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

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

2020-11-07 23:01阅读(61)

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个称谓起源于明朝,很快就流传开来。这八个人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

1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个称谓起源于明朝,很快就流传开来。这八个人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和苏澈。他们都是文坛上的耀眼明星,但同时他们也都是官场中人。官场沉浮远比文坛起落要复杂得多,残酷得多。

这里按照出生的时间顺序来说一说唐宋八大家的官职:

第一位出场的就是韩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出生于768年,他童年生活是很悲惨的,三岁丧父后随兄长生活,十岁的时候又兄长去世,他只得跟着寡嫂生活,后来19岁投奔族兄想寻找入仕的机会,结果第二年族兄又去世。他科举考到第四次才中进士第,后来的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均以失败告终。三十岁之后才开始进入官场,主要是在唐宪宗时期为官,曾数次遭贬,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唐宪宗时期的主题就是削藩,而韩愈曾奉命写过《平淮西碑》。他生前最大的官职就是六部侍郎,其中去世前的职位是吏部侍郎(正四品上),去世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正三品)。

第二位就是柳宗元,柳宗元比韩愈小五岁,他出生于河东,也算是世家大族。他前半生要比韩愈幸福的多,参加科举考试则进士及第,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也中榜,二十来岁就已经入仕。但是他的后半生却并不好,他希望朝廷进行改革,因此与当时的主张改革的王叔文走得很近,在唐顺宗继位后,曾有过一个短暂的永贞革新,即在唐顺宗的支持下由“二王刘柳”所发动的。只是很不幸的,改革并不长久,唐顺宗本人在皇位上也不过待了七个月就被赶下台。改革进行中的时候,柳宗元的官职是礼部员外郎(从六品上),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职。改革失败后,一路被贬,再也没有起来过。

第三位就是欧阳修,欧阳修出生于1007年,前两次科举考试均告失败,第三次连中三元,但在殿试中仅为二甲进士及第,自此进入仕途。欧阳修的仕途也并非平坦大道,他一生侍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也曾三次遭贬。主持编纂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在宋英宗时期官职做到最大,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以从二品的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家,第二年去世。他去世之后的影响仍旧是比较大的,数次被追封,赠太尉、太师,又追封为国公。

第四位是苏洵,苏洵比欧阳修小两岁,25岁之前不知读书为何物,更像是一位游侠,到处游历,到了27岁才真正静下心来读书,也曾科举,但并不顺利。他48岁的时候带着两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城经由欧阳修的推荐,文章被官员传阅,大受好评。不过苏洵为官的时候已经很老了,直到53岁才有了官职,从秘书省试校书郎做到了秘书省校书郎,在58岁的时候去世。

苏洵的两个儿子因为从小就跟着苏洵刻苦读书,长大后两人在同一年高中,一时传为美谈。苏轼的官场浮沉应该算是最跌宕起伏的,数次遭贬,最常做的就是各地的知州,每次回到朝廷不久之后,就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遭贬或者自请外调。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乌台诗案”,牵连甚广,也是苏轼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但是这并没有让他学会融于朝廷。他的真性情注定是不容于朝廷的,做的最大的官职就是宋哲宗时期的翰林学士(正三品)、知制诰。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与苏轼相比,苏辙的经历要好一些,在最开始两人的经历基本是相同的,到后来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都被贬之后,开始出现不同。最高的官职是正二品的门下侍郎,即宰相职。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封国公。

再一位就是曾巩,正好比苏洵小了十岁。曾巩应该是八人中名气最小的了,一生的经历也并不是特别的传奇。41岁开始做官,多为地方的知州,最高官职是正四品的中书舍人。

最后一位是王安石,王安石比曾巩小两岁。王安石在官场上的名气大于他在文坛上的名气,他主持的王安石变法是非常著名的。他22岁就进入官场,且政绩不错,在宋仁宗时期,王安石就曾上书变法,只是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支持,一直到了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才真正开始。他出任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罢相一次,但不久再次拜相,出任尚书左仆射和门下侍郎。并获封舒国公。宋神宗去世后,王安石变法被彻底废除,而紧接着王安石也病逝,获赠太傅,曾一度被被追封为舒王,配享孔庙,后来又废黜爵位,从祀庙廷。由此可见,王安石在后世的地位是比较争议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八人中,在生前出任宰相职的由三位:欧阳修、苏辙和王安石。其中王安石的权力是最大的,为相时间最长,应该是八人中官职最高的。再看去世后的情况:欧阳修、苏轼、苏辙和王安石都被追赠为正一品的太师或者太傅。其中王安石一度被追封为舒王,但旋即被废黜,而欧阳修和苏辙都被追封为国公。就去世后的影响来说,欧阳修的影响是胜过王安石的。

2

以前的文人,不像现在,各行各业都有,以前的文人大都是官员,因为读书人非常单一的出路就是做官,因此埋头苦读、十年寒窗之后,就是考进士,进入仕途,然后边做官,边创作,成名成家。

因此,唐宋八大家里面,个个都是官员,人人都经历了仕途历练,步入人生的辉煌。那么,这八个人里面,官职最大的又是哪个呢?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之际涌现出来的古文大家。为什么是古文呢?

因为唐宋的时候,作文流行骈文,文词艳丽,堆砌华藻,人们不喜欢,韩愈等人便发起古人运动,不写骈文,转而写类似于秦汉的古文,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作品,形成了一股风潮,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和名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欧阳修、曾巩、三苏、王安石六人,总称唐宋八大家。

在这八个人当中,韩愈是运动发起人,也是成就最高的之一,更是唐朝二人韩、柳中官职最高的,曾历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韩愈官当得最大的是吏部侍郎和京兆尹,正四品官,京兆尹为治理京畿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长,显赫一时,韩愈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人称“韩文公”。

柳宗元出任过校书郎、蓝田尉、监察御史、尚书礼部员外郎、邵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官。柳宗元任过的礼部员外郎,只是个副司级的郎官,监察御史,其实职务都是较低的,但有趣的是,柳宗元任过的最高职务,却是他从永州被贬十之后回到长安,再次受到排挤而贬的柳州刺史一职。

宋朝六人: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六人中,包括唐朝的二人,都是王安石任职最高,王安石任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宰相,正国级。而他受封的荣誉头衔也是最显赫,曾加封司空,死后赠太傅,生前封荆国公,死后封为舒王,他生前死后的官职和荣誉最高。

宋朝其次是欧阳修,最高任到了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均为副宰相级别,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部副部长。

曾巩任过中书舍人,正四品,苏洵没考上进士,是朝廷赠的出身,因此官职低,为主簿,九品,相当于县政府办主任。苏辙最高任到太中大夫兼门下侍郎,四品。苏轼最高任到礼部尚书,三品。

可以看出,唐宋入大家官职最大的是王安石,最低的是苏洵。

3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朝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称。关于这八个人,很多人的常规印象都是文采飞扬的文学家,或者是闲情逸致,抚琴饮酒的艺术家。但其实,这八人的真正身份都是忧国忧民,位高权重,勾心斗角的政治家


那么,这八位政治家的官职如何,谁的官职最大呢?下面就来说说这个话题。(以下按出生年龄排序)

首先是韩愈,他的辈分最大,同时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但是,他的官职不是八大家中最高的。韩愈官至礼部侍郎,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并从祀孔庙。翻译过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前官至外交部副部长加教育部副部长,死后追赠部长职位

然后是柳宗元,他官至礼部员外郎,经过一系列革新失败,最终被贬至柳州刺史。翻译过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外交部教育部副司长,政治派系斗争失败后,被贬到地方当地级市的市长

接着是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辈分最大的。他为官四十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退休时得到太子少师(东宫三孤,荣誉头衔第三等)的头衔,死后追赠太尉、太师头衔(三公,荣誉头衔第一等第一位)、楚国公,总之就是,欧阳修是很大的干部。翻译过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欧阳修最终官至军委副主席,退休后官至极品



第四个是苏洵,他是苏轼、苏辙的父亲,但是他的官职较小,仅任秘书省校书郎,但其时论文章朝野皆拜读。翻译过来,就是苏洵靠写针砭时弊的论文,最终当上了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一职

第五个是曾巩,他的名气相对来说最小,曾经担任过太平州司法参军,后外放越州通判,再后来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翻译过来说就是,曾巩担任过地级市检察长,后被贬为副市长,最后因史学才能被皇帝委任为负责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的秘书官

第六个是王安石,他是最厉害的一位。王安石官拜宰相,封荆国公,深得宋神宗的器重,是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大干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务院总理,国家改革办主任。另外还有一点,王安石死后,被宋徽宗追封为舒王,这是唐宋八大家中绝无仅有的一例。

第七个是苏轼,他的名气最大,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辗转各地任知州,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正二品),知礼部贡举。翻译过来就是苏轼早年受排挤,辗转各地级市任市长,派系斗争胜利后,任国家主席的私人秘书,中央办公厅主任

第八个是苏辙,他是苏轼的弟弟,苏洵的小儿子。他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现在的代理国务院副总理

由此可知,生前担任官职、官品、爵位最高的都是王安石(宰相、从一品、公爵),死后被赠官爵最高的也是他(一字王),但他的王爵很快被剥夺(宋钦宗取消)。因此若是以盖棺论定的时头衔,最高的并不是王安石(公爵加太傅),而是欧阳修(公爵加太师)。但是论实权大小,王安石排第一。毕竟他改革的那几年,除了宋神宗,就属他说话最有分量



生前担任官职最低的是苏洵,先后担任过的几个实际职位都不高,都是从九品,也即宋代前中期九品十八级官品中最低的一品,再低就流外了。并且他能列入唐宋八大家,有一点沾儿子苏轼光的嫌疑。明朝将他和苏洵列入八大家之列,主要还是为了抬高苏轼一门的地位。

说到这里额外插几句。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科举考试中,有三位唐宋八大家都是在这一年金榜题名,踏上仕途。上榜的三人分别是:苏轼、苏辙兄弟和曾巩。并且同为八大家的欧阳修是主考,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也跟过去凑了热闹。也就是说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朝人,除了王安石外,其余五个都直接或间接的参加了这一年的科举考试。

不过,苏轼、苏辙、曾巩三位大文豪的名次都不理想。那一年的三甲是: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其中状元章衡的名气最大,榜眼窦卞一般般,探花罗恺几乎是默默无闻。跟二苏一曾完全没法比。

此外,曾巩的弟弟曾布与哥哥曾巩同年高中进士,成为当年继苏氏兄弟后,第二对儿上榜的兄弟;理学大家程颐和程颢兄弟也是这一年上榜。如果加上张载、王韶、章惇、郑雍、梁焘等人。这一年的科举,可谓是星光灿烂,仅宰辅一级就出了九位。其中,章淳在科举之后就显示出了他脾气很大的性格特点。那一年科举,章淳因为科举名次不如其族侄章衡(状元),耻于在章衡之下,便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了老家

备注:张载的名气不大,但是他有句人生格言名气非常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章淳则是以改革派身份和反对宋徽宗继位而闻名。章淳曾经评价宋徽宗“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也是个巨牛,很有傲气的人。


那一年的科举之后,这些文豪都走上了自己的政坛之路。有的人参加了改革派,有的人则是保守立场,这些大文豪在政治斗争中打的是一脸狗血。

后来,苏轼想把高俅送给与自己同榜高中进士的曾布(曾巩的弟弟),而曾布属于王安石的变法派,与苏轼有政治矛盾,就拒绝了苏轼的美意,于是,苏轼就把高俅送给了宋英宗的驸马、北宋著名画家王诜。后来又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诜派高俅给端王赵佶送篦子刀,高俅凭借超一流的球技,征服了当时还是端王的宋徽宗,并被留在身边。再后来端王身登大宝,变成了皇帝,高俅在宋徽宗的刻意提拔下,飞黄腾达,成为禁军太尉。

假如当时曾布接受了高俅,北宋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4

毫无疑问,无论官职还是实权,都是王安石最大,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垂青史。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古文运动的八大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最顶尖的八个人物之一,他们的文章基本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水平。

唐宋八大家分别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后人一般概括为“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

如果论文章成就,恐怕大家会争执不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如果论官职这种客观标准,就毫无争议了,无论官职还是实权,王安石最大。

1,韩愈,生前官至吏部侍郎,副部级,相当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但任职短,无实权,屡遭贬谪,政治失意。

2,柳宗元,生前官至礼部员外郎,副厅级,相当于文化教育和外交部所属副司长,屡遭贬谪,政治失意。

3,欧阳修,生前官至参知政事,副国级,相当于副宰相(副总理),政治上缺乏作为。

4,王安石,生前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正国级,且两度拜相,任职时间长,大权在握,厉行改革变法。

5,苏轼,生前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正部级,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但任期短,在新旧两党都不讨好,屡遭贬谪,政治失意。

6,苏洵,一生没考中进士,只做了短短几年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正科级,相当于县政府秘书长,在唐宋八大家中,官职级别最低。

7、苏辙,生前官至门下侍郎,相当于宰相,正国级,官职仅次于王安石,但任职时间短,政治上缺乏作为。

8、曾巩,生前官至中书舍人,正厅级,相当于国务院正厅级秘书。

综上所述,唐宋八大家的官职中,王安石最高,苏洵最低,综合排序由高到低是:

王安石(正国级)>苏辙(正国级)>欧阳修(副国级)>苏轼(正部级)>韩愈(副部级)>曾巩(正厅级)>柳宗元(副厅级)>苏洵(正科级级)。

作者对古代官职研究有限,如有纰漏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5

唐宋八大家里面,很有意思的是,他们虽然是文学家,但在官场混得还相当的不错,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至少有一个正国级、三个副国级、一个正部级、两个地厅级。如果他们组成一个同学会,绝对可以碾压古今任何一个同学会了。我先给他们八个在官场上的巅峰时刻排个序吧:


1.王安石:宰相(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正国级)

2.欧阳修:参知政事(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副国级)

3.苏辙:门下侍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副国级)

4.苏轼:翰林学士(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副国级)

5.韩愈:京兆尹(直辖市市委书记、正部级)

6.曾巩:知州(地级市市委书记、地厅级)

7.柳宗元:剌史(地级市市委书记、地厅级)

8.苏洵:校书郎(正科级)


显然要讲官大,当然是王安石碾压其它七人。


王安石的巅峰状态是宰相,而且他不是一般的宰相,而是排名第一的宰相(首相)。而且他的这个巅峰时刻差不多有六、七年之久。加上王安石在生前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在宋代可以说位极人臣。唐宋八大家里,其它七个人加起来都比不过他的。


王安石一生的官场运气简直好到爆,其他七个人跟他比官场的气数,苏洵首先就要被气死。王安石在二十二岁中进士,第一个官职是秘书省校书郎,注意,苏洵一生的官场巅峰就是这个“秘书省校书郎”。王安石一出场拿到的,就是苏洵要努力一辈子才能得到的东西。


王安石三十七岁成为知州,而柳宗元一生的巅峰时刻就是剌史,也就相当于宋朝的知州。王安石不到四十岁,就已达到了柳宗元一生的顶点。曾巩,可以说一生最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大部分时间都在天南海北的做知州。但他一生的官运,却从来没有超越过三十七岁时的王安石。


此外,看一个人的官场地位,除了看他的巅峰时刻外,也还要看他从巅峰时刻下来以后的地位。王安石不当宰相以后,实际处于退休状态,但前期挂着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的闲职,后期挂着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的闲职,这些闲职在官场上都相当于享受正国级待遇的离休,而且这些闲职还在不断地上升,到他死前,他的闲职已经加到了位列三公的“司空”了。别说唐宋八大家里的其他七个没法比,就是古代所有的文学家恐怕都没他在官场上混得这么好。


其实,韩愈和苏轼、苏辙兄弟的巅峰时刻的官也不算小,但他们三人一生大部分时间的官都不大,基本是被贬的时候多。


苏轼一生最巅峰的时候是当翰林学士的时候,但也不过二、三年,其它时间都是地方官或者是被贬的待罪之身,苏辙后来官至门下侍郎,但不到二年就罢官了,之后他基本上处于贬官待罪的状态。而韩愈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小官,而且偶有升官,马上又会被贬官,只到临死前两年才当上了吏部侍郎、京兆尹,这算是他一生的巅峰时刻。可惜时间也很短。


难怪苏轼曾经写诗感叹自己跟韩愈都不幸是摩羯座,注定要才高八斗,坎坷一世。

6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对古文运动做出杰出贡献的几位文学家,分别是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先来看一下唐宋八大学各位的官职是什么?

韩愈,当过最大的官是吏部侍郎,所以世人称他韩吏部

柳宗元,当过柳州刺史,但是这个刺史不值钱,古代柳州乃是艰苦偏远之地,柳宗元是被贬官到此地的。

苏轼,当过最大的官是礼部尚,但是后来被贬谪,也是任职司马。

苏洵,苏轼的爸爸,当过秘书省校书郎。

苏辙,苏轼的弟弟,当过最大的官是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来就被贬谪了。

欧阳修,出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太子少师。

王安石,当过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曾巩,当过参军和太常寺兼礼仪事


唐宋八大家中,按官职来说,王安石居首;按官场地位来说,欧阳修更胜一筹!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其最高官职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就是宰相,当时也是北宋朝廷的大官!

欧阳修的官职为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和太子少师等职务,其中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兵部尚书就是军委委员,太子少师是荣誉职务,是一品荣誉衔。虽然欧阳修单论官职比王安石稍微低一点,但是欧阳修在官场任职多年,而且担任都是重要职务,所以在官场地位最高!

7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的是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仨。还有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各人皆有散文名篇传世,这八人不光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在诗词书画方面各有所长。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同时还是忧国忧民,位高权重的政治家。

官是一个当得比一个大,下面有书君就来扒一扒他们的官职。

一: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中,最厉害的是王安石,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王安石还是位改革家,拜相后主持变法,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虽两次被皇帝重用为宰相,又两次被罢免,总体说来仕途还是不错的。

生前得到皇帝重用,得以施展政治才华。虽后来保守派得势后废了新法。王安石死后仍被新皇追封荆国公,追为舒王。

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很强的逻辑性。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王安石最出名的散文名篇只有88个字就是《读盂尝君传》,是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二:欧阳修

唐代大文豪欧阳修也是历史上出名的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

欧阳修在宋六位中是辈分最大的一位,为官四十余年,临到退休时还得到了太子少师之位。死后追赠太尉。

欧阳修的早期政治抱负并没有得到极致发挥,仕途失意,经常被皇帝贬来贬去,索性寄情山水诗酒,名篇巜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安徽滁州做太守所作。晚年仕途比较顺利,得以发挥其政治才华,负有政治盛名。

欧阳修与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辙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文学光芒被哥哥完美碾压了下去,官却当得比苏轼大。

苏辙做官做到门下侍郎,也是个国家副总理级别了。他的文采不逊于苏轼,性格低调内敛,不喜张扬。死后被追封太师。

苏辙三十岁时也参与了“王安石变法”,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不改往日年轻气盛上书直言的性格,屡屡遭贬,二十多年后才靠自身努力做到宰相这个位置。

四:苏轼

苏轼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流量王,名气最大,当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却没几天现世安隐,半生几乎都在被贬的路上。可谓命运不济,仕途坎坷。

世称东坡先生,文如其人纵横恣肆,豪放不羁。他别具盛名的其实是个美食家,他做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是中华名菜。

唐宋八大家里,苏轼名作是流传最多的。诗词中金句也是被今人频繁运用。

苏轼正因为仕途的不顺,寄情于美食,山水,诗文。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一个大文豪苏轼,他的巜寒食帖》千古流名,诗的题材广阔,豪放不羁。

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此后一直不停地走在流放的路上,每到一处都能随遇而安,并力所能及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留给后世的不是显赫的官名,而是他的诗词人生。

五:韩愈

唐代的韩愈被排在八大家之首,官至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市委书记,正部级干部。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所以后人尊他为首席位。他第一个提出了散文的写作理论,为后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韩愈一生屡遭贬谪,文章却气势雄伟,说理透彻。他力拓文风格局,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文中。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有“百代文宗”之名,他对散文诗歌,律诗绝句样样精通,自成一派。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韩愈的名句。

六:曾巩

曾巩当的官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在八大家中是不出名的一个。

但曾巩在北宋是有些头衔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王安石评价他是:“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不出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靠文章刷存在感,曝光率太低了。其它几个都有文章入选中小学课本,曾巩一篇没有。

七:柳宗元

柳宗元做到柳州刺史,相当于今天地级市市委书记。

他一生中留下了600多篇诗文,属高产作家。笔锋犀利、辛辣。如他的《捕蛇者说》借文字揭露了苛政之毒,是散文中的杰作。

柳宗元还是写山水游记的始祖,如他的巜永州八记》,巜小石潭记》、巜钴鉧谭记》最是脍炙人口,争相传诵。

八:苏洵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一起高中上榜。做了个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干部。也就是今天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苏洵在唐宋八大家占一席之地,并不是沾两个儿子的光,相反,他是有真才实学的。

为人父母,为子女计深远。苏洵亲自在家教出了两儿子,并且还陪着他们一起进京赶考,一起高中。

苏洵先前有过两次落榜经历,仍不气馁,继续闭门苦读。他和俩儿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苏洵擅长散文,政论尤佳。笔势雄健。所作文章皆收录流传了下来。他当时所作的时论文章朝野都在读,如果放今天,篇篇都是阅读量过万的爆款文。

唐宋八大家虽然官位有大小,有的位极人臣,有的只是个小小校书郎。但他们在文学史上却是大放异彩,照耀古今的。

唐宋八大家里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宋6人中,除王安石外,5人参加了同一年的科举考试,其中欧阳修还是主考官。

有书君想说:唐宋八大家都做了多大的官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文学上的才华已经流芳百世,值得景仰。他们八位的传世名篇散文已是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你认为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8

看到这个提问,我就笑了。唐宋八大家,只要上过中学,这8个亮闪闪的名字谁不知道啊,然而看到问题的核心词“官职”,我有点傻眼了,好好的一个文学知识分享,却被“官本位”思想抢夺了风头。

先看看唐宋八大家是那8位大文豪吧。首先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其次是宋朝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了。在这里,曾巩稍微有点陌生,我们就先从他着手,看看他们都官居几品吧。

1、曾巩: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以散文著称,主张“文以明道”,曾巩自幼天资聪慧,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1057年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太平州司法参军和馆阁校 、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后来出京任越州通判,齐州太守等官职,1082年任中书舍人,大概比现在部级干部高一级的官职。

2、欧阳修:说完学生曾巩,再来说说他的老师欧阳修。一提到他,我就会自然而然地背出“环滁皆山也.....”这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文章。欧阳修开始在京,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等,主要是搞文字工作,后来因参与革新,又被贬到滁州太守、扬州太守等,直到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也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官职。

3、王安石:王安石的诗、词传世不多,但却自成一体,开创了“重炼意,又重修辞”的“王荆公体”,词开豪放之风,小短文更是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王安石的主要精力在变法,想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最大官职是担任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了。

4、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父亲苏洵少年时喜欢到处游玩,直到25岁才开始真正读书,直到1060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第二年1061年的8月,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及殿试。9月份的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苏洵的官职大致相当于部级干部下属的司局级吧。

苏辙名声岁没有苏轼(苏东坡)那么响亮,但官职却是一几度沉浮。1065年,苏辙出任大名府推官,之后从地方到朝廷,官职升升降降。1090年,担任御史中丞,加任龙图阁学士。1112年以太中大夫职致仕(就是退休了)。后来因为生了个好儿子,苏辙获赠太师,封魏国公。

苏轼可以说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中举之后开始在京任官,后来和欧阳修一起批评变法,不被王安石所喜,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先后担任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最低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后来复起最高升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5、韩愈,柳宗元:虽然这两人虽然政见不同,但确实好朋友。韩愈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796年,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后被贬,直到808年,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815年正月,晋升为中书舍人。

柳宗元在793年21岁的时候,进士及第,名声大振。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来又有起伏。直到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经过这么一番梳理,@星巢 觉得应该是王安石的官职最大了,为宰相,苏辙也担任过宰相,但更因儿子被追封为国公。

9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10

要论唐宋八大家里谁官职最大,当然要数王安石。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号半山,溢文封荆国公,官至宰相。
王安石是文学家,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巜临川集拾遗》等。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可见对他的文学成就品价极高

王安石又是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作为新党党魁,坚持变法,几经沉浮,失志不改,为人一生勤俭质朴,但博学多才,相传一生虽官至宰相,却不做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实属难得,因此也威望极高,就连他的政收苏轼都非常佩服,称赞他\"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期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