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抗日期间步枪有中正式、汉阳造步枪、老套筒、湖北条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抗日期间步枪有中正式、汉阳造步枪、老套筒、湖北条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2020-11-10 16:01阅读(61)

抗日期间步枪有中正式、汉阳造步枪、老套筒、湖北条子,它们有什么不同?:老套筒是汉阳造的早期型号,湖北条子是对汉阳造的另一个称呼,它们三个其实就是同一种

1

老套筒是汉阳造的早期型号,湖北条子是对汉阳造的另一个称呼,它们三个其实就是同一种步枪,都是对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Gewehr 88)的仿制产品,从1895年开始量产到民国垮台一共生产了大约1083480支,一直都是国内武装力量的主力装备

(汉阳造的前身德国委员会步枪)

而中正式步枪是对德国毛瑟24式步枪的仿制版本,24式步枪也就是鼎鼎大名98K的前身。因为毛瑟公司在步枪发展的思路上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导致24式与之后的Kar.98式,以及更老的型号G98并无太大差别,只存在长度与背带等细微不同,后者是一战时期德军主力步枪,而G98是取代了1888式才成为德军主力的。


(一战末期出现的G98)

必须强调的是,1888式步枪是德国面对法国换装1886式勒贝尔无烟火药步枪的压力之后,才紧急打造出来的,因为法国对德国有世仇,谁知道全面战争哪一天到来呢?为了加快换装速度德国成立了一个步枪开发委员会,因此1888式也被称为委员会步枪。

(委员会步枪的无底缘瓶颈子弹和漏夹)

1888式的枪机是由“斯班道兵工厂”的技术员“路易斯-施勒格尔-米尔希”设计,这个兵工厂是奥地利的公司,枪击的设计也是由奥地利曼利夏步枪的枪机改进而来的,枪管膛线仿制了法国勒贝尔1886式。委员会步枪最大的进步是使用了无烟枪弹,很可惜这种枪弹也不是德国血统的,而是由瑞士7.92mm无底缘瓶颈弹改进而来的,

(漏夹与桥夹的区别)

委员会步枪的装弹模式也与后来的毛瑟式天差地别,它使用的是漏夹而不是桥夹,这一点与后来的M1加兰德一样,只有在打完全部5发子弹之后才能重新填装。由于早期的无烟火药子弹威力过大,炸膛现象时有发生!设计师阿曼德·梅格又设计出枪管套筒,这一点被汉阳造继承,老套筒的外号就由此而来。


(上图展示的委员会步枪套筒设计,被后期的汉阳造取消了)

综上可见汉阳造与德国毛瑟步枪并无太大血统上的联系,因此汉阳造与毛瑟式、中正式的关系也不大,但是都使用了经典的旋转后拉枪机和前端闭锁机构。中正式是1924年定型的德国标准步枪仿制品,而1924式是基于1898式将枪管缩短150mm之后的产品,因此说中正式带有纯正的毛瑟血统,它与委员会步枪以及汉阳造有很大不同。

(一战时期德军两款步枪)

1924式标准步枪更像是捷克陆军的24式,它的枪栓是直的,背带也是在枪的下方,并不是像Kar.98k那样在枪的左侧,长度也爱98k长一些,这都是些细微的差距,而总的原理是一样的。

(中正枪根据中国人身高作出尺寸调整)
(委员会步枪的刺刀与汉阳式大相径庭,一个在侧面一个类似三八式,在步枪下方位置)

(委员会步枪的刺刀很奇葩,与传统枪刺的位置一样)
(中正式的刺刀仿制了1924式步枪,在枪管的正下方位置,这与汉阳造类似三八式设计的刺刀座大不一样)

如果你觉得小编的总结还不错,就请点击关注吧!更多原创分享期待您的点评。

2

老套筒是直接对德国M1888委员会式步枪的仿制,1894年,湖北汉阳厂引进了之M1888的整套设备,隔年开始量产。由于M1888的枪管外边还有一个与枪管不直接接触的套筒(形成了自由浮动设计),在家这批枪是最早开始量产的制式步枪,因此被称之为老套筒。

而汉阳造其实和老套筒一样都源自M1888,只是汉阳兵工厂在1904年和1910年老套筒做了些修改,尤其是去掉了枪管外边那层套筒(因为以当时的精度,套筒让枪管浮置没意义,而且雨水容易泡在里面腐蚀枪管)。

但以上两个都可以称之为汉阳造,只是为了区分早期有套筒的版本,因此将带套筒的称之为老套筒。

而中正式是正儿八经的毛瑟枪机,仿自1924年的毛瑟标准型步枪,和98K算是个同门师兄弟。(上是毛瑟标准型,下是98K)

3

中正式是民国时期中国仿制德国毛瑟24式步枪的产物。很多人一直认为中正式仿制的是毛瑟98K,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德国当时推出了毛瑟98K的简化版毛瑟24式步枪,性能较好所以得到了民国政府的青睐,引进予以仿制。



中正式步枪整体上性能中规中矩,完全可以和日本的三八式步枪相比,只不过拼刺刀时长度较短比较吃亏。中正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不足,而且质量参差不齐。中正式在抗战乃至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都不是主力武器,总产量还不到100万支,而且抗战中由于材料问题,质量远不及早期版。

老套筒步枪,其实是引进的德国1888式步枪。当时德国研发新式无烟弹药后研发的1888式步枪,容易炸膛,后来德国方面蒙骗清政府称这是毛瑟步枪,不知情的清政府就大量引进了这款步枪和生产线,后来才发现受骗了。由于担心炸膛,所以在枪管外又套上一层,所以看起来像双层枪管,也就被称之为老套筒步枪了。




汉阳造其实就是湖北条子。与枪管外再加一层的老套筒不同,汉阳造采用了直接加粗枪管的措施,没有另加套管,而且由于是在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所以这种改进后的步枪被称为汉阳造。不过汉阳造和老套筒步枪,直到抗战还是很多中国军队的主力武器,大多膛线都被磨平了,射击精度极差,但是由于缺乏武器,只能继续使用。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简单说,中正式是仿造德国毛瑟M1924步枪,同德军二战的98K是一母兄弟,相当先进。

中正式的主要缺点是枪身较短,所以安装了长刺刀以后仍然不如三八式步枪,所以拼刺较为吃亏。

其他各方面,除了后坐力以外,中正式都稳赢三八式。

而汉阳造和老套筒都是清末仿造的德国委员会1888步枪。这是一种老式步枪,还是使用元弹。然而步枪在这几十年进步有限,所以这种老枪在抗战中仍然普遍使用。

老式的汉阳造最大的特别,在于有枪管外部有一套薄薄的套筒,叫做老套筒。

然而,这个套筒的作用不但,加工又非常难,后续的汉阳造就取消了这个设计。

至于湖北条子是汉阳造的另一个外号,因为它是在湖北汉阳兵工厂生产的。

总体来说,中正式是新式步枪,汉阳造是老式步枪,而老套筒则是最老的型号,大多是清末和民国初期生产的。

川军手中的很多老套筒,枪击都已经脱落,需要用麻绳捆绑。这种老套筒,使用已经有三四十年历史,比士兵还要大一倍。

5

抗日铁军第74军可不是从一开始就“装备精良”,需要说明的是,俞济时第58师因为关系特殊确实是调整师的装备,但是王耀武第51师可没有这个待遇。1938年11月,王耀武赴衡山参加“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跟宋希濂谈及了自己部队的装备,有据可查的配置是“中正式”只占三分之一,而“汉阳造”居然占到了三分之二!这还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呢。




按理说老王的关系也够硬,第51师为什么连“中正式”都弄不齐整呢?因为该枪实在是量产太晚并且产量不足,按民国纪年来算,中正式步骑枪专业称谓应为“二四式”,也就是民国二十四年定型的意思,那就是1935年,距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只有不到两年光景了。其实老蒋对“二四式”能否尽早装备部队是极为上心的,期间去了两次巩县,并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中正式”(就不称二四式了,免得混乱)可算是国民革命军第一款制式步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的汉阳造属于清末民初就定型的装备,跟国民政府没啥关系,只不过北伐军接收汉阳兵工厂以后继续生产而已。但“中正式”则不然,它是根据1932年军事委员会“全国制式武器会议”的决定开始研发的,确实属于国民政府时期自己弄的产品,尽管是仿制。


(白崇禧用的是中正式)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军事委员会兵工署决定以德国毛瑟的“1924年”型步枪为蓝本,在河南巩县兵工厂生产自己的制式步枪(这个1924就是巧合了,不是二四式的称谓由来)。经过必要的筹备和设计,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11厂)以德国人的图纸为基础,再进行了少许改动后,于1935年生产出第一批样枪。


日本人当时的主流装备是“三八式”步骑枪,也就是明治三十八年的1907年,那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而中正式的原型是一战后的1924年才研发的,本来就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步枪,再考虑“德国制造”的优秀,所以中正式在整体性能上确实要超过三八大盖。唯一有所争论的,是老蒋亲自提的建议中,认为德制原枪毕竟是按欧洲人的身材和臂长设计的,东方人不太合适。


《汉阳造》剧照


于是巩县兵工厂生产出来的中正式步枪,比德造的“1924式”步枪略短,枪长为110厘米,当时就有人提醒说,中国军队将来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人,而三八大盖的枪长达到127.5厘米,对刺时容易吃亏,所以后来以刺刀找齐(中正式的刺刀为57。55厘米,日本的三十年式刺刀51.2厘米),再然后一帮拍马匹的就将二四式命名为“中正式”了。


中正式的量产时间已经是1935年10月,这就意味着距离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只有22个月了,并且我们还要注意,在第一批所谓的“德械师”当中,只有教导总队是进口的10000支德造“1924式”步枪,其他调整师基本都要换装国械的中正式,而巩县兵工厂的产能是有限的,到1936年底总共出厂50000多支,连第一批的10个调整师都满足不了。




这才造成了第58师可以基本装备中正式,而第51师仅能在开战时装备三分之一的原因,所以中正式在1937年装备数量太少,也是制约抗日军队战斗力的一个因素,中央军尚且如此,杂牌军就更别提了,根本轮不上大量列装。同时,战争打到河南后,巩县兵工厂又面临整体搬迁到内地的问题,期间自然就得停产,也就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汉阳造”就相对比较落后了,尽管它的原型枪也是德制武器,可那是“1888式委员会步枪”(专业称谓八八式),也就是德国人在十九世纪末的产品,还不如三八大盖的性能呢。不妨这么结论,中正式的性能要优于三八大盖17年,而三八大盖又优于汉阳造9年,这几乎就是三个代差。而汉阳兵工厂生产的这款步枪,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主流装备,到了30年代后期严重落伍了。


《汉阳造》剧照


而所谓的“老套筒”和“湖北条子”正是对八八式步枪的内外区分民间称谓,因为进口原装的德制“1888式委员会步枪”有个缺点,那就是容易炸膛,所以晚清兵工厂只好在枪管外面又套上一层,所以看起来像双层枪管,是故称为老套筒。而汉阳兵工厂自产的八八式步枪吸取了这个教训,直接以加粗枪管的方式解决,也就不需要再加什么套筒了,汉阳产的嘛,即被戏称为“湖北条子”,关于湖北方言这一块,咱就是老外了。


1937年11月巩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一体撤湖南株洲,合并组建为兵工署第1兵工厂,期间又辗转多地,比如长沙、桂林等等,整个抗战期间共生产中正式30多万支,但是相对于几百万军队的体量,仍然是供不应求。被新四军消灭的那个翁达独立第6旅,就因为装备一水的中正式和捷克式,而被称为“梅兰芳式部队”,可见一斑。


关于这两款枪的具体结构和性能指标,大家多有列出,笔者就不赘述了,本文重点谈及抗战期间的装备情况。


6

汉阳造来自于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早期的1888式步枪容易炸膛,所以德国人给这枪的枪管装了一个套筒。汉阳兵工厂在仿制的时候,保留了这个套筒的设计,所以早期型的汉阳造也叫老套筒。后来经过汉阳兵工厂经过改进,减掉了套筒。老套筒和汉阳造就成了区分新枪和老枪的称呼。至于湖北条子,应该是汉阳造的另一个称呼吧。

中正式是仿制的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在仿制的时候,为了和日用38枪的日军对抗,专门配发了加长的刺刀,老弥补中正式步枪长度山的不足。即便这样,还是比假装刺刀后的38枪短10厘米。

老套筒和汉阳造使用的是7.92毫米圆头弹,枪口初速比较低。造成汉阳造系列的有效射程比较短。而中正式使用的是7.92毫米尖头弹。枪口初速比较高,有效射程也比汉阳造高。二者的弹药并不通用。汉阳造使用79尖弹时,对枪械损伤很大,甚至可能炸膛。

在和日军的38式远距离对射的时候,中正式还基本上可以打成平手,汉阳造就吃亏不少。老套筒由于普遍老旧,差别就更大了。加上八路军的兵工厂的条件简陋,提供的很多弹药是复装弹,质量很不稳定,对射的时候吃亏更大。这就迫使八路军很多时候通过伏击打近战解决鬼子,并且刻苦训练刺杀技术,来杀伤日军。以至于在44年、45年的时候,在冀中和山东地区有些鬼子在进攻时看见八路上刺刀准备进行白刃战的时候掉头就跑。

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能有老套筒和汉阳造都是好装备了。很多地方部队装备奇缺,甚至要大量制造独橛子之类的土造武器来对付敌人。威力被日军严重鄙视的边区造手榴弹也成为了大杀器。很多人设置只能用冷兵器甚至是农具跟侵略者拼命。想到这些就感慨万千。我们永远也不希望取经历先辈们承受过的苦难,但是请正视和铭记我们的今天是怎么来的。

7

十九世纪末德法对峙前线 一名法国基层军官叛逃德国 索要十万马克 说法国有一件秘密武器 德国军方给了钱 法国人拿出一支步枪 这支枪使用的是无烟火药 比德国的制式步枪好的多。德国为了追上差距 成立了一个招标委员会 全国招标新式步枪 很快一个从没听过的公司中标了 但是它的枪支被德国军方否定了 虽然使用了无烟火药 但是枪支其他小的毛病不少。随后证明这是招标委员会部分人员暗中成立的公司投的标 在这之后大名鼎鼎的毛瑟兵工厂拿出了自己的设计 这就是日后名扬天下的98K 德国军方很快采用了。而前面委员会设计的步枪 靠欺骗当时的清朝说是这是毛瑟步枪 并传授生产线 从清朝大赚了一笔。清开始生产这种步枪并装备部队 因为是汉阳兵工厂生产的 所以这种枪又被称为汉阳造!

8

我是Sasha,让我回答。简单来说,中文版本是德国毛瑟M1924步枪的仿制品。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98K的母弟,相当先进。中关的主要缺点是枪身短,安装长刺刀后仍不如38型步枪,所以打架比较不利。在所有其他方面,除了后座力之外,中国队都获得了第38届冠军。汉阳制造的袖子和旧袖子都是清末复制的德国议会1888步枪。这是老式步枪。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步枪的发展是有限的,因此这种旧枪在抗日战争中仍然很常用。老汉阳的最大特点是,在枪管外面有一个细套筒,叫做老套筒。但是,这种套筒不仅有用,而且加工起来非常困难。随后的汉阳取消了该设计。至于湖北跳子,又是汉阳的绰号,因为它是在湖北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一般而言,中文版是新步枪,汉阳制步枪是老式步枪,旧袖子是最古老的模型,主要生产于清末民初。川军手中的许多旧袖子已经从枪击事件中脱落了,需要用绳子捆起来。这种旧袖子已经使用了30至40年,是士兵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