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卡里科逆袭诺奖背后 美国“终身教职”学术制度的阴暗面

卡里科逆袭诺奖背后 美国“终身教职”学术制度的阴暗面

2023-10-16 16:21阅读(156)

近日卡里科荣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不过她获奖的背后却体现了美国目前“终身教职”学术制度的阴暗面,我们应该思考这项制度是否有改良甚至改革的空间。

1

近日卡里科荣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不过她获奖的背后却体现了美国目前“终身教职”学术制度的阴暗面,我们应该思考这项制度是否有改良甚至改革的空间

卡里科具备一段传奇的经历,出生在匈牙利的她是一位屠夫的女儿,在她的学术之路上,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来自家庭的帮助,卡里科在20岁时到美国做研究,从1989年起就受聘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教职,不过在这里她却没有过上一般人想象中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这里她的项目不被学界看好、长期申请不到经费、屡次陷入被解职的危机当中,甚至被学校排挤被迫离职,一直到新冠疫苗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她的研究项目才因此获得世界瞩目。

在获得诺贝尔奖后的几次采访当中,卡里科也提到当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如何将她降职,最后又如何把她赶走,多家媒体也关注到宾大庆祝卡里科获得诺奖时的讽刺意味,不过除了这些,更多的是赞扬卡里科在这种环境下百折不挠、终成大器的精神。卡里科的遭遇也让人开始关注美国非终身教职和终身教职之间的天堑,从卡里科的叙述来看,她也曾经争取过终身教职,在1995年她原本有机会晋升到终身教职的行列当中,不过因为申请经费没有成功,被宾大要求减薪降职或者走人,如今看来当年宾大的行为冷酷无情,不过在当时的制度下,这种做法却是再正常不过,卡里科难以从原本的身份过渡到终身教职,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两者之间就是有巨大的差距。对高校来说,教授难以申请到经费,那么就是高校的“负资产”,在卡里科获得诺奖的背后,还有无数个没有那么幸运的“卡里科们”,他们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