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有没有祖辈家境殷实,到了父辈,越来越弱的,说说感受?

有没有祖辈家境殷实,到了父辈,越来越弱的,说说感受?

2020-11-12 09:32阅读(60)

有没有祖辈家境殷实,到了父辈,越来越弱的,说说感受?今天聊天,听到一个90后说自己的家境,让人叹息,:解放以前这个现象也有,但很少!建国以后,文化大革命

1

解放以前这个现象也有,但很少!建国以后,文化大革命,彻底将这一现象打破了!没有越来越弱,直接到底!改革开放后,这一现象又存在了!

2

哈喽,大家好,人们常说就是富不过三代,穷也穷不过三代,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农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家乡一直是生活在农村的,就在我老爷那一辈儿,这是我所知道的家境非常富裕,就是人们常说的地主,经过改革开放呢,然后他一再是地主了,而且对地主的打击也是非常厉害,我爷爷当时小的时候也是家境比较好,后来大学之后就做了老师,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对老师的批斗是非常厉害的,然后他们家的子女啊,也因为此事耽误了上学,就是我爸爸当时,因为家里人口比较多,而且他是在家里排行老三还要照顾他们的弟弟妹妹,国家那时候对地主家庭上学也不太扶持,然后就导致了上学时候年龄很大了,但当时我的爸爸是学习非常好的,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啜学,我爷爷呢?还是当了老退了休也有退休工资,我爸爸他们这一辈,他们兄妹七个,然后没有一个人有正式工作,也没有一个人上过初中,所以我爸爸这一辈儿那只能在家里干农活,做一点儿体力劳动,从这以后,我们家的生活都不是太好,然后我们呢?然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上到初中,高中,要由于家境不太富裕就嗯没有在读书了,也是由于学习不是特别好,不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然后就选择了辍学,而到了我这一辈呢,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摆脱这一个贫困的家庭

3

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么一说,所以说祖辈家境殷实后辈衰落的也是正常。

聊聊一个家族吧,这个家族是山东德州的,祖爷爷哪一辈是个地主大概是几百亩地吧。在德州、天津、北京也有买卖铺户,算是个有钱人家。

民国初年不知得罪了谁被绑了肉票……!花了很多的钱才被赎回来。

赎回来以后没有多久就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在发丧完他以后,因为分家产翻了脸。于是就打开了官司,民国初年打官司是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为了打这个官司哥俩都使了不少钱,等官司打的差不多了以后家业也给打衰败了。

剩下的那点家产哥俩一分也没有多少了,于是从有钱人家变成了一个下中农,虽说不是穷光蛋,但也败的差不多了。

后来哥哥一家,在山东实在混不下去了30年代末闯了关东。又经过一番颠沛流离,他的儿子一家50年代初有进了北京的,有去了新疆乌鲁木齐的……。

这个家族另外一支,听说留在山东本地,没有出来,成了彻头彻尾的穷光蛋老农民。

也幸亏这个家族折腾衰败了,否则解放初期土改打土豪分田地估计也受不了。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失就有得,有得才有失。

4

哪有祖辈家境殷实可言,解放后,都把地主老财、资本家打倒了,都把地主的土地收回分给大家了,资本家的财产没收充公了,哪还会有什么家底呢?人人都一样,都是从头开始辛苦创业,谁也好不到哪去,大家是平等的,也是公平的,没人多吃多占。这就是靠本事吃饭啰,当然了,思想活、脑子灵的勤奋人应该最先冲出贫困圈,总结经验后,再创业发展,这日子嘛当然越过越红火了。反观那些因循守旧,观念不转变的人,这日子嘛,也许就难过一些。不管咋说,大家同在一个起跑线上,能者上,弱者下,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无人能改变,即使改变了,一样得回去,不是那块料,他也攒不了家底呀。













5

是的,我祖籍烟台城关镇人,祖辈奉朝庭去打仗,在班师回朝时在济宁金乡县张家楼驻扎下来,不想到海边那个地方生活了,然后我家这支就屯兵在羊山镇,丘官屯村,这个地方比周围地势高,也叫高台子,前后三个自然村,我家现居中间,(解放)电视剧鲁西南重镇,我外公是农会领导和韩英一样牺牲了。

祖祖辈吃军粮打仗的,前辈高子都特高,脾气特暴躁,说力大如神,拉着元宝去赌博,最后败在我爸这少爷手中。

父亲俩次当兵,第一次当壮丁,说当时验兵时在宽阔空地,裸体赤身,排开看有没有庤疮。

第二次是逃兵回家顶别人当兵,在徐州和安微跟吴化文当警卫,在一次打架后外出买东西时逃跑,过关卡时一位老百姓给换了军装。

才一路走亲靠友到家,又做起了卖买到过上海,战乱回乡当本色农民成家立业。

土改时划成分是贫农,父亲一生《活着》剧的富贵的一样生活。

五七年发大水,给我妈烈士子女开了准迁证。

坐火车到华阴再到大荔县姑家去了,当时姑夫在西安高级军官战犯所里,和姑家不能沾上政治色彩。

又到宝鸡虢镇下火车,挑担父亲前面筐里是大哥,后边筐是二哥,娘腆着临盆的三哥走着。

走着饥寒交逼问那里是咱家呀,路上给点吃的,当时山东河南江苏安微人都逃陕西来。

陕西天然屏障战争,自然灾害少,到了凤翔姑家,在山东会帮助下己生活了六十三年了,三哥生下七天风夭折了,我和大哥差九岁,二哥大我七岁。

大哥十几岁当学生兵上三线修铁路了,二哥十五岁也参加工作。

所以我觉得自已是老大,带领弟妹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日子,不堪回首。

6

中国人期盼世代名门,百年望族,其实都是良好愿望,黄粱美梦。一位伟人评价荣氏家族说,近代以来,历经三代而不衰,也只有荣氏一门。其实,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历史长河中,名门望族何止千万,一处处雕梁画栋、深宅大院都做了旅游景点,烈火烹油的繁时盛景,也只有导游口中。子孙后代星散全球,墙上留几副照片和陌生的姓名。故宫挂错光绪皇帝的照片,被亲生儿子溥仪指出,我宁可相信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倒不是顾忌故宫工作人员尴尬,而是叹息一代王朝何止于沦落如此。一部《红楼梦》,一座大观园,看痴了多少人,到如今任凭专家去考据详细地址。农村人有一辈强一辈弱的乡间俚语,多见过教子有方,儿女成材的乡村典范,少见有家道殷实代代相传的例子。大约是家宽出郎当,温饱思淫欲,多数会宠养出纨绔子弟败家子。

7

我来说说我家的情况。

我老爷(爸爸的爷爷)他们家当时很厉害的,他是日本留洋生,后来日本人打到我们这里,我们村驻扎的日本人被弄死两个人,日本人把全村人集中起来,要用机枪杀人,我老爷就用日语对日本人说了一通,最后救了全村人。这在我们当地的县誌里都有记载。日本人滚蛋以后有人抬了一箱银元请他去担任市法院院长,他不去(这是我爸告诉我们的)。因为当时是战乱年代,他就只在我们县城高中教书。

我爷爷当时是中学教书的,在那个年代算是文化比较高的。我们村里的地和种的各种树据说当时全是他们家的。后来土改就全分了。

我爸是个老中医,到现在他还能流利的背出各种处方,在医院院校进修过一段时间,其他都是他自学的,我还是计较佩服的!

我就有点惨了,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拿出手的事业,一代不如一代一代呀!加油努力吧,向前辈看齐!

8

哈哈,五十岁靠上,祖辈地主的,那不父辈越来越弱么?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靠自己谁能买得起房子?

什么感受,蓝瘦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