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蒋艳萍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蒋艳萍枪毙了吗

蒋艳萍,湖南省建工集团总公副总经理(副厅级因受贿、贪介绍贿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001年在湖南被一、二审判处死刑;200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改判为死缓。同年3月7日入湖南女子监狱服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开封的历史|

龙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在位时(780-805年)的永平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

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元灭金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当时的统治者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旧址上设立了贡院,作为考试举人的场所。

经过70多年的建设,院内建有房舍五千多间。明远楼高四丈,使旧日王府遗址有了新的生机。但由于该地低洼,积水严重,无法继续使用。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亭内供奉皇帝万岁牌位,每逢节日大典或皇帝诞辰,地方官员来此遥拜朝贺。于是煤山改为龙亭山,简称“龙亭”。

扩展资料

龙亭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重要代表,距今已有1200多年,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相继将其设为皇宫。

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 景区占地面积1038亩,其中水域面积(潘杨二湖)710亩,景区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既有北方宫殿浑厚之气魄,又兼南国园林秀丽之娇美 。

龙亭公园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另有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

龙亭大殿系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龙亭大殿是公园内整个清代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建于72级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贯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云龙石雕上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

御道东西两侧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龙亭大殿高26.7米,东西长19.10米,南北宽11.90米。殿内天花板上绘有青云彩纹团龙图案,殿外飞檐高翘,檐角皆挂风铃,风铃随风作响,美妙无比。龙亭大殿雄踞于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壮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亭公园

4

中国历史年代排序列表?

历史年代排序表:

历史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国。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扩展资料: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物证,可将中国历史(炎黄文明)划分为十个纪:

炎黄、虞夏、商周、齐楚、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黄纪: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约两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纪)。以农业社会、母系社会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父系社会初期为准。炎黄纪已经出现私有制、商业、战争、奴隶。

二、虞夏纪:以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约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纪)。二里头文化兜底:以青铜器时代初期、双轮车、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标志为准。传说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或可研究纳入本时代故事集。

三、商周纪:青铜器时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为典型代表。成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为本时代三部曲。约八百年。

四、齐楚纪:铜铁并用时代,约六百年。以齐楚为代表的众多周边族群势力(分别代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大规模融入华夏,为最终形成汉族奠定了基础。这个时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东迁,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等重要历史故事。

五、秦汉纪:铁器时代初期,中国进入帝制时代。以大一统、书同文为时代口号,史记、汉书为时代标志,蔡伦改进造纸术更具有划时代意义。有秦并六国、大泽乡起义、楚汉相争、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笔从戎等重要历史故事。

六、魏晋纪。亢龙有悔,黄巾起义,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十六国走马,南北朝并立。

七、隋唐纪。凤凰涅盘,盛世隋唐,隋文科举,大乘玄奘,贞观天可汗,则天女皇帝。

八、宋元纪。天下一家,地狱天堂,文明臻极,野蛮大成,华夏之殇无尽痛,上帝之鞭惊启蒙。(借用欧洲文艺复兴之意)

九、明清纪。黄粱石头,南柯红楼,千载遗梦,百年屈辱,金粉帝国,罪恶毒瘤,极权桎梏瓜藤狱,十万成就皆嫁衣。

十、共和纪。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辛亥,北伐长征,民国共和,抗战翻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中国历史如何划分近代,现代和当代

1、近代中国近代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国民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2、现代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现代:1919-1949年10月,也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27  国民革命运动;1927-1936  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

3、当代

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划分,比如文学界说是五四运动之后,史学界说是1949年之后(即和现代同义) 。

中国当代史:1949年10月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以后为社会主义社会。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现代史的大事: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失误、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失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6

初中历史学不好怎么办

    初中历史比较简单,就是些历史事实忆工作,如果用心学肯定能记住,当然前提是你对历史有兴趣,否则效率会很低。

    怎么提起对历史的兴趣呢?其实不妨这么理解历史:其实历史就是故事,学历史其实就是历史老师在讲故事,本人对古代文化,尤其考古非常感兴趣,因此对学习历史有天生的兴趣。然后时间是主线,用时间这个主线把历史从头到尾串联起来,是非常有意思的。不要把记忆当成是任务,即便暂时记住了,后期肯定还会遗忘,而如果是跟听故事似的记住那经久不忘,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

如何学习历史

“冰封三尺,寒”,要把历好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历史是一个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0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每星期三题,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

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一、 产生兴趣

对历史科有兴趣,成绩自然好起来。如何对历史科产生兴趣呢?

首先,历史事件和我们们息息相关。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问题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条约有关;今天南斯拉夫的内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时事并探本寻源,定能巩固书本上的知识。

其次,明白历史的用处。历史可以训练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备求真和讲证据及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对做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英国著名首相邱吉尔是历史学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专攻历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为修读文科,尤其是历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个人修养上和识见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

(1) 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 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 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 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然后记诵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至於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

(5) 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异;经济层面有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同、公行制度.贸易不平衡、鸦片贸易;社会因素如英国工商业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文化方面如中国中心主义与英国自由思想的分歧,个人责任与集体负责制的冲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则徐销鸦片.林维喜事件。若能紧记这些重大事情,则对鸦片战争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关系应建立於史实和逻辑上。因先於果,果后於因,两者要合乎情理。从这一角度看,不应把历史事件孤立来看,如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导致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但此后法德关系恶化,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则割地是因,而大战是果了。 因此,假如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举一反三,则事件的因果关系了如指掌,而学习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经过祗须记重大事件,如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尔的改革和外交,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贡献便可以了。因近年会考并不强调背诵史实,故你只须知道最重要的史实便行了。

(8) 近年考试强调分析,也会要求考生就历史学家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观点作出评论。初学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论迷惑,不知信那一学说;同时对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产生怀疑。我的建议是:首先明白一种解释 分析其长短处;但同时却抱著怀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见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9) 和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课前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上课留心听讲,不明之处,向老师请教;课后温习,整理笔记,把重点记熟;多读、多思考、多写、多做模拟试题(在法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前重温重点;考试时冷静选题和作答-----能够做到上述各点,自可获得好成绩。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8

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国都所在地

朝代 国都/陪都 今地 建都时间

[夏] 山西夏县西

阳翟 河南禹县

[商] 北亳 河丘北 汤

南亳 河南商丘东南 汤

西亳 河南偃师西 汤

殷 河南安阳小屯 盘庚

朝歌 河南淇县 纣王

[西周]

丰镐 陕西长安西 文王

雒邑 河南洛阳 成王

[东周]

雒邑 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

[春秋十四诸侯]

鲁 曲埠 山东曲埠 西周初

齐 临淄 山东临淄 西周初

晋 绛 山西翼城东

秦 雍 陕西凤翔东南 前677年

楚 郢 湖北江陵纪南城 春秋前期

宋 商丘 河南商丘南 西周

卫 沫 河南淇县 同上

陈 陈 河南淮阳 同上

蔡 上蔡 河南上蔡 同上

曹 陶 山东定陶 同上

郑 新郑 河南新郑 春秋初

燕 蓟 北京城西南 春秋

吴 吴 江苏苏州 西周

越 会稽 浙江绍兴 夏

[战国七雄]

齐 临淄 山东临淄 西周初

楚 郢 湖北江陵纪南城 春秋前期

燕 蓟 北京城西南 春秋

赵 邯郸 河北邯郸 战国初期

韩 郑 河南新郑 同上

魏 大梁 河南开封 战国中期

秦 咸阳 陕西咸阳东北 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

[秦]咸阳 陕西咸阳东北 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

[西汉]

长安 陕西西安北 前200年刘邦建

[东汉]

雒阳 河南洛阳东 前25年刘秀建

[三国]

魏 洛阳 河南洛阳东 公元220年曹丕建

蜀 成都 四川成都 221年刘备建

吴 建业 江苏南京 222年孙权建

[西晋]

洛阳 河南洛阳东 265年司马炎建

[东晋]

建康 江苏南京 317年司马睿建

[十六国(增冉魏、西燕、代)]

成(汉)

成都 四川成都 李雄于304年建

前赵

长安 陕西西安西北 匈奴人刘曜于318年建

后赵

襄国 河北邢台 羯人石勒于319年建

魏 邺 河北临漳西南 汉人冉闵于350年建

前秦

长安 陕西西安西北 氐人苻健于351年建

后秦

长安 同上 羌人姚苌于384年建

西秦

苑川 甘肃榆中大营川 鲜卑人乞伏国仁于385年建立

前燕

邺 河北临漳西南 鲜卑慕容氏于357年建

后燕

中山 河北定县 鲜卑慕容垂于384年建

南燕

广固 山东益都西北 鲜卑慕容德于398年建

北燕

龙城 辽宁朝阳 汉人冯跋于409年建

西燕

长子 山西长子西南 鲜卑慕容冲于385年建

前凉

姑臧 甘肃武威 汉人张轨于314年建

后凉

姑臧 同上 氐人吕光于385年建

南凉

乐都 青海乐都 鲜卑秃发乌孤于397建

北凉

张掖 甘肃张掖西北 汉人段业于397年建

西凉

酒泉 酒泉 汉人李高于400年建

夏 统万城 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匈奴赫连勃勃于407年

代 盛乐 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鲜卑拓跋漪卢于313年

[南朝]

宋 建康 江苏南京 420年承晋

齐 建康 同上 479年承宋

梁 建康 同上 502年承齐

陈 建康 同上 557年承梁

[北朝]

北魏

盛乐 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386年建

平城 山西大同 398年迁此

洛阳 河南洛阳 494年迁此

东魏

邺 河南安阳北 534年建

北齐

邺 同上 550年承东魏

西魏

长安 陕西西安 534年建

北周

长安 同上 556年承西魏

[隋]

大兴 同上 581年承北周

洛阳 河南洛阳 炀帝建

[唐]

长安 陕西西安 618年承隋

洛阳 河南洛阳 承隋

太原 山西太原西南

[五代]

梁开封 河南开封 朱温于907年建

唐洛阳 河南洛阳 李存勖于923年建

晋开封 河南开封 石敬瑭于936年建

汉开封 同上 刘知远于947年建

周开封 同上 郭威于951年建

[十国]

吴广陵 江苏扬州 杨行密于892年建

南唐

金陵 南京 徐知诰于937年建

扬州 扬州 承吴

吴越

杭州 浙江杭州 钱缪于907年建

楚长沙 湖南长沙 马殷于907年建

闽长乐 福建福州 王延钧于933年建

南汉

兴王府 广东广州 刘兖于917年建

前蜀

成都 四川成都 907年王建建

后蜀

成都 同上 934年孟知祥建

南平

江陵 湖北江陵 924年高季兴建

北汉

太原 山西太原 951年刘缗建

[北宋]

开封 河南开封 960年承后周

应天府 河南商丘

大名府 河北大名

河南府 河南洛阳

[南宋]

临安 浙江杭州 1129年宋高宗赵构建

[辽]

临潢 内蒙古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

大定府 内蒙古宁城西南 1007年建

辽阳府 辽宁辽阳 938年建

析津府 北京城西南 936年建

大同府 山西大同 1044年建

[金]

中都 北京城西南 完颜亮于1153年迁此

会宁府 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

大定府 内蒙古宁城西南 1122年建

大同府 山西大同 1 122年建

开封府 河南开封 1214年建

辽阳府 辽宁辽阳 1621年建

[西夏]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元昊于1038年建

[元]

大都 北京城 1267年建

开平 内蒙古正蓝旗东 1256年建

[明]

京师 北京城 1420年明成祖建

南京 江苏南京 1363年朱元璋建

[清]

京师 北京城 1644年迁此

盛京 辽宁沈阳 1625年建

补充:

1.北京:(春秋战国燕,蓟)、(辽,析津府)、(金,中都)、(元,大都)、(明,京师)、(清,北京)

2.河南禹县:(夏,阳翟)、

3.河南淇县:(商,朝歌)、(春秋卫,沫)

4。河南商丘:(商,北亳)、(商,南亳)、(春秋宋,商丘)、(北宋,应天府)

5。河南偃师:(商,西亳)

6。河南安阳:(商,殷)、(北朝东魏,邺)、(北朝北齐,邺)

7.河南洛阳:(西周,雒邑)、(东周,雒邑)、(东汉,雒阳)、(三国魏,洛阳)、(西晋,洛阳)、(北朝北魏,洛阳)、(隋,洛阳)、(唐,洛阳)、(五代唐,洛阳)、(北宋,河南府)

8.河南淮阳:(春秋陈,陈)

9。河南上蔡:(春秋蔡,上蔡 )

10.河南新郑:(春秋郑,新郑)、(战国韩,新郑)

11。河南开封:(战国魏,大梁)、(五代梁,开封)、(五代晋,开封)、(五代汉,开封)、(五代周,开封)、(北宋,开封)、(金,开封府)

12。陕西西安:(西周,丰镐)、(西汉,长安)、(十六国前赵,长安)、(十六国前秦,长安)、(十六国后秦,长安)、(北朝西魏,长安)、(北朝北周,长安),(隋,大兴)、(唐,长安)

13.陕西凤翔:(春秋秦 ,雍)

14.陕西咸阳:(战国秦,咸阳)、(秦,咸阳)

15.陕西靖边:(十六国夏,统万城)

16。山东曲埠:(春秋鲁,曲埠)

17。山东临淄:(春秋战国齐,临淄)

18。山东定陶:(春秋曹,陶)

19。山东益都:(十六国南燕,广固)

20。山西翼城:(春秋晋,绛)

21.山西长子:(十六国西燕,长子)

22。山西夏县: (夏,安邑)

23.山西大同:(北朝北魏,平城 )、(辽,大同府)、(金,大同府)

24。山西太原:(唐,太原)、(十国北汉,太原 )

25。河北邯郸:(战国赵,邯郸

26.河北邢台:(十六国后赵,襄国)

27.河北临漳:(十六国魏,邺)、(十六国前燕,邺)

28.河北定县:(十六国后燕,中山)

29.河北大名:(北宋,大名府)

30。江苏苏州:(春秋吴,吴)

31.江苏南京:(三国吴,建业)、(东晋,建康)、(南朝宋,建康)、(南朝齐,建康)、(南朝梁,建康)、(南朝陈,建康)、(十国南唐,金陵 )、(明,南京)

32.江苏扬州:(十国吴,广陵)、(十国南唐,扬州)

33。浙江绍兴:(春秋越,会稽)

34。浙江杭州:(十国吴越,杭州) 、(南宋,临安)

35.四川成都:(三国蜀,成都)、(十六国成汉,成都)、(十国前蜀,成都)、(十国后蜀,成都)

36.甘肃榆中:(十六国西秦,苑川)

37.甘肃武威:(十六国前凉,姑臧)、(十六国后凉,姑臧)

38.甘肃张掖:(十六国北凉,张掖)

39。甘肃酒泉:(十六国西凉,酒泉)

40。辽宁朝阳:(十六国北燕,龙城)

41.辽宁辽阳:(辽,辽阳府)、(金,辽阳府)、(清,盛京)

42。青海乐都:(十六国南凉,乐都)

43.内蒙古和林格尔:(十六国代,盛乐)、(北朝北魏,盛乐)

44。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临潢)

45。内蒙古宁城:(辽,大定府)、(金,大定府)

46。内蒙古正蓝旗: (元,开平)

47。湖南长沙:(十国楚,长沙)

48。福建福州:(十国闽,长乐)

49。广东广州:(十国南汉,兴王府)

50。黑龙江阿东城:(金,会宁府)

51.宁夏银川:(西夏,兴庆府)

52。云南大理:(大理,大理)

53.湖北江陵:(春秋战国楚,郢)、(十国南平,江陵)

注:这里仅列出历史上较大较出名的王朝(如秦,汉,元等)和诸侯国(如春秋14诸侯,战国7雄,十六国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9

粤语有多么久远的历史了

  西汉元鼎(公111年)灭南越国后,设“交趾刺史部”监察趾刺史部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州治也在广信,广信便成为岭南首府和政治中心。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千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元素,也就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步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在中原和北方长达数千年的战乱动荡岁月,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中原汉语标准音的雅言逐步消失。而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则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

  粤语差点成为中国国语:

  广东省语言学家罗康宁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民族共同语,在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称为“官话”,而粤语是保持雅言元素最多的方言。

  粤语从秦汉时期就开始脱离古汉语母体,唐宋以后与中原汉语的差异越来越大,到元明清时完全独立,成为中国最独特的方言。从小没接触粤语的中国人,都觉得它像外语。

  其实将粤语(或广东话)统称广州话为并不贴切,因为广东境内还有客家话、潮州话、台山话等方言。

  但广州作为广东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话涵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省中部和西南部、广西的东南部以及香港和澳门,全球讲广州话的人数估计超过7000万,单在广东就超过3000万人,因此广州话在粤语中代表性最高。

  据说,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首届国会中有人提议奉广州话为国语;当时来自广东的国会议员刚好过半数,通过这一法案似乎不成问题。不过,身为广东人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顾全革命大局,劝说粤籍议员放弃以粤语为国语。结果,北京话以一票之差压倒广州话成为国语,至今仍让一些广州人遗憾不已。

  标准粤语

  粤语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汉书》作“南粤国”)。为区别江浙吴语地区的“越”,故两广今取“粤”为正字,特指南粤两广,因而越剧与粤剧并非指同一事物。另外,“粤”,也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 两广分别称为“两粤”, 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并且海南岛长期属于广东省下属的行政单位,因此也包含在这个“粤”的历史概念内。 到民国时期开始,“粤”才收窄范围特指广东省。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粤”有广义(两广及海南)和狭义(仅指广东省)之分。“粤东”“粤西”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指代范围也截然不同。粤语的起源,定型远在宋代两广初分之前。 因此,在历史文化的概念上看,“粤语”应该理解为广义上的“岭南语”, 而非“广东省语。”

  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北方学者与一些两广及西方学者间存在分歧。一种说法是粤语是融合了古南越语的汉语;另一种则是古南越语融合了汉语成分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前者出于文化和政治上的考虑,将粤语作为单一语言汉语的一种方言;而反对者,从岭南地区的政治立场出发,认为粤语是汉语族语言之一,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两者各有其语言学的依据。

  广州话

  旧称广府话,又被称为省城话、白话,中国官方一般称作广州方言、标准粤语。广州话是粤语的标准音,亦是主要的一种口语形式。一般视广州老城区的西关口音为正宗,但现时西关口音已近乎失落,省内通常以《广州音字典》(1983年)收录的字音为标准。广州话由广州音、粤语词汇、粤语语法构成。广义的广州话主要流行于广东珠三角及广西粤语地区、香港及澳门、海外广东籍移民的华人社区,狭义的广州话指现广州市中心城区使用的粤语,而广州与佛山、中山、梧州、香港、澳门的口音相比则大致相同。以广州话为母语的人部分能书写粤语白话文。受到广州(广东省会)的经济及文化影响,广东珠三角居民都能使用带口音的广州话,粤东、粤北部分地方也有使用粤语的居民。粤语是省内的通行语,不少广东人能操二种以上的母语。

  有人指,用“广州话”指代广州以外的口音(包括港澳粤语)不恰当,所谓的“广州话”亦不合理,因广州话不是广州人发明。现时的广州话是由各地商人在广州经商而发展出来的,因此使用“广东话”方为正确。由于外国人在广州通商时误将省城(今广州)等于广东“Canton”(现时的广交会英文为“Canton Fair”),将广州话及粤语通通译为“Cantonese”,事实上广东与广州不是同一概念,所以应将“Cantonese”译为“广州话”方符合本义。广州话早已是学术名称,而广东话则只是俗称,香港学术界仍称之为广州话。正如将闽南语称为福建话一样,称广州话为广东话是民间口语习惯。但因广东地区又主要有三大方言:粤语、潮汕话、客家话,这三种方言又完全不同,所以将将其称之为广东话确实牵强。而且省城(今广州)称为“Canton”,而且广交会原本就是广州交易会,所以大众还是将“Cantonese”对应“粤语”,“Standard Cantonese”对应“广州话”或者“标准粤语”。

  广州话中除了粤语中所含的词语之外,还吸收不少潮州话及客家话的词语,例如“口渴”读成“口涸”、“喉干”或“口干”。另外广州也是外国人的集中地,有不少外来语,如士多、士多啤梨、摩登等等,与香港相同。广州本地也有一些原创的词语,如黄犬(蚯蚓)、塘尾(蜻蜓)。广东话经常在形容某事情夸张时,喜好用“好”字。如:好大,好高兴,好喜欢....

10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

从秦始皇到清仪,在漫长的2132年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32帝。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皇学者认定的数字不一。这主要是各自取舍的标准和断限上的差异造成的。从时间断限上,只计入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1年之间确有"皇帝"名号的专制王朝的君主,那些曾称"皇帝"的农民起义领袖,不在其列。

拓展资料

中国历代皇帝:

1、秦朝两位:

嬴政、胡亥。

2、东西汉:

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箕子、

3、三国时期:

袁术、曹操、曹丕、曹睿、曹方、曹髦、曹奂、刘备、刘禅、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4、西晋六位:  

司马懿  司马昭(学曹操,让儿子称帝追认)  司马炎(不是那个写钢笔字书法的)  司马衷  司马炽

司马邺。

5、东晋:

司马睿、司马绍 、司马衍 、司马岳 、 司马聃  、司马丕 、司马奕、  司马昱 、 司马曜  、司马德宗 、 司马德文

南北朝

北魏  拓跋圭 、拓跋嗣  拓跋焘 、拓跋余、拓跋浚 、拓跋弘、元宏、元恪

元诩、 元钊、元子攸、元晔

元恭 、元朗、元脩。

东魏:元善见

西魏:元宝炬、元钦、拓跋廓。

北齐: 高洋、 高殷、高演、高湛、

高纬、高延宗、高恒。

北周:宇文觉、 宇文毓、宇文邕、 宇文赟 、宇文阐。

南朝:

宋: 刘裕、刘义符 、刘义隆、刘劭、 刘骏、 刘子业、刘彧 、刘昱、刘准。

齐:萧道成、萧赜 、萧长懋、萧昭业、  萧昭文、 萧鸾 、萧宝卷、萧宝融

梁七位

后梁三位

陈五位

隋朝三位  杨坚  杨广

杨侑

唐朝二十位

五代十四位

十国四十二位

宋朝十八位

元朝十七位

清朝十二位(清十二帝)

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

玄烨、胤禛、弘历、

颙琰、旻宁、奕詝、

载淳、载恬、溥儁、溥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