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二战后,英国丢了那么多殖民地,丢哪个地方最让英国心疼?

二战后,英国丢了那么多殖民地,丢哪个地方最让英国心疼?

2020-08-05 21:32阅读(127)

二战后,英国丢了那么多殖民地,丢哪个地方最让英国心疼?:二战后,英国丢了那么多殖民地,丢哪个地方最让英国心疼?15世纪末,英国击败了西班牙,从此一个日不

1

二战后,英国丢了那么多殖民地,丢哪个地方最让英国心疼?


15世纪末,英国击败了西班牙,从此一个日不落帝国出现了,直到20世纪初,英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地球上的24个时区都有英国的领土,英国控制了大约3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著名经济学家杰文斯说的一句话:“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然而,风水轮流转,这些地方都慢慢从英国手中脱离,甚至发展的比英国还好,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坐上了头把交易,英国统治的58个殖民地,如今只剩下了14个!英国痛失好局,要问这些殖民地中那个最重要,无疑是印度。

当然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说是什么新加坡啊,香港啊,甚至有人说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多大地方???,多少人口???而美国主要是移民统治而非殖民统治,英美穿一条裤子,其他小地方更不用说,真正让英国最心疼非印度莫属。

失去印度,标志着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珠的陨落!印度的独立,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非洲以及中东的殖民也逐渐失控,以色列诞生,埃及独立,津巴布韦在西亚的独立。

最初,英国殖民的印度地盘很大,范围包括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乃至缅甸。从波斯湾一直到东南亚,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统治了印度200多年,当年联合国英属印度当年为英国的GDP,每年贡献40%。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深得英国人的喜欢。英国在殖民印度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获得财富无数,仅1757-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就赚取了10亿元英镑。20世纪初担任过英印总督的寇松说:“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对于一个这样的殖民地,如果可以不放弃,英国绝对不会愿意主动放弃的,英阿马岛战争就是证明。

英国对印度有殖民,有压迫,但是印度人也确实在英国统治的几百年里工业和发展越来越进步和文明了。在二战后成立时,英国凭借着当年的特权,把当时还没有独立的印度,作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因此,印度虽然脱离了英国,对英国还是很友好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根据权威组织预测,中国将超过美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而本世纪末,能够追上中国,甚至超越的只有印度!!!!

当然,如今在英国手中最重要的殖民地非直布罗陀海峡莫属,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就制住了地中海。从1704年起,英国人就拿下了直布罗陀海峡,就这么把直布罗陀海峡纳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中。几百年来,此地一直牢牢的被英国控制。二战中,英国正是因为能够牢牢的控制直布罗陀海峡,才依靠美国解决了意大利,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布罗陀海峡那是链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主要航道,也是全世界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而直布罗陀海峡整个的领土都在西班牙,近水楼台先得月,按理西班牙是最有资格拥有这座城市的,但至今为止直布罗陀市上空飘扬的仍旧是英国米字旗,全民公投中直布罗陀市民也大都选择留在英国,西班牙兄弟们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要知道,这不是夸大其词,因为当年英国最强盛的时候真的可以达到“日不落”。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国力迅速壮大,海外殖民进程也大大加快,十九世纪是英国对外猛烈扩张的时代,而到了二十世纪初,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已经扩大到世界所有大洲而无处不在,最鼎盛时期,本土面积加海外殖民地总面积达336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控制人口大约四到五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与此同时,美国的独立与发展也在悄然影响着世界的格局,美,德等国正逐步赶超英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大损,各殖民地纷纷脱离英国的统治,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兴盛不再。

那么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众多殖民国家或地区中,最令英国人心疼的是哪儿呢?

很多人都说是英属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英属印度当时是英国非常重要的殖民地,还被称为“女王王冠上的明珠”,维多利亚女王甚至还加冕成为印度女皇,来显示对英属印度的重视,以此来加强对这里的有效管控。

诚然英属印度地区对英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殖民地,但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地区,它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是英属印度远不能及的,它就是埃及,确切的说是苏伊士运河。


埃及在188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与此同时,英军进驻苏伊士运河,实际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即便是埃及在1922年宣布独立后,英国还是强迫埃及与其签订了《英埃条约》,强行保留着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为此英国派遣十万军队驻扎在那里。

英国是海军强国,它的海外殖民扩张依靠的就是它强大的海军,从地图上我们不难看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与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是英国对外扩张最为至关重要的关键所在,所以英国人想方设法牢牢掌控了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如今直布罗陀海峡依旧在英国人手中,而苏伊士运河却被埃及人收了回去。而丢掉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后,英国人为了再次控制苏伊士运河曾下过很大功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1952年埃及国内推翻了亲英的法鲁克王朝,之后埃及方面要求英国从苏伊士运河撤军,英国被迫同意,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但英国人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知道丢了苏伊士运河,那么日后恢复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将更加艰难,所以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准备卷土重来。


1956年10月,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才三个月,英国就迫不及待的拉拢法国,并撺掇以色列,举三国之兵对埃及发动军事行动,企图再次占领苏伊士运河,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国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夺回苏伊士运河,然而这时候的英国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了,此时的这个世界是美苏争霸的世界,英国人的企图,美苏两国怎能不知,两个超级大国肯定不会给英国留下任何重整旗鼓的可能,所以美苏两国心照不宣的向英法施压,要求他们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为此美国不惜停止了对英国的经济援助。

于是在美苏的强大压力下,英法被迫接受停战协议。第二次中东战争宣告了英法两国军事行动的失败,英国则彻底失去了控制苏伊士运河的可能,而美苏则取代英法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宰。

3

被称为“女王王冠上的明珠”是哪里?就是印度。

当初被英国殖民的印度可不是只有目前印度这么大的地方,范围包括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乃至缅甸。

你没看错!缅甸在几十年前也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1909年的英属印度地图)

这是一片非常庞大的区域,从波斯湾一直到东南亚,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统称为英属印度。

难怪被称为“明珠”了!

印度这个地方当时在英国殖民统治时其实分为土邦印度和英属印度两部分。虽然当地的封建土邦没有被英属印度直接管理,但和英国签署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其实也是臣属英国女王的统治。

这么一大片区域,英国一共统治了200多年。这里不仅面积广阔,而且土地肥沃,另外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交通四通八达,所以英国对当地花了不少心思。

你说英国能不对此重视吗?

但是殖民地独立是一个历史趋势,英国人是不能和历史趋势作对的。

先是在1937年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缅甸就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只不过这个独立不是国家独立,而是独立于英属印度,变成了英属缅甸。

所以后来我们所说的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其实就和缅甸没什么关系了。但是独立后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曾经对缅甸发表过一次谈话,他希望缅甸能够和印度一起组成一个国家,但是被缅甸拒绝了。

可见印度和缅甸这种比较复杂的历史联系,还是在某些人的心理会起到一些作用的。

二战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纷纷独立,并且还出现了领土争端,这也算是英国殖民者给留下的一个伤疤吧!当然印巴独立这也是英国不能阻止的历史趋势。

英国其实对印度也算够意思了。

当年联合国在二战后成立时,英国凭借着当年的特权,把当时还没有独立的印度,作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理由是印度为二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印度不仅在南亚和东南亚抗击日本侵略者,还派远征军到中东去支援英军,去和德国的隆美尔打仗呢。

这对印度而言显然是一个鼓励和赞许。

印度也似乎没有忘记英国在当地统治给印度次大陆带来的一些所谓“好处”。

虽然英国对其有殖民,有压迫,但是印度人也确实在英国统治的几百年里工业和发展越来越进步和文明了。

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至今都还是英联邦的成员。

4

英国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英国:就算丢了全世界,也不能丢了它——直布罗陀海峡

①地理优势:

在世界上,有这么一块地方,他能够扼守住南欧和北非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有了这个地方,就等于控制住了地中海!其重要的地位丝毫不亚于中国的香港澳门!而奇怪的是,在这个位于西班牙国界的海峡,却直到如今都牢牢的被英国所控制。

直布罗陀位于海峡东侧北端的西班牙本土,按理西班牙是最有资格拥有这座城市的,但至今为止直布罗陀市上空飘扬的仍旧是英国米字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正是因为能够牢牢的控制直布罗陀海峡,才能跟美国在意大利登陆,解决了意大利,加速了德国的灭亡,可见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直布罗陀海峡那是链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主要航道,也是全世界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而直布罗陀海峡整个的领土都在西班牙,但是西班牙却不能掌控直布罗陀海峡。因为英国人占据直布罗陀港。

西方的航海大发现之后,最先吃螃蟹的一批国家,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暴发户,先后在全世界各处建立了多处殖民地。可英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在后来的数百年里,打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从1704年起,英国人就拿下了直布罗陀海峡,就这么把直布罗陀海峡纳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中。

现在尽管“口水战”打得天昏地暗,但英国海军就是稳稳地驻扎在直布罗陀动也不动,而历次全民公投

中直布罗陀市民也大都选择留在英国,西班牙干瞪眼没办法。




5

丢了香港,英国人最心疼。

曾经是号称“日不落”英帝国,倚仗着强大的“船坚炮利”的海上优势力量,所向披靡,一个岛国几乎征服了全世界。

若轮海上称王称霸,一开始是葡萄牙,后来是荷兰,英国人打败荷兰人后,开始300年的海上称霸。从非洲到美洲,从亚洲到大洋洲,到处都有它的殖民地,到处都有它的联邦,到处都有它的势力范围。

美洲的美利坚、加拿大,亚洲到印度、中国、东南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南非、北非等等地区,曾经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二战时期,英国与法西斯德国厮杀,为了换去武器弹药,卖掉了许多殖民地。二战后,随着亚洲国家的解放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英国的殖民地越来越少。1982年,为了区区福克斯(马里亚纳)群岛不惜与阿根廷大动干戈,损失惨重,好容易才保住了这块遥远的地方。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香港,在离开母亲怀抱99年后,由英国殖民地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百年一大盛事,也是英国人最心疼的一次殖民地的丢失。

1949年,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深圳河,眼看马上过河直捣九龙。英国人觉得大势已去,决定忍痛割爱,放弃这块它们从清政府那里抢来的土地。

后来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暂时放弃进入并收回香港,将香港作为新中国与世界联系交流的纽带。英国人松了一口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领导人决定收回香港主权。尽管英国人一个人百般不愿意,尽管中英谈判旷日持久,尽管英国人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障碍,都阻止不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和能力。

终于,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如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全体中国人民欢呼雀跃之时,英国人感到十分惋惜。因为,在香港这块遥远东方的土地上,它们从“五口通商”开始,经营了百余年,一旦失去,能不扼腕长叹吗?




6

(红色区域:英国曾经的殖民地)

手心手背都是肉,丢哪个殖民地,英国人都心疼,毕竟那些殖民地都是可以贡献真金白银地。

但如果非得要选一个最让英国舍不下的,那就是印度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曾经,印度为英国贡献了40%的GDP

(印度高种性美女)

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唯一大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属印度当年为英国的GDP,每年贡献40%。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深得英国人的喜欢。

英国在殖民印度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获得财富无数,据记载,仅1757-1815五十八年内,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就赚取了10亿元英镑。

于是,在20世纪初担任过英印总督的寇松说:“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

对于一个这样的殖民地,如果可以不放弃,英国绝对不会愿意主动放弃的。

目前,英国是世界GDP第五大国家,如果加上印度的GDP,就成了妥妥的第三了,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二战后,英国无奈地丢了印度

(中间是蒙巴顿将军)

对于印度,当年的英国是不愿意丢的,但一浪高过一浪的“民族复兴主义”的声音,甘地等人的不断努力,都加剧了“英国失去印度”的进程。

最关键的是,经过二战的折腾,英国实力大损,实在没有能力挡住“全球殖民国家纷纷独立”的大趋势。于是,1947年,蒙巴顿法案才出了台,印巴开始分治。

英国在二战后,先是不得已丢了印度,后来,在和曾经控制的埃及撕破脸后,英国和法国“两老兄弟”准备收拾埃及,但收拾得非常费劲,在美国干预下,不得已撤了军,把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交了出去。

英国看清了形势,自己已经老弱,而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于是后来相继放弃了对新加坡、马来亚、科威特、巴林、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殖民统治。

综合来看,英国最为不甘、最为心疼的殖民地的丢失,就是印度。

7

英国曾经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之外,缅甸、新西兰、肯尼亚、牙买加、马尔代夫、南非等众多国家都曾是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

这些殖民地的存在,在曾经给予英国带来了无限辉煌,只不过随着历史车轮的缓慢翻转,这些殖民地最终却都脱离了英国的掌控、拥有了自我权。

要说英国人所丢失最心痛的殖民地,我觉得有两个。

美国

从英国的整个殖民历史来说,最值得他们心痛的殖民地丢失必然要属美国。

在脱离了英国人的掌控后,美国发展得非常迅猛,除了面积扩张到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数值外,他们的经济、工业水平发展得也非常迅速,早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GDP水平就已经攀升到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的发展更是如同开了火箭,迅速跃升为了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主导起了整个西方世界和苏联的对恃局势。

各种各样的先进科技、各种各样的先进武器都是出自于他们之手,整个世界的财富都大半被他们把握在了手中。

在苏联解体后,他们的地位更是变得非同一般,已然成为了世界上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平时在国际间就如同一个恶霸一样,谁不服他们就对谁发动战争、对谁实行制裁。

在这多年的时间中,就连英国这个曾经的老大哥也一直是以美国小弟的身份出现,可见美国发展的迅猛。

面对着这么一块强大、富裕的前殖民地,英国人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美国脱离英国掌控的时间是1776年,在这一年时间中,我们国内正处于乾隆时期)

印度

以上是以整个历史来说的,如果要说英国人最近丢失最心痛的殖民地,我觉得应该是印度。

英国人曾经的印度殖民地非常巨大,在他们于印度建立了殖民地后,他们帮助印度结束了千百年的分裂、一统了全印度地区,除了印度地区,现如今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都曾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

在英国殖民时期,印度总共占据到了英国GDP收入的40%,对英国有着很大的重要性,英国曾经卖给清朝的鸦片就大多数来自于印度殖民地。

印度的农业潜力非常巨大,印度现如今的面积虽然只有近300万平方公里,但是他们全国的土可耕种土地却非常多,从他们现如今仅凭300来万平方公里面积就能支撑起10亿多人生存的状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印度的农业潜力有多么巨大。

另外,印度对英国国王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原本,英国国王在欧洲仅能自称为国王,没有获得过自称皇帝的机会,后来,他们是在占据了印度殖民地之后,才拥有了给自己授予皇帝头衔的资格、自称为了印度皇帝。

在当年,甚至有人把印度称之为了“英国国王皇冠上最为光亮、珍贵的宝石”。

在脱离英国掌控多年里,虽然印度没有能发展成美国那样的体量,但是在整个世界上,印度的实力还算排得比较靠前,在2018年的时候,世界GDP排在第7名,Gdp总量仅比排名第六的英国少了100亿美元。

8

英国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曾是一个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陆地,总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在全世界24个时区都有“大英帝国”的领土,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英国称为“日不落”帝国的条件

英国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首先是英国拥有当时全世界最为发达的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维持强大的根本原因,有了最强大的经济便能维持一支最为强大的军队,而有了最为强大的军队,便能获得霸权。

根据相关的统计,在1870年的时候中国占世界GDP为17.3%,是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这也是缘于当时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以及自身领土面积的广阔,就技术水平来说当时的清朝在全世界是非常落后的。而英国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的经济排名第一,这里占世界9.1%比重的经济仅为英国本土,如果加上其殖民地体系(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经济总量与当时的清朝是相当的。

▲英国人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从技术水平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英国也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大家如牛顿,以及经济学大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可以说在科技文化领域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领了世界潮流。

当然从制度上来说,英国自光荣革命以来实行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实行了行政、司法和立法的三权分立体系,这个体制非常适合英国的发展,就英国本土来说,自光荣革命以来已经350年没有出现过大的动乱(到目前为止),就说明了这套体制的先进。

除了经济、科技文化、政治体制上的优势,英国也长期是世界上的海上霸主,自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来,一直到一战之后,英国一直都维持了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称霸世界的大海,使得英国的军队可以出现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能够维持对各个殖民地的占领和控制,同时也维护了英国的海上贸易安全,为英国的繁荣提供了武力保障。

英国霸权体系的瓦解

英国霸权体系的瓦解,首先是在经济上被美国赶超,同时德国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崛起,也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20世纪初,美国的GDP成为了全球第一,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拥有了比英国更强的经济实力,便能够拥有比英国更强的军事实力。而德国在普法战争击败了法国之后也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了英国的敌人,在全世界与英国争夺殖民地。

▲美国的崛起标志着英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地位开始被取代

在科技上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的进程显然是落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而世界的科技中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集中于德国(有一段时间德国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二战之后转向了美国,英国在科技文化上的领先优势也开始不复存在。

在制度上来说,美国明显是更好地继承了英国的体系,而当时的资本主义列强国家当中,英国从体制上来说彼此也都差不多。

而一战的爆发,则彻底削弱了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战争虽然没有爆发到英国本土,但一战中英国也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与德国人的死磕消耗了英国大量的国力,以至于一战之后英国已经不能维持全球秩序,只能联合法国才能勉强维持住,而这个维持还是在美国以美洲为势力范围的前提下(英法当时也管不了美洲)。

可以说经济被美国赶超是英国霸权体系瓦解的开始,而一战则瓦解了英国的霸权体系。一战后,英国对其殖民体系的掌控已经力不从心,在1926年召开的“英帝国会议”上承认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是英联邦的国家,拥有独立行使行政、司法和外交的权力,其实也是承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独立了。

“大英帝国”的最终崩溃

导致“大英帝国”最终崩溃的是二战。二战之前,英国的海上霸权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了,美国和日本海军的实力已经超过了英国,而英国海军在二战时期的表现实际上是远不如美国和日本海军的。

当经济、科技文化、体制上的优势不再,有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二战后,英国的殖民体系才最终走向了崩溃。二战期间,战火烧到了英国本土,英国在二战期间死伤总计160万,损失财产1500亿美元,而在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美国顺利取代英国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盟主,苏联则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盟主,两个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力,自然就没英国什么事了(这两个国家英国一个也干不过),只能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当跟班。

▲二战后是美苏争霸的格局,英国就没什么存在感了

除了战前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独立,战后英国在非洲及南亚等地的殖民体系也开始瓦解。

让英国最为心疼的,应该是印度的独立。印度的领土面积虽然不是其殖民体系中最大的一块,但人口却是其殖民体系中最多的一部分。

英国在南亚的殖民体系,包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锡金、不丹和缅甸等国家,总面积有440万平方公里,在印度独立的当年,整个印度的GDP就占了英国的40%左右,可以说印度的独立,使英国的GDP立马下降了40%。

▲随着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的离去,英国昔日的荣光已不复存在

20世纪初担任过英印总督的寇松说:“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对于这样一块宝地,英国女王皇冠上的明珠,英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失去的。但是战后的英国已经无力维持在印度的统治,再加上印度“圣雄”甘地发起的不合作运动已经深入到了印度的每一个角落,英国人在印度也已经没有了能够继续统治的可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一现实,彻底淡出了世界一流国家行列,成为了一个二流国家。

直至今日,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GDP2.85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五,超过了英国,可见失去了印度这块殖民地,对于英国来说是多么地痛心。

9

英国利用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的东风,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殖民帝国,号称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领土巅峰时期达到了3350万平方千米,占到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4,囊括世界六大洲和四大洋。

然而一战之后,英国的霸权开始逐渐衰落。二战中,英国遭到重创,更加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帝国。二战之后,英国苦心经营的殖民帝国崩溃,英国丧失了大部分殖民地。目前英国在海外仅有一些岛屿,其余殖民地基本上都脱离了英国统治。

英国虽然和不少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组成了“英联邦”,但是这些国家基本上和英国没有什么关系。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国家元首现在也是英国女王,但是国家主权完全不受到英国影响,是完全独立的国家。

现在英国本土面积也基本上局限于英伦三岛,失去了33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英国丧失的这么多殖民地中,丢掉哪一块最让英国心疼呢?

英国的众多殖民地中有些经济比较发达,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有的殖民地的比较贫穷,区位优势也比较差;有的殖民地和英国的关系比较紧密,被控制的比较严密;有的殖民地的自主权的相对较大;有的殖民土地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有的殖民地的相对较小,人口较少。

英国众多殖民地比较重要的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英国只有丢掉这些殖民地的时候,才会有心痛的感觉。我觉得英国失去印度的时候最心痛。印度曾经被称为是英国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印度在英国殖民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国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近千万,澳大利亚也有七百多万。这些国家独立的时候的时候,其实英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二战之前,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都已经是英国的自治领,等于是一个半独立的国家,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力。英国给他们自主权的时候,就已经对他们脱离英国,成为主权国家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当这些自治领成为脱离英国的时候,英国并没有感觉到有多伤心。加拿大脱离英国的时候,英国没有任何感觉,只觉得是例行公事。

但是印度脱离英国的时候,英国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英国非常不情愿放弃印度,失去印度的时候也最心痛。

现在看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发达国家。二战前,其实印度的经济水平和加拿大差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比加拿大还要好,对英国的贡献则远远大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英属印度跟现在的印度并不完全一致。当时的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孟加拉国等,面积远远大于现在的印度。英属印度独立前人口近4亿,占到日不落大英帝国的一大半。当时印度的GDP对英国贡献率超过40%。如果英国没有印度这块殖民地,很难打赢两次世界大战。二战爆发前,英国给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自治权,却不舍得给印度自治权。印度独立之前,英国一直牢牢把控着印度。

如果把英国堪称寄生虫的话,印度则是最理想的宿主。英国很难承受失去了印度的损失。二战时期,英国放弃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却死守印度。二战时期,印度也成为了英国稳定的后方和物资供应地。

英国失去印度之前,殖民体系并没有崩溃,大多数殖民地仍然掌握在英国人手中。英属印度独立,等于直接把英国最珍爱的一块殖民地夺走。英国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失去的时候自然非常心疼。

英国失去了印度之后,其他殖民地也纷纷脱离英国。英国花费几百年时间建立的殖民体系,二战后短时间内快速崩溃。

10

英国的鼎盛时期出现在18世纪至20世纪之间,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加强,从19世纪开始,英国走上了一条快速扩张的道路,到20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七大洲,其海外殖民地的总面积是其本土面积的111倍,达到了将近3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由于殖民地不断给英国的经济输血,英国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之所以走上扩张道路,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掠夺他国资源来发展中壮大自己,其实英国最终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在谈到英国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贡献的时候说到: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由此可见,英国在殖民地获得了多少好处,这也是英国能够长期保持强大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逐渐赶上英国,甚至连英国的殖民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英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出现动摇。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之后,美国替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英国在二战中损失重大,特别是在殖民地这一块,原本拥有的58个殖民地,最后只剩下了14个。

而在英国失去的殖民地当中,我觉得印度对于英国来说是最重要的。印度曾一度被称为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不仅仅因为印度人口多,对英国发展的贡献大,还在于英国对于印度的统治极为成功,印度人总体而言也十分顺从于英国。

当然,上面所说的印度不是指现在的印度,而是指英属印度,包含现在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缅甸,基本上涵盖了现在整个印度次大陆地区。这么大一片土地的跨越非常大,从波斯湾一直到东南亚,别的且不说,在经济上而言,对英国的贡献太大了。有人做过一些统计,英国统治英属印度二百余年,英属印度为英国创造的GDP,占到了整个英国及其殖民地GDP总量的40%!

在英国统治英属印度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英国一共掠夺了大约54万亿美元的财富,这相当于现在英国GDP的20倍,也相当于美国3年的GDP。如果平均来算,英国每年要从英属印度掠夺将近2700亿美元的财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属印度在被英国统治期间,基本上算是被英国被掏空了,这也是印度在独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英属印度对英国的贡献不单单体现在经济上,还在军事上。从英国占领印度开始,英国就开始在印度招募军队,跟着英国满世纪打仗。虽然英军只是把印军当炮灰,但是印军却在跟随英军打仗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战斗力得到了恨到提升,后来一度成为了英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为英军做出了很多贡献。印度著名的比哈尔步兵团就是在英军中长期服役的一只部队,由来印度独立之后被用于对付巴基斯坦,战斗力还不错。

从战略上而言,英国拥有英属印度也非常重要,这对于英国在亚洲获得更高的话语权是有积极作用的,特别是在美英联盟之后,如果英属印度还是英国的,那么英美在世界上的地位将会比现在大得多。

也难怪一位在20世纪担任过印度总督的叫做的寇松的人说,只要印度还是英国的,英国就是世界一流国家,但是英国如果失去印度,那么最多就是一个三流国家了。如今英国已经失去了印度,英国虽然不至于说是三流国家,但是英国确实已经不再重现往日的繁华景象了。

但是对于印度人而言,对于英国的感情却很复杂。他们一方面痛恨当初被英国殖民统治过,但另一方面有很享受英国留下来的民主制度和工业基础。如今的印度走的是一条近似西方的道路,而且能够取得现在的发展,也离不开英国对印度的影响。

当然,英国失去印度并不是英国殖民地流失的终点,从印度独立到现在,英国也失去了很多殖民地,这里面就保罗我国香港。当然,失去香港对英国的损失也很大,但是跟印度比起来还是要差一点。

其实说起来,英国有很多殖民地对英国都很重要,比如说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英国为了不是去它,甚至拉上法国一起发起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但是在美苏的干预之下,英法以失败而告终。

其实在二战以后,英国实力已经严重受损,世界上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美苏争霸是主旋律,而英国注定只能是配角。而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一个个流失,也代表着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一天不如一天,如果不是紧抱美国大腿,又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英国恐怕真的就沦为三流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