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内心常常对佛学的知识有疑问,又没大师指点怎么办?

内心常常对佛学的知识有疑问,又没大师指点怎么办?

2020-11-17 00:03阅读(59)

内心常常对佛学的知识有疑问,又没大师指点怎么办?我算是一个初学者,学习佛法两年,但是身边又没有大师指点,想问下大家没有大师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疑问的。:哎

1

哎,看见很多人没有系统学过佛法,以自己的分别念来指导您,末学很难过。

这是【以盲导盲】,就是一个盲人不知道路,却告诉另一个盲人,路往那个方向去。。。



先谈末学自己的经历。

我2013年开始自己学佛经,念咒语,去寺庙,但是没有高僧系统指导,那段时候,真是盲修瞎练啊。

于是我开始祈祷有高僧指点。很快,公司新来了一个同事,觉得她也很普通。后来,看朋友圈发现,她经常发一些佛法内容。然后末学请教她一些简单的法义,发现她很懂佛法,然后她把高僧介绍给我。。。从2014年到现在,一直系统性的学法,收获很大。



重点是您自己要有【希求心】,佛菩萨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您有希求心佛菩萨一定知道。

其次,您要积极和您能沟通的人交流,就会发现有学佛的人,从而介绍高僧给您。

第三,要会观察【高僧】,真正的高僧有慈悲心,您能感觉到他的柔软的心?。您还要经常祈请高僧传法,如果凡夫不请,高僧不会主动宣讲的。高僧不会重视敛财,您供养高僧1元,他不会嫌少,您供养高僧万元,他不会嫌多。

第四,记住高僧利益您的最主要方式是传承佛法。其他积累福报的行为可以做,但不是主要的。



至于很多人告诉您,自学佛经就行,不要轻信。古往今来,没有完全自学成佛的。释迦牟尼佛,依靠文殊菩萨指导法义。六祖慧能大师,依靠五祖在禅房单独密受法义而证悟,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下五祖公开讲法就能证悟的。

比如“烦恼即菩提”,网上有很多解释,但是往往是肤浅的解释,也有凡夫以自己愚痴分别念来解释。就算是高僧的解释,也往往是只解释浅显的含义。真正深意的含义密义,高僧需要观察您的根器,您修行境界够了,才会给您开示。

佛法是讲究【传承】的,没有高僧自己也无法获得释迦牟尼佛传下的传承,没有传承,学起来就事倍功半。

愿您早日找到高僧,

愿众生离苦得乐

2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我的经验是囫囵吞下,不知不觉间,答案会自己出现的。本来读宗教经文就不是为了博学或炫耀的,只为了冲淡世俗的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雷姆特”。

我背《心经》的原因是因为在一个梦里有一位老和尚请我跟他一起诵经,以法护念。只是读过几遍的我在梦里没法完整地背出来,心一着急就醒了。我很好奇自己能否依靠条件反射在梦里背书,于是把它不求甚解地背下了。可是再没梦到和尚在梦里要我背经,倒是渐渐地对“空”、“色”、“五蕴”、“般若波罗密”这些字眼产生了印象。后来无意中在京东秒杀了一本《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里面把所有名词都深入浅出、结合实际讲解了一遍。

老实说,我是读完了《金刚经》才知道它是“万经之首”的,因为它不仅科普基本名词,而且相当于大学给新生发的《学习方法》,启发佛学学习中先要建立的“破执”观念。这个“执”其中一个意思指的就是“为学日增”,佛法不重在见多识广,重在“空性”。只要你读了后能够减轻思想负担,就是“了悟”了。

所以,真没必要追求名词解释,先背下来,能背多少是多少。背不下来可以读中文版的,字里行间看出什么就是什么,这是属于你的那一面,自己舒服和觉悟就好。

至于梵文版,我并不执着读或背,也不追求解释,反正梵文部分的咒语一般有韵律美,例如:“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经末要连读三次,我就比前面的经文背得更快。

如果你对某部佛经特别有感觉,可以反复读,专门读,一辈子主修,不读其它的经也没关系。六祖慧能就是专注于《金刚经》的,其它经文的学术成就不见得出众,照样成为典范和大器。可能他的先天特长是“破执”,灵魂深处念念不忘的功课与功德是为世人布“破执”的道,于是人生中第一次听到他人讲解《金刚经》就如醍醐灌顶,醒悟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依皈佛门,以宗教形式实现人生意义。

而我,觉得自己“魔”比“执”重,就没有停留在《金刚经》,开始啃《楞严经》了。把梵文译音“楞严咒”念熟了还没看完,我也不着急。不是因为看不懂,是故意慢慢看的。我跟《楞严经》的想法是一样的:人之所以纠缠在“轮回”中不得解脱,是因为跳不出幻觉,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些幻觉,就是“魔”。而《楞严经》就是专门为“驱魔”而写的方法论,魔变幻莫测,迷惑心智,使人背离自己的真心。所以一看到“真所爱乐因于心中,使尔流转,心目为咎”这一句,就难受得想哭。目前使我有感的,就是这部经。卡在“十二因缘”的论述上,是因为我希望可以找到心魔的发源地,使心志不再不由自主地流离失所。

至于成佛的“法华”,圆满的“华严”,也许是其它有志于普渡众生的高人的“醍醐”,看起来象在讨论别人的心事,我的兴趣就没那么浓了。不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心有抵触而“冥顽不灵”,很难专心读下去。《金刚经》里提过罗汉的境界在于追求自身的完满,而菩萨则追求世界的圆满与大同,以普渡众生为境界。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经有不同的喜好的原因吧!

既然如此,又何必追求所有解释呢?


3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看到别人说得那么复杂,就忍不住说几句。

我从不信佛法,到对深信不疑有一年多,正是开始不信,又想寻找答案,所以亲身实践修炼,或者说修行。

期间没有老师指导,网络上的佛经就是我的老师,佛说以戒为师,那我便先戒,戒烟戒酒戒色,这是最基本的,等这些戒掉,我又开始戒荤吃素,开始日行一善,或者我认为是好的事情就做。

就这样过了半年,或许是机缘,我开始学打坐,持咒,也遇到了一些神奇的事,但那都不是我坚信佛法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我看来,佛法其实是一门生命科学,只要搞懂因果,弄懂轮回,你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是的,初级首先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果连这点都不知道,就想一步登天,简直痴人说梦。

说白了,就是当你弄明白这点,也做到了,自然会遇到好的师傅,这个师傅也许是人,也许是…

呵呵,到了那时候,可得擦亮心眼认真辨别啊。

4

多看经论,以经义为指导,须知佛经是佛所说并遗留下来的智慧宝藏,正如一句话说的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合什!

5

任何学习都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佛学中称为次第。人为什么要学习佛法,是因为我们自身精神的需要,佛法的智慧可以为我们解释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佛学是一门非常朴素而实用的学问,佛经里的文字其实并不复杂晦涩,只要思维逻辑清晰就可以看懂。古人翻译佛经,比如玄奘法师或鸠摩罗什大师,都遵循一个原则,叫做信达雅。信就是完整的表达原文意思,达就是思想透彻、通达,雅就是文字优美,富有文采,所以佛经也是中国古代水平最高、最有意境的文学典籍。

过去有一句俗语比喻佛法的学习过程: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说的是时间越长,离菩萨就越远。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心念不够坚固,愿行不能坚持,遇到一点障碍就会退转。比如你发愿每天念一百遍心经,开始还可以做到,慢慢的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越念越少,直至最后就放弃了。所以学佛要记住一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每一个初学佛法的人都会有疑问,这是很正常的事。从前大德开示说过: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由此可见,疑问就是对自身想法不断学习、修正的助缘,疑问越多、越大,最后的成就也就越高。当然,由于人的根器不同,悟性各异,所以面对的困惑疑虑也各不相同。

以我个人的经验,学佛最大的疑问就是:佛经中讲的都是真的吗?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菩萨在哪里、谁见过菩萨的真身?还有一些类似于:修行真的有神通吗?六道轮回是什么样的?我念了这么多遍经菩萨能听见吗?去寺院烧香拜佛了可生活为什么还没有改变呢?等等的疑问,数不胜数。

在这里,我们先不答疑,而是要反过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学佛?你的初心是什么?是因为喜欢吗?是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吗?是想修炼神通吗?或是为了赶时髦吗?还是想救度众生呢?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初心都不清楚的话,学佛岂不是歧路亡羊吗?

那么佛教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呢?佛告诉你,叫做涅槃。什么是涅槃?就是脱离生死轮回,正觉安住的境界。人为什么要脱离轮回,进入涅槃境界?因为人间这个娑婆世界是无边苦海。为什么人间是苦海?因为这里有八苦、有爱恨情仇、有贪嗔痴慢疑各种欲望。我们在这个颠倒世界中不知方向,心生恐惧,而佛陀就是一位良医,针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烦恼欲望对症下药,让我们的精神恢复健康。

在开始学习佛法之前,我建议各位先看几遍佛陀传。了解一下一个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年轻人,是如何从一位锦衣玉食的太子变成一位苦行僧,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觉者的故事。不清楚佛陀悟道的心路历程,我们永远不会理解佛教的精神内涵。

佛教严格来说不是宗教,佛是无神论者,是一位有大智慧的老师,一位看破宇宙人生真相的长者,我们因此尊称他为本师释迦牟尼佛。迦叶尊者曾问佛说:修行中遇到疑问怎么办?佛告诉他要依四法。这四法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简单说就是学习佛法,一定要认真学习佛教经典,即使菩萨们写的论或者小乘佛法的经书,有些教义也不彻底、不究竟,更何况现在很多半瓶子醋的学佛之人所讲的东西。佛法绝不是一般的常识,而是智慧,要用智慧进行思辨。比如佛说四大皆空,一切为空,你还不吃不喝了吗?那不是佛法呀,那是迷信无知。

佛灭度之时,阿难代表众弟子问了佛四个问题:以何为师?依何而住?云何共住?安何等语?我只说前两个。佛对阿难说:我入灭后,你们以戒为师。依四念处而住。佛教戒律众多,从居士戒到菩萨戒,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关于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即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佛涅槃之前说的这两点就是修行开悟的根本法门。

佛法一点不神秘,因为佛是人成的佛,佛也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学习佛法,最终就是要认识规律,知道因果,生起平等、恭敬、慈悲之心。我们如果过分的钻研名词术语、甚至神通异相,就本末倒置了。佛说法四十多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都是因时因地随机而讲,方法是因材施教,目的是让我们见到自性真心。所以,对于学佛的朋友,我认为读佛经,一定要从平凡处看,不要学什么机锋禅语、巧舌如簧、能言善辩,那不是佛法,是骗人的文字游戏。

再又回到初心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学佛?我认为首先是要学习佛陀的品格,然后是智慧,最后才能看破生起、到达智慧的彼岸。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之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也。为什么?就是因为佛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切身外之物都可以舍,为度众生可以粉身碎骨。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当然这是菩萨发心,我们差的还远,但可以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先自度,再度他人;先自觉,再觉众生。

对于您说的没有大师指点的问题,我认为不是学习的障碍。应以戒为师,依四法、四念处好好学习修证。缘分到了,自然会遇到名师。净土宗有句话叫做:老实念佛。说的是心存一念,不可攀缘附会、心随物转。认真读书,才能断疑生信,你就会发现佛陀在几千年前说的很多事情,现在都被科学所证明了,是真实不虚的。大至宇宙边界,如三千大千世界;小至细菌,如一碗水有八万四千众生,等等。
天堂地狱皆在人间,六道轮回果报不爽。您问我见过菩萨吗?极乐世界在哪?我告诉您,父母就是我们身边最大的菩萨,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纯洁善良的心中。

6

你好、很高兴的来回答你的提问、

以下为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今年32岁、87年生人!从我八岁左右开始接触关于佛教道教以及我们东北这边的地方仙!开始的时候我属于好奇、但是我不是太信!应为小的时候我属于一个爱调皮打架的孩子!属于小混混类型的、但每一次在外面!我还真就比较幸运的躲过每一次劫难!至少进过派出所、刑警队!但是我还属于合法公民!一个没有案底的良好公民!好了废话不多说!

1、对于信佛对于佛教道教,我认为都是已慈悲救赎世人!道教是画符咒!佛教是顿悟因果来开示示人!有那么一句话叫释儒道!

2、我认为不管佛教也好道教也好!都是提倡百善孝为先!我们作为世间俗人来讲!还是先尽孝为大、如果已经尽到了!你想远离这个花花世界!你可以选择出家而且必须正视出家、先去庙里呆上三年、看能否经得住考验!否则还是还俗比较好!(应为你有任务、没完成)

3、对于想学佛而用佛经来打通大脑去做买卖的话、我劝你还是放弃!应为做买卖的人、都是缺斤少两!古话说、无奸不商!都是做的缺德事!

4、这也是我今天正要说的话!你想学佛究竟为了什么?如果为了往生,不受轮回业报!那我告诉你、不用去念经学经!你就天天做好事!不杀生不邪淫!不妄语!不偷不抢!反正是坏事别做、你可以往生!天天念西方教主阿弥陀佛就可以!如果你不为了往生、为了成佛的话、那你也不用去开悟、找师傅!你就天天做慈悲事情就可以!佛、观世音无处不在!所以哪里有人需要哪里就应验(亲身经历、我的姐姐得了癌症、而且晚期2度最高3度医生说治好了也就2年时间活头、到现在已经3年了虽然我为他治病花了所有积蓄还拉了20万债务!导致我天天到处摆地摊。但是我诚心诚意去求了,所以也应验了!)

5、所以说想成佛是几生几世累计下来的、不是说想成佛就成佛的!别说我们俗人了,出家人都办不到!佛教其实是一个行业!有好多人说我不信、摸不到看不见的、就好比你去人民大会堂开会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去的!都进去还哪来神圣可讲了!想成佛必然先往生西方净土!到那个时候有的事时间样你们天天诵经念佛、听法!世间的日子其实很短暂,不如多多益善为妙!不拿出慈悲心救世、哪有成佛之道啊!不如在没成佛前我们就把成佛后的活先干了!这不是更好吗,提早体验!提早成佛!我还要奉劝各位如果为了成佛而学佛!首先你就犯了贪戒!楞严经讲、贪嗔痴!为了逃避轮回之苦的想往生!看见其他师兄往生西方了!你也开始下功夫求往生!你也犯了嗔戒!所以、金刚经讲的很清楚、要做到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你只有这样才会无私的慈悲无私的爱无私的付出!最后在不经意间成正果!多多放生、救它一命、非一般大善能比的!比你在寺院上香磕头!做义工的功德还要大!佛倡导的是万物本根、佛是不需要我们去上香、跟当下人的!(只要做到敬意就好)

以上为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同时希望你早日大彻大悟

7

学佛就是信,愿,行,这三者是逐次递进的,首先就是要信,无风不起浪,学佛要真正的信进去,信是根本,没有信就不要去谈发愿,也不要谈疑问,没有信这个根本什么也修不出来,反而疑惑越来越多。

很多人学佛有疑惑,这个疑惑就源自于自己的信心不足,自己的正念不足。举个例子,我们读佛经,佛经很多都是古文言文,很多时候都读不懂,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多疑惑,业障就会现前,因此我们就需要佛力加持,需要信心。佛教里说非福德因缘深厚不能入我佛门,我们今生接触佛教听闻佛经,这都是几世以来的福德因缘累积而成,因此我们要生信心。我们学习佛教知识是为了修行,六祖慧能一个大字不识,读经都需要别人提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了禅宗的祖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的师兄神秀学识深厚年纪轻轻就讲经说法却没有明心见性。我们试想一下对于佛教的知识真的是源于自己没有人指点吗?为什么六祖慧能不识字能讲经说法呢?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疑惑来自于自己内心的障碍,学佛修的是内心而不是那些知识,譬如净土宗念佛,师父不教你别的东西,就叫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念到往生,往生就是死了。另外我们学习佛教的知识很多时候都只是学的皮毛,根本上的东西都不在书本上也不是师父能说出来的,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这个意思,其实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本性,佛不在外而在内,能所不二。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佛教里的经藏是无量无边智慧如海的,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学习佛学经典但前提是收住自己的内心,当有疑惑的时候,我们就要念佛,或者是忏悔,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师父的帮助亦或者是好高骛远,这都是自己的贪念作怪;念佛就是要我们培养自己的正念,有了正念自然就不会有太多虚妄的疑惑了。

8

对佛学,产生很多疑问,这样很好,也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人出于敬畏之心,也不好怎么去追根究底,也因此,造成原地踏步学不进去,甚至产生退缩之心。所以,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认真的说一说。我呢,也是将就一时所想所说,不仅不全,并且也未必对,只是尝试公开探讨互相学习,有错莫怪。

念经的作用是什么?

读经开智慧,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吧?对的,就是开智慧的。问题是怎么开啊?

经书,是圣贤所留下的。比如佛经,是释迦佛传法时的内容,是后人根据佛说,写出来的。那么我们读经呢,就是要读懂,读懂里面的道理,在说什么。这样就等于开我们的智慧,知道了道理所在,然后就开始行了,这便是信愿行中的最后一个行。

我们呢,经常看到人家在念,念的很快,或者像在唱。这里面也涉及到读懂的问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唱念过程,是一个弘法过程了,也是讲究功德无量,也要求专心,不出错,这样效力才更好。

念佛念名号念咒语的作用是什么?

念佛念名号念咒语,是一种感应道交了,就像拨打电话号码一样,所以也讲究要专心。经典有说,制心一处,无所不办。达到这程度,需要修行吧,非一时之功。当然也不排除有,但可能不多见。

佛通过什么方式来接引呢?

常听人说临命终时,西方三圣会现身接引。可是《金刚经》有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可矛盾了啊,对不对?好像也经常听说,佛是放光接引。《中阴救度法》里面也是说放光接引的,佛菩萨会现身,但以放光的方式来接引,如果看到并敢于相迎上去,那么就得度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研读。

关于戒律的问题。

戒律,好多种啊,普遍的有五戒,还有比丘戒,菩萨戒......

关键是你在什么身份来学佛?我倒是也认识很多人,好像守了好多戒,可能一些戒不是自己需要守的,当然了,能守也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很多人会拿出家师父的一些规约,也来约束自己。那这事有没有必要呢?见仁见智。

关于戒,我有一点看法。比如戒色,某人本身对异性本来就不感冒,所以从来都不起心动念过,更不会逾越。这算戒的好吗?比如某人本不爱荤腥,所以,一直素食,那这又算什么戒呢?不算什么难事嘛,窃以为,如我爱抽烟,我若能戒掉,那才真是戒的本事。我本贪荤腥食物,我能坚持素食,那也才算真道行。我本贪睡,然后我能克服自己天天早起......

一时,也就只想到这三条内容公开出来交流,也是个人学习思考内容,若有不妥之处,还请有缘人指教。本人命理师陈一宏,欢迎关注交流。

9

先研究印度教的历史吧!过去没有现在查阅资料方便!现在就要考证其来历了啊!记住尽量看印度原始资料!少看佛教的说词!会有很多的差别!弄明白真实历史由来很重要的,很多的经论是来中华后编造的,无语啊!

10

很久之前,也曾像你如今这样彷徨过。这也应该是自修者懂得思考后都会面临的问题。那时候想要求教途径很少,网络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像现在提个问题就有几百个人来帮你,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那年遇到一位有着古老传承的长者,向他请教一些修行上的知识,临前他给我推荐了一份书单。说是学佛得从基础学起,一开始就看“经”,能通达的概率太小了。于是给我推荐了几本“论”。

“经”一般是讲定,也就是怎么修行的方法。而论是讲“慧”,是告诉你怎么做才能得定。现在把这几本书也推荐给大家。(建议按顺序阅读)

1.《大乘百法明门论》

2.《唯识论》

3.《瑜伽师地论》

4.《菩提道次第广论》

5.《大智度论》

前面先了解各种识是怎么来的,这个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然后告诉你这个识修行上要怎么针对,怎么去修正,这也就是修行了。

这样读完,佛学的知识才能称为一个体系,有了体系也就知道自己学习路上的问题在哪里了,要怎么去解决。不然像我们很多初学者连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提问都提不出来,这就不善了。

当然,能找到明师指点是更好的,因为彼此的智慧是不一样的,考虑问题的长远也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给予我们指点,我们也才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审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