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钟寺皇家寺庙,平时香火亦很旺盛,是大传统庙会之一。尤其是每逢正月初十五日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届时善男信女来烧香拜佛,祈福还愿者络绎不绝,来逛庙会观大钟、看热闹者也大有人在。

大钟寺因地处郊野,寺外空旷,又距城不远,为商品贸易提供了场地和客源。很多商贩都来设摊售货,应时食品、儿童玩具、日用器皿、大小农具,无所不有。各种曲艺杂耍艺人也在此设场演唱。

同时,城乡各处的民间花会、高跷、旱船、太平车、耍狮子、竹马等也在庙内外表演。庙内香烟缭绕,钟磬齐鸣,人头攒动,几无立锥之地;庙外幡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比肩继踵。

在大钟寺庙会上,除烧香拜佛外,最吸引人的是庙外的"跑快车"和"走马"。满族人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岁时记》中描述大钟寺庙会的景象: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日。十日之内,游人坌集,士女如云。长安少年多驰骤车马以为乐,超尘逐电,劳瘁不辞。一骑之费,有贵至数百金者。岂犹有金台市骏之遗风欤!

跑车又叫"跑热车",就是赛车,不仅赛谁的车跑得快,还要看车的装饰,挽车骡子的体形、毛色,以及御者的穿戴打份、执鞭行走的姿势等等。

就车的装饰来说,车围子就是给车穿上"衣服",一般用深浅两色蓝棉布缝制,只有外面一层。高级的用绸缎呢绒,里外都有围子,更高级的分单夹皮棉纱,根据季节变换。冬天用灰鼠脊、狐脊作里面围子。

在车围周圈镶嵌13块玻璃,谓之"十三太保"。夏天轿箱前有撑竿支凉篷篷,遮住辕骡,轿箱两侧也支凉篷,谓之"双飞燕"。

车围子外面镶边、包角等处,还都有各种花纹图案以及流苏、网络等装饰。

挽具即以木、皮革、麻、棉制成的鞍、夹板、缰绳、笼头等,上面均有装饰,有的甚至镶金嵌玉,所谓的"金鞍玉辔"。

挽车的骡子也很讲究,长相要好,毛色要纯。都经过特殊训练,拉上车要小跑,但蹄下不乱,故叫"跑车"。

走马也就是赛马,但不准马的四蹄腾空的往前蹿,而是四个蹄交替着走,要走得快,走得稳,故叫走马。

走马还要看鞍鞯是否鲜明,骑手的穿戴是否讲究入时,骑术是否高明,等等。谁胜谁负,还要根据观众的喝彩声来分高低。

在庙会期间,凡来大钟寺的,不管是烧香拜佛还是游览看热闹,不仅要一睹永乐大钟雄姿,还乐于参加"打金钱眼"活动。

所谓"打金钱眼",是指永乐大钟顶部那个碗口大的洞眼,本是为保护钟体而特地做的。不知从何时起,民间盛传那钟眼是一个"金钱眼",若能把钱投入眼内,来年必定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掷进越多越吉利。

于是,人们争相登楼用铜钱投击小孔,投中者铜锣叮当作响,谓可得福发财;有人屡打不中,不把囊中之钱用尽,不肯罢休。大钟下之池中铜钱盈尺,开庙半月足够寺僧一年之需。

现在,"打金钱眼"已作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保留下来,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六的庙会期间,凡是要登梯看大钟的人都要往"金钱眼"中掷几枚硬币,希望投中,来年诸事顺利。当然这只是游客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已。

-

下面是更多关于北京大钟寺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大钟模宏大,是清代雍正皇帝下造。有山门、天王殿、正殿、、藏经楼、大、配殿建筑,原是皇帝祈雨和信徒朝圣的场所。

大钟寺

寺内大钟名为华严钟,通高6.75米,外径3.3米,重约46.5吨,是我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巨钟,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素有“钟王”之称。钟内外铸满佛教经咒17种,总计22万7千余字。相传为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是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内容为永乐帝御制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为主的8种经。文字摆布得严丝合缝,字面清晰。字形恭楷端正,古朴遒劲,相传为明书法家沈度手笔,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难得的国宝。大钟铸造精致,造型奇特,铜质乌亮美观,轻击钟声圆润深沉,重击浑厚宏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远达18-40公里,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冶炼技术
3
紧挨北三环 追问
好像不对吧
追答

有图

  • 追问
    好的
4
老北京过年习俗你一个原汁原味的传节

老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姑娘要花,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现在的春节已经和老北京过年不完全一样了,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老北京过年那些老理儿。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人们如此尊重这位灶君,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之后,人们开始准备过年。家家都要彻底清扫,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内窗上贴剪纸,墙上贴年画。

除夕和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当时的旧俗很多,既不许动剪刀,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三十晚上,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送‘财神爷’的来了”声音,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跑出门外,以几枚铜元请过“财神爷”,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地供起来。

除夕之夜,照例不睡觉,叫做“守岁”。大家围炉共坐,笑语喧阗,喜上眉梢,欢腾室内,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夜半子时,合家坐到一起吃“更岁饺子”,即开始了新的一年。

老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就是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七百余座庙宇,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在庙内及门前设有集市,称做庙会,北京庙会以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

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会表演的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喜气洋洋的气氛,五颜六色的年画,劈啪做响的鞭炮和人们暖融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

5
这种骗局我09年就遇到了,当时去退,不给退,然后报警了 才给退。
6
他们用打制石器,就是把石头砸破,用那些破的地方比较坚韧的棱角,叫做旧石器时代

(与之相对的是新石器时代,用磨制石器,磨成各种形状以后再用)
7
神庙

“旧时茅店社,路转溪桥忽见。”“旧时”即往“茅店”就是指茅草乡村客店。“社林”即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见”同“现”,显现,出现。“忽见”就是“忽现”之意,指小店忽然出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这里主要对自己心理进行描写。我们从上句“旧时茅店社林边”可知,词人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是,由于此时是夜晚,天黑路滑,心中不能不说有些心慌,因此,急于找到茅店。最后一句很有意思,在急急忙忙之中,词人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可以说,这一句在艺术上与这与陆游《游山西村》中“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词人进一步表现了自己愉快的心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