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西海岸新区

中国北方栲栳大船帮兴亡钩沉

2018-11-11 07:40西海岸新区

简介由外栲栳村船主捐资修建的杨氏祠堂外景 栲栳大船帮之 应运而生 栲栳大船帮是由即墨的里、外栲栳两村(俗称里、外疃)渔民带头兴起的。这两村均因处于栲栳岛的腹地而得名。栲栳岛,位于青岛市即墨区东北端田横镇(原丰城镇)境内,东濒黄海,北邻丁字湾,隔海...

由外栲栳村船主捐资修建的杨氏祠堂外景

栲栳大船帮之 应运而生

栲栳大船帮是由即墨的里、外栲栳两村(俗称里、外疃)渔民带头兴起的。这两村均因处于栲栳岛的腹地而得名。栲栳岛,位于青岛市即墨区东北端田横镇(原丰城镇)境内,东濒黄海,北邻丁字湾,隔海与海阳、莱阳两市相望。距即墨区驻地45公里,距青岛市中心76公里。这个面积仅1平方公里多的小岛属连陆岛,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海拔52米,岛上植被丰茂,岛西是泊船良好的天然港湾。一说是因岛屿向东海延伸形似栲栳(由柳条编成的容器,形状像斗),故名栲栳岛;还有一说因岛上生长着一南方树种栲栳(建国前当地村庄多长有栲栳树)而得名。

据栲栳疃的族谱记载,两村均为明代立村,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捕鱼为业。明天启末期开埠后,因胶东、山东的物产可以通过丁字湾西岸的金口港从水路直接运往南方,清初至乾隆年间港口日益繁荣,“盛时盈港,商舶枢凑,店肆栉比”。栲栳岛处于丁字湾出海口,进出金口港往来丁字湾的各类商船如梭。里外栲栳两村在湾中作业的渔民,时接受些短途海运的差事,为航运大商船做货物集散等运输。随着业务的增多,有的渔民干脆将渔船改为运输船,改变世代捕鱼为业的传统,借近海临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做起短途近海商业运输。这期间船的规模较小。真正形成南北航运的大船帮,得益于一位领军人物——杨志君。

金口港开埠的前期,从事航运的主要是南方船,当地开南北大航运之先则在咸丰年间。据《栲栳史话》记载:“清代咸丰年间,西坦村的柳玉君购买了一条名‘福和泰’号的大船,进行南北方海运收入颇丰。”其为当地产生的第一条大商船,载重量约175吨。外栲栳疃杨志君是“福和泰”号的雇员,他身高体壮头脑灵活,26岁即从小伙计升为船老大。多年的历练,使其无论从航海技术还是货运方面都已是行家里手,他深知商船海运大有利可图,遂生购船自行做航运的念头。杨志君于光绪末年辞职回村集股,自己出大股带头集大小20余股,合资从东北买回一条旧船并取名“金长生”号。与股东说定收入分配按股分红,亏损按股分担。

杨志君为船老大开始率众往返于南北各港口间,历经20多年的经营,“金长生”号收益甚巨,据说船上的人曾连续两年年分红7000块大洋,股东们积累下可观的资本。民国九年,杨志君与股东商定扩建“金长生”号,造大船扩大经营。临近的南百里村蓝志川、蓝志三兄弟俩有祖传的造船经验,杨志君聘请他们所带领的木匠班子修船。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将“金长生”号改造成一条宽9米、长60米的大商船。新的“金长生”号船体全部翻新,据说只保留了旧船上的锚篷顶子,船板有8寸多厚。有5条桅杆,大桅、二桅均由硬木做成,大桅的根部为方形,径面大如家用的八仙桌。船上设置21个货仓,载重量达270吨,另外设有供奉娘娘、财神的专仓及供船员起居的单间等12个,为当年金口一带载重量最大的商船,号称“山东第一舟”。数年后杨志君又连续购置了“金福生”号,载重量约220吨;“金永年”号,载重量210吨;“福利生”号,载重量约150吨。并在金口港设“长生成船运代理行”,以收购花生、大豆、食油、药材等土产杂货外运,主营南方运进的布匹、皮革、丝织品、煤油、铁器、面纱、陶瓷玻璃制品,及当地所需求的农、渔业物资等,供4条商船南北航运循环经销。

杨志君“金长生”号成功的经营模式发挥了领军效应,首先是里外栲栳疃的人争相效仿,邻村有势力的人家纷纷集股买大船,数年间栲栳附近的村购置载重量150吨以上的大船达29条,大小商船发展到40余条,构成我国北方一支声势浩大的商业船队,号称栲栳大船帮。

栲栳大船帮之 航运贸易

自清代咸丰年起,壮大起来的栲栳大船帮往来于我国大江南北的港口,成为金口港航运和商业的主体。这支活跃的商业船队,不仅繁荣了当地港口经济,且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链,带动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迅猛崛起。

栲栳大船帮商船为两种结构:沙船,有5条桅,船低平,载重量大,沙滩搁浅不易倾覆或损坏。挂流船,有3条桅,俗称“排子”。船左右两边均设置1米多高的船绑,外层用约2公分厚的铁板做护板,既可多存放货物又挡风浪,打海盗时又是可靠的掩体。通常船上有5口铁锚,流锚常用于外洋停泊,二锚是船头锚,三锚名“铁犁”又称太平锚,遇风浪大流水急或是海底抓不住锚时用,另外还有两口小滩锚靠岸泊湾时用。锚的重量在500公斤左右,“金长生”号因船大,太平锚有750公斤重。船头船尾处设有燃烧火油的大玻璃罩风灯,以防夜间航行与其他船相撞。

商船职员配备:老大(船长)、帮舵(副船长)、三角(船员领班,并负责设施保障)、缆头(船头负责操锚),还有管账、帮帐、艄公、香童等。“金长生”号人员多达34人,其他中等船接近30人,小的船20人上下。管账的负责生意业务,可以乘车到预定地点联系购销货物等事宜,多时不在船上。船上各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从金口港到上海港,若顺风顺流、日夜兼程需三四天的时间,到丹东需5天的时间。若遇风浪天气或大风暴雨,有时需半月或月余才能抵达上海港。

各商船在金口及上海、大连、海州、安东等大港口都开有商行和船运代理行,船到南方将货卸商号销售,再将商行预先购置好的桐油、胡麻、竹竿、木料、大米、棉花、布匹、扫帚、白笺纸等南方货物运返金口港,以满足当地各行业生产生活物资需求。船运与代理行的“连横”体系,解决了货物购销、行情、资金往来等一系列问题,理顺了经销与航运的关系。

商船、商号股份的入股形式,一般分为大股24个、中股48个、小股96个。由大股集中股,中股集小股,这样既实现了梯形分层自我管理,又可以有效聚集小股资金,理顺了发展壮大与资金不足的关系。股东和船上的人按五五分成,老大、管账拿船员2倍的钱,帮舵拿1.8倍,三角拿1.5倍,缆头拿1.3倍,通常船员年收入在300大洋以上,理顺了分工和利益分配关系。同时,股份分红制有效调动船工的积极性和股东的责任感。

商行的商船多是为本商号贩运货物,有时也接洽各大商号的航运业务。1900年以前,商船多从金口港装载豆油、花生油,有时也夹带私盐运到长江流域港口营销。当地主产的大豆、花生价格低廉,将加工的油运到南方利润十分可观,据说“金长生”号运豆油曾一个航次净赚大洋近万元。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产业迅速崛起,金口港仅加工豆油的油坊达36家,各类加工作坊、店铺、酒家、商号鳞次栉比。带动周边直接迅速发展,如农民靠种植大豆、花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晒盐业迅速发达起来,经船帮引进沙参种植,使得183公里沿海岸线本来荒芜广阔无任何价值的海沙滩,产生出很高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福祉。

栲栳大船帮和商号在长江流域及江南海口岸码头的信誉影响极盛,商号的银票广泛流通于各大口岸。里栲栳早期由杨华林、杨孝贤等商家开辟的“文源”商号,发行的纸币与银元按一比一兑换,在上海等大口岸广为流通。

栲栳大船帮之所以能够迅猛壮大长盛,靠的一是信誉,二是合理的分配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规范商贸规则。挣足了银子的船主和股东大量购置土地,外栲栳杨志君家还有里栲栳的两个大户都曾建有3层炮楼护院,至今在两村还遗留有很多当年的宅院。一些开明的船家和股东开始集资办学,不惜花大把的银子请有名望的塾师任教,为教育子弟创造条件。外栲栳村办起了船坊小学,辛亥革命后改为维新小学,1938年改为中学。他们还积极行动起来,集资建庙宇、牌坊等当时人们所推崇的文化设施。

夏季是栲栳滩头最热闹的季节。因这时台风频繁商船都要歇伏修船,栲栳滩是泥滩可挖掘船坞便于大船修造,商船都聚集这里。届时,木工、铁匠、面匠等围绕商船修造的技工汇集海滩,他们扎下帐篷吃住在这里。随之海滩上日用百货、饮食摊贩汇成繁荣的临时生活链。商船出海前还要在摊头扎戏台唱大戏数日,等到秋风起时,择吉日各船以新的雄姿再次扬帆启航。

栲栳大船帮之 乱世坎坷

栲栳大船帮的兴起与壮大正处于乱世,海盗猖獗,商船经常遭受抢劫和袭击。为防海盗袭击,船帮将船两边设计约有6米长的“翅杆子”,遇到海盗船可将其放下,阻挡海盗船靠近登船。各船都配备有火炮、长短枪等武器。“金长生”号船装配火药炮7门,可以发射直径约4公分的铁沙子炮弹,备有火药400余公斤。配备有短枪5支,汉阳造和中正式钢枪10支。

“福利生”号是杨志君经营的4条船中载重量最小的一条,船上有一船员名叫杨永寿,枪打得很准号称“百步穿杨”,因为名声远扬而使海盗船不敢骚扰。为了避免海盗的抢劫,其他的船帮也往往号称是杨志君的船帮。为了啃下杨志君船帮这块硬骨头,1935年“福利生”号驶经江苏盐城时,海盗集中了13条船实施围攻,很多船员因此吓得蜷缩在船舱里不敢露头。杨永寿发挥枪法准的特长连续击毙数名海盗,海盗见状开始怯阵。这时候有一个船员急中生智,突然吹起了集结号角,海盗错认为是吹响了冲锋号便四散溃逃。激战中“福利生”号共有4人被打死。

处于乱世的栲栳大船帮为了生存和发展,可谓是在死亡的边缘挣扎,虽然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但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里栲栳疃就有27人被海盗打死。

栲栳大船帮之 衰落覆亡

民国初年,由于金口港上游五龙河淤积,金口港泊船日渐困难,大船必须借助大涨潮才能进港。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后,金口港航运业务锐减。随着烟台港口尤其是青岛港口的兴起,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金口港的航运业每况愈下。栲栳大船帮的商船便改青岛、烟台,或者从大连、丹东等地装豆油和生油运往南方。载回的土产杂货也多向青岛、烟台、威海、石岛一带卸货经销,致使金口的港口经济迅速衰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多事之秋的中华大地战争频繁满目疮痍,盛极一时的大船帮厄运当头,尤其日本侵略战争的毁灭性破坏,日伪军的抢掠,难以避免它覆亡的结果。这两个村曾经富得流油的大户人家变得一贫如洗,很多人不得不变卖房产闯关东。

勤劳善良勇敢的栲栳人,在短短50多年间创造了北方大船帮航运致富的奇迹。如今,当年的繁华,那段非同寻常的发展史,已经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湮灭。现在的人们只能凭借老人们的些许追忆,大概了解些当年的钩沉。(刘永辉)

Tags:中国,北方,栲栳,船帮,兴亡,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