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精彩青岛 振华路、沧口广场记忆

2018-11-26 19:40社会

简介以前,沧口有两条主要商业街,振华路和沧口大马路。振华路与京口路相接,由东向西经过永清路、永昌路、永定路,与永平路相交,全长约2200米。是市区北部东西向的一条主干道。 (现振华路) 青岛振华路原名荻户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名为振华路。...

以前,沧口有两条主要商业街,振华路和沧口大马路。振华路与京口路相接,由东向西经过永清路、永昌路、永定路,与永平路相交,全长约2200米。是市区北部东西向的一条主干道。


(现振华路)

青岛振华路原名荻户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名为振华路。它与青岛以县或省、市地名以及江河湖海等命名有所不同,因为青岛先后遭德、日侵占,中国要振兴,所以振华路的名字意为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提法似乎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沧口以前是个海口,它与许多海口一样也有“天后宫”,天后宫就设在振华路上。此外,还有宗教会所,如40年代成立的“营子浸信会”,沧口“灵恩会”,沧口大马路上的“信义会”等,宗教活动颇为活跃。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振华路较热闹,有各种商家店铺,如百货店、绸布、食品店等,有理发店、澡堂……,但店面都不大。这里还有两家说书场和一家戏院子,叫新明戏院,可容纳300多观众,一般分白天、晚上两场。剧院演京剧也演地方戏。但是,岛城“名角儿",一般都不愿到这里演出,他们担心上座率不高,还认为到沧口演出有点“掉价”。那时,在振华路街头,听到的青岛话与老市区的也不太一样,人们称其“沧口话”。


(振华路)

40年代,美国人淘汰了一批轿车运到青岛,因为是旧车,所以价格十分便宜,有人就买下来,把它改装成能坐7人的小公共汽车,市区的车站在市南沧口路上,沧口的车站正好在振华路上,运行方便。上世纪90年代青岛一度流行小公共,沧口的小公共汽车大概是岛城最早的小公共了。

解放后,青岛市政府非常重视沧口区的建设,在振华路上建了新华书店、较大的百货商店,还从老市区迁来了一些商店。在振华路上建了沧口广场,广场旁边建起了沧口体育场、体育馆、沧口剧场等,有些名角儿也开始到沧口剧院演出了,振华路也日益繁华起来。


小时候,与我要好的邻居文生家搬到了沧口,开始在娄山后钢厂宿舍,大概是70年代初,又搬到振华路附近,那几年我们一直有来往,也由此了解了沧口,他家住的是楼房,我觉得振华路与当时的台东三路差不多,有些商业街的氛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期间封存的所谓“封资修”书籍解禁,书店开始陆续出售再版新书,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世界名著等,起初出版数量有限,供不应求,市里的书店如青岛新华书店、台东新华书店等,名著到货即被抢购一空。一位家住沧口的同事说,沧口书店的书不这么紧张,是振华路书店。


那天星期日,我乘车、换车到了振华路新华书店,还真买到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书店售货员见我喜欢,还让留下单位电话,说来了有关书籍再通知我。买到书后,心里很高兴,中午到附近的三和盛饭店吃了顿锅贴,下午到沧口剧院看了场电影,好像是老电影评剧《花为媒》,但印象不深。那天回家已是傍晚时分了。

振华路上的沧口广场,是人们记忆尤深的地方,广场位于振华路和升平路之间,西靠永康路,东邻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上世纪60年代,青岛仅有的两个广场,一个是汇泉广场,另一个就是沧口广场。


解放前,这里曾是美军的一个露天仓库。解放后,仓库被遗弃,院内杂草丛生,十分荒凉。1953年,沧口区政府组织机关、企业、学校的团员青年搞义务劳动,经不断奋战,把这儿清理干净,整成了一个广场,广场西半部开辟为体育场,建有300米的田径跑道,内设足球场,后来在西侧又建起了主席台。那时,沧口区的单位开运动会或举办大型集会都在这里进行。

沧口广场是老百姓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早期的群众娱乐项目不多,主要是听说书。50年代初,说书艺人王春林在广场北门东侧靠墙处,盖起一间简易的说书场。内置木板长条凳子,听者随意进出。每当说书人说到“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就是收钱的时候,钱收得不多,每听一回只收二三分钱。

广场内还有拉洋片、表演木偶戏、打莲花落、鼓钢丝吞铁球练气功的等。


摆小人书的书摊也很有特点。竖起的架子,上面一层层摆放着各种连环画册。有刚出版的革命英雄故事,有《西游记》、《三国演义》古代神话之类的等。一分钱看一本,没钱的小孩常趴在出钱的背后蹭书看。一个看书的,后面常跟着一两个蹭书的。

后来,区政府在广场的东南角建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曲艺场,除了说书还增加了大鼓书、琴书等曲艺项目。1955年12月,由邵寅初、李志明等11人筹资12万元,在广场北门的东侧,建起了可容纳1200多人的沧口剧场,为私营企业。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文革”时曾更名为“长征剧场”),许多地方剧团经常在这里演出。


(六、七十年代沧口广场照片)

70年代至80年代初,沧口剧院白天放映电影,晚上经常有青岛话剧团、吕剧团等本地剧团和外地艺术团体,在此上演各种剧目,丰富了沧口居民的文化生活。

沧口剧院旁边有一个旱冰场,那里每天汇集了许多年轻人滑冰。剧院门前空地上,出租“小人书”的书摊,又增加了几个,还是一分钱一本,每天吸引着众多背书包的小学生,放学后在此滞留阅览。广场上还有众多“扎堆”下象棋、打扑克牌的老人们,使广场多了一些喧哗和热闹。

后来流行的扑克牌“够级”就起源于沧口广场。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沧口广场几乎成为青岛业余生活的风向标。


(够级比赛)

那时,李沧区完善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令其他几个区十分羡慕。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四方区体委任职,市内五区(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只有沧口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其他四个区场馆均无。

沧口区有体育馆,国家柔道队还在那里设了个训练点,教练是徐殿平,国家体委每年还拨付一块训练经费。那时,体育经费普遍不足,区体委虽有场馆,但也有难处,有的体育项目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收费也困难。譬如游泳,沧口体委游泳馆曾一度停业,大家为之惋惜,我当时与沧口体委主任谈起来,他说:没办法,游泳馆开放一年费用至少20万,还不算人工费,收不抵支啊。

如今,游泳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行业,现在市内各区也都有了自己的体育场馆,有的学校还建起了游泳馆,今非昔比,大径相庭了。

沧口广场东侧还有一座浴池大楼,也很有名,是青岛饮食服务公司70年代建造的,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是岛城最大的浴池。浴池前身是德仁路的沧口第一楼和沧口大众澡塘,1971年大众澡塘和第一楼合并,重新建造,取名沧口浴池,1973年正式营业。


(昔日沧口浴池)

那时,青岛的澡堂面向大众,价格不高,配套齐全,有理发、搓背、敲背、修脚、按摩、推拿、拔火罐、钎脚等服务项目,洗澡票价一般1角2、5分钱,沧口浴池因服务规模,服务条件都比其它澡堂完善,配备的技师手艺高,所以收费也略高一些,普通2角2分,房间3角。

沧口浴池当年还在沧口海水浴场,开设了一处更衣室,夏天浴池顾客少,便拉着队伍去沧口海水浴场,为洗海澡的人服务,80年代因海水浴场污染严重而关闭。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浴池还与橡胶二厂医院联营,设一楼药浴,池内用中药泡浴,再用电疗等设施辅助,深受老年顾客的欢迎。1995年又增添桑那浴,价格在全市最低。

1996年,沧口浴池兼并青岛华东宾馆、汽车发动机销售公司、工农旅社沧口健美理发店、沧口新风理发店,成立了沧口浴池联合店。2003年3月8日,联合店改制成立了广源顺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沧口浴池全部拆除改造,青岛市最大的澡堂从此也落下了帷幕。


20世纪90年代后期,青岛市兴起,翻建万米大商场的热潮,几年后,沧口剧院、旱冰场、体育馆,连同可视为地域标志的体育场,都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所有的人气似乎也随风被吹走。


(今日沧口广场)

十几年后,随着房地产热,这里被购物广场、酒店和新建的居民大楼所填充。如今沧口广场的老商厦楼已经易主为维客广场,偌大的广场显得空空荡荡,已少见昔日那种热热闹闹的景象了。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历史在不断变化,沧口广场的往事却犹如昨天,留在老沧口人的记忆里。

原创: 戴新阁

Tags:精彩,青岛,华路,沧口,广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