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是不是非得杀掉太子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是不是非得杀掉太子李建成?

2020-07-22 18:59阅读(68)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是不是非得杀掉太子李建成?:苍茫大地认为:李建成非杀不可。原因如下:一、李建成是李渊皇封的太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性质是叛乱,李世

1

苍茫大地认为:李建成非杀不可。原因如下:

一、李建成是李渊皇封的太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性质是叛乱,李世民继位没有正统性。李建成的存在对李世民总是威胁。

无论你怎么洗白,玄武门事变属李二犯罪集团叛乱,这是不忍争辩的史实。李建成只要存在一天,对李世民都是严重的威胁。在李世民的算盘里,甚至连李渊也是定点清除的对象。只不过玄武门之变的效果非常好,干掉了李建成、李元吉,黑炭尉迟恭吓住了李渊和宠臣萧瑀、陈叔达,李渊下旨宣布李建成、元吉叛乱,下令全军听秦王指挥,立秦王为太子,军国大事交秦王处置,父子才相安无事。

如李渊不照李世民、尉迟恭等的意图行事,李渊的死是必然的,只有文死、武死的区别,意外翻船、沉船、食物中毒(用鸠酒一类的)…武死,血溅当场或用白绫勒死…

既然玄武门事变已然发生,李世民、李建成已成死敌。

倘若建成被囚,李渊即便封世民为太子,李渊仍有可能让建成复位,建成复盘,世民危矣!即便世民登基,建成作为废太子,仍是一面反李二的大旗,一旦瞅准空子重新夺位,李二的一家老小也有命没毛,更遑论什么荣华富贵!况且李建成做李渊的太子多年,留守后方,在长安多有党羽,对李世民的统治始终是个威胁。

二、李世民的性格是残忍的,他绝不会温良恭俭让。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心理素质五颗星,平稳地发挥李家祖传的射箭神技,射杀李建成。又看着尉迟恭追杀李元吉,亲自下令杀死十余个侄子,还顺带睡了弟媳妇,这等厚黑学高手怎会留政敌李建成性命!

在他眼里不要说李建成,即便是李建成的儿子也是一面面旗帜,他怎会轻易放下屠刀!

三、即便李世民要立地成佛,秦王府的将相们也不乐意啊!

尉迟恭、长孙无忌、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等阴谋集团骨干既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和李建成、李元吉已成死敌,一旦建成、元吉翻天,等待他们的除了自己人头落地,还有家族覆灭。长孙无忌坐等着做国舅,侯君集等着做未来的国丈,尉迟恭等着分李元吉的王府,房玄龄、杜如晦等着做丞相,他们哪愿留着李建成这枚随时随地可能引爆的地雷呢?

四、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文弱,他不愿意让李建成及他的子孙给自己的继位子孙带来威胁。

作为父亲,李世民不想把问题留下下一代解决。建成是太子的事实,决定了建成的长子、长孙等也拥有皇位继承权。既然不杀建成,那也就没理由杀死建成儿孙,这始终会对李世民一系构成威胁。李世民是政治家,他不是优柔寡断的小娘们,他会取舍。

2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必须要杀掉太子李建成,否则将自身难保!

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针对李建成蓄意策划的一次谋杀。目的只有一个:争夺皇位。

▲玄武门上风起云涌

李世民要想当上皇帝就必须杀掉李建成,原因有三:

第一,李建成有法定继承人的先机。

唐高祖李渊有20个嫔妃,共生育了22个儿子。不过,只有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和老四李元吉四个儿子是他和窦太后生养的。三儿子李玄霸16岁夭折,长房就剩下三个儿子。

按照祖宗定下的规矩,皇位传嫡不传小,只有窦太后这一房的儿子具有皇位继承资格。在窦太后的四个儿子中,李建成是嫡长子,是当然的第一人选。

所以,高祖李渊毫无意外地把李建成立为太子,并把他作为将来的皇帝加以精心培养。

李建成没有辜负父皇栽培,从小就表现很强的治理能力:一是为人宽厚仁慈;二是治军赏罚分明;三是办事谨然有序。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废物一个。从当了皇帝以后的文功武略来看,也是治国有方、威仪天下的一代豪杰。

从能力上讲,李世民和李建成不相上下;从战功上讲,两人也是不分伯仲。所以,李世民才有了自己也能当皇帝的想法。

如果李建成没有突然身亡的意外,其他人也就没有得到皇位的可能,这本账李世民比谁都算得清楚。

▲唐太宗李世民雕塑

第二,李建成有大批忠诚的追随者。

出于对太子李建成能力的敬佩,加上他宽厚仁慈、礼待下属,有一大批优秀将领是李建成的铁杆粉丝,对太子忠贞不二。

当玄武门兵变的消息传到太子府上的时候,担心主公的安危,翊卫车骑将军冯立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营救太子和齐王李元吉。

双方的人马在皇宫外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先期进入宫内的李建成已被李世民一箭毙命,李元吉也被李世民手下尉迟恭斩落马下。

镇守玄武门的云麾将军敬君弘正准备挺身迎战,他身边的人被李世民事先买通,便阻止说:“现在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兵力汇集起来,再列阵出战也为时不晚。”扎扎实实当了一回看客,任凭几兄弟杀得你死我活。

此时,尉迟恭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拍马来到阵前大喊道:“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罪大恶极,高祖令秦王斩杀之。若有犯上者,一律取其首级!”

李建成的追随者看到太子和齐王血淋淋的脑袋,才知道败局已定,只好一哄而散。

李世民非常清楚,如果采取其他手段逼李建成让位,必将引来太子追随者的激烈反对,一场血雨腥风的宫廷大战必将旷日持久,鹿死谁手尚且不知。唯有快刀斩乱麻,一招致命才有可能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

▲尉迟恭雕塑

第三,李建成有先下手为强的动机。

李世民策划玄武门兵变并不是一时冲动和心血来潮,虽然自己各方面不逊于李建成,心里也不服气皇位的安排。但自己有秦王封号和兵权在握,加上高祖身体健康,何时传位尚不得而知,为了遥不可期的皇位杀得你死我活完全没有必要。

李世民向来做事果断、直接了当,对高祖那些嫔妃也不是很友好。对嫔妃们带着高祖写的条子前来讨要钱物和给家里人要田要地等行为更是反感,直接拒绝。

碰壁后的妃子们在高祖面前难免不添油加醋说李世民的坏话。时间长了,高祖对李世民也产生了一些看法,认为他羽翼渐丰,连皇帝老子写的条子也不认,说的话也不听了。

随着李世民在外平定突厥袭扰战绩显赫,威望越来越高。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便伙同齐王李元吉在高祖面前不断说李世民的坏话。

突厥人袭扰边境无非就是想要点钱财,只要给他们点东西就会撤退,秦王李世民却坚持要统兵退敌,实际上是想总揽兵权、纂夺帝位,父皇要多加提防啊!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高祖李渊对李世民的看法也在众多嫔妃和太子等人的谗言下,逐渐从信任变成了怀疑。

在李建成替高祖代理朝政事务的时候,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李世民身边的幕僚和猛士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等一一调离,只留下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两个人。

李建成还派李元吉去收买李世民最信任的贴身侍卫尉迟恭,许以重金和高官作为诱饵,要尉迟恭要么叛归太子,要么利用机会杀了李世民。

对李世民绝对忠心不二的尉迟恭不仅没有受到诱惑,反而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李世民。

▲唐太宗手植银杏树,至今已经1400余年

分析自己所处的形势后,李世民深感四面楚歌的危险。在身边谋士和大将的劝说下,在金銮宝座的诱惑下,李世民精心策划了玄武门兵变,事成后逼高祖退位,自己正式登基。

至此,贞观之治的大幕徐徐拉开,大唐盛世隆重登场。

3

19.嗨,我是甲壳虫骑士,非常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大唐帝国第一冤案“玄武门之变”,最憋屈的太子,李世民必杀掉太子李建成,灭全家一并五子。原因有三点如下:

1.唐高祖起义前承诺李世民为太子后又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开国太子“明太子与暗太子之争”: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任职,当时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李渊命长子李建成在河东招募人才,广招门客,以备不时之需,公元617年,隋炀帝被害,李渊在二儿子李世民和三子李元吉,四子李元霸,拥立杨侑为帝,自己为相,隋帝杨侑封李渊为唐王,但在起义之前唐高祖李渊是犹豫不决,还是李世民起了最关键的作用,提前起义反隋……李渊才下定决心,答应李世民以后即为太子,但公元618年,杨侑退位李渊建立大唐开国皇帝,而大哥是坐享其成了世子,以至于又立为开国太子,后来李世民以及自己下属长孙无忌,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开疆扩土,奠定唐朝疆土,没想到又收到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排挤,李世民封为秦王,右翊卫大将军,中书令,而唐高祖没有兑现诺言,又在朝堂上对太子党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态度又不明确,摇摆不定……一时间朝堂党派之争已经形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到了要决一胜负的关键时刻。

2.朝堂政治之争和军队控制权之争:太子李建成在朝堂之上大权独揽,打压排除异己,主要目标就是秦王李世民一方,大批开国元勋功臣外调降职,或者解除官职军权,朝堂之上已经形成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的朝堂,只要和秦王李世民有关系的,亲近的人无论有才还是有德,都一律打压,唐高祖李渊对此也是不闻不问,不痛不痒的安抚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不过军队的实际控制权牢牢控制在李世民手中,而朝堂政治权牢牢控制在太子李建成手中,就这样过了几年,形式没有任何改变,双方的矛盾纠纷,不断上升恶化,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刚刚建立的大唐王朝,此时也是风雨飘摇,须臾之间内部全国刚刚平息内乱,百废待兴,外部少数民族也是虎视眈眈,也是时常骚扰边关,侵占河套地区……大唐开国以后也是内忧外患。此时需要稳定朝堂,解决边关首要任务就是确立大唐实际继承人!

3.玄武门之变轼兄杀弟灭侄逼父:公元626年,突厥频繁侵略边关,秦王李世民手下全臣,武将,谋臣猛将,等等都已经明确要求和目标,太子李建成向唐高祖李渊进言,去挂帅出征,但实际是太子要借此解除秦王李世民的军权之后,就除掉秦王李世民,朝堂有保持中立的,也有太子死党,秦王死党,太子李建成曾经下毒,但没有成功毒害李世民,此时在太子身边的一小官王晊掌管计时的官职,向秦王李世民告密,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以绝后患……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杀害太子李建成五个儿子和齐王全家,三日后,公元626年7月5日,逼迫唐高祖交出大唐皇帝的军政大权,退位为大唐太上皇,秦王李世民即位为帝!

总结一下:为什么说李世民要杀害的太子李建成及五子,因为1.每个封建王朝都讲究正统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国本稳定朝代长久的根本,只有彻底清理太子后代才能保住自己后代长治久安2.并且太子李建成也是文武全才之人并不是昏聩无能荒废之人,只不过在其二弟李世民面前就没有那么优秀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吧……

4

李渊的几个儿子,在他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是出力最大的。

李世民因为是嫡次子,而李建成是嫡长子,按照传统,所以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但在建立唐朝以后,也就是五德元年至五德7年之间,李世民常年外出征战,收复了众多被地方豪杰占领的国土。唐朝因此在关中的根据地得到了巩固,还扩大了地盘。

在这个过程中呢,李世民自己也收获了众多的大将,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中包括薛仁贵,程咬金等人。

#李世民因此受到了高祖皇帝李渊的赏识,并被任命为天策上将,虽然是秦王,但是地位和权势都在诸王之上,李渊还特地允李世民在府上开始设置官李世民因此笼络了不少的文臣。既有谋士,又有武将,实力大增。

李建成呢,因为是太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确保皇位的传承,李建成故意拉拢、讨好妃嫔,还让这些妃嫔替李建成说好话,然后说李世民的坏话。

李建成建立了后宫情报组织,嗯,他感觉到李世民会成为他一个威胁。于是再一次郊游打猎的时候,故意拿了一匹未经驯化的马,让李世民骑。

李世民在骑着这匹马飞奔的时候,这个嘛,因为没有受过太多训话,喜欢踩前提,这个马突然趵起后撅,想要把李世民摔下去摔死。但李世民久经战场,没有摔伤,然后转身对自己的亲戚说,他打算借这批虎马杀害我,但别忘了,我的生死是上天主宰的。

然后这段话恰好被李建成的手下听到了,就告诉了他。李建成就把这些话传到那些后宫妃嫔的耳朵里,让他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但当时恰好突厥犯边,然后李世民建议没有大动兵戈,反而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了战事,但这件事情反而被李建成利用,说他勾结突厥。

如此种种还有很多,本来就不能和平相处。如果李建成顺利登上皇位,那么李世民和他的手下就离死不远了。

为了自己的生存,李世民不得不去做,毕竟不做,就必死无疑了,李世民甘心么?

不甘心啊


5

政治斗争来不的一丝一毫的温情,容不下仁慈之心。李世民和李建成都知道这个道理,既然,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政变,而且,是至下而上的政变,屠刀已经举起,刀下就不会有冤不冤的问题,李建成必死无疑。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条己视同水火了。

自从武德七年杨文干亊件发生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就变得剑拔驽张了。表面上,他们还是温良恭谦,暗地里恨不的一脚把对方踢死。

李建成为了坐稳太子一位,手段是一波恨过一波。先是送了一匹未经驯服的野马给李世民,想摔死他。李元吉甚至直接建议李渊杀死李世民,因李渊不同意而作罢。一计不成,李元吉又生一计,他对李建成说,借着李渊李世民去齐王府的机会做掉李世民,这一次,是李建成不同意,而不成。

玄武门政变前,东宫太子府举行夜宴,结果,赴宴的李世民中毒,吐血数升。

玄武门之变至所以爆发,也是因为,太子李建成借突厥入侵大唐的机会,准备让李元吉挂帅送征,一方面让李渊下诏借调秦王府一众将领,借机悉数除掉他们。另一方面,李建成以太子名义在昆明池给出征将士饯行,在宴席上杀掉李世民,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后患。结果,太子府有秦王卧底,计划泄露,导致玄武门之变爆发。

李世民不杀掉李建成后患无穷。

如果,李世民不杀掉李建成,李世民有能力控制李渊和李建成,这一点,无庸置疑。

但是,大唐境内李建成的势力不容小觑,毕竟,李建成当了七八年的太子了。这些人,对李建成的忠心也是无法估量了。一但,有点风吹草动,立刻就会是天下大乱,血流成河。

玄武门之变正酣时,如果不是尉迟敬德割下李建成的头颅让李建成手下确认他已死去,薛万彻是不会停下攻击行动的。即便是政变成功后,李建成的铁杆支持着罗艺仍然起兵谋反了。由此可见,李建成的号召力有多大。

所以,只有李建成不死,他手下人的非份之想就不会停止,即便,李建成彻底放弃了,仍然会有人利用他的名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再有就是,李世民百年后,他的后代能否压制住他们的后代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为了以绝后患,为了子孙后代计,李世民举起了手中的刀,不仅杀掉了李建成,也杀掉了他们的后代。

6

我是旅行者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在大唐江山初定的同时,太子和秦王的争斗也愈演愈烈,并逐渐向白热化发展。而整个斗争过程中,秦王李世民一直被作为被太子打击的对象出现的。

李建成知道,要想把李世民这个心腹之患除掉,必须先要剪除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而第一个人被李建成盯上的,就是秦王府的护卫军尉迟恭。

尉迟恭原本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宋金刚手下的大将,与李世民在战场上有多次的交锋,两人惺惺相惜。尉迟恭归降唐朝以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深受李世民的信任。

李建成为了收买尉迟恭,使他为自己效力,他暗中派人送了一车金银给尉迟恭。但是没有想到是,尉迟恭这个武将根本就没有将金银放在眼里,不仅拒绝了李建成的好意,还把太子暗地收买秦王府人才的事情全告诉了李世民。李世听听了尉迟恭的话,对他说:“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新唐书》)就是说你的心像山岳一样岿然不动、刚正不阿,即使拿很多钱财来诱惑你,又怎能够将你的心动摇呢?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两部分内容,一是尉迟恭对李世民有足够的忠心;二是李世民相信尉迟恭的忠贞。李世民正是基于与臣子间的这种信任,在与李建成的斗争中,逐步占了上风。

李建成不仅重金收买尉迟恭,还暗中去收买程咬金等人,但是,遗憾的是,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就在这个时候,突厥贼心不死,又一次南下入侵大唐,并围攻了唐朝的边境城市乌城。唐高祖李渊为了平衡太子与秦王两人的功绩,没有派身经百战的李世民出征,而是听从了李建成的建议,派李元吉前去征讨。李建成之所以要派李元吉领兵迎敌,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将李世民身边的精兵强将调离京城,使李世民陷入孤立无援之地。同时,李建成与李元吉密谋,一旦李世民身边的将士被调离,就在昆明池为将士们饯行的时候,趁机夺取李世民的性命,并将秦王府众将士全部歼灭。

不巧的是,此时李世民的眼线已经遍布了整个长安城,当然也包括太子府。所以,李建成密谋刺杀李世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秦王府。李世民为了自保,马上召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前来商量对策。

众人劝秦王李世民:“大王不先决,社稷危矣!”(《新唐书》)

李世民:“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虽然很清楚目前我的处境,可是,我还觉得让他先动手,我再以仁义之师征讨他,你们说对吗?”

尉迟恭:“都到如今这一地步,大王你还在犹豫不决,大王如果不采纳我的意见,就请让我逃走,我不能坐等别人来杀。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说的对,如果你不听他的话,也请大王同意我和他一同离开!

于是,李世民在众人的支持下,决定先下手为强。

这就是《新唐书》、《旧唐书》记载的情况,这些记载不知道是否属实,也许还经过了太宗时期史官的修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李世民对皇帝之位也是异常的渴望,但是在玄武门之变前,他的优势并不是十分的突出。一方面是来自李建成对他的不断打击,比如,在这之前,李建成就成功的将李世民的谋士房士龄和杜如晦罢免回了家; 另一方面是来自唐高祖李渊对李世民的压制,李渊虽然知道李世民有帝王之才,但是,“废长立幼”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历史话题,因为长子继承是铁定的祖制,稍有不慎就会因此而引发宫廷血案。他既然不能扶持李世民成为太子,那么也只能压制他,让他死了夺取太子地位之心。

就在这个时候,太白(金星)诡异地在白天出现在长安上空,中国古代讲究“天人感应”,认为天上发生异象意味着人间也要发生大事。唐高祖李渊命令主管天文的太史令傅奕作出解释。

太史令傅奕向唐高祖上了一道密折,他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于是,唐高祖就宣秦王李世民进宫,来解释天生异像一事。

我们不知道太史令傅奕是怎么看出来白天出现太白星,就把异象指向了秦王李世民。我们不妨大胆的想像一下,这也许就是李建成收买了太史令傅奕,趁机陷害李世民。当唐高祖李渊让李世民解释这件事的时候,李世民凭借自己缜密的思维和高明的政治手段,跟唐高祖东拉西扯,把唐高祖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上。他说李建成、李元吉和唐高祖的妃子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

当李世民从唐高祖的皇宫离开,他深深明白了,就简单一件白天出现太白星一事,有人就能随意栽赃给他,将来又会有多少阴谋对付他呢?要想彻底解决这一切 ,他该动手了!

于是,李世民派人收买了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将自己的人马分别埋伏在不同的地方。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唐高祖召太子李建成、齐五李元吉进宫,询问他二人是否真如秦王所说,他们有淫乱后宫的行为。

毫无防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像往常一样,骑着高头大马离开太子宫,前往皇宫。当他进入玄武门,到达临湖殿的时候,他似乎觉得今天的情况跟往日有些不同,就准备返回太子宫。可是,李世民已经率领众将士追了过来。李世民当场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在逃跑时也被尉迟恭射死。

玄武门之变不久,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都被李世民下令处死,李元吉的后人也全部被诛杀。尉迟恭由于在政变中立下大功,成为了李世民恩赏最多的武将,还得到了齐王李元吉府中的全部家产。而唐高祖李渊,虽然贵为一国之君,面对两个儿子及众多孙子被诛死,竟然也无能为力,难以搭救。

从某种意义来说,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是违背了人论道德和公平正义,但是,我们再换一个思路,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策划的昆明池刺杀,是否会放过李世民呢?这就是政治的残酷性,千百多年以来,又有多少例为了皇权而不惜父子相残、兄弟相刃的血案。

李世民虽然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但是,他这个弑杀兄弟的罪名就像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久久不肯散去。为了知道史官对这件事的记载,他甚至公然违反制度,查看史官的记录。那些史官们全然没有“董狐笔,太史简”的胆量,只能对段史料进行了修改,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李世民虽然在玄武门之变这件事上有政治污点,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的鞭策,他需要用政绩来证明,他比李建成更有资格来当天下的皇帝。他吸取了历史经验和隋二世而亡的教训,大胆启用长孙无忌、魏徴、房士龄、杜如晦、尉迟恭、李绩等忠臣良将,实行仁政,励精图治,终于将大唐帝国打造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太平盛世。

7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开国以来首次因争夺皇位而发生的血腥事变。



义宁二年(618年)李渊于长安建国后,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就开始凸显,之后随着唐朝国家愈发稳定,二人矛盾愈发加剧。当时的秦王李世民为了得到皇位,带领麾下将领于玄武门外击杀自己的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天可汗加上了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很多人都有对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存在疑问,玄武门事变之时,李世民已经占据绝对的上风,为什么还要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落个弑兄杀弟的名声呢?

作者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已经成功,但是他想要安稳的继承皇位,李建成是非死不可的。



李建成能力出众

军事才能

李渊起兵初期,西河守将为向隋朝廷表忠心,挡住了李渊西取长安的道路,李渊派李建成带兵攻取。建成率新招募的义军,只带三日军粮前往西河,一边行军,一边训练,至西河城,生擒守将高德儒。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时间。

李渊攻打霍邑时,李建成献计引诱霍邑守将宋老生出战,斩杀宋老生,攻陷霍邑城。

武德二年,司竹盗贼祝山海作乱,李建成率领桑显和前往将其平定。

武德四年,武德四年(621年),稽胡酋帅刘仚成拥众数万作乱边疆,李建成率军前往征讨。李建成率军于鄜州与刘仚成军相遇,李建成合兵与刘仚成交战,大破刘仚成,斩首百余级,俘虏一千多人。

武德五年六月,刘黑闼引突厥人多乱山东。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兵前往,大获全胜,诛杀贼首刘黑闼。



政治才能

李唐初建,危机四伏,李世民率军征战四方,而李建成则留在长安协助李渊处理内政。一切处理方法都中规中矩,没有发生过错误。在制定大唐律法、恢复经济、稳定局势、安定国内等方面有很大成绩。

招贤纳士

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便开始秘密招纳人才,等到李唐建国后,被封为太子的李建成手下更是名臣武将如云。

武将有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丽时屡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阳公主的薛万彻,有率领数百骑兵与突厥作战,以少胜多的冯立,有屡立战功,身亡后,太宗因其卒而废朝的马三宝等;文官有唐初名相王珪,有人镜魏征等,另外还有郑善果、李纲等。



李建成有能力有势力,朝堂上有不少官员都支持李建成,且李渊还在位。如果李建成不死,李世民继承皇位就会有变数,为了安稳的继承皇位,李建成必须死,而玄武门真正的目的也是杀死建成,逼李渊易储。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8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事情发展到当时那个地步,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早已势同水火。他们两人之间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一直以来李世民都处于被李建成以绝对的实力碾压的状态。可以说李世民一直都过的战战兢兢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李建成给灭了。也正因为李建成的妇人之仁,李世民才得以存活。如果换成李元吉那个狠人,李世民早就玩完了。既然李世民深知自己实力远远不如李建成,那么在玄武门事变时期,占尽上风的李世民又怎么不趁机灭掉李建成呢?难道留着李建成缓过劲儿来报复自己吗?再说了,当时的李世民已经无路可退,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竞争关系,实际上早从李渊太原起兵时就已经存在了。李建成身为李家的世子,但李渊的造反和前期的策划都没有他的身影。李建成自然会感到不舒服。反观李世民这个二儿子,他却一手策划并且鼓动了李渊走上造反之路。我们暂且不论历史上李渊究竟有没有提过要在功成之后册立李世民为继承人。单单就凭借李世民一手策划了李渊造反这件事,就足以让李建成感受到威胁。毕竟在隋唐时期,长子在家族中拥有绝对的地位,其他儿子地位永远无法和长子比。哪怕其他儿子再优秀,但依旧无法改变长子为尊这个铁律。李世民的出挑自然引起了李建成的不满,他想要和李世民一较高下的心情自然也很好理解了。

在李渊推翻隋朝,平灭割据军阀的过程中,李世民和李建成都立下了赫赫功勋。虽然李建成战功逊色于李世民,但绝对差不多哪去。主要是在李建成被任命为太子后,李建成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内政方面。而此时李世民还在不停的消灭和唐朝对立的割据政权。因此才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及时后来李世民战功碾压了李建成。但李世民依旧斗不过李建成。毕竟满朝文武认可的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李建成不管在权利、地位、人脉还是关系方面,都碾压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在李建成的可以针对下,只能委曲求全,默默忍受。

很多人认为李世民既然立下了赫赫功勋,那么李世民在军队中的影响力绝对要强于李建成。有了军队的李世民根本不逊色李建成。但这个说法完全不准确。李世民并没有掌握军队,当时真正掌控军队的是皇帝李渊。李世民只有在打仗时期才有统帅军队的权利。而且军队中也还有军司马时刻监视着任何想要夺权的行为。因为他们只效忠于皇帝,也就是李渊。所以说,别看李世民功勋赫赫,但回到长安,他只有被李建成欺负的份儿。李世民虽然不甘,但实力不济,他也不敢反抗。

后来李建成终于在李元吉的游说下终于决定对李世民下杀手。李世民也在间谍的帮助下获得了这个消息。所以李世民才仓促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事实上就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李世民很清楚,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成功他才有活路。所以敢阻止他的人都得死。李建成自然是必死的目标之一。李渊也幸亏妥协的及时,否则李世民还真可能做出弑父的举动。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9

很多事情,一旦走到一定的程度,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多,比如唐朝时期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争斗就是如此,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事情发展的高潮,再也无能为力,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解决了。

可是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为何要把李建成杀死,是不是非得这样做才行呢?这是一个值得谈论的问题,也许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一下,我们就会明白整件事情的发展规律。


玄武门之变的必然性

每次提到玄武门之变,我都会说到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事件,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把历史回放到玄武门之变前夕的那些细枝末节中,才会更加清楚明了。

早在李渊尚且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也就是没有建立唐朝政权之前,李渊是深知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的,所以李渊跟李世民说,以后天下统一之后,就让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当然就信以为真,一直把自己摆在太子的位置上严格要求自己。

可是与李世民对应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李建成,排资论辈,李建成都是在李世民之前的,还有能力方面,李建成也是治理国家的一把好手,所以李渊在建立唐朝之后,立即反悔不立李世民为太子,而是选择了李建成为太子。

也许我们仅仅以为李渊这是根据祖制来进行立太子,没有什么不妥,实际上李渊是有私心的,因为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一路过关斩将,拥有极高的军事威望,可以说几乎已经是功高盖主了,取代李渊轻而易举,要是李渊让李世民做太子,可能李渊的皇帝位置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李世民取而代之了。

所以李渊为了自己的皇位能够坐得久一点,只能想出一个办法来制衡李世民,这个办法就是让李建成成为太子,这样一来李世民的支持者就会看清形势逐渐转移支持力量,这样一来,稀释李世民的力量就比较简单了。

至少最开始李渊觉得这盘棋,他是可以控制的,可是李渊低估了李世民以及李建成为了权力会进行那么残忍的争斗。一开始李建成与李元吉合伙之后,就在不断对李世民下毒手,比如请李世民喝毒酒,还有派刺客去刺杀李世民,甚至李建成送李世民一匹马,也想害李世民的命。

这个时候,李渊自己是知道兄弟两人的斗争的,但是李渊没有及时制止,他让两人竞争不断白热化,最后李渊觉得李世民的部下已经有些开始出现犹豫不决的态度,李渊趁机想要削弱李世民实力,就对李世民部下进行调任、削职等举动,这些举动再次激化了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矛盾,也激化了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矛盾。

正在这种万分危急的关头,李建成与李元吉还在策划昆明池兵变,并且消息不慎走漏,李世民得知后觉得此乃危急存亡之秋,再不殊死一搏,可能真的没有机会了。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心中对李建成和父亲李渊都充满仇恨,所以找来大舅哥长孙无忌还有谋士房玄龄等人商量对策。

这些人当然也是早就希望李世民夺过政权,这样他们也会跟着鸡犬升天,可是如今想要做成大事,需要精密计划,还需要有人去实施,大家制定好计划之后,打算正式开始执行,因为在玄武门之中进行,故而将此次行动代号叫做“玄武门之变”。

已经事变前夕,房玄龄等人开始有些举棋不定,万一输了怎么办呢,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吧,李世民叫他们前来一起去进行军事布置,房玄龄胆怯了,没办法李世民只能叫尉迟恭带着宝剑去请,终于还是请来了,秦琼等人表示中立,看形势临时站队。

李世民一切准备就绪,去找到李渊说李建成与李元吉在后宫乱搞,李渊火冒三丈,这可如何了得,于是命令李建成与李元吉次日到玄武门之中来当面对峙,这正是李世民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

次日,果然李建成与李元吉按照约定时间到来,玄武门之中李世民早已布置好天罗地网,两人踏进玄武门,就被李世民关上城门一网打尽,将李建成与李元吉都杀掉,尉迟恭砍下人头提到城楼上告诉李建成以及李元吉部下,你们老大已经挂了,你们作鸟兽散去吧,众人遂纷纷逃跑,后来李世民为了安定天下,纷纷把这些将士找回来委以重任,终于解决了一场内乱,李渊被李世民逼宫,不久即让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是否必须杀了李建成

从以上整个事件的经过来看,我们就可以明白,李世民确实必须杀掉李建成,原因就有以下3个:

第一个是斩草除根,当时李世民的军事实力其实是没有李建成和李元吉雄厚的,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李世民总共人马也就1000左右,李建成与李元吉加起来有3000左右,要是硬碰硬,李世民肯定不是对手。

要是李世民没有杀掉李建成,李建成走出玄武门,带领自己手下打进来,李世民必然就是死的那一个了,但是李世民把李建成杀掉之后,大家都明白群龙无首,只能作鸟兽散去,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二个原因是只要李建成不死,李渊就不会让李世民做太子,因为李渊后期的举动已经充分说明,李渊是全力支持李建成的,倘若李建成不死,李渊集合禁军,瞬间就可以灭掉李世民,到时候李世民就成为谋反之人被杀了。

第三个原因是李建成不死,即使当时玄武门之变的问题大家都不追究,后来兄弟两人还是会继续争斗的,那时候李世民明显不占优势,可能在昆明池兵变中就会小命不保,可以说发展到这一步,兄弟两人必然是你死我活,没有退路了。


结语

历史就是这样,在权力面前,没有对与错,只有胜利与失败,千年之后,虽然有人会诟病李世民杀掉自己哥哥李建成,可是人们更多记得的还是李世民开启贞观之治,至于杀掉李建成,更多的人觉得那是历史发展必须的一个过程而已,没人会去在乎谁对谁错!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10

是的,因为李世民蓄谋已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是被逼的,相反非常主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李世民向李渊告状: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这李渊大怒,诏令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辩解,结果第二天进宫路上,就被埋伏的李世民收割了人头!

分享知识,手留余香!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喜欢的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