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将应该如何排名?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将应该如何排名?

2020-08-18 11:31阅读(68)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将应该如何排名?众所周知,虽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排名向皇亲国戚倾斜,并不完全公平。依你看,按贡献和能力大小,文臣武将

1

谢邀!

首先说明一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选出二十四个功臣后,按照最高官职排名。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这是唐太宗自己选择的功劳最大的文臣以及武将,所以是很客观和公正的。

贞观十七年已经去世的人,此时已经获得赠官(死后赠官一般会远远高于生前真正职务),因而排在前面。

举例而言,贞观十七年,长孙无忌最高虚衔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此时已经去世,是赠司空。因“死者为大”的原则,真正的司空房玄龄排在三个赠司空之后。

贞观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为“去世较晚、此时未获得死后赠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真正按能力排名,自身浅见应该如此排列:

文臣:房谋杜断,因此,1、房玄龄,2、杜如晦,3长孙无忌,4高士廉,5魏征,6、虞世南

7、唐俭,8、刘政会,9、王圭,10、殷开山

武将:1、李靖,2、李孝恭,3、李勣,4、尉迟敬德,5、秦叔宝,6、侯君集,7、屈突通,

8、程咬金,9、段志玄,10、长孙顺德

2

其实对于李世民来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比较公平的,有人质疑为什么排名的公平是因为没有理解“玄武门之变”对于李世民来说的重要性和风险性。

“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实际上是李世民的孤注一掷的宫廷政变,当时最大的权利的依旧是李渊,而李建成也不说无能之主,可以说也是党羽众多,气候已成的。更何况,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让李建成的势力和声望都是盖过李世民的。

唐朝初建,百废待兴,李建成集团已经开始打压李世民了,李世民是在长孙无忌的鼎力支持下,才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正是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从皇子,变成了皇帝,是改变人生轨迹,挽救李世民命运的基石。其妹妹长孙皇后也和李世民成为当时的典范,因此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人,也是非常有智慧和决断的人,长孙家族和李世民荣辱与共,是李世民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其家族势力也是李世民最为可靠的基本盘。

甚至在李世民晚年,在犹豫是选李泰还是李治的时候,又是长孙无忌的意见起了很大作用,李世民死后长孙无忌成为李治的辅政大臣,稳定朝廷也起了决定性作用,可惜长孙无忌没有斗过武则天,成为武则天上位的拦路虎,最终宗族或杀,或流放,自己也被流放到现在的贵州一代,被迫自缢。

因为玄武门之变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参与支持李世民的功臣都普遍是凌烟阁上排名更高,官位和爵位也就更高。所以凌烟阁的排名还是非常靠谱的,长孙无忌排名第一是无可争议的,尉迟恭能在的排名第六位,是除了宗室王和五位宰相级别的功臣外排名最高的,也是因为玄武门之变。

那么玄武门之变的功绩大不大呢?显然是最大的,因此这个排名并没有问题,而且这是李世民自己排的名,那么我们讨论李世民手下文臣武将的排名是不是该尊重李世民本人的意见呢?

因此综合参考文为: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张公瑾、虞世南、唐俭、殷开山。

武:李靖、尉迟恭、李绩、刘弘基、柴绍、秦琼、屈突通、段志玄、程咬金、侯君集、长孙顺德、张亮。

当然凌烟阁中的萧瑀、刘政会就是李世民一面旗帜了,是李渊的臣子,所以实际上不算李世民心腹。李孝恭按理是可以排到第二的,但是玄武门之变,李孝恭只是保持中立,实际上也算不得是李世民手下,因此三位不做排名。

至于秦琼,其实秦琼是李渊的爱将,平时战功赫赫的秦琼在玄武门之变是出工没出力的,是大失水准的,而且纵观李世民后期的战役秦琼也没有多少战功,因此排名第六不足为奇,如果排李渊手下的文臣武将的话,秦琼当在前五。

3

唐太宗李世民十大文臣

1,魏征

2,房玄龄

3,杜如晦

4,岑文本

5,长孙无忌

6,萧瑀

7,虞世南

8,褚遂良

9,张柬之

10,裴寂

十大武将:

1,李靖

2,侯君集

3,李绩

4,尉迟恭

5,秦琼

6,程咬金

7,李孝恭

8,张公瑾

9,柴绍

10,段志玄

4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头的确非常响亮,其中很多功臣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臣武将,无论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还是李靖、李绩或者秦叔宝等人,熟悉历史的人一定不会陌生的,并且这些人在古代的名臣武将中都是能够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的,不过这份排名并不会是完全按照功劳的大小去排列的,当然功劳的标准更加没有办法使用具体的数据去衡量,难免有着皇帝的主观想法在其中了。

不过虽然有着这些原因,毕竟这是李世民亲自做出了一个排行榜,能够整体的反映出二十四功臣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当然排名是按照最高官职进行排名的,但是说到底最高的官职,尤其是这些功臣去世的时候,追赠的官职还不是皇帝的意思吗?所以从一定的客观的角度去看的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是比较得到李世民的认可的,当然里面可能会有一定平衡各大势力的考量。

先来看看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可以说二十四功臣基本上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很多人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选出的功臣按照最后官职排名,并且这个时候去世的人是按照赠官排列的,并且遵照死者为大的传统,相同的官职已经去世的往往排在了前面,比如李孝恭、杜如晦、魏征都是赠官司空,而房玄龄也是司空,但是却排在他们三个之后,也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所以凌烟阁的功臣并不能够实际反映出各自的功劳大小。

在小编看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先后排名,一定是有着一些微调的,毕竟皇帝对于功臣也有着亲疏的区别了,在小编看来,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排名应该是这样:第一房玄龄、第二长孙无忌、第三名是杜如晦、第四是高士廉、第五是魏征、第六萧瑀、第七张公瑾、第八虞世南、第九唐俭、第十是殷开山;至于为什么这么排名,原因是这样的,唐朝开国的三大功臣是房玄龄、杜如晦和李靖,而玄武门的五大功臣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而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帮助他治理国家同时消灭周边少数民族的功臣们最出名的像房玄龄、李靖、侯君集、李绩、魏征等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有几个人绝对是李世民的铁杆心腹,像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以及侯君集等人,至于将房玄龄放在第一的位置,而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因为房玄龄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担任宰相二十多年,绝对是这个时候李世民最信任的功臣,并且在李世民外出亲征高句丽的时候,都是让房玄龄监国的,这不就是最大的信任吗?

而长孙无忌在李世民起兵和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都是李世民的第一心腹,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更是成为了尚书右仆射,也就是文官之首,要知道尚书令因为李世民曾经担任,已经没有人敢做这个官职了,而原本尚书令的副手尚书左右仆射也就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但是因为长孙无忌避嫌,这里面有着长孙皇后不断劝哥哥长孙无忌放弃官职以及劝李世民不要过分给与哥哥太高的官职有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层外戚的关系,让长孙无忌在贞观后期才复出,而这个时候房玄龄因为病重才让长孙无忌接替了朝廷的政务,成为后贞观时期百官之首,也是李世民托孤的重臣,从这个来看,长孙无忌排在房玄龄之后没有什么问题。

而杜如晦也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并且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谋臣之一,在说道唐朝的著名宰相的时候,有一个成语“房谋杜断”说的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不过杜如晦原本应该更加得到重用,不过却在贞观四年病逝,但是依旧不能够减少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而高士廉不但是长孙皇后的舅舅,更是在玄武门之变时放出监狱中的犯人并且武装起来,与太子府的府兵对抗,立下了大功,按照李世民的评价就是: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而魏征大家都熟悉,最出名的就是他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虽然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但是正如李世民所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也正是在魏征的不断劝谏之下,贞观之治才能够开创,这里面魏征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剩下的人也就不一一分析了。

至于武将的前十名,依次是李靖、尉迟恭、侯君集、李孝恭、屈突通、李绩、柴绍、程咬金、秦琼、张亮。李靖排在第一无话可说,虽然没有参与李世民最重要的玄武门之变,但是无论是在唐朝建立之后的辅佐李孝恭平定江南、还是贞观时期消灭东突厥等功绩,绝对是唐朝武将的第一人,而原本李孝恭是能够排在第二的,不过他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选择了中立,而且在贞观时期没有在立下战功,自然也就被尉迟恭和侯君集超越,而尉迟恭在唐朝建立和李世民夺权中功劳更大,堪称李世民的第一打手,不过在贞观时期因为性格的问题导致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不和,最后还在宴会上打伤了李道宗,最后李世民用刘邦杀害韩信彭越等人的事情劝诫他,最后尉迟恭晚年炼丹远离朝政,而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时立下大功,同时在征讨吐谷浑的时候成为李靖副手,同时独立领兵灭掉了高昌,不过最后因为牵涉到太子李承乾谋反,最后被李世民杀害,更是留下了再也不上凌烟阁的举动了。

屈突通在投降唐朝之后在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斗中功劳最大,后面更是在李世民夺取政权之后被委派到洛阳镇守,足以看出李世民对于他的看重,而李绩最主要的功绩有两个,一个是消灭东突厥的战争,另外一个灭掉薛延陀,当然他最重要的消灭高句丽的功绩,则是在李治时期获得的;柴绍虽然是李渊的女婿,不过自从李渊起兵就开始建功立业,参与定襄之战,从灭东突厥,最重要的就是作为主帅消灭了唐朝统一过程中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梁师都。

程咬金在贞观时期没有太大的表现,除了在担任泸州刺史的时候镇压铁山獠人叛乱,另外就是长期镇守边疆,并且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而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前功劳巨大,不过李世民夺权时选择了中立,并且在贞观时期长期养病,军功不显;最后就是张亮了,这个人独自领兵的能力不足,不过玄武门之变中负责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被告发并没有将李世民供出,而且在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立下过大功,不过最后被告发谋反被杀。

所以综上所述:文官:第一房玄龄、第二长孙无忌、第三名是杜如晦、第四是高士廉、第五是魏征、第六萧瑀、第七张公瑾、第八虞世南、第九唐俭、第十是殷开山;而武将:李靖、尉迟恭、侯君集、李孝恭、屈突通、李绩、柴绍、程咬金、秦琼、张亮。

5

被称为中华史上千古一帝之一的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成就丰功伟绩全靠他身边的二十四功臣,文臣武将,应有皆有,必不可少。

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都非常的出息,都想着要做皇帝。每一个人都想把另外的一个人吃了,勾心斗角,在手足之间,无所不为及。李世民除了自己的文韬武略的,非常优秀政治才能之外,还有如同他一样的文韬武略的,并且对他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的一帮大臣,这对于他稳固于自身势力,并且出色于一众皇子是非常的重要的。最后更是在这一众大臣的辅助之下,才有了后来名垂千史的,贞观之治。然后开创了震惊海外的太平盛世!

可见一个人要想着成功,一个人的努力必不可少,但是势单力薄,成就丰功伟绩,必须得到外界的帮助,得天独厚,才能获得更伟大的收获。这是成功者李世明的人生态度,也是他得天独厚的原因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可是历史上最为出色的一种英雄人物,比之后来的琅琊阁一众英雄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为了纪念当初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将士,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唐朝知名画师阎立本,在凌烟阁依照功臣的官职排名,依次绘制了24幅画像,历史上称之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画像形同真人大小,面朝北面而立。凌烟阁画像分为三层,最内一层为官职上至宰相,中间为各路王侯,最外则是其它功臣。

而据历史记载,这二十四位功臣包含唐朝贞观年间著名的文臣及武将,分别为: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以上排名顺序,是唐太宗根据进行各位功臣的功劳及贡献作出的排名,因此是很客观公正的。

由于贞观十七年,部分文臣武将已经去世,通常在其过世后授予更高官职或追加封号,此外当时还一定程度上遵循死者为大的原则,部分功臣会适当调整排在前位。诸如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去世的卫国工李靖就因为绘制画像时未获得追加的原因,位列第八。

根据《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唐代历史记载,并结合当时民间小说、琐闻等史料,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武将按真正能力排名,顺序如下:

十大文臣:1房玄龄,2杜如晦,3长孙无忌,4高士廉,5魏征,6虞世南,7唐俭,8刘政会,9王圭,10殷开山;其中,贞观之治“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及杜如晦自然是居文臣榜首。

十大武将:1李靖,2李孝恭,3李勣,4尉迟敬德,5秦叔宝,6侯君集,7屈突通,8程咬金,9段志玄,10长孙顺德。位居第一的李靖,曾跟随李世民出站,为他打下大半壁江山,是当之无愧的唐朝武将第一人。

6

十大文臣:1.房玄龄2.杜如晦3.魏征4.薛收.5.王珪6.戴胄7.长孙无忌8.刘洎9.马周10.岑文本。

十大武将:1.李靖2.尉迟恭3李孝恭4.李勣5.侯君集6.秦琼7.李道宗8段志玄9.柴绍10程知节。

7

应该以功最大,过最小为标准,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