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原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文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这首诗通过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扩展资料

《枫桥夜泊》是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所作,作者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作者留存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诗就是这首诗《枫桥夜泊》。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

诗中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唐诗三集合编》注释说此诗“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下面是更多关于城外寒山寺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姑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

出自唐代诗人的《枫泊》。

枫桥夜泊

乌啼霜满天,

江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就是苏州。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穿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枫桥桥头,举目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姑苏寒山寺,夜半钟声到。”的意思姑苏城外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扩展资料: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枫桥夜泊(唐代张继诗作)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4
如果要是猜谜语,“姑苏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可猜江名二“宿迁、吴江”。

如果要“寒山寺”——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详细请见百度百科“寒山寺”词条)
5
苏州寒山寺
6
“姑苏城山寺”所指的名胜是“姑苏城”和“寒山寺”。姑苏是苏州城。苏州是中东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寒山寺”,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7
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8
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此,因而得名。枫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9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翻姑苏城外那寂寞清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知识拓展: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朝代:唐代

作者: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