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智慧城市和新基建到底什么关系?

智慧城市和新基建到底什么关系?

2020-11-06 12:35阅读(61)

智慧城市和新基建到底什么关系?智慧城市和新基建是否是包含关系,开展智慧城市应该着眼于那些新基建?:避免交通拥堵,缩短公交车等候时间,实现智能泊车,使自

1

避免交通拥堵,缩短公交车等候时间,实现智能泊车,使自动驾驶更加安全……我们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智慧。对于智慧城市来说,新基建是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立和运转的基础要素,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使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成为可能。

“新基建”的概念已经由来已久,相关部委早在2018年便提出了基建的重心将从房地产,转向城市基础设施、城际交通、物流、AI、工业互联网、5G等新型基础建设。

今年年初,相关部委明确提及了新基建的七大关键领域,分别是5G基建及应用、城际交通、特高压、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车、充电桩、AI、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发展备受瞩目。

这里我们以大家相对熟知的“5G基建”与“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为例,来说明新基建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对于5G最形象的比喻就是“信息高速公路”,相比于普通道路,高速公路不仅能让车辆快速通行,而且高速公路路面平坦宽阔,车辆高速通行也能保持安全稳定。这就是5G的两个核心优势,快和稳。

有了这两个特性,5G就成为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底层技术。通过5G和AI等技术的联合,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可以实时的交互彼此的行驶速度、路况、行驶线路等,能有效避免拥堵,极大地提升城市交通承载量。同时,大量的交互数据也为城市智慧交通系统提供训练数据,使模型更加准确,形成良性循环。

在公共交通方面,5G可以让公交车的定位更加精准。现在的实时公交系统,可用性非常低,经常是系统显示公交车5分钟后抵达,等了10分钟还是显示公交车5分钟后抵达。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公交车定位不准,二是,行车规划模型不准。有了5G网络,可以实现车辆运营数据更快的传输,车辆的定位更准确,大量的数据交互也会更好地训练行车规划的模型。

5G智慧交通也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可能性,稳定高速的数据交互,使自动驾驶的智能规划系统更加精准,当前的无人驾驶技术主要是通过传感器进行各种复杂实时的情况判断,未来,真的达到万物互联的阶段,你的车知道附近所有的车的行车路线,可以想象,在这种技术条件下,在一些封闭的路口,交通指示灯将失去意义,无人驾驶也将变的更加安全可靠。

除了5G,新基建的其他方面,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均与智慧城市的打造息息相关。可以说,新基建为打造智慧城市这个未综合性需求,奠定了落地的基础。

有人认为,数字经济的起点在企业家手里,同时,新基建应该为企业服务,也应该让一些企业参与进来。目前看来,新基建由官方主导,智慧城市主要由国内的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推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京东数科集团提出了基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社会治理体系,称之为“一核两翼”。其中,“现代化市域治理”是“一核”,服务对象是政府、横向打通各部门,纵向联通市、区、街道及社区。“两翼”是发展,“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为“一翼”,服务于产业,面向广大企业,促进产业的提升;“现代化生活服务业”为另“一翼”,服务于居民,面向老百姓,提高生活服务质量。

京东数科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经走出实验室,落实到了具体案例上。今年,通过运用京东数科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先进技术,南通市建造了国内第一个现代化市域治理指挥中心,实现了数字化监管,强化了决策、治理、服务的能力,南通迈出了走向智慧城市的第一步。


近期,京东数科头条号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的深度文章和资讯,如果你喜欢科技类的文章和资讯,欢迎关注京东数科的头条号。

2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后,“新基建”概念彻底“火”了。


“新基建”七大领域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


虽然“智慧城市”并没有包含在内,但智慧城市建设却是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阐述智慧城市与新基建的关系前,首先需要理解何为“新基建”。上述的新基建七大领域,出自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是目前社会认同度最高的说法。但这七大领域只是新基建的典型“代表”,并不能与新基建划上等号。


“新基建”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此后高级别会议前后三次明确提及“新基建”内容。



目前,“新基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央视国际频道给新基建下的定义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撰文指出:“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可以发现,“新基建”的核心是科技,建设的目的在于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基础


中电科智慧院是中电科的直属二级单位,是中电科在新型智慧城市领域的牵头部门,参与编制了多项智慧城市相关国家标准,是负责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设计师”。


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总经理助理、技术总监孙亭告诉亿欧科创:“新基建的’新’,指的是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或者说数字化基础建设。而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或者说智慧城市建设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数字化基础设施。”


新基建“大展身手”的舞台


首先,从智慧城市建设说起。


“新基建”是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本身就是发展数字经济。因此发展“新基建”,就是给智慧城市建设打基础。


根据《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产业可分为:感知物联层、网络通信层、计算存储层、数据与服务融合层,以及智慧应用层。数字经济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产业为代表,二者可谓相辅相成。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就是数字经济。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要得到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新基建”的完善


中电科智慧院孙亭告诉亿欧科创:“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重要目标是:推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企业发展。”在实现这三个目标的过程当中,需要信息化系统和智能设备的支持,而系统和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就离不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支持。


其次,从“新基建”的建设目标来看。


新基建之所以称为“基建”,而不称为“科技产业”,是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其他产业,做其他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而不是“自成一派”。而智慧城市就是“新基建”最大的服务对象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从以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传统基建项目中就可见一斑。

“要致富,先修路。”没有铁路、公路,就没有人口的迁移、资源的交换,就没有快速的城镇化,也没有经济的腾飞。我们关注的“春运经济”、出行服务、物流……这些为经济带来巨大增量的产业,无一不得益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再关注“修路”的情况。

同理,虽然现在“新基建”概念备受关注,但无论这一概念多么“火热”,它未来都将走上传统基建的路——成为其他新兴产业的“基石”。因为技术发展本身无法产生经济价值,只有与产业相结合,助力具体产业的发展,其价值才能凸显。


而智慧城市是“新基建”的首要服务对象。


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对新兴技术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根据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今年全球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支出预计将达到约124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18.9%。其中,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定义宽泛,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以新基建中最具代表性的领域5G为例,5G的相关应用包括AR/VR、数据高速传输、车联网等,而这所有的应用,都与人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


AR/VR不仅可以用于娱乐,还可以用于安防、工业生产等场景;数据高速传输能解决高清视频传输、人工智能云端应用等问题;车联网则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城市交通的问题。

再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人工智能的“买单方”依然以政府单位为主,而政府单位使用人工智能的场景,则是安防、交通、政务等智慧城市的典型场景


总的来说,“新基建”是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长期调结构的重要方向,因此当下备受追捧。参考传统基建的建设情况,“新基建”的建设浪潮也将持续多年。但只要是“基建”,扮演的角色都是“绿叶”,就像公路、铁路一样,未来将作为其他产业的支撑存在,甚至会逐渐被忽视。


但在“新基建”之上发展的智慧城市不同。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信息化、智慧化,以及新型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交汇点,将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提及“新基建”的时候,不应该忽视未来那些踩在新基建的肩头上摘苹果的领域,因为“基建”的项目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改变,但智慧城市这样巨大的产业不会消失。

3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基建的进程关系着未来整座城市的智慧程度。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固推进,有助于推进智慧城市大脑、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市场化运营等模块的平移协同及战时强联动。

今年以来,新基建的提出引发了新一代技术热潮。受此影响,智慧城市建设也开启了新局面。

新基建从两个层面重构着智慧城市的发展逻辑:

1、对网络连接、应用生态和数据价值的技术重构。

2、对发展理念、规划方法和运营模式的战略重构。

智慧城市2.0阶段的基础设施主要基于4G网络,5G与云计算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3.0时代的重要引擎。受其影响,可穿戴设备、VR及远程设备、智能家居、公共服务终端等设备,将会成为人们工作及生活的新方式。不仅如此,智慧城市3.0将在未来十年内改变我们的公共安全、城市交通、政务及工业领域。