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张静江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国民党四大元老的张静江

张(1877-1950),谱名增澄,名人杰字行,别署饮光、卧禅,居浙江吴兴湖州),祖籍安徽休宁(今徽州),曾祖张维岳于康熙末年定居南浔,以经营蚕丝业和盐业起家。自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结识后便开始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在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蒋介石均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而蒋介石则称之为革命“导师”。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其父张宝善以银10万两为张静江捐得江苏二品侯补道衔。次年,任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骑赴法。在法国结识孙中山,并为同盟会筹集和掌管基金,提供活动经费。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资助孙中山在华南沿海一带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从巴黎回国。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后赴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1914年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时,张静江为临誓人;同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部长,后在上海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3年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次年1月,任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成员,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逝世后,和邹鲁等参加北京西山会议。又应邀赴广州,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1926年1月当选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5月被选为国共两党联席会国民党代表,并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主席。旋辞职,让位于蒋介石。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主席。10月任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理事;11月任民国浙江省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避居汉口,后经香港赴美国,寓居纽约。1950年9月3日在纽约病逝,享年74岁。

3

国民党四大元老的吴稚晖

吴(1865-1953),名脁,字稚晖,1865年3月25 日(清同治四年二月二十八出生在阳(今属武进县)雪堰桥。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却一生不入官场。

1898年6月,吴稚晖到上海南洋公学任教,这时,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令,他闻讯后就在无锡崇安寺创办三等学堂响应变法,推行新教育。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吴稚晖开始觉悟“中国不能不学西方式艺”,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刺激他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01年3月,吴稚晖离开南洋公学,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1902年10月,吴稚晖、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爱国学社,吴稚晖任学监兼国文教员。清政府十分恐惧,并派人捉拿吴稚晖、邹容、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吴稚晖在亲友的劝说下连忙离开上海,先坐船到香港,后转赴英国。1903年8月,吴稚晖抵达英国,他在英国为当地中国留学生排忧解骓, 在留学生中声望很高。1905年春,孙中山赴欧洲,在伦敦拜访了吴稚晖,这是两位革空家相见之始。孙中山请他一起到老师康德黎家里吃饭,殷殷相待。这年夏天,孙中山到日本,各个革命团体在东京联合成一个中国同盟会,以实现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奋斗目标。这年冬天,吴稚晖在伦敦加盟同盟会。1907年,他与张静江、李石曾在巴黎组织世界社,发行《新世纪》,并组织中华印字局,广印书报,宣传革命。巴黎《新世纪》与在东京出版的《民报》东西相辉映。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崩溃已成定局。孙中山由美国至英国,准备返回国内。吴稚晖在伦敦为孙中山处理各种函电,共商建国大事,定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于伦敦唐人街首先悬挂。孙中山临回国时,关照稚晖也要及早回国。这样,吴稚晖在孙中山抵达上海3天后即12月28日也到了上海。民国肇建,各派势力竞相争权夺利,就连同盟会内部也是争得不可开交。孙中山非常重吴稚晖,要记他出任教育总长一职,但吴稚晖恰恰与一般人相反,坚决推辞。此后直到孙中山逝世的10多年时间里,他所致力的就是提倡教育、科学。1922年,孙中山组织第二次护法运动中发生了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迫逃到永丰舰,返回上海。吴稚晖得知这一消息,便从法国回国奔走于京、沪、奥间,劝陈炯明悔过讨贼,虽因陈炯明不听劝告而未成,但吴稚晖的一片爱国热忱和深入虎穴的勇气是令人钦佩的。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在北伐誓师大会上过花甲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将孙中山的遗像和党旗国旗授给时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并臻词激劢全体将士。1953年10月30日吴稚晖病逝于台北,他死时遗嘱将其葬在金门附近海域以贴近大陆。享年88岁。

4

国民党元老有多少

这个有很多人,主要以时间段划分

建党初期,张静江(张人杰)、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蒋总裁统治时期最出名的被我当通缉的有四十三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