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你认为日本从哪一天起就注定其必然会失败的?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你认为日本从哪一天起就注定其必然会失败的?

2020-11-22 08:02阅读(59)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你认为日本从哪一天起就注定其必然会失败的?:准确时间是1937年8月18日,这一天日军两个常设师团第3和第11师团的先头部队开始登船,作为“上

1

准确时间是1937年8月18日,这一天日军两个常设师团第3和第11师团的先头部队开始登船,作为“上海派遣军”的前卫出发增援淞沪战场,即标志着日本侵华的战略发生重大改变,也是日本军部和整个国家走向疯狂的开始,从而也注定了其必然走向失败。




众所周知,全面抗日战争是以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起点的,但是在华北大打起来的整个7月间,华东方面并无战事,日军也暂时没有登陆淞沪的计划。所以想深刻了解抗日战争史,你必须清楚当年日本内阁和军部是怎么想的:日本为了巩固其伪满政权,始终想把华北地区的中国军队赶出去,不然大小鬼子认为没有安全感,因为国民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这个所谓伪满。


所以1933年关东军攻入长城沿线,史称“长城抗战”,之后其“中国驻屯军”在平津一带仍然不老实,企图效仿关东军用武力控制整个华北,这个火星终于在1937年7月7日点燃了战火。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而言,东北从来都不是其实际控制区,或有推诿的借口,而华北则不然,如果任由鬼子侵占,则其执政基础必将动摇,遂坚决主张抵抗。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和军部内部对于是否增兵华北,一度争论的非常激烈。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菀尔为首的反对派认为,日本的最终大敌是苏联,仍应以对苏警备为主,不能陷入跟中国的全面战争。以武藤章等为首的强硬派则坚持,占领华北这个缓冲地带,可以有效拱卫伪满的安全,当然也可以更好地“警备苏联”,所以必须派兵增援,以“惩應”中国军队并彻底控制华北。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强硬派占了上风,陆军大臣杉山元等支持出兵,内阁也被军部牵着鼻子走,同意扩大战事,而当裕仁召见杉山等人问询时,这厮奏对了“三个月内解决中国事变”的狂言。换句话说,日本人最初仅仅准备通过在华北取得决定性胜利,来逼迫南京政府服软谈判,将华北从中国的领土上分裂出去,尚无与国民政府全面开战的打算。



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服从命令以后,也积极投身于作战计划的拟定,并且他判断只要占领保定,南京政府一准请求停战和谈判,后来又修定为石家庄和太原,不管怎么说吧,总之整个华北打得热火朝天,而直到8月中旬,华东仍然是平静的。不过老蒋根据张治中和陈诚的建议,决心先下手为强,以消灭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为前奏,吸引日军主力从华北转至华东。


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接到紧急命令:“把上海的日军给我赶下黄埔江”,于是调动德械第87师、第88师赶赴上海,8月12日凌晨进驻市区,加上之前秘密化装进入的独20旅,以及正兼程从西安赶来的第36师,共三师一旅的兵力,准备一举荡平驻上海的4000余名日军。张治中原定的总攻时间是8月14日凌晨,然而孙元良第88师前卫营在搜索前进时,8月13日下午与日军在八字桥遭遇交火,于是“八一三事变”爆发!



消息传到东京又是乱成一团,因为上海地区归日本海军负责,而海军陆战队的力量有限,兵力仅仅是张治中的七分之一 ,着实不敢大打,所以海军大臣又去找陆军大臣商量。如此陆海军之间、军部与内阁之间又一顿呛呛,终于达成一致,派遣陆军部队驰援上海,第一批部队8月18日登船出发,以松井石根为新组建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


日本人的想法很傻很天真,以为上海距离国民政府的中心南京很近,只要日军占领上海再兵临南京城下,那么老蒋一定会低头认输答应谈判,日本人最大的要价当然就是华北“自治”、蒋政权正式承认伪满。然而日本人却没有意识到,增兵上海标志着中日全面开战,他们即将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和旋涡,即偏离了以苏联为主要敌人的战略方针,也一步步将有限的战争资源投入到广袤的中国战场。


从这一天开始,日本最终战败的结果已经无解了:它必须全面封锁中国、必须占领全部沿海地区、必须武装进入越北,于是必然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警惕,然后就是制裁、美日谈判、太平洋战争爆发等连锁反应,日本人即便想拔脚爬出泥潭,也已经身不由己了。


2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就注定失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之前,日本虽也扩张,但都是稳步扩张。日本每一步侵略,上层都有全面战略规划。扩张成果,也获得国际社会的默认。

不得不说,日本明治维新派伊藤博文等人还是很了不起的,算得上一代人杰。

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的侵略扩张,上层多是没有战略规划,被下面激进的军国主义分子,牵着鼻子走向了全面扩张的道路。

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几个中级军官一手策划出来的。在事变前,东京军部一度并不赞同,并派出了建川美次亲王去东北阻止事变发生。

但建川美次也是个激进军国主义分子。他故意拖延行程,直到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才对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说出了自己的使命。这时候,关东军已经占领沈阳,并向东北各地继续攻击。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以极小的力量,以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短短3个月就占领了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这远远超过了明治维新后半个多世纪的扩张成果。

因此,这极大的鼓舞日本社会各界。没几天之后,日本政府和军部就接下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日本虽然占领东北,但受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国联也要求日本退出侵略成果。为此,日本悍然退出了国际联盟,自绝于整个世界。

此后,日本整个民族都狂热起来,军事政治经济全面法西斯化,高速走向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珍珠港事件相继发生,给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表面上看起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一步步扩张,实际上在一步步走向灭亡。正应了西方那句话: 上帝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所以说,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从1931年9月18日,就已经注定了。

3

正面战场,从偷袭珍珠港开始日军就注定失败了。敌后战场,从44年八路“春季攻势”开始注定日军在华北的崩盘。

4

在日本决定退出国联的这一天,日本注定败亡就成为必然。这项严重的外交失误,造成了日本的败亡。此事源自于“九一八事变”战争。起因为“满洲事变”后,日本受到抨击,愤然退出国联,从这一刻起,日本失败的命运就成为了必然。

在2003年,日本公布了一份,日本对战争失败的总结。此份调研是由日本首相兼外相的吉田茂推动主导的,开始时间为1951年。此份报告得出日本失败的原因,即为外交上的致命失误,导致战争的失败。这是一份日本自我反思的总结,相对于外部的猜测,相对比较务实。

文件的便是对“九一八事变”的反思,也正是日本外交走向歧路的一刻。文件认为,在外务省无法阻止军方的行动时候,不应该让事件发展到“满洲国独立”的程度,更不应该退出国联。不应该因为“满洲国独立”事件,与联合国闹得彻底决裂,身为四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日本,退出就是一个最大的失误。

因为,退出联合国,造成日本在国际孤立,为后期与英美决裂埋下伏笔,在决裂后,留个日本结盟的对象就只有德国和意大利。轴心国就此成为现实。而反观苏联,确实在之后成功加入国际联盟,并且与相欧洲的各邻国签订各种条约,其国际地位及关系也不断巩固,此为其一。

其二,便是不该与德国缔结联盟。文件中认为,日本与德国签订防共协定,其目的是为了牵制苏联。但我们不得不说日本的战略远见,的确很差。因为当时的苏联,对外关系相对比较的安分,日本如此做,也仅仅是自以为是而已。这个做法除了让日本拜托了国际孤立的感觉,却彻底将英法两国推到了对立面,作为希特勒是有利的,但对于日本来说,对日本的外交关系毫无益处。

其三,便是不该在没有做好谈判预期的前提下,与美国进行交涉,没有为谈判预留回旋的余地。自1941年初,日本与美国就开始交涉,但是日方在某些关键问题上立场非常强硬,毫无妥协的余地,比如中国驻军。其文件内描述称:“现在看来……日本应忍痛做出让步。……日美交涉成立的话,当然应该备有接受对方主张的觉悟。另外……做出让步而使交涉成立,对日本是极为有利的……如没有让步的准备,最好不要尝试交涉。因为那样会使形势全面恶化。”在明知无法彻底击败美国的前提下,依旧在谈判中寸土不让,致使谈判破裂。也许他们期望的是奇迹发生,不然失败就是最终的结局。

其四,是过于相信苏德之间的联盟,对苏联抱有美好的幻想,岂不知政治家的话就像放屁,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在文件中日本认为:“二战爆发之初,日本采取不介入政策,本有助于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但稍后政府竟一厢情愿地相信德、苏关系良好,认为与德、意缔结三国军事同盟后,能够通过德国这个“正直的中介人”。幻想将苏联也拉入到同盟,是最大的失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开始就以四国同盟为目标,只要苏联不加入,就不缔结三国同盟。”因为帮助德国制衡美国,让美日关系陷入恶化,加入轴心国对于日本来讲,绝对是害大于利。

其五,便是不该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美国认为日本是为了全力与美国对抗,才在妥协让步的情况下,与苏联签订了这个条约。这对于美国是一个刺激,也是一种挑衅。

文件中认为,“历史所证明的是,日本只有和美英提携,才能够有利于展开对俄外交;与此相反,日本和英美反目,结果都是不得不屈服于俄国的威势之下。但松冈外相……压服美英,……徒增美英的恶感,最终结局,也不过是为斯大林所期待的日美关系的恶化作贡献而已。……只要缔结日苏中立条约,就注定必然会给苏联利用。”这项条约,对于苏联的帮助是巨大的,让苏联在与英美的关系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但对日本起到的却是反作用,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等着自己跳下去。

其六,就是不应该对苏联抱有幻想,主动招惹苏联,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文件中认为:1945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通过苏联实现和平”……希望苏联担当……斡旋角色……“日本不应该给予苏联任何对日参战的机会,应迅速直接对美英通告无条件投降,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它。像依赖苏联斡旋终止战争这样的事,实为最愚蠢的政策。”如果直接与美英谈判,就可以避免苏联参战,日本的损失也会减小很多,没想到弄巧成拙,白白便宜了苏联,让苏联分享了对日战争的成果。

我们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日本原有的策略,只是想在大国之间玩平衡,但不成想却多次上了苏联的大当。这份总结不光是对战争外交政策的总结,更是对外交官素质的总结。反思失败,更是在反思胜利,反思下次如何取得胜利。

对于一场大战,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失败无关紧要。方向和策略才是核心,日本的外交失误造成了战争的被动,连续的误判,导致最终的失败。决定日本战败的起点便是1931年的9月18日。


ENT

图片源自网络,侵必删!

5

从1941年7月25日那一天开始,日本侵华就注定了要失败。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美国一直卖钢铁和石油给它,大发战争横财的同时,充当着日本侵华的帮凶。但1941年7月23日美国宣布,从1941年7月25日开始,美国将不会卖哪怕一桶石油给日本。第二天,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律宾和荷兰也做出了类似的决定。日本从1941年7月25日后,就再也没有从美国买到一滴油。

没有了石油,日本的飞机、军舰、坦克和装甲车无异于一堆废铁。当时抗战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的第三年,此前在美国卖给日本石油的前提下,日军在和我军的作战中,都是互有胜负,双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相持局面,日军占领大城市,但广大农村及西部西部地区仍在我军手中,双方一时之间很难决出胜负。现在日本没有了石油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日本国内又不产石油,继续耗下去,日本怎么可能赢?

这也就是为什么日军后来偷袭珍珠港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太平洋的石油资源。但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摸了美国老虎的屁股,美国宣布对日宣战,此时就更是注定侵华失败了。所以说,在1941年7月25日这一天开始,日本就注定了会失败。

6

1937年7月7号,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日本就已经注定会失败了。

日本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在战略上非常短视。

其实,如果在日本的这个角度去考虑当时的国际形势,他占领了东北地区,并且在华东、华北等地已经取得了驻军权之后,就应该苦心经营东北,在这里移民个一两千万人,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之后,基本上就能保证日本侨民在东北地区的人口优势,牢牢控制住当地。


在此期间,依靠在关内的影响力和驻军继续维持内地军阀混战的乱局,避免统一到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然后,在两代人之后如果这个时候国际社会允许,再趁机南下,甚至不需要日本本土提供军队,仅靠东北地区的数千万人就能够武装起一支数百万大军。

那么,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民族幸了。

其实,满清蒙古统一天下都是这个路子,利用几代人的时间,逐渐扩大巩固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挥师南下。绝不是像日本那样妄图几个月就征服这个庞大的国家。


所以,日本方面在战略上的短视,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之幸运。

1937年7月7号,全面抗战爆发,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已经退无可退,必须联合起来和侵略者殊死搏斗。

当时,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高层都已经决定竭尽全力。

日本帝国主义即使在战场上能够取得胜利,他每前进一步都会更深的陷入到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如果日本是一个资源富国,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才有取胜的希望,可以做到以战养战,也可以在大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消耗。

但事实是,日本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国家,战争开始之后,巨大的能源消耗,让他不得不从海外购买大量的原材料。

一旦海外的原材料供应出现中断,它的战争能力并不会比当时还处于农业国的我国强到哪里去,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日本是一个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没有原料他照样玩不转。

所以,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超过90%的钢铁、石油都是从海外进口的,从海外进口那得需要真金白银,没有足够的硬通货,人家凭什么把东西卖给你呢?

所以,进入到1941年之后,由于日本的外汇迅速减少,从海外进口的工业原料也呈直线下降。

下面这幅图就是当时日本石油进口额的曲线图,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日本海外进口的石油飞速增长,到1939年达到了顶点,然后就迅速下降了。


与此同时,战争仍然在继续,中华民族不仅没有选择妥协,反而已经在敌后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根据地,日本感受到人民战争的威力,两国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方面的以战养战效果也不明显,我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农业国,即使是东部发达地区工业也主要以轻工业为主。

在这里也很难获得石油、钢铁等战略资源,占领的土地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缓解他的进口压力。

到1941年当日本原料进口能力已经可以说没有了,因为他国库里只剩下6万马克外汇。

贪婪的日本帝国主义不会把侵略的土地吐出去,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获取东南亚地区的原料产地,把美国人拉了进来。


所以,从一九三七年发动全面抗战开始就预示着他一定会失败!

7

从登陆我们的国土那一天起,注定要失败要灭亡!首先日本不是仁义之师,是困在岛国上的无出路无希望的野蛮之族。而且烂杀无辜奸淫掳掠,每个日本人从小就受着侵略思想的教育,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占为己有。他们是侵占一方灭绝一帮,然后移民,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后被活活撑死了!日本就是崇拜强者,看你软永远欺压你,你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他远离你而且很恭敬。

8

当然从偷袭珍珠港就注定其失败了,与美国国家生产力差的太远别太瞧的起当时中国日本尽全力进攻中国而不是发动太平洋战争可能我们真的亡国灭种了幸好天佑之

9

不管怎么说都是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当时还是有不少人悲观失望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汉奸,有亡国论的市场了。

但是历史已经过去了,具备了客观分析的条件,那我们就来当当事后诸葛亮。

个人认为,注定日本失败就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也就是日军全面侵华开始,以七七事变为标志的。

那些以九一八事变开始就认为日本必然失败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根据和自信?如果仅从道义和感情上来讨论问题没有意义。

事实上,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内部就划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少将为代表的不扩大派,一派是以陆军大将杉杉元等为代表的扩大派,准备一举占领中国。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主席曾经在1938年5月出版了论持久战一书,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终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做出了科学论断。其实,持此观点的人有识之士还有不少,国共双方都有以时空优势弥补实力劣势换取胜利的意思。

比较有意思的是,日军将领中同样也有看到这一点的人,比如前面提到的石原莞尔,他是九一八事变的始作俑者之一,主张逐步蚕食中国,以经营东北为后盾,反对过快扩大侵华战争。因此,在军部扩大侵华战争这一派得势后,石原莞尔很快丢官罢职,以陆军中将进入预备役,他也因此逃过了战争审判,因为的确全面侵华战争中他没有什么“作为”。

石原莞尔也从一开始就认定中日一旦全面开战,必然是持久战,不利于日本,因为日本国小,资源少,一旦持久战,需要大量石油等战略资源,而这些都得靠英美及其在太平洋上殖民地。

石原莞尔看不起东条英机,认为他只有班长水平,在东条得势后,石原说日本就要亡在他手!事实证明石原莞尔说的挺准。

总之,有识之士,不管哪一方,当时都能看出来,日本全面侵华,有如蛇吞象,肯定会陷入战争泥沼不能自拔,并不符合日本利益。但是一帮被军国主义思想占领头脑的日本军阀,狂妄自大,一步一步走上不归路!不但完全战败,而且被美军占领,至今还是一个不完全主权国家。

10

上帝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严格说,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就注定必然失败的,所以是1931年9月18日。

1931年之前,日本军部大本营在政治中地位并不高,政治仍然由文人为主的政客和外交官掌控。

1931年9月18日的事变,不是日本大本营策划的,而是日本关东军私自策划的。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本庄繁、石原莞尔是元凶。

918事件,日本政府表示要外交手段解决,中国政府也本着不扩大事态的态度,将问题提交给国联。但关东军不为所动,继续制造借口扩大事态,继续行动,而中国东北军不抵抗的政策,使日本关东军在一个月内控制了东北大部,更加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结果关东军意外的成功,在国内成了英雄,不主张扩大事态的若槻礼次郎内阁被迫辞职。新上台的犬养毅内阁虽然不愿放弃侵略成果,但918事件对于日本来说也非常难以处理。由于犬养毅满足不了军部的要求,1932年5月15日被日本军部暗杀团暗杀。

对于日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至此日本的政党政治结束,日本军国体制确立。此后,新上台的内阁唯军队马首是瞻,军队在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步步将日本带进疯狂,注定了日本最终的失败。

在军国主义的主导下,日本不接受国际调解,退出国联,要知道当时日本是国联创始国且是常任理事国。

再往后,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却走越远,1936年爆发226兵变,军队彻底掌握政权。

1937年7月7日故伎重演爆发卢沟桥事变,引发中日全面对抗,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然后,日本加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结成同盟。

1941年12月,日本不满美国的封锁禁运,又疯狂的偷袭珍珠港,把一个自己惹不起的对手拖下水,这样日本就已经接近失败了。

在中国战场,日本屡战屡胜,东南亚战场也节节胜利,但对手却越打越顽强,越打越有信心,日本实际已经深陷战争泥潭,无法自拔,而国内却一片叫好,日本正是在亢奋的爱国主义和胜利声中,走向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