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休共有十九个状元,具体如下:

1、吴潜1196-1262)

字毅,号履斋,宋休宁玉堂,寄籍宁国。嘉定十年(1217)状元。历任承事郎、吏部员外郎、吏部尚书等职,最高职位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主张加强战备以抗御元兵。后谪贬死于循州(今广东惠阳)。著有《履斋遗集》。《宋史》有传。

2、程若川

字号、生卒年不详,南宋休宁汊口人。武状元。历任监丞、滁州太守等职。曾奉诏出使金国。《休宁县志》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武状元》均有传。

3、任亨泰

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休宁古楼村人,寄籍湖北襄阳。洪武二十一年(138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曾出使安南(今越南)。

4、沈坤(1507-1560)

字伯生,号十洲,明休宁城西门风湖街人,寄籍安徽太和。嘉靖二十年(154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1566年8月,在淮安为亡父母合墓守孝期间,曾组织乡兵抗击倭寇,声震鞔野。

5、黄赓

字仲叙,生卒年不详,明休宁龙湾人。明崇祯十六年 武科状元。生来肩宽背阔,力大无穷。他精通武艺,特别善使铁鞭,人称铁鞭王。清兵入关后,曾随抗清义士金声抗击清兵。后出家为僧。

6、戴有祺(? -1711)

字丙章,号珑岩,清休宁瑶溪人,寄籍江苏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县)。(169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家居守丧。不复出仕。著有《慵斋文集》、《寻乐斋诗集》。《乾隆江南通志》、《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等有传。

7、汪绎(1671-1 706)

字玉轮,号东山,清体宁城西门人,寄籍江苏常熟。康熙三十六年(1697)会试得中中贡士,因回家奔父丧而未能参加殿试;三年之后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恩准补考殿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辞官归里,卒于扬州。

8、汪应铨

字度龄,又字杜林,号梅林,生卒年不详,清体宁梅林人,寄籍江苏常熟。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物品左春坊赞善。擅长书法,曾主编《湖广通志》和《江南通志》。著有《闲绿斋文稿》和《容安斋诗集》。

9、金德瑛(1701-1762)

小名贵兆,字汝白,号慕斋、桧门。清休宁瓯山人,寄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官至一品左都御史。主要建树在督办学政,选拔、培养人才方面。生性好古,善于鉴别古代金石字画。著有《桧门诗存》。《清史稿》有传。

10、毕沅

字湘蘅,号秋帆,清休宁闵口下毕村人,寄籍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历任内阁中书、翰林院修撰、侍读、左庶子、陕西巡抚等职,官至湖广总督。位居地方军政要职,在救灾抚恤、稳定边关等方面有一定功绩。

11、黄轩

字日驾、小华,号蔚塍,生卒年不详。清休宁古林村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又奉召入值上书房。后在四川督办军粮病卒,追加三品按察使官衔。

12、吴锡龄(? -1776)

字纯甫,清休宁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13、戴衢亨(1755-1811)

字荷之,号莲士,清休宁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今大余县)。乾隆四十三年(1778)状元。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清史稿》有传。

14、汪如洋(1755-1794)

字润民,号云壑,清休宁城西门人,寄籍浙江秀水(今嘉兴)。乾隆四十五年(178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人值(上书房,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官至云南学政。著有《葆中书屋诗集》。

15、王以衔(1761-1823)

字署冰,号勿庵,清休宁洽阳(今属屯溪区)人,寄籍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曾三次参与顺天乡试组织工作,一典江西省试,一督江苏学政,以文章取士,深得学子敬爱和嘉庆皇帝器重。《清碑传合集》有传。

16、吴信中

字阅甫,号蔼人,生卒年不详。清休宁长丰人,寄籍江苏吴县。嘉庆十三年(1808)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历任河南、广东、湖北三省乡试主考官,累宫四品侍读学士。道光年间请长假回乡侍奉父母而终。著有《玉树楼稿》。

17、戴兰芬(1781-1833)

字畹香,号湘圃,清休宁城北人,寄籍安徽天长。道光二年(1822)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曾任福建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等职。著有《望湖轩诗赋》。

18、汪呜相(1794-1840)

字佩珩,号朗渠,清休宁松萝山东麓汪村人,寄籍江西彭泽县黄花坂新屋汪村(今彭泽县黄岭乡繁荣村)。道光十三年(1833)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等职。著有《云帆霜铎联吟草》,编有《新安汪氏宗祠通谱》。

19、黄思永(1842-1914)

字慎之,号亦瓢,清休宁五城人,寄籍江苏江宁(南京)。光绪六年(1880)状元。幼丧双亲,历经磨难,曾教过书,当过太平军。由翰林院修撰官至四品侍读学士。后弃官经商。

-

下面是更多关于休宁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休宁县共有多少状元分别叫什么名字

共有19位

吴潜,字毅夫,县城玉堂巷人嘉定十年(1217年)状元承书郎、镇东军节度判官,寄籍宁国。

程若川,汊口人,南宋某年武状元(具体年号不详),官至滁州府太守。

任亨泰,古楼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寄籍襄阳。

沈坤,字伯载,休宁人,明嘉靖二十年(1514年)状元,寄籍太和。

黄赓。字仲叙,龙湾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武状元。

戴有祺,康熙三十年(1691年)状元,瑶溪人,寄籍金山卫,任职翰林院修撰;

汪 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状元,县城西门人,寄籍常熟,任职翰林院修撰;

汪应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状元,梅林人,寄籍常熟,先任职翰林院修撰,后任职赞善;

金德瑛,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瓯山人,寄籍仁和,任职都察院左都御史;

毕 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闵口人,寄籍镇洋,任职湖广总督;

黄 轩,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状元,古林人,任职四川川东道按察史;

吴锡龄,乾隆四十年(1775年)状元,大斐人,任职翰林院修撰;

戴衢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状元,隆阜人,寄籍江西,任职体仁阁大学士;

汪如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状元,县城西门人,寄籍秀水,任职翰林院修撰;

王以衔,乾隆六十年(1795年)状元,洽阳人,寄籍归安,任职礼部侍郎;

吴信中,嘉庆十三年(1808年)状元,长丰人,寄籍吴县,任职翰林院修撰;

戴兰芬,道光二年(1822年)状元,休宁人,寄籍天长,任职翰林院修撰

汪呜相,道光十三年(1833年)状元,休宁人,寄籍彭泽,任职翰林院修撰

黄思永,宁慎之,休宁五城人,光绪六年(1880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寄籍江宁(今南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黄山市的休宁县曾经出过多少状元?分别叫什么?哪个朝代?

据清《休宁》记载,自康熙三十(1691年)至道光二年(1822年)的131年间,安徽休宁人状元及第者13人。这13名状元是:

戴有祺,字丙章,号珑岩,瑶溪人,寄籍金山卫,康熙三十年状元;

汪绎,字玉轮,号东山,县城西门人,寄籍常熟,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状元;

汪应铨,字度龄(一作杜林),梅林(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常熟,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状元;

金德瑛,字汝白,号慕斋、桧门,瓯山人,寄籍仁和,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

毕源,字湘蘅,号秋帆、灵岩山人,闵口(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镇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

黄轩,字日驾、小华,号蔚塍,古林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状元;

吴锡龄,字纯甫、莼渊,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状元;

戴衢亨,字荷之,号莲士,隆阜(今屑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江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状元;

汪如洋,字润民,号云壑,县城西门人,寄籍秀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状元;

王以衔,字署冰、凤丹,号勿庵,洽阳(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归安,乾隆六十年(1795年)状元;

吴信中,字阅甫,号蔼人,长丰人,寄籍关县,嘉庆二十二年 (1817年)状元;

戴兰芬,字畹香,号湘圃,寄籍天长,道光二年状元。

黄思永,宁慎之,休宁五城人,授翰林院修撰。寄籍江宁(今南京),光绪六年(1880年)状元。

清代休宁一县出状元13名,为全国之冠。

4

中国清代休宁县一共出现了多少位状元?

据清道光《休宁县志载,自康熙三十(1691年)至道光二年(1822年)的131年间,休宁人状元及第者12人。这12名状元是:

祺,字丙章,号珑岩,瑶溪人,寄籍金山卫,康熙三十年状元;

汪绎,字玉轮,号东山,县城西门人,寄籍常熟,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状元;

汪应铨,字度龄(一作杜林),梅林(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常熟,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状元;

金德瑛,字汝白,号慕斋、桧门,瓯山人,寄籍仁和,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

毕源,字湘蘅,号秋帆、灵岩山人,闵口(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镇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

黄轩,字日驾、小华,号蔚塍,古林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状元;

吴锡龄,字纯甫、莼渊,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状元;

戴衢亨,字荷之,号莲士,隆阜(今屑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江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状元;

汪如洋,字润民,号云壑,县城西门人,寄籍秀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状元;

王以衔,字署冰、凤丹,号勿庵,洽阳(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寄籍归安,乾隆六十年(1795年)状元;

吴信中,字阅甫,号蔼人,长丰人,寄籍关县,嘉庆二十二年 (1817年)状元;

戴兰芬,字畹香,号湘圃,寄籍天长,道光二年状元。

清代休宁一县出状元12名,为全国之冠。

5

黄山休宁被称之为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共出过多少皇帝钦点状元?他们分别是?

19位,分别是:

潜 休宁 宋嘉年 寄籍宁国

任亨泰 古楼下 武二十一年 (1388年) 翰林院修撰 寄籍襄阳

坤 休宁 明嘉靖二十年 寄籍太和

戴有祺 瑶溪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 翰林院修撰 寄籍金山卫

汪 绎 县城西门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翰林院修撰 寄籍常熟

汪应铨 梅林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翰林院修撰,赞善 寄籍常熟

金德瑛 瓯山 清乾隆元年(1736年) 都察院左都御使 寄籍仁和

毕 沅 闵口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湖广总督 寄籍镇洋

黄 轩 古林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四川川东道按察使

吴锡龄 大斐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翰林院修撰

戴衢亨 隆阜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体仁阁大学士 寄籍大庾

汪如洋 县城西门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翰林院修撰 寄籍秀水

王以衔 洽阳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礼部侍郎 寄籍归安

吴信中 长丰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翰林院修撰 寄籍吴县

戴兰芬 休宁 清道光二年(1822年) 翰林院修撰 休宁人,天长籍

汪呜相 休宁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 翰林院修撰 寄籍彭泽

黄思永 休宁 清光绪六年 寄籍江宁

程若川 汊口 宋 知滁州 武科,曾使金

黄 赓 龙湾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武科

这19位状元,虽多寄籍外地,但他们的根在休宁,据此说休宁是全国第一状元县。

6

休宁县为什么称状元县?

楼上说的不对,我的,休中校友,现徽大学大四。关于休宁为什么被称作状元县,这是一个常识问休宁历史上一共出过19位文武状元,按县来算,这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所以称之为第一状元县。前几年县政府还专门出了本书叫《休宁——中国第一状元县》,以作宣传推广。至于建国之后,休宁只出过一届省高考状元,即07年的吴羽飞,正好比我高一届,当时她可是我们全校的偶像啊。
7

安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

历安徽籍41名状元中状元时期为唐、五代4人,宋代6人,元代1人,明代7人,清代(含天国时期)23人。

1,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祖籍休宁县城,寄籍宣州宁国县,宋宁宗嘉定(1217)丁丑科状元。吴潜一生任职繁多,两次为相。

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宝祐四年(1256)晋封崇国公。不久被召入朝,再次陈述“畏天命,结民心,进贤才,通下情”之必要,被理宗采纳,拜特进左丞相,晋封庆国公。景定三年(1262),吴潜暴病而亡。

有文献说,他是被贾似道的党徒借宴会之机毒死的。德佑元年(1275),贾似道势败,吴潜被追封原职,特赠少师。

2,戴衢亨(1755-1811),字莲士,一字荷之,祖籍休宁县,寄籍江西大庾(今大余县),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状元。戴衢亨出身书香门第,刻苦好学,博览诗文,但考了近30年仍未中秀才,他的诗文朋友捐钱给他买了顶“秀才”帽子。

乾隆四十一年,跳过县考,直接去州府参加选拔举人的乡试中举。乾隆巡幸天津时召试,钦取一等,授内阁中书。第二年,连闯会试、殿试两关,连中二元,被钦点为状元。戴衢亨金榜题名、衣锦还乡,乡亲们在祠堂大摆宴席庆贺。

因才智出众,嘉庆二年(1707)命运开始转机,以侍读学士加三品卿衔,并因主张政府应节约开支、不加赋税而得到嘉庆帝的宠信。嘉庆三年,加恩军机大臣。嘉庆十五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十六年四月,卒于京。

3, 潘世恩(1770-1854),字槐堂,号芝轩,祖籍歙县,后以经商迁移浙江,再移居江苏吴县,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参加童试时,终日坐不离席,吴县令李昶亭出对上联:“范文正以天下自任”,潘世恩即刻对出:“韩昌黎百世之师”。李县令又出横批“青云直上”,潘世恩又对上“朱绂方来”。

李县令惊诧不已。潘世恩中状元后,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潘世恩一生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为官,先后为吏部、礼部、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上行走、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为人处事端正,善始善终。

道光宣宗皇帝对他宠遇特隆,特许他紫禁城乘轿,入宫派太监扶持,每逢大寿赐御书寿联。

04.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晚号澹静老人,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己末科状元。孙家鼐在殿试试卷里把“董仲舒”的“舒”字误写成“书”字,十个阅卷大臣都未能看出来,竟拟为一甲第一名,叠在头一本进呈,道光皇帝钦定,照原次序发下,金殿传胪(唱名),孙家鼐中了状元。

退休后又拜东阁大学士、转体仁阁、武英殿大学士。设立京师大学堂时任第一任管学大臣。孙家鼐赞同变法,主张“国家欲富强,首先要开办学堂”、“开民智”、“通下情”,

因为他坚持科举不停则学校不兴之议,新政皆废,独留大学堂。孙家鼐尽忠为国,不谋私利,严于利己,家教甚严。宣统元年卒后,赠太傅,谥“文正”,赐“太傅第”。

5,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科状元。张孝祥16岁中举。绍兴二十四年会试后,主考官魏师逊等为逢迎秦桧,而拟一甲第一名为秦桧之孙秦埙,张孝祥第二。

幸亏是高宗赵构慧眼识珠,复阅对策时认为秦埙文章尽是其祖父秦桧说过的套话,而另有张孝祥一卷,不但“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且写得一手遒劲的颜体字,大加赞扬,遂定于首选,将秦埙降为第三。

张孝祥是中唐著名诗人张籍的后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的爱国词人。不幸于乾道五年(1170)泛舟芜湖时中暑身亡,年仅38岁。孝宗闻之,大有用人不尽之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8

中国的状元县是哪个县啊?

安徽省休宁在历一直是全国有名的状———从唐武德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一年废止科举,1300多年中,全国共录取状元800多个,平均三个市县才有一个;而休宁从宋嘉宁到清光绪的600余年间,本籍和寄籍加在一起,共出了19个状元,远远超过名声显赫苏州府的任何一个县,稳居全国之首。况且,休宁地处偏远,面积不过2000多平方公里,当时人口只有十七八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