡!

完了吗?没完!还有更简单的描述:

道生玄,德守中!

完了吗?还没完!还有最简单的描述:

道!玄!德!

仅仅三个汉字,就将宇宙的一切奥秘尽收囊中!

试问,还有哪一种语言能够承载如此之多的信息量?

一个都没有!

这-就是汉字承载信息量之‘恐怖’!之无与伦比!

不过,汉字是有缺点的,汉字之难,只适合于高智商的人学习,不过本民科认为,汉字+拼音(类似日语)方式对普罗大众更为适合!

10

汉字是二维文字,英语是一维的,在联合国任何人都能在六种工作语言文本里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最薄,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机对话汉语比英语好多了,机器更容易分辨汉语发音,而英语就比较难了,中国为什么会在网络时代追赶和反超西方国家,就是在同样大小的屏幕上汉字显示的知识比英语多几倍,而且汉字学会了四千个左右就完全够用了,英语你学会五千个单词可能你有时候还没办法完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