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资讯

青岛、黄岛、红岛,名字都是咋来的?

2019-07-14 06:00商家资讯

简介青岛 小青岛上的灯塔 摘自《青岛旧影》 可查的资料显示,青岛建置是在1891年,一开始是称为胶澳。但“青岛”的名称,早在明代就已经有记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文史专家王铎先生,在他所著的《青岛掌故》一书中考证,“青岛”这个名称,原来指的就是小...

青岛

小青岛上的灯塔 摘自《青岛旧影》

可查的资料显示,青岛建置是在1891年,一开始是称为胶澳。但“青岛”的名称,早在明代就已经有记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文史专家王铎先生,在他所著的《青岛掌故》一书中考证,“青岛”这个名称,原来指的就是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

“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当时的即墨县令许铤,可能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

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

王铎认为,在明代的这个地方官员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条资料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主要是用于军事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青岛村的天后宫

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

这就是说,在天后宫修建以前60多年,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称“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靠这几条资料,基本上可以确定一个清晰的脉络,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王铎分析,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估计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迁来,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后他们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天后宫建成后,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后,原先的“青岛”就被称作“小青岛”了。

另外,据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石碑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碑中‘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王铎说。

黄岛

黄岛金沙滩

可查的历史典籍资料显示,黄岛名字的由来,应该要晚于青岛许多。

据《胶澳志》记载,黄岛又叫“齐伯山”、“齐伯山岛”。

这个岛在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是齐国某一侯的封地。又据1921年开始续修的《增修胶志》记载:“黄岛在黄庵北,有岛之名,实为平冈。潮来则四面皆水,潮落则徒步可入,其北可暂避风,不可久泊。”又称,“淮子口之北为少海,海中有岛为黄岛。”

根据这条史料可以断定,黄岛的得名,一是因为它处在黄岛庵山之北,一是因为四面环海,土层薄而含卤高,土石皆呈黄色,所以以颜色来命名,以别于东岸的青岛。

薛家岛

根据简本的《黄岛区志》记载,黄岛区,古为莱夷之地。周武王封少昊之后裔兹舆期为莒子,这也是莒国的始祖,此时黄岛归莒国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秦汉两朝属琅琊郡,三国时又属魏国的城阳郡,此后又几经变换,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始属密州之胶西县,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属胶西县直隶胶州。

红岛

德占时期红岛盐田

历史传说当中,红岛一开始是叫荫岛,其得名与秦始皇和李斯有关。史料记载,在100多年前,红岛曾是胶州湾内的一大孤岛,到了近代,与大陆相连成为半岛。因岛形状像莲花,也曾有“莲花岛”的称号。

至今,在红岛还流行一个民间传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于某年巡游胶州湾时,远远地望见了红岛,就问左右的随从这个岛叫什么名字。一位大臣回答说这个岛还没有名字,秦始皇便说:“环海之岛,碧波蓝天,山海相连,绿树葱葱,真乃乘荫歇凉之胜地也。”侍从皇帝身边的李斯了秦始皇的话,立即接口说:“既是乘荫歇凉之胜地,就为此岛取名为荫岛如何?”秦始皇准奏。从此,荫岛的名字便流传下来,后人为书写方便,把“荫”写成“阴”,称“阴岛”。

但文史专家鲁海认为,阴岛的得名实际是因为这个岛位于胶州湾的北部,原来与陆地是隔开的,相对于陆地,阴岛恰好位于水的南面,因为水的南面属阴,所以称阴岛;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因为这个岛经常云雾笼罩,天阴地暗,故称为阴岛。

据《河套街道志》记载,在“文革”开始不久,青岛的不少地名、路名、厂名或店名因为不合要求被更改。“阴岛”的名字,在当时被视为“阴暗之岛”的代名词,认为有反动的嫌疑,因此,在1966年8月前后,阴岛所在地的阴岛公社被更名为红岛公社。

文革结束后,很多当年被更改的路名都得到了恢复,但红岛为什么没有再恢复“阴岛”的名字?根据档案记载,1981年,青岛曾将在文革中乱改的地名统一进行妥善处理,在处理恢复“阴岛”地名时,由于当地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当时该岛所属的崂山县政府曾专门向市政府请示,要求保留“红岛”地名,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相应的,在第二年青岛市政府统一更改市区内部分路名时,阴岛路改名为“红岛路”。

不为多数人了解的是,1936年,青岛市政府为推动青岛旅游的深入发展,曾利用展览会和画报,发起了青岛市区和郊区名胜景点的评选活动,根据游客的推荐,评选出来的阴(红)岛八景和青岛十景、崂山十二景一起被收入1937年一月出版的《青岛概览》。

Tags:青岛,黄岛,红岛,名字,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